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管治

地理學管治

發布時間: 2021-02-02 18:00:49

Ⅰ 地理科學、旅遊管理專、思想政治教育這三個專業就業哪個好

不要那麼早就定方向,以後高考什麼的還不一定呢,最重要的是努力朝著自己版願意做的方向努力,在權不同學習的過程中會了解到這個專業真正學什麼,到時候再下結論也不遲。學旅遊管理不一定因為你愛旅遊,旅遊管理要求學生必須有足夠耐心、細心、專心,同時必須有足夠的心理准備迎接各種客人,一個優秀的旅遊管理從業人員懂得從客人的視角出發,以企業利益為重,妥善處理各種事務。不論怎麼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地理學有哪些專業

地理學主要分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其他分支三種。

更加細化的分支:
自然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氣候學、海洋地理學、地貌學、水文學、冰川學、土壤學、古地理學、海洋學、環境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發展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歷史地理學、語言地理學、軍事地理學、政治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時間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醫學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人種地理學

其他: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方誌學、地理數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統、景觀生態學、地球空間信息學。

Ⅲ 地理學科到大學選什麼專業

涉及到地理學科的專業:氣候氣象類、大氣類、地質礦產類、自然地理類、人文地理類、經濟地理類、天文類、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測繪類、環境保護、人口資源、水利類、交通管理類、地理教育、土地資源管理、海洋經濟、海洋科學類、歷史地理類、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等等。

  1. 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本專業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岩土鑽掘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資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本專業可以在資源勘查和工程勘察兩個方向上有所側重。

  2. 石油工程: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地質學、工程科學的基礎理論和與石油工程有關的基本知識,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油氣田鑽井與完井、採油及油氣開發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3. 采礦工程: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岩體工程力學、采礦及礦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受到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礦區規劃、礦山開采設計、岩層控制技術、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

  4. 海洋技術: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海洋新技術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5. 海洋科學:本專業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學及海洋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海洋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海洋科學基本調查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從事海洋調查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6. 應用氣象學: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應用氣象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科學思維、科學實驗、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和基礎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堅實的大氣科學、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基礎,掌握氣象信息服務系統研製與運用、氣候資源開發與利用、產業工程的適用氣象技術研究、氣象防災減災對策與技術研究、生態環境調控以及解決氣象學在有關領域中應用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7. 大氣科學: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大氣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包括野外實習和室內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具有進行大氣科學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進行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8.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9.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和資源開發、規劃管理的基本技能。

  10. 地理科學: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運用地圖遙感及地理信息系統與資源環境實驗分析的基本技能並具有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11. 地質學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質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訓練,掌握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12. 天文學專業:本專業主要學習天文、物理和數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天文觀測方面的科學思維和基礎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掌握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

拓展資料:

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以及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需要,地理學將成為一門既有堅實的基本理論、應用理論的基礎性學科,又是一門與生產實踐進一步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學科的內容和結構也將發生變化;研究地理學基本理論的學科──理論地理學,研究地理學應用理論的學科──應用地理學,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地理數量方法、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等,將率先獲得較大的發展;綜合性分支學科、應用性分支學科,如綜合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規劃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醫學地理學、行為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將有較快的進展;地理學研究中的人文化趨勢將會強化,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比重將會增大。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或稱邊緣學科)。

Ⅳ 《管子》在地理學中的成就有哪些

《管子》在地理學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由於《管子》中探討了地理學的各個方版面,土壤地理學、植權物地理學、陸地水文地理學、地形學、采礦學、氣候學等具有較全面的地理學思想。因此在我國先秦地理學思想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Ⅳ 《管子》中探討了地理學的哪些方面

《管子》一書是我國先奉諸子中著名的典籍之一。此書託名春秋前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所作,保存下了那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哲學、醫葯、地理以及一些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內容。

在地理方面,《管子》有《地圖》篇、《地員》篇、《度地》篇等有關地圖、土壤地理、植物地理、水文地理、采礦,以及根據四季氣候安排農事等地理知識。因此,《管子》是一部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

《管子》書中地理學思想非常豐富。在《管子·地圖》篇中,一開頭就指出地圖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以及當時地圖中的一些內容。

