神話地理學
Ⅰ 山海經是神話還是地理著作
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Ⅱ 第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地理志是什麼
山海經……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內。它主要記容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
Ⅲ 山海經神話體系
《山海經》被人認為是偉大的中華文化寶庫中令人矚目的珍品,是中外無數讀者公認的一部世界奇書。有的人注重其中的歷史地理學價值,故稱之為一部最古的地理著作;有的人青睞其中的有關祭祀先主、神靈的記述,故稱之為一部古代的巫書;有的人珍視其中的神話傳說故事,故稱之為一部上古神話集。
《山海經》中涉及的神話人物成十上百,每個神話人物之間或多或少有些關系。總的說來,可以分為兩大家族:黃帝和炎帝。這是每個中華民族的後代都知道的兩個神話人物,因為我們都被稱為炎黃子孫。這兩個家族的人物在《山海經》的神話傳說中佔了大部分,另外比重較大的還有一個帝俊及他的後代。現在就來為這三大家族做一個家譜。
黃帝的家譜
黃帝的家譜應該是最繁茂的了。
首先,家譜的最頂端應該就是黃帝及他的妻子嫘祖了。在他的兒子中又分為若乾的分支。
嫘祖為他生了兒子昌意,昌意又有了兒子韓流,韓流取了蜀山子的女兒阿女,生下了著名的上古五帝中的顓頊(《山海經·海內經》)。顓頊的後代也比較多,也分為若干支。首先就是兒子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太子長琴是有名的樂師(《大荒東經》);老童還生了兩個兒子:重和黎,天帝命重向上舉天,命黎向下壓低(《大荒東經》)。然後是顓頊的兒子驩頭,驩頭生苗民(《大荒北經》)。還有伯服(《大荒南經》);季禺(《大荒南經》);淑士(《大荒西經》);三面之人(《大荒西經》)。
黃帝的第二個分支為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海內經》)。「鯀復生禹」(《海內經》)。「鯀生均國,均國生役采,役采生修個」(《大荒北經》)。鯀有一個妻子名士敬,士敬的兒子叫炎融,生驩頭(《大荒南經》)。
黃帝的第三個分支是苗龍,《大荒南經》中寫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
黃帝的第四個分支是始均,《大荒西經》中說: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勝北狄。
黃帝的第五個分支是禺號,禺號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號處東海,是為海神」(《大荒東經》)。
炎帝的家譜
相對於黃帝家族的枝繁葉茂,炎帝家族可就是比較寒磣了。
炎帝家族的家譜的最頂端當然就是炎帝了,還有他的妻子赤水氏的女兒聽沃。
炎帝的第一支後裔是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與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降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海內經》)。其中後土還有一個兒子叫信,信又生了誇父(《大荒北經》)。
炎帝的第二支後裔是靈涊,靈涊生互人。(《大荒西經》)
炎帝的第三支後裔是伯陵,《海內經》說: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伇。始為侯,鼓、延始為鍾,為樂風。
帝俊的家譜
帝俊的故事在《山海經》中佔了很大的比重,真的可以算是子孫綿延不絕了。
家譜的頂端肯定是帝俊,以及他的三個美麗的妻子:羲和、常羲、娥皇。三個妻子沒人為他生子若干,羲和為帝俊生了十日(《大荒南經》);常羲為帝俊生了十二個月亮,她經常給她們洗澡(《大荒西經》);《大荒南經》中寫道: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事,使四鳥。三身又生了義均(《海內經》)。
帝俊的另外一支後裔是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是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海內經》)。
帝俊的後裔還有晏龍,晏龍是製作琴瑟的創始人。晏龍生了司幽。司幽生思士,思士沒有娶妻子,司幽還生了一個女兒名叫思女,思女也沒有嫁人,(《大荒東經》)。
帝俊還有一支很有名的後代,就是後稷。後稷為了播種百穀從天而降。後稷的弟弟名叫台璽,台璽生了叔軍。叔均代他的父親和後稷播種百穀,從而有了耕種(《大荒西經》)。
帝俊的後代還有帝鴻這一支,《大荒東經》中有:「帝俊生帝鴻,遞宏生白民。」的說法。
帝俊還有中容(《大荒東經》),季厘(《大荒南經》),黑齒,歌舞創始者八人(《海內經》)等後代。
誰是帝俊?
帝俊真的是一個神秘的神話人物,因為他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也沒有被諸子所傳,只在《山海經》中有所記載,而且其家族規模非常的大。我在看了《山海經》的神話故事後,被搞得莫名其妙,帝俊到底是誰啊?為什麼佔了大比例的帝俊沒有像黃帝和炎帝那樣流傳下來?
我覺得帝俊有可能是上古五帝:黃帝、帝嚳、顓頊、堯、舜中的一位。不過黃帝、顓頊和舜可以被排除。因為《山海經》中已經有大量的筆墨來記載黃帝和顓頊的故事以及其後代了,而舜雖然描寫的不多,但是一直用的是舜或帝舜的稱呼,如: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燭光,處河大澤,二女之靈能照此所百里。那剩下的就只有帝嚳和堯了,因為在《山海經》中基本上沒有和這兩人有關的神話。
清代的郝懿行在《山海經箋疏》中認為帝俊就是姬少典,就是黃帝的父親。因為在《大荒東經》中有: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他認為帝鴻就是黃帝,所以帝俊就是少典了。
是矛是盾?
