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古植物地理學

古植物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1-30 01:47:35

⑴ 《南方草木狀》對我過古代植物學有什麼意義

從《南復方草木狀》可以制看出,我國早在三國時期就已開始出現實物繪圖。書中「水蕉」條說:「水蕉如鹿蔥,或紫或黃。吳永安中,孫休嘗遣使取二花,終不可致,但圖畫以進。」

看來當時的植物圖已能真實地反映植物的性狀,為後世鑒定植物學名提供了依據。

《南方草木狀》對我國古代植物學的發展有比較大的影響。宋代以後,曾被許多花譜、地誌所徵引,特別是後世本草學著作引用更多。這部書還傳播到國外,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植物學著作,是解決植物學若干問題的重要文獻之一。

⑵ 植物生物學跟植物學的區別

1、植物形態學是研究植物的形態和結構(由細胞到器官各個層次)的學科,分支學科有植物細胞學、解剖學(專注於內部結構)、組織學(關心特殊種類細胞的性質)、植物胚胎學等。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各部分或整體的功能和行為的學科,它和植物生物化學緊密相聯。後者研究植物生命過程中化學組成和變化。植物生物化學還有一個重要分支——植物化學——研究植物次生代謝的化學產品。

植物遺傳學是研究植物的種質和遺傳、變異等現象的學科(因此和研究植物進化相聯系)。

植物生態學是研究植物和其環境的關系的學科。在其定義上還更廣泛一些,因為除去它本身特殊的方法之外,它既牽涉到區系學也牽涉到生理學。和它緊密聯系的是植物地理學(包括地植物學)研究植物和地球表面的關系和植物社會學(植物群落學)研究植物群落。

植物分類學是研究植物的分類和命名的學科,它們的系統和演化(包括區系學,研究特定區域的全部植物,其種類分布、起源和發展)。這些區分並不是絕對的,為明了植物的功能和行為,必須了解植物結構的一些知識。分類學家在一個譜系的理論上來將植物分類,他也要關心進化。植物細胞學研究植物的各個細胞,部分是形態學,部分是生理學,而部分是遺傳學等等。

此外,還有些特別分支如以研究對象的類群不同而劃分的分支,如藻類學。藻類象真菌一樣相當小而簡單,但有各種色素能自製食物。它們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大部分,在未來可能是人類食物的重要來源。地衣學研究藻菌共生的地衣。

苔蘚學研究較大多數植物稍小而生殖過程較復雜的苔蘚植物。蕨類學研究更大的開始有維管束的植物,在這一類群中有石松、木賊和羊齒,並研究它們怎樣向有花植物邁進。與應用密切相關的分支則有經濟植物學,探討植物和它們用途的各個方面。

民俗植物學則對各民族利用植物的不同方式感興趣。古植物學研究已絕滅的植物(又是古生物學的分支),它們是寫在岩石裡面的進化史。孢粉學研究遠古的花粉、孢子,也屬微古生物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古植物學和孢粉學也是研究植物進化和植物地理學尤其是植物歷史地理學和區系學的重要手段。
2、植物生物學 (植物學)是生物學 中發展歷史較長的一 門分支學科 ,但同時又是近代發展迅速的學科之一,特別是 20世紀 50年代 以來 ,伴隨著生物學各分支學科的迅猛發展,植物生物學的內容也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並由靜態的觀察描述逐步進入到實驗研究的階段,逐步接觸到植物生命活動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問題。近代植物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促使人們對一些經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進行必要的修正 ,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新的理論和方法 ,使植物生物學的理論框架 日臻完善。

⑶ 關於植物學家的故事

李時珍的故事

一天,李時珍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裡的入還有救啊!」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死者已矣,再開棺驚動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嗎?可萬一……李時 珍當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於是便反復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一試。李時珍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竟然醒了,於是,人群歡動。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於是人們都傳言李時珍一根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這就是李時珍開棺救母子的故事。還有傳言李時珍「活人斷其死」的故事。
傳說李時珍在以一根針救活母子兩人後,許多人都想見一見這位神醫。一天,有家葯老闆的兒子正在櫃台上大吃大喝,聽說了之後,也想去看看熱鬧。他費了好大力氣終於擠到李時珍面前,問道:「先生,你看我有什麼病嗎?」李時珍見此人氣色不好,趕忙給他診脈,過後,十分惋惜地說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紀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吧,免得家裡人到處找。」眾人都不信,那個葯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方才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 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由此,人們更是驚嘆李時珍的神奇醫術了。

