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浮雕地形地球儀
1. 有沒有能真實反應地形地貌的地球儀
有的,就是表面高低不平,並用不同顏色標示出地勢高低的地球儀。
如下圖。
2. 哪種地球儀對學習地理最有幫助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像有一次我在書店看到一種MPR地球儀,是可以點讀的地球儀,裡面還設計了游戲環節,孩子應該會感興趣,個人覺得還不錯!
3. 求地球儀的完整展開圖
球體是不可展圖形,所以你無法將地球儀展開。
如果真的展開話,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地球儀的展開圖是一張世界地圖.。
地球儀有以下幾種類型:
(1)經緯網格地球儀,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經緯網格以及度數的注記。
(2)政區地球儀,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區劃的地球儀。
(3)地貌地球儀是球面光滑的表示自然面貌的地球儀。
(4)地形地球儀,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不平的。
(5)教學地球儀,用於學校及家庭地理教學。
(6)工藝禮品地球儀,常用於家庭及辦公擺掛件裝飾等。
(7)大型展示地球儀,常用於大型展覽展示、教學觀摩演示等。
按產品材料與功能分類:
按產品材料與功能分類有紙質地球儀、塑料地球儀、樹脂地球儀、石質地球儀、金屬地球儀、實木地球儀、磁懸浮地球儀、古典工藝地球儀、電子點讀語音地球儀、語音地球儀、視頻地球儀等。
中國對地球儀的出版發行實行行政許可管理。國家測繪部門負責審核地球儀的地圖內容,審核通過,發放審圖號;國家新聞出版部門負責管理地球儀出版發行需要的書號。國內出版發行的地球儀有1600多種款式規格。
點讀語音地球儀簡介:
點讀語音地球儀點讀語音地球儀是採用先進隱形碼光學識別技術——類二維碼和數碼語音技術開發而成的新一代智能閱讀和學習工具。
配套隱形碼識讀器(又稱點讀筆)使用,通過點到哪裡讀到哪裡的方式,實現視聽結合、聲圖並茂,使傳統枯燥的地球儀變得生動形象,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國疆域、版圖、歷史、政治、人口、語言、文化、城市、風俗習慣等海量地理網路知識輕松獲取。
視頻地球儀簡介:
中國唯一視頻地球儀視頻地球儀是採用先進隱形碼光學識別技術和數碼語音技術開發而成的新一代智能演示學習和裝飾展示工具。
只需用MPR識讀器在視頻地球儀上輕輕點讀,即可在地球儀上LED顯示屏上全屏播放當地詳細的音視頻資訊,包括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國疆域、版圖、歷史、政治、人口、語言、文化、城市、風俗習慣等海量地理網路知識,同時還具備交互游戲功能。
視頻地球儀適用於教學觀摩演示、辦公裝飾、展覽展示等各種場合,營造出時尚、新派的文化氣息。
2 發明地球儀 :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於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3 地球儀歷史 :
地球儀在歐洲:
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製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於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早期地球儀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印刷出狹長的三角形圖塊,然後將這些圖塊剪下來,粘貼在木球上。德國最有名的地球儀製作者,是紐倫堡學者瓊漢恩斯·肖納。他在16世紀早期製作的兩個地球儀保存至今。
4. 衛星影像地球儀與普通地形地球儀的區別
根據提供的圖片看,該地球儀繪圖的基本元素是政區,政區清晰明確;有地形,但只是將地形做為地圖的輔助元素,海拔高度等地形要素沒有清晰的區分標記。因此這是一個政區地球儀,不屬於地形地球儀。
5. 地形地球儀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什麼特徵
地形地球儀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形地貌及其他地理信息。
地形地球儀回是地球儀的一種,是表示地形的地球模型答,球面可分為平面和立體隆起兩種。
在地形地球儀上,通常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高低。如,以藍色表示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藍色越深表示海洋越深。綠色表示陸地,顏色越深表示其地勢越低窪。黃色表示沙漠等,棕色表示陸地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棕色的顏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白色表示極地冰蓋。有時在表示地勢最高處也有少許白色,表示雪峰和冰川。
在地形地球儀上,沒有立體隆起,只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在立體地球儀上,不但有顏色標示,在陸地上還有不同程度的高低起伏,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更加直觀。可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形、地勢、山脈、高原、盆地、沙漠、峽谷、河流、湖泊、海峽、海溝等大量的地理信息。
6. 我是文科學地理的,買地球儀應該買地形地球儀好還是地貌地球儀還是政區地球儀好
政區地球儀好,理由,經常看,方便記住國家地區。地形地貌的話,你看了卻不知道他對應是哪個國家。但你記住國家了,從書本上的地形地貌圖,一眼就看分布在哪些國家地區。記住世界政治地圖是地理基礎。
7. 學生用地球儀用平面的好還是浮雕立體的好
年紀小用立體的好
大了感覺還是平面的好
8.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較好的發揮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庫
1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學生初次接觸地理學科,就會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經緯度的劃分和判讀,根據等高線判斷各種地形,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這些概念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傳統教學中老師使盡渾身解數講理論、舉列子,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概念。當學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與身邊的常見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會覺得地理離自己更近。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熱愛地理學科的情感。恰當地應用自製的教具和學具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這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不僅可以加強講授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輕松地將教學難點破解。
