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初中地理美國教學設計與反思

初中地理美國教學設計與反思

發布時間: 2021-01-30 14:22:25

⑴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著裝大方,符合規范。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盡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了。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說「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著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

⑵ 地理《美國》的教學反思誰有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設計思路

《美國》是六年級第一冊世界分國篇中的內容。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從面積來說,美國位居世界第四;從人口來說,美國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國,因此教材把美國列為重點介紹也是北美洲中唯一介紹的國家。同時通過學習美國的地形地勢特點可以了解整個北美洲的地形地勢特點。

本教材介紹了美國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居民、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美國工農業的特點和美國的主要城市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很全面,所以《美國》一課至少需要二課時(第一課時:自然地理,可以從閱讀分析各種地圖來學習;第二課時:人文地理,不僅需要閱讀地圖、分析地圖的能力,還要有用地理思維去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下分析都是針對第二課時)。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亞、非、歐洲的九個國家,所以學生對國家地理的學習過程、學習框架和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學生對美國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新聞中常常聽到,日常生活中也會談論到,較感興趣,所以讓學生課前收集整理相關的知識,便於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討論。

2、 教學目標及依據

1) 知識目標

知道美國的農業構成和經營特點以及主要的農產品;了解美國的主要農業帶;知道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和依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工業特點;知道美國工業的地區分布;知道美國的著名城市和風景名勝。

2)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用綜合的觀點,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認識自然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學會讀圖獲取農業帶、工業區的分布,提高綜合分析和識讀各類圖表的能力;學會讀統計圖了解能源消費的現狀,樹立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

3) 情感目標

從美國現代農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新興工業在世界的優勢地位,使學生懂得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從而樹立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觀點。

4) 依據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的農業和工業都有很有特點,要了解美國的經濟,就必須了解美國的工農業特點,而且必須從各類圖表的識讀來綜合分析,同時使學生懂得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從小熱愛學習、好好學習。

3、 教學重點與難點及依據

1) 教學重點

美國現代化工農業特點;美國農業帶和工業區的分布;人地關系如何更好地協調發展。

2) 教學難點

人地關系如何更好地協調發展

3) 依據

要說明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就必須從美國的農業和工業入手,掌握美國現代化工農業特點,美國農業帶和工業區的分布,所以這是本課的重點。

在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世界各國包括美國都必須清楚地看到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必須促進人地關系更加協調地發展的重要性,所以這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 學法分析

學生學會通過互聯網、報刊雜志和書籍收集整理有關美國的資料,掌握這種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並且課堂里讓學生相互交流資料並討論,讓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學生通過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意識到經濟發展與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用所學知識去揭示地理現象,並通過討論分析,做出判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並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學生運用比較的學習方法,對比我國與美國的特點,進一步掌握國家間的地理差異,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並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聯系實際的方法來學習,比如聯系「孫橋農業區」的開發情況,引導學生可以了解我們上海的實際情況,或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

三、 教法分析

學生對美國的情況是有較多的了解的,在講課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些已有的知識儲備,充實講課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學習國家地理,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地掌握一個國家的各方面的情況,而應突出重點,抓住這個國家的地理特色,歸納出其主要特徵。本課主要採用啟發學生探究式教學方法,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性作用,抓住重點,設計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地理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樹立全球意識和環保意識。

通過各種地圖和地理統計圖表的閱讀分析,培養學生能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獲取新的地理知識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自製課件,利用大量相關的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四、 教學程序

1、 引入新課

第一課時已經分析了美國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的優越性,而農業生產與這些自然因素關系密切,所以由復習提問美國的自然條件,引出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學生通過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意識到經濟發展與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

2、 講授新課

由表格「美國農作物的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地位」,讓學生分析討論美國農業的地位並得出結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是美國四大農作物。

提問:除了自然條件優越以外,還有什麼因素為農業發展提供條件?讓學生討論美國高度現代化農業的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廣泛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進行生產),同時讓學生對比我國農業與美國農業的特點,樹立科教興農的思想,聯繫上海的「孫橋農業區」的開發情況。

看「美國農業帶的分布」圖,請學生說出美國由南往北和由東向西的不同農業帶的名稱,認識到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分工明顯的特點。

由說一說:生活中的美國工業產品,導出美國現代化工業。並由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分析說明美國工業部門齊全,技術先進,生產能力大,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並讓學生再次感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看「美國工業分布」圖,引導學生從資源和交通條件來分析美國工業區工業發展的原因並了解三個工業區的分布。

公路運輸和交通促進了工業發展的速度,美國被稱為「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是世界上公路建設最完備的國家,讓學生認識到交通運輸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世界石油產量」圖和「世界石油消費量」圖,提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礦業生產國,但它為什麼每年仍需要進口大量的礦產品?學生可根據各國人均消費的石油量,交流自己的看法。同時,讓學生思考交通運輸業的高速發展與能源消費會給美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進一步思考哪些影響會牽涉到全球?(如溫室效應、酸雨)該由誰來負責?培養學生樹立全球意識和環保意識。

學生相互交流課外查找到的美國的著名城市和風景名勝。

3、 總結

地區分工明顯的農業: 1)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2)農業帶的分布

依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工業:1)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

2)布局日趨合理的工業區

3)世界公路建設最完備的國家

4)世界能源消費最多的國家

著名城市

4、 課後練習設計

繼續收集關於美國的資料,以你最感興趣的一方面為主題製作一份小報,並可在班內舉行小型展覽會。

⑶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