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師考編教學設計
1. 考高中地理教師考教育學的內容會考教學設計嗎
會考的。
一般都是在專業知識與能力的那一科上面要考到教學設計。多半是最後一個大題,是寫一篇教案及教學設計。佔分,好像是在50分左右。
2.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3. 考過地理特崗的,教學設計怎麼寫啊
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方法指導、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4. 高中地理教師考編面試問題
必修一的鋒面系來統、水循自環、大氣垂直分層、自然災害與防治--以洪災為例,必修二的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城市與地理環境,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這些一般來講作為教案考查或是無生上課考查思路都比較清晰,對於應聘者來說能夠快速理順思路,面試的話不會出知識性很強的內容,關鍵是看考生的基本功,教案編寫應該突出師生互動,不要一味的羅列知識點,現在講究素質教育,老師的本事是要通過設計課堂環節把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引導出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6. 地理教學設計的規則
三段九環節教學模式
一
:復習回顧:1.生生互查,2教師抽查
二:互助學習:1激情導入。2自主感悟。3合作探究。4展示交流。5總結拓寬
三:檢測反饋:1自主測評。2總結反思
7. 地理教學設計的要素有哪些,地理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分析,這兩個問題是教師招考地理專業考綱上要求的,急需
地理教學設計的要素:
地理要素分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土壤、水文、大氣、植被、地貌;
人文地理要素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幾大要素,細分的話應該有交通、政策、民俗、歷史,區位等要素。
地理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分析:
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鑒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小學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希望對你有用能幫到你!
8. 地理教學論中編寫教案的"教學過程"部分時應注意些什麼
一、地理教學設計的本質
是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應用和轉化,指導地理教學實踐的過程。因此,地理教學設計是一種應用科學,就是把教育、教學、學習理論、教育技術論、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這個意義上講,地理教學設計也是一門設計科學。地理教學設計的本質在於決策、問題求解和創造。地理教學設計要應用大量的科學理論和已知的教育、教學規律去創造性地解決新的教學問題。
二、地理教學設計的功能
1、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涵義
教學設計: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資源,去完成目標,並分析、評價其結果,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教學本身是圍繞著學習展開的,教是為學服務的。為學習而設計教學即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把學習與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 。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 (1) 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鑽研、討論、聯系等) (2) 教師的『教』(質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 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熏陶交織在一起
只要我們堅持「為學生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教」 就很容易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操作的關系,我們就會對課堂中新「生成」的問題和探究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勵 2、
地理教學設計的功能
(1) 有利於地理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2) 有利於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3) 有利於強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地理科學思維習慣,
提升學生的地理能力
(4) 有利於電化教育的開展,提高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效率
三、教學設計與傳統備課的區別
首先,地理教學設計是以包括地理教學論在內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而不僅僅依賴教師的教學經驗
其次,傳統的備課主要強調地理知識的傳授,地理教學目標具有單維度,平面型的特點。地理教學設計是以知識、技能的獲得與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目標,能全面落實新課程的培養標准
第三, 地理教學設計要求深入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目標合理,符合「學情」。傳統備課時提出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往往重視不夠,甚至忽視
第四,地理教學設計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體現教與學的雙主體。傳統的備課往往注重「教法」設計,對「學法」關注不夠
第五,地理教學設計注意充分利用地理教學信息和地理教學媒體,重視反饋功能,體現教學信息的雙向性,因材施教。傳統的備課在地理教學信息的傳播設計上,往往是單向性的,封閉性的。
總之,地理教學設計與傳統的地理備課相比, 更新了教學觀念,能體現大教育觀、學生觀、教與學的辨證觀、知識與能力統一觀、評價觀。 四、編寫地理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應重視研究地圖教學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使用多種地圖,如教學掛圖、中學生地圖冊、插在課本中的地圖和填充地圖等。地理教師在編寫教學設計時,應該認真研究學生認識地圖的思維特點
(二)要注意小結、承轉與總結。在設計新教材部分時,要注意對各部分進行小結,問題與問題之間要注意承轉,新課內容結束後要注意歸納總結 。 此次運城之行,我才終於明白什麼是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好地理課堂教學以及如何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應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王小冬老師尤其強調了在教學設計中的最後一步教學反思,她認為教學反思在我們每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給我們例舉了很多她自己在作為教師時寫過的教學反思,讓我感觸很深,應該說很多時候都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在最後,王老師千叮嚀萬囑咐我們年輕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設計,寫好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