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景觀圖的判讀教學
1. 如何判讀地理光照圖中的圓柱投影圖
1.陰影屬於夜半球、非陰影屬於晝半球,晝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晨昏線!
2.圓柱投影圖中,橫線屬於緯線,豎線代表經線 !晨昏線與緯線的切點時間為12點或者24點,如果緯線圈以內是極夜那麼切點為12點
2. 地圖上地形圖怎樣判讀啊
一、等高線圖的基本特點
1、同一條等高線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圖一致。
3、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圖上完全呈現出來。
4、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但在懸崖峭壁處,等高線可以重合。
5、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陡緩,而等高線之間間距愈大,等高線愈稀疏,則坡度愈緩。
6、等高線與山脊、山谷線重直相交,等高線穿過河谷時,向上游彎曲,成為「V」字形。
7、示坡線表示坡降方向,它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
二、判讀方法
(一)判讀等高線的數值。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度差。
讀出任何兩點的海拔高度,計算出這兩點的相對高度,還可以進一步求出它的氣溫差(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
等高線重疊或相交的地方,表示為陡崖。
陡崖的相對高度為:(n-1)d≤h<(n+1)d
其中n為兩地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為等高距。
3、判別局部小范圍閉合等高線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圍內,則判別規律為「低於低值,高於高值」,即如果閉合等高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較低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這條等高線的海拔,此地可能為小盆地;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較高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海拔高於這條等高線的海拔,此地可能為小山峰。
4、計算兩點相對高度的范圍。
(1)確定兩點的海拔高度的范圍。
(2)確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讀等高線的形狀特徵。
1、根據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
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等高線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線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線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線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為盆地。
4、等高線的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其最大彎曲處的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5、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為山谷,其最大彎曲處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6、相鄰兩個小山頂之間呈馬鞍型的低地部位為鞍部,也叫埡口。
7、兩組山脊等高線對壘,中間是一道比較狹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為峽谷。
8、判斷兩點間可否通視,可通過繪制地形剖面圖判斷。
三、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
1、確定水庫河壩址的位置。
在不考慮地質等條件下,水庫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窪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重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壩址應選在河流流出的窪地或小盆地的最窄處。
2、確定公路、鐵路線路。
一般選擇坡度較緩,線路平穩,距離較短,彎路較少上的線路為好。一般在兩條等高線之間繞行,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二條等高線;盡量少通過河流,少建橋梁;避免通過沼澤、斷崖。
3、農業區位選擇。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副漁業布局原則。例如,平原宜發展種植業,山區宜發展林業、牧業。
4、工業區位選擇。
工業區宜建在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形區,且水源充足、接近資源的地區。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點。
5、水系的水文特徵。
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育。
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遊方向彎曲,即河流方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徵: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處有時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沖積扇。
3. 地理光照圖判讀,具體題目請看圖片
答案AD
解析試題分析:X、Y兩地太陽方向不是正南就是正北,但X、Y兩地太陽所在內方向一定是相同的容。因為所見到的太陽,一地是24時的太陽,另一地是12時的太陽。除晨昏線過極點時,即兩地分別是南、北極時太陽所在方向相反。兩地的區時一為12時,另為24時,B錯誤;兩地的緯度為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的緯度,故兩地中一出現極晝,正午太陽高度大於0,而另一出現極夜,正午太陽高度即為0,C錯誤;兩地一為極晝,另一為極夜,D錯誤。
4. 高中地理太陽光照圖之圓柱投影圖的判讀方法
(1)此圖是_12_月_22_日前後的光照圖。
AB線為晨線,則AC線為昏線,AB線和AC線上側為夜,下回側為晝,A點在北極圈答上,說明北極圈上剛好出現極夜現象,是北半球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後。
(2)此時正午太陽直射點位置在:_23°26′S , 90°W_。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緯度為23°26′S;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平分大部分晝半球,從圖中可看出平分大部分晝半球的經線是90°W。
(3)經過_18_小時太陽經過D點所在的子午線。
圖中現在太陽(直射點)在90°W,太陽自東向西運動,過D點(0°經線)所在的子午線要跨越經度為360°-90°=270°,所需時間為270°/15°每小時=18小時
5. 求問地理高手!!太陽光照圖的判讀技巧!