筆者從教中學地理15年,每次講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課時,就發現很多學生怎麼都理解不了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就能產生四季變化,老師告訴他們因為有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運動就產生了四季變化,學生還是很茫然。即使放邊放多媒體動畫邊解釋四季形成的過程,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為什麼太陽直射點會不斷地變化。後來我做了個太陽公轉模型圖,不用老是多費唇舌,就很好地解決了學生這個困惑。這個模型由四個地球儀和一個紅球組成。地球儀用水彩筆把赤道和南北回歸線描粗,使它們變得比較醒目,四個地球儀分別放在地球公轉軌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間的紅球表示太陽,在太陽的四周插上鐵絲,表示太陽直射點,轉動紅球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鐵絲表示的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移動。這個模型把抽象的四季變化的原因直觀地表達出來了,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從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轉運動。
2化「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地理新課標提出「關注學生生活發展及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內容」、「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能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使命。通過學生自己製作學具,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組織學生自製學具,就是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製作學具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或失敗的經驗,而從失誤或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更為寶貴。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會不斷積累直接經驗,提高實踐能力,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開闊他們的思維。
比如筆者教學中,教到地球和地球儀這課時,都會布置學生製作地球儀,學生的製作熱情很高,他們回家收集材料,觀察地球儀的特點和經緯度分布的特點,一周後富有創意的各色地球儀在學生的巧手之下產生了。有的地球儀是用乒乓球製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製作的,有的是用氣球製成的,不論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都能把地球儀和經緯度分布特點表達出來了,這樣對他們學習經緯線有很多的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得到體現,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3化「動口」為「動手」,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根據教材自製教具是在教師不斷實踐、創新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個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
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上課前選定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自己做的教具,針對性非常強。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研究透徹,以便選擇能達成目標的方法策略,是教師自製教具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針對教學效果,不斷地改進或者重新設計製作教具使教師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說,能大膽進行自製教具,就體現了教師鑽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學方法的探究廣度。
比如地理教師在製作中國地形模型圖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山脈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積、海拔高度、特點,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積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準、形象地展現中國地形圖,就要對這些地理事物的特點十分熟悉。自製教具是從不會到會,教具的設計,從不成熟到成熟,製作的教具,從粗糙到精美。這就是一個對教材研究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老師的業務素質。
9. 教學用地球儀與普通地球儀有什麼區別
按用途分類地球儀復有以制下幾種類型:
(1)經緯網格地球儀,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經緯網格以及度數的注記,也稱經緯儀。
(2)政區地球儀,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區劃分的地球儀。
(3)地形地球儀,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為平面和立體隆起兩種。
(4)示意性地球儀,球體僅顯示大陸版塊及海洋分布情況,常見於裝飾性用品。
(5)教學地球儀,用於學校及家庭地理教學。
(6)工藝禮品地球儀,常用於家庭及辦公擺掛件裝飾等。
(7)大型展示地球儀,常用於大型展覽展示、教學觀摩演示等。
教學地球儀:在中小學的地理教學中是一種必要的教具,它常用來說明以下內容:
一、地球
理解晝夜交替現象和四季變化現象的成因
分析地球的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二、經緯線分布特點
形狀方向長度
知道經緯網的作用
三、世界海陸
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關系及所處的緯度帶
認識六大板塊位置
認識主要地形區和主要大洲地形特點
找出日界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