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天津地理會考試卷

天津地理會考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1-30 07:01:46

⑴ 天津市地理會考復習卷!!!

八下復習檢測題
一、選擇題

1.下列省區輪廓圖與其簡稱對應正確的是( )

2.下列地點中,符合「北半球、低緯度、東半球」的是( )

A.23.5°N、10°W B.0°、0° C.30°S、60°W D.55°N、1 80°。

3.我國自古就有南船北馬的說法,這里所說南船北馬的分界線最有可能的是( )

A.秦嶺—淮河一線 B.天山—陰山一線
C.黑河—騰沖一線 D.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讀右圖並回答4~5題。

4.對於甲圖所示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北半球是夏季
B.山東晝長夜短
C.是進行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
D.澳大利亞西南部的氣候特點是溫和多雨

5.對於乙圖所示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正是去黑龍江看冰燈的季節
B.地中海地區正處在雨季
C.我國東部正處在洪澇多發季節
D.我國華北地區正播種小麥

6.小光和小明同時從南極出發,分別沿40°E和40°w向北行進,那麼( )

A.他們可能在北極相遇 B.他們在赤道上相距最近
C.他們之間的距離始終一致 D.他們可能在南極相遇

7.已知同緯度A、B兩點(如圖),若A點為陸地,B點為海洋。判斷圖中所表示的北半球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某山山腳下溫度為22℃,山頂溫度為10℃,這座山相對高度為( )

A.600米 B. 3666米 C. 200米 D. 2000米

9.我國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內陸 距海遠 B.緯度偏高 氣溫低
C.海拔高 海風吹不到 D.距海不遠 但受山脈阻擋

10.下列各項中圖序按我國溫度帶圖、干濕地區圖、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圖的順序排列的是( )

A. ④③②①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①②

11.北回歸線在我國從西向東穿過的省區,與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

A.高山族、漢族、壯族、傣族 B.漢族、壯族、傣族、高山族
C.漢族、傣族、高山族、漢族 D. 傣族、壯族、漢族、高山族

12.圖中最有可能位於北半球、西半球、低緯度的點是( )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13.圖中一年經過兩次太陽直射的點有( )個

A.一 B.三 C.四 D.五

讀下圖回答14~15題。

14.E點的海拔高度為(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15.圖中出現河流的地方可能有( )

A.1處 B.2處 C.3處 D.4處

讀國家輪廓圈.回答16~17題。

16.從海陸位置看,位於北半球、東半球的國家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17.人均能源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18.下列四幅圖中,城區面積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19.我國某地有一口井,每年有兩次陽光能直射井底,此井可能位於我國的( )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海南島 D.青藏高原

20.下列關於我國民族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B.我國各民族分布都比較分散
C.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東南部沒有少數民族
D.我國只有西藏地區有些縣市的居民是同一民族的

21.下列不屬於東北—西南走向的一組山脈是( )

A.大興安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長白山—武夷山
C.台灣山脈 D.天山—陰山

22.我國由於南北跨緯度很大,南北溫差出現一定的差異,南北溫差最大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下列與濟南處於同一溫度帶的一組城市是( )

A.上海 南京 武漢 B.北京 蘭州 石家莊
C.烏魯木齊 哈爾濱 吉林 D.沈陽 北京 武漢

下圖為我國四座重要山脈,讀後請回答第24題。

24.屬於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的山脈有( )

A.甲 乙 B.乙 丁 C.甲 丙 D.丙 丁

⑵ 求天津市歷屆初中生物、地理會考試卷(急)

貌似是今年第一次生物、地理有會考
去年就沒有

⑶ 2019年天津會考地理生物的會考題 拜託拜託,挺急的

2019年天津會考地理生的會考題,我這里沒有的,你可以到網上查找吧。

⑷ 2011天津市地理生物會考答案(靠譜的)

