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最新研究動向

地理教學最新研究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2-01 22:31:01

⑴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設計與製作等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科學研究方法、獲得豐富的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

⑵ 地理教學實踐中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我國地理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地理教育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缺乏版有機權的聯系,兩張皮的現象仍然存在,改革觀念處於表面狀態,課程內容識記的知識點較多,對能力和情感態度培養顯得不足,課程評價還是強調甄別、選拔功能,而沒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等。上述原因造成我國中小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扎實,但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這一切都是有悖於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以及未來社會對個人發展的要求。為了基礎地理能更好的與地理科學發展接軌,與當代的教育思想一致,必須要對基礎地理教育走過的改革之路有清楚的認識。因為她可以使我們聯系歷史更好的理解、更加理性的看待目前的教育改革。明白該繼承些什麼,應該改造些什麼,怎麼改造,從而最終走向一條科學合理、充滿潛力的創新之路.

⑶ 張超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數量地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地理系統工程,先後承擔了「氣象學與氣候學」、「計量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地理科學導論」、「地理學思想史」等課程的教學,在科研方面先後主持了「人口地理學中的數學模型」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不同數據格式轉換軟體開發」等國家863子課題3項、「洋山港工程區域信息管理系統研究」、「上海市地理信息系統綜合應用規劃研究」、「數字農業示範基地空間信息管理平台建設」等上海市重大項目10餘項。在人地系統、計量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系統工程等理論和方法方面作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

⑷ 最新的地理教學論文研究的方向是什麼能列個提綱嗎

科研型教師的培養
教學改革

⑸ 如何追蹤研究地理學的發展前沿

1當代地理科學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 一、當代地理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 1.全球變化及其回區域響應研究答 全球變化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學術界為迎接人類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而設計和實施的研究計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超級科學計劃。
第四紀研究,簡單來說就是研究遠古時期的氣候變化,以期能對現代氣候變化做出指導性決策打下基矗另外現在環境保護非常熱,所以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的結合也是比較前沿的。

⑹ 如何將現代地理科學新發展的內容融入到中學地理教學

傳統應試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根深蒂固,主要偏重於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在創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展,特別是在能力運用和生產實踐方面關注不足。[2]往注重強調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乾巴巴地向學生進行單項知的施教。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掌握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則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而忽視知識的消化、理解。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導致了教學都是以老師為中心;以「講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今的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試制度和教材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沒有突破傳統的地理教學誤區。只有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才能樹立起地理素質教育的新旗幟。現代教學觀念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學生在消化,理解知識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過程,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講台,貼近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才能出現樂教樂學的喜人局面。

⑺ 地理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調查研究

答::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育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測量、個案研究等方式,有計劃、有 目的地搜集有關的事實資料,從而對教育現狀作出科學的分析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或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

2、實驗研究

答:實驗研究是注重理論假設,強調嚴格控制,關注假設檢驗,從而主動地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它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實證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別的意義。

3、個案研究

答:個案研究是指針對一個人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此過程須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適當輔導策略,協助改善問題,以增進個人適應。

2、簡單題

1、敘事研究的特點

答:敘事研究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以教育敘事為載體、以人文研究為取向、以 自我反思為媒介和強調民主、平等。

1.以教育敘事為載體

教育敘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教育中,是「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當事人的真實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義層面得到了肯定。但是,「敘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講究時空位置的敘事才能構成研究。

私人敘事,它表現為對教育中「個體生命」價值的承認,對個人獨特境遇的關注,尊重每一「個」的獨特性;分析、解釋甚至是體驗每一「個」的「 個性」。

經驗敘事,杜威把連續性和互動性作為經驗具有教育價值的兩個標准。教育敘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經驗為研究對象,從教育實踐中去尋找和建構理論。這 樣,教育經驗就從被貶低被排

斥的狀態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將由此產生自身的話語方式,成為教育理論的源泉。即杜威所說,「教育即是經驗的改造」。

生活敘事,由於日常生活接近常態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實性。敘事的「事」不是憑空發生的,它來源於生活。在教育活動中,由師生共同構築起來的教育現場就是師生的生活現場,是原生態的,課堂生活實踐成為生活敘事的源泉。這使教育研究更真實地逼近教育生活本身,更接近教育真相。

⑻ 地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當代中國地理學進展與趨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地域分異規律與區域系統。
中國綜合自然區劃揭示出自然地域分異的特點和地帶性規律,成為各部門研究和應用的重要依據;中國農業區劃、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等成果,均具有世界意義。
(2)地表自然過程的綜合研究 。
深入開展對地表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和生物過程的研究,並加以綜合.
土地科學的系統研究進展顯著,並已發展為與全球環境變化相聯系,開展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
冰川、凍土、沙漠、湖泊、濕地等專門自然地理的時空演變與過程研究的成就突出。.
通過黃土、冰芯、湖芯、樹輪及歷史文獻等的深入研究在古地理氣候與環境變化領域的成果矚目。.
(3)人地系統與區域發展研究
人文地理研究熱點之一的區位論,從農業、工業拓展到城市,創立了「中心地理論」,並開展了城市化研究;
區位論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人文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的發展,完成了不同尺度的經濟區劃和區域規劃研究.
地理學家率先開辟對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和人類環境的綜合研究,成為當代地理學應用研究的主流;
人地關系的地域系統研究從宏觀深入到微觀領域,涉及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理、指標體系、模型、動力學和決策支持系統等。.
(4)國家地圖集系列的編纂
20世紀,國際地理學界有幾次編制國家地圖集的高潮;30年代以法國、瑞典為代表;60年代以英、美、蘇為代表,蘇聯的國家地圖集還延伸到全世界和海洋領域.
中國近50年來先後編制國家、省區及歷史、自然、人口、經濟、農業地圖集系列30餘種;國家自然、人口、經濟和農業等地圖集的規模和質量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5)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是處理和分析大量地理數據的綜合性技術系統,具有對空間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對現實世界的模擬能力,並能產生新信息為決策服務;
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使地理學傳統的綜合性、區域性得到充分的技術保證,並形成了為地理戰略咨詢與地理工程建設服務的信息(資訊)產業.
地理信息系統的成果廣泛應用於資源、環境、市規劃、作物估產、災害預警評估等領域,為重要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手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