《地圖》篇認為,凡軍中主帥,必首先詳知地圖。盤旋的險路,覆車的大水,名山、大谷、大川、高原、丘陵所在的地方,枯草、林木、蒲葦茂密的地方,道里的遠近,城郭的大小,名城、廢邑、貧瘠之地及可耕之田等,都必須完全了解。

地形的出入交錯,也必須心中完全有數。然後,就可以行軍襲邑,舉措先後得宜而不失地利,這都是地圖的意義。

這里所敘地圖的內容已很豐富,可以表示多種地物,地圖的比例、制圖的符號,都應該有規范的符號。由此可見,當時的地圖製作,如果不進行一定的勘測,恐怕難以完成這樣復雜的地圖。

《管子》的地形知識也很豐富。地形是構成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我國古代地理知識中,地形知識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管子·地員》按照發展農業生產的需要對地形進行了分類,把丘陵分為15種,根據地勢逐一加高給以不同的名稱,並對其地形特徵進行解釋。這樣詳細的分類在古代文獻上是少見的。

除丘陵外,《地員》篇把山地農業地貌又分為5種:從山之上至山之側,具體敘述了5種山地的地形;懸泉、復呂,泉英、山之材,山之側,這種分類對當時山體認識更加具體。

從地形學上進一步分類型並找出其地勢特徵,《管子》書算是最為詳細。對山體進行5個層次的分析,這是很有科學意義的。

漢代以後,我國地形類型分類日趨完善,是受《管子》地形思想的影響。所以,《管子》的地形類型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地理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土壤和人類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當土地成為人類的生產資料以後,我們的祖先就由此開始了對土壤的認識和利用。在先秦文獻中,以《管子》對我國古代土壤的顏色、土壤的性質與結構談得最多也比較全面。

《管子·地員》篇對各種土質結構有生動的描述,講了6種上等土壤的質地結構,認為有的輕疏、剛強,有的粉解若糠,有的是大塊壘,有的稍干即裂,有的硬如石等。

由此可見,《管子》所講土壤質地結構不是孤立地講,而是與土壤肥力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行考察,從而闡明土壤與農業生產的重要關系。

《管子》書中還談到土壤水分、土壤中的動物及鹽鹼對植物生長的關系。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土壤水分的多寡是古人評價土壤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准。《管子·地員》篇認為,土壤性能好,則干而不裂,土中隱含水分,也不會積水過多,無論是高地或低地,土壤排水、保水性能均屬良好。

土壤中的動物在土壤中所起的作用與農作物生長也有十分重要的關系。古人把土壤中是否有某些動物也作為衡量土壤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管子·地員篇》指出,沒有腳的豸蟲所穴居的土壤是肥沃的,含有機質多。沒有足的蟲,自然是指蚯蚓。根據現代學者研究一條蚯蚓每24小時排泄一次。

由此可見古人對蚯蚓在土壤中作用的認識是正確的,它是合乎現代自然科學原理的。

《管子》還把含鹽多的土壤稱為「桀土」,不經過土壤改良是很難耕種的,故《管子》書中把它列為最差的土壤。

《管子》對礦產分布有的粗略認識。在《管子·地數》篇里說:土地的東西廣度19000千米,南北長13000千米。其中山脈4000千米,河流4000千米,出銅的礦山467處,出鐵的礦山3690處。

出鐵的山比出銅的山多得多,這是符合實際的。反映了春秋戰國之際,對銅、鐵礦產的廣泛開采,在此基礎上積累的地理知識。

《地數篇》還對春秋戰國時期探礦經驗進行總結,認為利用一些礦物共生的特性,先找到指示性礦物的一些明顯特徵,而後進一步確立貴重金屬礦埋藏地。

《管子·度地》篇在農業生產和水利事業發展的基礎上,對河流提出了早期的分類:

水有大小,又有遠近。從山裡發源,流入大海的,叫做「經水」;從其他河流中分出來,流入大河或大海的,叫做「枝水」;在山間溝谷,時有時無的,叫做「谷水」;從地下發源,流入大河或大海的,叫做「川水」;由地下湧出而不外流的,叫做「淵水」。

這5種水,都可以順著它的流勢來引導,也可以對它攔截控制。

這里把天下的河流依其源泉所出的不同,及流入海、河、江等不同,劃分為:經、枝、谷、川、淵5種類型。提出對水因其勢而利往之的治理原則,以及不能久扼,久扼則有危險的意思。

