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二元地理學

二元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2-04 06:03:09

① 從一元地理觀的角度看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如何統一

思想?5
我來答
陌上初熏nancy
LV.6 2010-06-18
一元性與二元性
近代地理學自洪堡和李特爾謝世以來,地理學的統一與分裂一直是爭論焦點,地理學的一元性受到非議。洪堡主張地理學應在復雜性中去了解統一性;將人類作為自然統一體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在內。李特爾認為統一性正是地理學的特點。但以德國佩舍爾(O. Peschel)為首的一些人認為,地理學只能對地球表面形態進行研究,人類活動不屬其研究范疇。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和阿·彭克都認為地理學僅限於自然地理,而擯棄人文方向。西方一些學者一直致力於推動地理學的統一性。赫特納倡導統一地理學,認為區域是地理現象與社會經濟現象的具體相關結合;二者統一於區域研究中。哈特向指出地理學研究對象很少是純「自然的」或純「人文的」,分為「兩半」是有害的。麥金德認為:「地理學成功發展道路需要將它當作一門統一的科學」。1963年,美國以阿克曼(E.A. Aekerman)為首提出地理學革新建議,否定分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二元論。蘇聯從20~50年代,一些地理學者認為統一地理學已經過時,分裂為自然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1926年以康斯坦丁諾夫(O.A. Konstantinov)為代表的經濟學派指出經濟地理學是一門純粹的經濟學科,提出:「徹底拋棄地理觀點」。其觀點與巴朗斯基等領導的地理學派相對立。50年代末阿努欽(V.A. Anuchin)著《地理學理論問題》一書,指出地理學存在著與其它科學不同的「統一的」研究對象和方法論原則,既包括自然的,也是社會的。馬爾科夫(K.K. Markov)力主地理學的統一性,認為自然和人類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不僅要研究其相互作用,還要給予經濟評價。地理區應看作自然經濟綜合體。指出現在再強調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的獨立性是時代的錯誤。在1980年蘇聯地理學代表大會上他指出:「統一地理學或簡稱地理學,就是現代地理學。」中國不少學者均主張地理學的統一性,主要論點仍是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關繫上需要統一地理學。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的綜合性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能源、城市化等問題需要綜合探討解決,人為地劃分成「無人」的自然地理和「無自然」的人文地理學不僅缺乏科學依據,而且很難擔負上述任務。研究客體的統一性決定了地理學最終應是統一的。地理學分支科學的超前發展則是科學發展和科學整體發展的階段產物。目前地理學中分化

② 二元地理觀是什麼

將地理學劃分為自然與人文(或經濟)地理學、區域與系統地理學的學術觀版點。前者指自然地理學權與人文地理學的分離;後者指按表達的方法分為「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兩類。根據地理學的傳統觀念,進行通論的、專題的一系列分支學科的集合,統稱系統地理學,以後逐漸改稱部門地理學,以對應於區域地理學。在部門地理學尚未充分發展時與區域地理學相對應的為普通地理學,原意為按專題對整個地球表面進行系統的探索,以區別並對應於將地球表面劃分成一個個區域加以綜合研究的區域地理學。就是地理學二元論。

③ 什麼是地理上的二元經濟

  • 「二元經濟」的說法最初是由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對印度尼西亞社會經濟的研版究中把該國經濟和權社會劃分為傳統部門和現代化的荷蘭殖民主義者所經營的資本主義部門。如今,「二元經濟」的說法已寫入經濟學的教材,為研究當今世界各國傳統與現代的不同經濟部門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學理論依據。

④ 如何看待統一地理學和二元地理學以及二元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展,學科的細化、交叉、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所以地理學可能會走向多元。

⑤ 什麼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承其學者,首推沈竹礽。
所撰《沈氏玄空學》,《作者簡介》雲「沈氏,錢塘人,名紹勛,號竹礽」。
其《原版序》中雲「……同治癸酉,予年二十六……。」同治癸酉是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
三元地理,近年來台灣、香港都很流行,在我國沿海一帶也佔有部份地盤,它和全國其它的風水術一樣,都說是楊救貧的真傳,都尊稱楊筠松為「楊公」,是中國風水的宗師,都認為郭璞為中國風水的鼻祖。
那麼,三元地理究竟它是什麼東西?是不是楊公真傳風水?
下面探討一下:

一、什麼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是指以六十甲子記年,以一個甲子旬為一元,三個甲子旬為三元,第一個甲子旬為上元、第二個甲子旬為中元、第三個甲子旬為下元。把上中下三元循環回轉,叫謂三元。把這三元,分為九個運限,每一元分三個運限,每一運限二十年,上元為一至三運、中元為四至六運、下元為七至九運。再把三元九運,分別以三元紫白(變名為九宮飛星)和《周易》64卦來推斷吉凶的地理,就叫做謂三元地理。
眾所周知,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自然世界。絕對不是上中下元復上中下元又復上中下元……永恆不變的,而每分每秒,都不會相同。如回歸年,每年是365.2422日,就是說每陽歷平年365日,還不滿一年的時間,要餘0.2422日,要四年要置潤一日,又差0..312日。就是說明每年與每年的時間都不會相同,何況是60年一元,更何況180年。
此其一也。

再者,地球世界是不斷的向前變化,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每分每秒不斷向前發展,也絕對不是上中下,上中下元機械式的運動變化,此三元的上元一運,與下三元的上元一運。其判斷方法都是相同,更是不符合客觀存在。例如獲至寶上元甲子是猿猴,中元甲子是原始人,下元甲子是科學人。此三元下元的科學人,絕對不可能變為下三元的上元猿猴。現在是第三個三元甲子的下元,人們要到太空旅遊,用行動電話通訊,蔣大鴻時代的下元,恐怕徒步上高山都很難,隔100米通訊,要大聲的疾呼。

⑥ 闡述現代地理學中統一地理學(一元地理觀和多元方法論)思想

一元性與二元性
近代地理學自洪堡和李特爾謝世以來,地理學的統一與分裂一直是爭論焦點,地理學的一元性受到非議。洪堡主張地理學應在復雜性中去了解統一性;將人類作為自然統一體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在內。李特爾認為統一性正是地理學的特點。但以德國佩舍爾(O. Peschel)為首的一些人認為,地理學只能對地球表面形態進行研究,人類活動不屬其研究范疇。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和阿·彭克都認為地理學僅限於自然地理,而擯棄人文方向。西方一些學者一直致力於推動地理學的統一性。赫特納倡導統一地理學,認為區域是地理現象與社會經濟現象的具體相關結合;二者統一於區域研究中。哈特向指出地理學研究對象很少是純「自然的」或純「人文的」,分為「兩半」是有害的。麥金德認為:「地理學成功發展道路需要將它當作一門統一的科學」。1963年,美國以阿克曼(E.A. Aekerman)為首提出地理學革新建議,否定分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二元論。蘇聯從20~50年代,一些地理學者認為統一地理學已經過時,分裂為自然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1926年以康斯坦丁諾夫(O.A. Konstantinov)為代表的經濟學派指出經濟地理學是一門純粹的經濟學科,提出:「徹底拋棄地理觀點」。其觀點與巴朗斯基等領導的地理學派相對立。50年代末阿努欽(V.A. Anuchin)著《地理學理論問題》一書,指出地理學存在著與其它科學不同的「統一的」研究對象和方法論原則,既包括自然的,也是社會的。馬爾科夫(K.K. Markov)力主地理學的統一性,認為自然和人類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不僅要研究其相互作用,還要給予經濟評價。地理區應看作自然經濟綜合體。指出現在再強調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的獨立性是時代的錯誤。在1980年蘇聯地理學代表大會上他指出:「統一地理學或簡稱地理學,就是現代地理學。」中國不少學者均主張地理學的統一性,主要論點仍是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關繫上需要統一地理學。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的綜合性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能源、城市化等問題需要綜合探討解決,人為地劃分成「無人」的自然地理和「無自然」的人文地理學不僅缺乏科學依據,而且很難擔負上述任務。研究客體的統一性決定了地理學最終應是統一的。地理學分支科學的超前發展則是科學發展和科學整體發展的階段產物。目前地理學中分化的分支逐漸有接近、統一的傾向。