地理=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差點誤導我。幸虧發現及時。。內台灣地勢貌似是西高容東低。我一直躊躇在中間高兩邊低或中間高四周低。但看到據此可知人們應住在那一側。我就一狠心。就改成西高東低了。後面的那個肯定是西部。
生物= =內個感受器——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這道題杯具了。感受器寫成感應器。。神經中樞寫成中樞神經。。傳出神經貌似對了。。還有嘛。。貌似其他的沒嘛了。。感受器——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錯了也不要太過擔心。
優秀是取人數的70、80%。只要你認真復習了。簡答的題寫得差不多。優秀就沒問題。我上述的那道生物題大多數人也都是會錯的。不要太擔心啦

⑸ 天津地理會考的一道題

老師說答案是b
我選錯了

⑹ 急求 天津 2007年 地理 會考試題~

2007年 地理

⑺ 天津地理會考復習題 帶圖的

我認為學地理最要緊的是在頭腦中要有兩張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首先搞清楚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各個省份的具體位置、形狀、地理物特徵等。其次,要學會畫圖。如氣旋與反氣旋、地形剖面圖、折線圖(人口)等。自己動手畫圖有助於加深對圖表地理意義的理解。
學地理單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背是基礎,但更要對各種地理現象做出解釋。在做題時,一定要邊做邊問自己為什麼?對內容理解了,復習時只要稍稍回顧一下解題的思路,即反問自己:"當初我是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呢?"
--復旦大學財政學系·吳靜
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門功課:文理相通、人地結合。許多考生自稱對地理復習的成功性沒有多大把握,復習的底氣不足。其實地理是一門較好復習的功課,即便是你的地理復習起步成績為零,經過一年半載的努力,在高考中也能考出相當理想的成績。
2001年高考中,有十八省市的考生是從"3+2"高考模式首次轉入"3+X"高考模式,地理第一次納入綜合卷考試范圍,眾多考生們復習地理時從地理知識一片空白開始同步起跑,當年高考中,地理知識考出高分滿分的考生比比皆是。
地理的邊際增分潛力在文科中是相當高的。《等你在浙大》中一位浙江大學高考優秀生曾介紹他的上鋪同學,在第一次參加"3+X"高考中,地理復習也是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復習,他就是靠每天晚上臨睡覺前看30分鍾地理教材,每次看20頁,一邊看一邊記。看完20頁後馬上睡覺,用如此簡單的方法保持一年後,其高考文綜成績在市排名第二,如願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錄取。
復習地理知識,有一個成功小巧玲瓏竅門,就是把自然地理的底子打好,做到滾瓜爛熟的地步,熟練透徹的自然地理知識是復習人文地理的基本功。現在的地理高考試題以人文地理、時政地理內容居多,但是人文地理必然以自然地理為載體,自然地理是解答人文地理、時政推理的知識工具。沒有全面扎實地自然地理基礎就很難去正確解答人文地理的問題。而且人文地理很多題目都是從自然地理生發出來,比如氣候圖、資源圖、時差圖、政區圖、地形圖、洋流圖、風帶圖等。有了扎實的自然地理知識作鋪墊,再去復習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時政地理就有事半功倍之效。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們地理復習的第一條成功經驗。
圖是地理復習的活靈魂。地理高考卷面上題題有圖。"復習地理的最基本方法是要心中有圖","提高地理復習效率的最佳入手處是以熟記地圖開始"。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們地理復習的第二條成功經驗。一幅地圖上所包含的地理知識信息往往比幾頁十幾頁甚至幾十頁的文字形式、數據形式的復習信息還多。
地理圖象是地理信息最密集的知識載體,要把文字地理知識、數據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等轉嫁入各類地圖中記憶理解。
復習地理的某一章節時,要做到先圖後文,先熟記地圖,再記憶具體文字知識。教材中重要的地圖有幾十種上百幅:降水分布圖、石油分布圖、自然帶分布圖等等。可以把這些地圖復印後歸類粘貼成集,以方便記憶查閱,豐富圖感,當你看著一幅圖,可以將它的特徵及與其他地理現象說得八九不離十時,能清楚地從圖中提取一系列地理信息時,如:數據地理信息、平面地理信息、地表信息、經緯信息、氣候信息、區域信息……,已表明你的地理應考水平相當不錯了。還可以把輔導資料、試卷、練習冊上的典型圖文結合題目剪輯下來,編成一本地理圖文妙題集,對提高地理圖←→文雙向信息轉換能力、地理圖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量化知識積累是復習好地理的基礎特徵。每天記一幅地圖、每天做十道地理填空題、每天閱讀10頁教材、每天整理5個地理知識點、每天……貴在每天堅持,復習安排節奏均勻,不搞突擊,也不中斷,如此細水長流式積累,最後地理知識復習長期積累的豐碩收獲是讓你絕對意想不到的。
地理復習要圍繞《考試說明》中的主幹地理知識下功夫。近三年地理高考涉及的知識以主幹知識為主。要在通讀地理教材的基礎上,用濃縮法、比較法、框架法、圖表法、網路法、整體法,精心梳理出各單元章節的主幹知識(地理基本事實、原理、規律、概念等等),每復習完一小節或一個地理小專題,要在課後趁熱動手整理出合理的小型知識網路結構,使復習的地理知識系統化、有序化、網路化,達到一呼即應一憶即現的地步。
地理習題不要泛做濫做。大量做題後一定要及時自我總結,總結地理解題規律、總結地理題型特點、總結地理語言書寫、總結地理圖文分析技巧。做題中碰到的難點、問題、似懂非懂之處,一定要記錄在錯源筆記本上,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復習時,能把一個個疑問錯源全部徹底弄明白後,對地理知識的感悟對各種題型的應考可達到運用自如的較高復習目標。
這一切,正如北京大學法學院的陳珍同學總結說,總之,地理學習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尤其當它與歷史、政治聯起來後,就更為歷史、時事政治題目的解答提供一種背景知識。比如,分析武昌起義為什麼在武昌爆發,其中有一知答案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再如分析西部在開發戰略,也可以從西部的自然環境、地理優勢等切入點作為突破口,這樣答案才會全面。
地理其實很好學,因為它的基礎分數全在書上可以找到答案;地理其實很難學,因為它是一個無限積累的過程,需要時刻對社會給予關注