這些都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反映了當時河流地理的知識水平。

《管子·度地篇》最早提出國都城址選擇的地理條件:建設都城,一定選在平穩可靠的地方,又是肥饒的土地,靠著山,左右有河流或湖澤,城內修砌完備的溝渠排水,隨地流入大河。這樣就可以利用自然資源和農業產品,既供養國人,又繁育六畜。

同時,都城建設應當是內修「城」,外修「郭」,郭外築護城壕:地勢高則挖溝,地勢低則築堤。這才配稱作牢不可破的城池。

城牆上種植荊棘,使之交錯糾結,用來加固城牆。每年都不斷地增修,每季也不斷增修,使之造福於子孫後代,這關系著人民生命萬世無窮的利益,也是對人君的保障。

國都城址的選擇,要在較為平坦而肥沃的土地之上。背有大山,左右有河流、泉水或湖泊,還要注意城內可暢通地挖修排水溝,使城內的水順著地勢排入大河。

這樣的城址就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農產品來保障城市人口的衣食所需和繁養六畜、發展經濟,以吸引更多的人口集中。

有了這些地利和險要,還要內築城、外立廓、廓外挖護城壕,低的地方築堤防,高的地方挖溝渠。這樣系統的城址選擇理論,是實際工作的總結,很符合科學道理。

《管子·度地篇》對河流彎曲的現象進行了觀察、研究記錄:

河流彎曲的地方,產生迴流,迴流和正流匯合,產生漩流,漩流湍激,在河床坡度小的地方,迴流轉彎平緩。河床高差大則漩流有限強的側蝕破壞力量,於漩流之後,有的地方流速緩慢,泥沙淤積,造成河道堵塞。日子長了河流就會沖決河道,泛濫成災。

上述細致地描述了產生河曲的原因及漩流產生的過程。也記述了河床坡度不同,對流速、漩流侵蝕能力的影響。

一些地方強烈侵蝕,則另一些地方則會沉積。日子長了就產生河曲,甚至引起河床改道。這就記錄了河流變遷的過程與規律。

《管子·度地篇》中有關於物候、農日和水利的記載:

在春季3個月份里,天氣乾燥,是水少流細的時節。此時山河乾涸水少,天氣漸暖,寒氣漸消,萬物開始活動。這時有利於做土工工事,因為堤土會日益堅實。

在秋季3個月份里,山川百泉涌水,大雨降,山洪發,入海路遠水難疏泄,秋雨連綿,天地呈凝合狀態。此時應抓緊秋收,使之顆粒歸倉。

在冬季3個月份里,天地收閉,萬物實熟。此時應補修屋舍,修繕邊防城寨,修理城牆道路,調整度量衡,處理獄中罪犯,蓄積草料糧食,以及君主舉行娛樂活動和祭神。

由於一年之事全告完成,還應當表彰有功,賞賢懲罪,升遷官吏而提高他們的等級。此時不利做土工工事,浪費7/10的工費,而土凍難成。此時晝越短而夜越長,天寒利在室內勞動,甚至在外堂都不適宜。

一年四季之中的氣候特點,從農事和工程的角度進行評價,准確而科學。

總之,《管子》在地理學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由於《管子》書中探討了地理學的各個方面,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陸地水文地理學、地形學、采礦學、氣候學等具有較全面的地理學思想。因此在我國先秦地理學思想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高中地理學些什麼

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6)地理學管治擴展閱讀

晝夜長短的變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

(2)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4)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Ⅶ 公共地理學是什麼科學公共地理學方法是什麼

