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經濟地理學名詞解釋

經濟地理學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29 21:23:48

⑴ 什麼是空間近鄰效應名詞解釋

所謂溢出效應抄(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個組織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僅會產生活動所預期的效果,而且會對組織之外的人或社會產生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某項活動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動的主體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應分為經濟益處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等。

⑵ 李小建 主編的《經濟地理學》(第二版)的相關習題

就是這本書
我們老師要出的題型有
1、選擇題
2、名詞解釋
3、讀圖分析
4、簡答題
5、問答題

先給20分,因為每次都很少人回答問題
最後我只好關掉問題
浪費了很多積分
偶的積分也來得不容易啊!!

⑶ 物流經濟地理的定義是什麼

1、物流業的發展為學提供了新的學科發展機遇,使物流經濟地理成為一門集物流學和經濟地理學內於一容體的綜合性學科。物流經濟地理還是一門較年輕的學科,需要相關人員共同努力,推進該學科的教學改革,完善學科體系及內容,有好地反映物流經濟地理學科的基本規律,反映最新發展理論和實踐態勢,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
2、物流經濟地理同時是一本書。本書通過分析物流與工業、農業、商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的關系,將中國劃分為8個區域: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港澳台,分別介紹了各個區域的農業、工業、商業以及物流的發展概況。本文最後還介紹了美國、日本、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物流經濟情況,以便讀者對全球物流經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⑷ 區域經濟學的一些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學的概述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1826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宏觀領域的不斷擴展,以及各國政府為解決區域問題而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大規模開展各種區域規劃工作,區域經濟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並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有三個方面:

(1)經濟背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斷深化,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如日本的表、里差異,美國的東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異,英國的英格蘭與蘇格蘭、北愛爾蘭的差異以及蘇聯的東、西差異等;二是區域經濟問題的顯露,如美國的田納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國英格蘭的西北部、東北部和蘇格蘭失業率超過25%,威爾士失業率超過36%,而倫敦和東南英格蘭的失業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政府的經濟職能加強,政府有能力干預區域經濟發展;在東方,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是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可以在區域之間配置資源,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經濟要求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包括區域之間。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進,與其他經濟學科明顯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個背景下,形成了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研究對象、主要觀點、代表人物

前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及主要著作

研究的主要范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生產力布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國》(1850),韋伯的《工業區位論》(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區域經濟學》出版後,標志著這門學科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⑸ 名詞解釋:彈性生產

它是西方經濟學的,不應是經濟地理學的
生產彈性就是根據根據所獲得的各種相關信息,如:需求、銷售、市場行情等的情況來調節生產的量的生產活動。可變因素多,可變動大,具有可調節性。
它跟生產彈性差不多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