太陽光照圖表示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情況圖,它可以經緯網上繪制,也可在地球公轉圖上繪制,判讀綜合性強,跨度大,是高中地理第一單元知識重點,也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
地球光照圖有三種形式:極視圖、側視圖、變式圖,在各種圖形上判斷日期的方法是觀察各條緯線晝夜長短的狀況和極晝極夜的范圍。
(一)極地投影圖的判讀
1、根據地球自轉確定南北極。地球自轉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方向,而在南極上空俯視為順時針方向,所以圖1圖2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3圖4是以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
2、根據晨昏線與極圈相切情況確定節氣,若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且北極圈為極晝(如圖1),或者晨昏線與南極圈相切且南極圈內為極夜(如圖5),則為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若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為極夜(如圖2),或者晨昏線與南極圈相切且南極圈內為極晝(如圖3)則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如圖5),全球晝夜平分,這時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即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日,南半球節氣與北半球相反。
3、根據地球自轉確定東西經度。圖1圖2地球逆時針方向旋轉,圖3圖4圖5地球順時針方向旋轉,根據自轉箭頭指東原則,以0°經線為基準,順地球自轉方向增大為東經度,反之為西經度。(如圖中FB為東經度,EA為西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經線上的兩點,呈正南正北方向,在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上,沿任意經線向中心走都是北方,反之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同一緯線上的兩點呈正東正西方向,順地球自轉方向為正東,反之為正西(如圖1-5中的C點、D點,D點位於C點的正東方向)。
4、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可根據日期來確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即23°26′S(如圖2圖3),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即23°26′N(如圖1圖4),春秋二分太陽直射赤道即0°(如圖5)。經度位置則是找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在極視圖上(圖1、2、3、4、5)們於晝半球中間的經線上。
5、計算地方時刻。根據赤道上一年四季晝夜平分確定日出(6時)正午(12時)日落(18時)子夜(24時)。在圖1-5中,晨昏線與赤道相交於AB兩點,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B點為太陽升起時刻,即清晨6點,A為太陽落下時刻,即黃昏18點。D點正對太陽為正午12點,C點為子夜24點(0點),其他點的時刻,只要算出與上述四點的經度差,根據地球自轉速度15°/小時和東 早(加)西遲(減)的原則加減相差的時間即可。如圖1中
E點的時刻為A點時刻+45°÷15°/小時=18+3=21時
F點的時刻為B點時刻-45°÷15°/小時=6-3=3時
(二)側式圖
1、確定晨昏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垂直,是一個大圓,晨 線昏線各為一個半圓(如圖6圖7),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從夜半球跨躍到晝半球的半圓線稱為晨線。反之,從晝半球跨躍到夜半球的半圓線則為昏線。面對地球自轉側視圖,解題時有這樣一個規律:當太陽光線在圖的右側時(如圖7),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線,反之為昏線(如圖6),即為「左昏右晨」。
2、確定節氣,晨昏線一定與太陽光線垂直過地心,利用晨昏線與地軸重合還是與極圈相切來判定節氣。如果晨昏線是與地軸重合,晨昏線被切割為晝夜弧相等的兩部分,此時為春、秋分(如圖8)。如果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極圈以北為極晝,南極圈以南為極夜時(如圖9),即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極圈以北為極夜,南極圈以南為極晝時,北半球為冬至日(12月22日)如圖6、圖7。
3、如何計算地方時刻,首先計算出每兩條經線間的間隔,側視圖是半球,總經度度為數為180°,用總經度度數180°÷(7-1)=30°,並根據地球自轉角速度求出相鄰經線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0°÷15°/小時=2時,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時)正午(12時)日落(18時)午夜(24時)四點,看所求地點在已找出的四點的東側還是西側,相隔多少經度,根據東早西遲的原則早加遲減求出地方時刻。例:如圖10所示,求D點的地方時。先確定A點為日出(6時)B點為正午(12時)C點為子夜(24時)三點中的一點,再求D點的地方時,D點地方時為A點地方時-2×(30°÷15°/小時)=6-4=2時。
4、計算晝夜長短。根據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來計算。如圖10求A點晝長為90°÷15°/小時)×2=12時,D點晝長為150÷15°/小時×2=20時,在北極圈以北晝長為24時。不過側視圖上晝弧和夜弧僅表現了一半,所以在圖上數出晝弧和夜弧的長度後,乘以2即為所求地點的晝弧和夜弧。
5、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緯度變化:直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從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季節變化: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歸線以南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對某地而言,在太陽直射點移近該點的時段,正午太陽高度漸大,反之漸小。
6. 怎樣判讀地形圖
第一,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線的數值,讀出任一點的海拔高度,比較兩點的海拔高度可換算溫差,以兩地的水平距離測算地面實際距離。
②形態上的特性,地表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每一種地貌形態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徵,在等高線圖上會以不同的形態表示出來。看等高線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緩。看等高線的形狀,可確定地貌類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這是識別等高線圖的關鍵。
①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等高,並以海平面作為零米。相鄰的兩條等高線,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距即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例如三條等高線的海拔為500米、600米、700米,則等高距為100米。
③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迴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④兩條等高線決不能相交因為一般情況下,同一地點不會有兩個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懸崖,等高線可以重合。
⑤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
⑥等高線與山脊線或山谷線垂直相交等高線穿過山脊線時,山脊線兩側的等高線略呈平行狀。等高線穿過河谷(山谷線或集水線)時,向上游彎曲,成反V字形。
⑦兩對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時,為山嶽的鞍部,也叫山的埡口。
⑧示坡線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線是與等高線垂直相交的短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
⑨幾條特殊的等高線,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200米線區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線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徵。
第三,熟練判斷等高線圈上的基本地貌類型。
第四,學會等高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
①確定水庫及壩址的位置:水庫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窪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
②確定鐵路、公路線:一般情況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選擇坡度較緩,距離較短,彎道較少的線路為好。
③工廠區位的選擇:工廠區位的確定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對環境有污染的廠礦,要選擇河流下游,常年主導風向的下方,結合地質地形條件,宜放在地基堅實,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方;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點,從經濟效益考慮,要盡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資源產地,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銷售市場,從而確定工業部門的布局。
④農業生產布局: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採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潭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7. 地理學習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難點是什麼
一是空間想像能力不夠。
二是各地形圖容易混淆。
三是難以理解地形圖與實際地形地貌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