公共服務業地理學是地理學中的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了管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多方面內容加以實踐輔佐,著重針對公共服務業的供需關系和空間差異給出了理論性的解答。
是地理學中的人文地理分支,對公共服務業的供給與使用的空間差異的地理學研究。
從城市地理學的角度入手,結合公共服務業的特點及管理模式,借鑒社會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公共服務的主體結構、公共供需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
管治從20世紀末興起以來一直在西方公共管理學、地理學、經濟學、社會 學和政治學研究中佔有重要的一席,形成了大量以西方市場化、民主化國家為背 景的研究框架、理論、方法和成果,但這些理論或結論並不完全適用於發展中國 家、尤其是轉型時期的中國。在全球化、市場化和快速城市化這樣復雜的經濟和 政治轉型的大宏觀背景之下,中國的社會轉型無疑包括了社會結構的調整,經濟 上的放鬆規制,國有資產改革以及民主化進程,在這一社會轉型過程中,管治的 思想逐漸在中國社會中確立,非常需要通過深入的實證研究總結,進而提出適合 於中國城市管治的理論、模式、研究框架和方法。在我國城市管治研究方興未艾 之時,我們發現對城市公共服務業管治研究尚少報道。因此我們選擇了基礎性的 探索。研究力圖從管治理論的發生、發展來理解它與城市公共服務業的關系。並 從城市地理學角度,借鑒社會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公 共服務的主體結構、公共管治中的供需關系入手,研究各種不同的管治模式及其 特點。同時選擇我國改革開放的領頭羊城市--廣州作為實證研究案例,力圖發 現並總結適合當前中國城市公共服務業管治的有效模式。

Ⅷ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8)地理學管治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地理學的空間表達也是多元、多樣的。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

Ⅸ 地理科學是 什麼專業

要學"測量與地圖學"
"行星地球概論"
"地質學基礎"
"氣候氣象學基礎"
"高等數學"
"水文學"
"植物地理學".....

以後可以:考公務員(國土局方面),地理老師,GIS......

地理科學專業 一、學 科:理學
門 類:地理科學類
專業名稱:地理科學
一級學科:地理學
相近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土地管理、環境管理
二、主要課程: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由於各個學校不同而有不同的課程設置,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三、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四、專業培養要求: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五、學制:標准學制:四年(本科) 彈性學制:3-6年(本科)
六、授予學位:符合學位授予規定的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地理科學,就是地理教育,培養方向是初高中地理教師,現在幾乎所有專業就業前景都不太好,至於地理科學專業,要看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在中學裡面地理教師不是很受重視,遠遠不如語數外和理化生,不過補課很容易,因為文科生學地理總是學不好。

在高中地理屬於邊緣學科,地位不尷不尬的,畢竟學文科的人是少數。

初中地理老師的地位就更低得多,因為中考不考地理。簡直連體育老師都不如啊。

1 地理學引論
課程內容: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地理學的產生發展和主要學派,基本地理過程和基本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的區域協調和持續發展,地理技術,現代地理學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地理學近期重點研究的領域。
考核方式:作業、開卷考試
教 材:《地理科學導論》王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地理學思想簡史》楊吾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參考書目:《地理科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出版社1989年;《論地理科學》錢學森,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理論地理學概論》王錚、丁金宏等,科學出版社1994年;《現代地理學辭典》左大康主編,商務印書館1990年

2 地球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48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整個大的宇宙空間以及基本的天文學知識,同時了解地球內部的基本結構,即對地球系統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與認識,為學習地理學其它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課程內容:地球概論是關於行星和地球的基礎知識。它是以地球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其研究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學和地球的物理學。前者主要講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以及地球和月球的關系,這是本課程的重點,這部分還包括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地理坐標和天球坐標。後者簡要講述地球的形狀、大小、內外結構及其物理性質。
參考書:劉南,地球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地質學基礎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6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 地理科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對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學習和培養地理思維的有重大作用,能夠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地球觀和世界觀,初步掌握地質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為其他地理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課堂講授——側重於地質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論述、說明;室內實驗——室內實習是使學生加深、融會貫通課堂講授內容的過程,安排在有關章節授課之後,在實驗室中,藉助實物標本、模型、等教具進行觀察分析和實驗操作;野外實習——結合課堂和校內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野外對礦物、岩石、構造等地質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進一步深入理解。
參考書:陳智,基礎地質學,地圖出版社;宋春青等,地質學基礎,高教出版社;趙不億等,普通地質學,地質出版社;張寶政等,地質學原理,地質出版社。

4 氣象學與氣候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氣候變化基本規律以及天氣變化的基本原因,為深入理解地理環境形成、演變規律等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系統介紹氣象學與氣候學有關內容,包括大氣能量、水分和大氣運動、大氣環境、大氣系統,在此基礎上分析氣候系統的形成、氣候屬性、氣候變化及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青藏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城市氣候等。
參考書:周淑貞、張超,城市氣候學導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王紹武,氣候系統引論功,氣象出版社; Lockwood JG ,氣候成因,盧言文芳譯,氣象出版社,1985。