畢竟《山海經》是一部成書年代比較早的古書,所以其中有很多自我矛盾的地方。
最明顯的就是祝融的譜系問題了。
《大荒西經》中寫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在黃帝的家譜中已經可以看到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那祝融就應該是黃帝的後代。而在《海內經》中卻有這樣的一段話: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很明顯,祝融是炎帝的後代。可是一對比起來問題就出來了,祝融到底是黃帝的後代還是炎帝的後代呢?也許此祝融非彼祝融,僅僅是名字相同而已。
還有就是後稷和叔均的關系問題。在《大荒西經》中寫道:帝俊生後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後稷播百穀,始耕種。從這里可以看出叔均是後稷的侄子。而在《海內經》卻寫著:「後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的話。這兒卻說叔均是後稷的孫子,這明顯和前面的是矛盾的,叔均不可能既做侄子又做孫子吧?
在這里只是小談了一下《山海經》中神話人物的關系,其實《山海經》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有豐富想像的神話故事以及各種神奇的動物,真的是博大精深的一本書啊!
Ⅳ 由古希臘羅馬神話神中而得來的地理名稱,例如:雅典、亞馬遜等
地圖:、Atlas:希臘神話中Titans(泰坦)巨神之一,因背叛Zeus(宙斯)被罰在世界的西邊盡頭以雙肩扛天。16世紀地理學家麥卡脫把Atlas擎天圖作為一本地圖冊的卷首插圖。後人爭相效仿, atlas從此有了地圖、地圖集的含義。
希臘羅馬神話與自然科學。在希臘羅馬神話中,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有各自的神靈,很多的事物都以神只的名字來命名。 例如:1.太陽系的行星。金星(Venus)最美的星,以最美的女神維納斯來命名;火星(Mars)火紅的星,以脾氣火爆的戰神瑪爾斯來命名;水星(Mercury)自轉最快的星,以眾神的信使墨丘利來命名等等。
希臘羅馬神話與地理。在地理方面,歐洲很多的地名、城市名都是以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祗或英雄來命名。
例如:
1.Europe(歐洲)歐羅巴是個絕色美女,被化身為白牛的宙斯(zeus)劫持到克里特島。愛神阿芙洛狄特(Aphrodite)對她說:「你被宙斯帶到這里,命中註定要做他人間的妻子。你的名字是不朽的,因此這塊大陸將被命名為歐羅巴。」[2]
2.Cyprus (塞普勒斯)地中海東部有一座島嶼名叫「塞普勒斯島」,在英語中塞普勒斯人被稱為「Cyprian」,另一個意思是「淫盪的女人」。因為這座島是愛神阿芙洛狄特之島。她也代表了情慾,塞普勒斯由此得名。
3.Athens(雅典)希臘首都雅典是以女神雅典娜(Athena)的名字命名的。
阿波羅航天飛船(Apollo),阿波羅小行星:阿波羅(Apollo)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它是奧林匹斯眾神中最受崇拜的神。Apollo身穿粉色長袍,長發無須。懷抱七弦琴,掌管音樂、詩歌、健康、醫葯及其他藝術。他不僅僅儀表端莊,而且才智過人,是男人青春、健康、理性的代表。因此西方人願意以他的名字命名,或是以他的形象體現人們對於智慧、和諧、理性的追求。
著名影城維納斯(Venus):Venus是羅馬神話中的美神與愛神,掌管婚姻與愛情,被稱為TheQueen of love。Aurora是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希臘詩人把她描述成一位有著波浪式長發,玫瑰色膚體,玫瑰色長裙的年輕女神。她的形象象徵著黎明,象徵著希望。現代人選用這些神的名稱來命名,注重的就是他們的文化意義,同時也表達了人類對於美好願望的追求與嚮往。
還有十二星座,奧林匹亞山都與古希臘羅馬神話神有關。
Ⅳ 是最早的地理書籍,神話集嗎
最早來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自4世紀成文的《易經·系辭》。
《易經·系辭》里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謂之理。」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在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geo+graphica)這個術語,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記述」,並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Ⅵ 我國地理著作,又是神話傳說的故事集是
山海經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古代中國神話的基本來源就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參見諾亞方舟)、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魯迅還專門寫有一篇《阿長與〈山海經〉》,記敘了家中僕人長媽媽為他買來一本《山海經》,給他帶來的那份驚喜,還兩次特別提到"九頭的蛇"。
Ⅶ 我國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話傳說的故事集是書中是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一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其中《海外經》介紹了傳說中的海外異國,如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國的風俗習慣,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賞心悅目,而且能使人增長很多知識。……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古代中國神話的基本來源就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18卷分別如下:
山經
第一卷 《南山經》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海經
第一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一卷 《大荒西經》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
第十三卷 《海內經》大禹
Ⅷ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
山海經第一山是《山海經》記載的第一座山,招搖山是《山海經》記載的第一座山。1983年12月,我國第一次全國性山海經學術研討會「中國《山海經》學術討論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在研討會上發表學術研究成果《試論招搖山的地理位置》,論證山海經第一山招搖山是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貓兒山。
(8)神話地理學擴展閱讀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葯、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
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網路全書。
兩大部分中,《山經》5篇是為一組,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