⑻ 天津市西青區2015年地理會考卷答案

西青區2015年初中學業水平測試模擬歷史試卷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第1頁至第4頁,
第Ⅱ卷第5頁至第8頁。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鍾。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填入下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描寫的是宋代哪個節日的歡樂氣氛
A.元旦 B. 元宵節 C. 端午節 D. 中秋節
2.宋元時期,我國文化高度繁榮,下列代表當時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A.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B.指南針用於航海 C.郭守敬編成《授時歷》 D.《大衍歷》的制定
3.下列措施嚴重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有
①科舉制的創立 ②八股取士 ③文字獄 ④閉關政策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成書於明朝中期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B.《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C.明朝末年的《西遊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D.清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歌頌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於反抗的精神
5.下列體現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是
A.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B.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C.創辦福州船政局 D.創辦漢陽鐵廠
九年級歷史試卷 第1頁(共8頁)
1/9

6.請將孫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事件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
①組建興中會 ②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③成立同盟會 ④與共產黨合作,開展國民革命運動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7.1915年,吳老太爺從浙江紹興的鄉下來到上海,他為眼前嶄新的社會風俗感到奇怪。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樓里,穿著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輪船往來於黃埔江上,汽車穿梭於南京路口 C.《申報》刊登了身著中山裝的男士照片
D.拖著長辮的男人正在用歐元購買「洋油」和「洋布」 8.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是
A.百團大戰 B.淞滬會戰 C.平型關戰役 D.台兒庄戰役 9.解放戰爭時期,率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的是
A.劉伯承、陳賡 B.劉伯承、鄧小平 C.鄧小平、譚震林 D.鄧小平、粟裕
10.右圖這幅油畫描繪的是下列哪一個時間所發生的大事
11.建國初期,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為改變這種局面,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
A.1937年9月9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9年10月1日 D.1956年11月5日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加速實現手工業的合作化 C.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 D.逐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九年級歷史試卷 第2頁(共8頁)

⑼ 天津市初中地理生物會考

天津市初中地來理生物會考,
成績源85-100之間就達到A級別,是最優秀成績了。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跟上老師的節奏!
自己不能盲目刷題,會耽誤時間的,
復習課堂筆記和平常做過的卷子就行了。
要在「背、背、背」的基礎上,多理解、多掌握自然科學、多練習活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