5 地貌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各種地貌並理解各自的形成原因,是地理專業野外考察的必備知識。
課程內容:地貌學是地理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發育規律。先修課要求:地質學基礎。
參考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水文與水資源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水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現狀,理解水循環規律,並認識水圈在地球表層系統的角色和作用,是地理及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
課程內容:主要介紹水文要素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以水循環和水量平衡為綱,著重研究水的性質、分布、循環、運動變化規律及其與地理環境、人類社會之間相互關系。
參考書:黃錫荃,水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武吉華,自然地理基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熊怡,中國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土壤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土壤肥力及其土壤的基本物質循環,並認識土壤圈在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中的作用,充分理解土壤在生態環境變遷中的響應和反饋功能,認識土壤環境變化對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保證人類糧食安全的關鍵性。
課程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土壤的組成、性質和分類、土壤的形成條件及地理分布規律;土壤基本實驗,土壤學野外采樣及其土壤剖面野外判別常識和土壤化學基本理論。
參考書:李天傑,土壤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學等,土壤學基礎與土壤地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土壤,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統分類課題組等,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修訂方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8 植物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63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常見的植物,並系統學習植物的分類知識,掌握植物生長和演替的基本規律,並了解基本的生態學知識,認識地理環境因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和植物的逆境生理。
課程內容: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包括人類活動及生物之間的影響),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及其主要類型,生物區系,生物地理野外調查方法。
參考書:武吉華、張紳編,植物地理學,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北京大學等編,植物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地圖和測量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地圖和測量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和繪制教學地圖的能力,同時掌握基本的土地、工程測量基本技能。
課程內容:地圖和測量學是以地圖信息傳遞為中心的、探討地圖的理論實質、製作技術和使用方法的綜合性科學,同時包括土地、工程基本測量知識和實踐技能。
參考書: 蔡孟裔,新編地圖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測量與地圖學,高教出版社。

10 地理信息系統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常用軟體的應用,硬體設備的操作,以及信息處理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課程內容: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科學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遙感數值圖像處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對圖形圖像的三維模擬表達方法和實際應用、專題應用信息系統和電子地圖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等。
參考書: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黃杏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黃杏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張超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統導論,Kang-tsung Chang 著,陳健飛等譯,科學出版社。

11 遙感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 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遙感基本原理、遙感圖像的獲得和解譯方法,並了解遙感的最新技術進展。
課程內容:遙感基本概念;遙感理論基礎,包括遙感電磁輻射基礎、遙感光學基礎;遙感數據獲取,包括感測器、航空遙感、航天遙感和微波遙感;遙感數據處理,即圖像校正和增強;遙感信息提取,包括圖像目視判讀和計算機信息提取,以及遙感技術應用。
參考書:梅安新等,遙感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劉慧平,遙感實習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呂國鍇等,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彭望祿,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環境學概論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人類與環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
課程內容:環境學概論是地理科學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內容是人類環境的基本理論、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環境污染及其治理、人類環境保護等。
參考書:劉培桐主編,環境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劉翊亭等,環境學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