⑦ 比例尺很便宜,在商店裡只要兩元就可以買到。 對嗎

比例尺的話真的是比較便宜的,在商店裡的話是只要兩元就可以買到了,而且像這種比例尺的話,上小學的時候用的是非常多的,因為上數學課的話基本上都要用到。

⑧ 近一兩年人文地理學的熱點有哪些

低碳城市是的啦復 還有控規
不知道制文化制度轉向還算不算哈,呵呵呵。
全球化與地方化
最近在看哈維的書,設計城市與正義什麼的
還有 包亞明的《現代性與空間的產生》
時間地理學也算一個吧應該,但是過內學者好像少有真正將時空聯系起來的
好多啦……
還有城鄉二元體制的破除
隱形城市化問題
全球人口增長不均衡與各國人口政策
夠不夠了?

⑨ 佛教說「二元對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善的同時一定有惡,難道大街見人就亂殺也有善的一面

希望我所領悟的微量佛學能幫助你理解一點,看到這里的答問,大概圍繞二元對立和成佛,菩薩必需去除分別煩惱,做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多即是一,一即是多。。。。般若波羅蜜智慧。。。。。。

凈空法師等常講三大煩惱障蔽佛性與智慧,去除即明心見性,智慧大顯,觀楞嚴經,修學禪定破除煩惱時的種種警告可知,定和智慧的重要性與意思之深廣,智慧不好解釋,實在是地球人的言語文字文化不能全解析。去除執著煩惱和分別煩惱的智慧顯現我打個比如:1+1=2.。。。是十進制數學,只是方便人們日常生活的定義而已,不是真的,假如你定義了,生活一切依此而起,也能發展得豐富多彩,這是智慧之一體現。但是凡人很多都只會用,並且迷於此,叫迷信!只依賴1+1=2為基礎而轉。忘記智慧是不可執著的,不可分別的。當有人不執著,1+1=2。。。認為1+1=10二進制計數法,以此為基礎就是電腦的發展,到今天也是豐富多彩,因為機器本來就只能記數有電到和無電到。十進制,二進制,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哲學所有本來就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相互聯系,是整體大智慧之中,猶如人體,本是整體,中醫尋求尋找骨牌效應之源,整體治療。西醫尋求分割治療之法,頭痛看頭,牙痛治牙。這就是分別,執著等於局限的結果。
「二元對立」和歸有為無,從無生有,而後非無非非無的統一,是面對不同層次眾生悟性教化的善巧方便,佛,菩薩,的大完滿智慧是應眾生所需而去教化,超度。即,他本來是空的,你需要1+1=2十進制,他就現十進制。你需要二進制,他就現二進制。你應知到,二進制的電腦能生程序到現在千變萬化,那麼陰陽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生宇宙人生,就當佛,菩薩是編程高手理解吧!
至於善惡,看一世是有善惡,看幾世因果,則平等無差別。為什麼你,我是沒有分別呢?為什麼我害了你,我得進地獄受苦,受苦後再為人將要受你害我的果報呢,跟據凈空法師解析,「我」稱為「正報」,其他一切外境,外人,外眾生等稱為「依報」。佛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法身佛即真如心,佛性,法身慧命,即智慧體。報身佛在一念而成的庄嚴佛凈土,那庄嚴佛凈土就是心所變現,即法身智慧變出來的。也就是說,相當於我們不凈心的正報和依報環境。包括地獄,也是心感業障罪惡而生的依報環境,地獄無人所創,是自己心生!所以,說來說去,就是一切是我心生,我害你,相當於左手打右手,左手不痛,凡人以為是右手痛,其實是心痛,右手是發出痛源信號。自己打自己,因凡人不開悟,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在那裡,所以三世因果,如同一盤棋,雖有紅,黃,藍,白,黑,一個人在紅棋方是處處為自己著想,走一步後又轉到黃棋方,又以為其他棋方與自己無關,走一步後又轉到藍棋。。。。所以自作業還得自受報。

這是很無奈的比喻而已,本人學微道淺,未明心見性,沒有神通,也許是魔說,但請見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