⑷ 什麼是廣義植物地理學和狹義植物地理學

植物地理學,又稱地植物學,是研究植被的空間分布規律的學科,它研究植被的組分、性質的分布類型,及其形成的原因、動態以及實踐中的應用等。
地球植被分陸地的和海洋的兩部分,陸地植被中的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都在植物地理學的研究范圍之內。海洋植物地理一直研究的很少,所以現在的植物地理學主要指陸地植物地理學。
地球上已知大約有30多萬種植物,還會有許多類型尚待發現。在過去某個時期生活過而現在消失了的物種,也可能比現存的還要多。無論現存的或過去生存過的植物種,都有其獨特的地理分布。
每一個種(或屬、科)都不是在地球表面普遍分布,而只是出現於某種生境,占據地表某一有限范圍,它的分布的地理范圍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在它所佔據的地理范圍的不同部分,它的分布多度也是不同的。此外,植物種在自然界通常是與他種結合形成群落出現的,植物群落也同樣具有自己的獨特分布格局,植物種和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就是植物地理學所研究的對象。

定義
植物地理學是地理學和植物學的一門邊緣學科。植物學家把植物分布看成是植物或植物群落的一種性質進行研究;地理學家則把植被作為自然地理環境的一個重要組分,是鑒別區域特徵,進行自然區劃時不可缺少的參量。此外,植物地理學與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氣候學、土壤學等密切相關,利用這些學科的研究幫助研究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現象。

⑸ 周志炎的中科院院士、古植物學家

古植物學家。浙江海寧人。1950年考入浙江大學地理系,1952年院系調整到南京大學地質系,195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1961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現任該所研究員。早年參加「中國各紀地層」與「中國各門類化石」綜合性論著的編寫,主持東北、中南等地中生代含煤地層及古生物群的綜合研究。首次系統研究我國南方早侏羅世早期植物群;闡明滿江紅大孢子壁超微結構的方向性及其潛在分類意義;發現最古者的銀杏和羅漢松科植物並系統研究總結我國掌鱗杉科化石;對南極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晚白堊世及早第三紀真蕨類和松柏類也進行了研究。關於中生代銀杏目化石的系統研究被譽為在該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曾擔任國際古植物協會中國地區副主席,國際植物分類委員會植物化石組委員,美國植物學會古植物學科組名譽成員。先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重大科技成果獎一項,中國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印度Birbal-Savitri Sahni基金會1995年度Birbal Sahni百年紀念獎。出版了學術專著6本,發表論文80餘篇。其研究成果,被國際同行譽為世界古生物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國內外最新的古植物教科書及專著多次引用。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⑹ 中國古代的植物學

古代吃小麥(面)、稻穀(米)、小米(穀子)、高粱、大麥、大豆專、、
野山椒沒推廣估計是屬各方面因素,估計古人不喜歡吃辣。
胡蘿卜也是13世紀才引進,古代也不嗑葵花瓜子。明朝流民據說就是遭遇小冰期,本土農作物不耐寒,大幅減產,後發現新大陸引進玉米和薯類等才狀況改善。不過後來愛爾蘭大飢荒卻應為太依靠土豆引起。

⑺ 對古代植物學有著空前總結和發展的是哪部著作

《植物名實圖考》全面地記載了每種植物的文獻淵源,以及它們的別名、版產地、權形狀、習性、用途等,受《救荒本草》的影響,該書一般不注重傳統本草書所注意的生長時令、採收季節。對於前人的描述不確或有錯誤的地方,作者就加以糾正。一些植物作者未能找出更好的資料加以論證的,就採用前人較好的圖文。因而可以說《植物名實圖考》是對古代植物學的空前總結和發展。

⑻ 古植物學考古在哪裡發現了最早的栽培葡萄

葡萄屬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實,是為落葉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產版於權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

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也開始了葡萄的栽培。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

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

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產,主要產於新疆、甘肅、山西、河北、山東等地。

⑼ 古代植物學專著主要是寫的什麼

《植物名實圖考》是我國l9世紀重要的植物學著作,由清朝吳其睿所撰。在編撰《植物名實圖考》之前,吳其睿先完成了《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該書共有22卷,收錄植物838種。分谷類、蔬類、草類、果類、木類等l1類。《植物名實圖考》共38卷,收錄植物17l4種,共分l2類。其中大部分的植物都是根據作者親自觀察所得,詳細記載形色、性味、產地、用途等,並繪附精圖。對於植物的葯用價值以及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的考訂更是詳細,至今對研究我國植物種、屬及其固有名稱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它在植物學史上的地位,早已為古今中外學者所公認。而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為世界植物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植物名實圖考》一書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珍貴的植物學知識,而且為醫葯、農林以及園藝等方面也提供了可貴的史料,值得科學家參考。

《南方草木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為晉代嵇含所撰。公元304年問世。共上、中、下三卷,分草、木、果、竹四大類。書中記載了廣東、廣西及越南的植物總共80種。其中上卷記載草類植物29種,中卷記載木類植物28種,下卷記載果類植物17種以及竹類6種。該書是研究我國古代植物的重要資料。

《花果卉木全芳備祖》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統的植物詞典。為南宋學者陳景沂所編纂,成書於1256年。全書共58卷,分為果、花卉、草木、農桑、蔬菜和葯物等部分。這部書出版後,其他原本都已散失。現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宮內廳把這本書的影印件贈送給我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