13 人文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必要的人文基礎知識並能對其實踐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並充分了解當前人文地理學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
課程內容:全面闡述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人地關系論、行為論、區位論等)和主要方法,以及人文地理學的各分支學科(人口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參考書:張小林等,人文地理學導論,測繪出版社;金其銘等,人文地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恩涌,人文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經濟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為經濟建設服務,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
課程內容:經濟地理學導論是地理科學專業必修課程。全面闡述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重點介紹: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以及區域經濟規劃和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演變規律)和主要方法,介紹國內外經濟地理學發展動向和各派學說觀點。
參考書:李小建主編,經濟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經濟地理學導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劉再興,生產布局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陳才等,經濟地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劉再興,工業地理學,商務印書館;周起業等,區域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5 中國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的自然地理概況,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區劃等。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國性的主要自然地理問題,包括自然結構及其評價,海域與島嶼,災害與環境等;並分區闡述各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條件,自然區劃問題。
參考書:趙濟主編,中國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師大等編,中國自然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6 中國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了解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和產業布局規律。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國性的主要經濟地理問題,包括人口與經濟規律,文化傳統與現代化,景觀與區劃,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戰略等;區域分析部分將全國分為 8個綜合區,分區闡述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開發利用中的問題及區域發展方向。先修課要求: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等。
參考書:吳傳鈞主編,中國經濟地理,科學出版社;謝光輝,中國經濟地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7 世界自然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世界的自然地理概況,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區劃等;培養學生對全球問題學習的理解能力、研究全球問題的創新能力和捕捉全球問題新信息的能力。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球性的主要自然地理問題,包括全球地表形態與全球氣候,全球陸地自然帶的基本格局,災害與環境等;並分區闡述各大洲自然環境條件,自然區劃問題。
參考書:劉德生主編,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馮忠江,世界自然地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8 世界經濟地理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了解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和產業布局規律。
課程內容:系統論述全球性的主要經濟地理問題,包括全球人地關系發展的歷史軌跡,全球人類活動的基本地理格局,分別闡述了各洲及其主要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特點,人地關系問題及對外經濟與社會關系問題等。
參考書:陳才主編,世界經濟地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 綜合自然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部門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關系,掌握自然地理學的綜合性概念和一般性原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程內容:自然地理學的一般原理和綜合性概念,論述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發展簡史、自然地理系統的整體性、物質與能量結構、時間結構、地域分異規律、綜合自然區劃、土地分級與分類、土地評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人類與自然地理系統的相互關系及綜合自然地理學的應用研究等。
參考書:伍光和,綜合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葛京鳳,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 城市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54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通過對城市化、城市地域結構和城市體系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習,掌握城市發展的機制與規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城市城市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城市化原理、城市地域結構、城市體系、城市問題。
參考書:許學強、周一星、寧越敏,城市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一星,城市地理學,商務印書館;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商務印書館。

21 計量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既掌握一定的計量地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又能結合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具備運用計量地理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研究地理系統的分析方法、地理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統計分析、地理預測和地理決策等,從質和量兩個方面揭示地理系統的變化規律。
參考書:徐建華,計量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張超,計量地理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2 全球變化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全球變化研究最新進展,以及全球變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全球觀念和意識。
課程內容:全球變化研究的基本問題、全球變化研究的主要方法、環境演變與全球變化、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
參考書:張蘭生,全球變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楊達源,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化學工業出版社;朱誠,全球變化科學導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23 旅遊地理學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標:通過這門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旅遊地理學,並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和實踐中,同時對其自身的旅遊活動也有指導作用。
課程內容:了解旅遊者行為,旅遊需求,旅遊環境容量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旅遊資源評價方法,了解旅遊開發對區域的影響,了解規劃的程序並能在實踐中應用。
參考書:保繼剛,楚義芳編著,旅遊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旅遊地理學,盧雲亭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旅遊資源學,蘇文才,孫文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旅遊資源,石高俊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

24 中學地理教法
課程類別:專業核心課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閉卷
課程目的:著重培養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的基本教學技能與地理教學研究的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高水平的地理教師。
課程內容:中學地理教法以中學地理教學為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包括地理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素質及其評價等方面。
參考書:王樹聲,中學地理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刁傳芳,中學地理教學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王民等,地理與環境教育,廣西教育出版社;王民等,地理教學法——概念,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陳澄,地理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Ⅹ 地理專業可報研究生有哪些

可報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等專業。

自然地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空間分異特徵、形成與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境,和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

人文地理學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

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不包括經濟地理學。

(10)地理學管治擴展閱讀:

自然地理學分類

1、綜合自然地理

著重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特徵——自然景觀進行系統綜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包括綜合自然區劃研究、土地類型研究和自然綜合過程研究等幾部分。

綜合自然區劃研究的特點是按地域分異規律對地球表層進行區域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地域單元是彼此不重復出現的;土地類型研究的特點是按地段分異規律進行類型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類型單元在地表是重復出現的;

自然綜合過程研究包括現代物理過程(熱量水分平衡)、化學過程(化學元素遷移與平衡)、生物過程(生物地理群落與生態平衡)和時間過程(古地理過程)等。

現代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展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現代特徵,古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環境。現代自然地理環境是古地理環境演替的結果與延續。

2、部門自然地理

是從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角度進行研究,闡明各要素的類型、特徵、過程和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關系與結果的學科。主要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區系與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海洋地理學等學科。

3、區域自然地理學

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