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學地理教學
① 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回,提供未來公答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② 如何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的"問題解決" 廣東教學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這對於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教師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提出了挑戰。教師普遍感覺到課時不夠,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於,那就只是走過場,流於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麼時間難於把握,課時不夠,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材與教輔資料明顯不配套,新的教材還沒有相應的教輔,現有的教輔資料還都是以舊教材為藍本,許多內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刪減,但在練習中卻出現了。對於這些問題,教師該不該講,應講到什麼程度,教師難於把握。
學校在地理教學資源上與現行的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要求嚴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動眼觀察的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但學校必要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應有的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實驗,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產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以及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級開設地理課,初三不開設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許多初中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新課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於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輻度大,這對於學生而言,無凝一下難於適應,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懂,這樣對於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於完成。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困惑著許多教師。
高中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以及學生傳統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還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師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們教學仍然受傳統教學的經驗的影響,對學生總是不放心,總是想講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計的給學生灌輸,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於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另外教師如何對待案例、問題研究的教學,對於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多數教師心中也沒有底。
二、解決措施
針對以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堅定的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同樣要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具體而言,主要應採取以下一些做法:
1、重視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因此在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要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准、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要努力做到轉變教師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向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朋友、指導者轉變。
3、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要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各類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無論結果如何……此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對地理成績好的學生增加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都選用不同的標准,從而滿足各類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信息收集,校際之間加強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多開展聽課、評課、校際交往活動,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感性地走近學生,學生是一個猜不完的迷;理性地研究課堂,課堂是一個解不完的結。我們只能邊實踐邊反思邊改進,努力提升自己的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方法。
③ 請問中學地理地圖教學法的一般步驟,優缺點是什麼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的使用這種方法詳細點,謝謝!
地圖分多種,一般先看圖名,再看圖例,然後看圖。區域地理先定位或讀出經緯度了解位置,然後了解自然環境特徵,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類活動特點,尋找出現的問題,最後是治理措施。總之你的題目有點大
④ 幾種常見教學方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作為主導知識的載體——教師,在給學生授業解惑時,不能墨守成規、照本宣科機械地講解課本中的知識,或讓學生拿支筆在課本中勾畫重點,而是要充分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加強讀圖分析法…
⑤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⑥ 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是
讓學生懂得看懂地圖,培養一定的看圖能力,開發地理思維的智力。
⑦ 請問中學地理地圖教學法的一般步驟,優缺點是什麼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的使用這種方法詳細點,謝謝!
地圖分多種,一般先看圖名,再看圖例,然後看圖.區域地理先定位或讀出經緯度了解位置,然後了解自然環境特徵,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類活動特點,尋找出現的問題,最後是治理措施.總之你的題目有點大
⑧ 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
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模式,"微課"目前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而目前,有關地理專"微課屬"方面很少。本文從新課導入、地理知識詳解、地理知識探究學習、場景模擬、知識點總結、課程練習製作方面探討了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並指出,在運用"微課"時應該注意"微課"的適用性,必須滿足微課表現鮮活性、微課目的要明確、微課"生活性"原則等問題。
⑨ 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因地制宜觀
地理教材的思想性在地理教材中的體現,有的可明顯看出,容易分析;但有的則是潛在的、深藏在教材之中的,如不深加分析,就不易發現.地理教師
在分析和發掘地理的思想時,必須下大功夫.因為教學的思想性都體現在教材之中,所以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學的
地理觀點闡明各種地理現象.所謂正確的地理觀點,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是正確的人地觀、正確的種族觀和正確的因果觀.正確的人地觀,就是科學地說明自然
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正確闡明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要尊重自然規律,合理的、因地制宜的
利用自然,不能濫用自然、摧殘自然,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例如,講授我國土地資源時,可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讓學生知道:雖然我國土地面積寬廣,但我國人
口眾多,特別是人均耕地資源嚴重不足,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導致了我國嚴重
的荒漠化問題.同時還可以結合我們當地沿海灘塗的過度開發利用,所導致的海岸生態遭破壞,物種減少等實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正確的種族觀,就是要科
學的說明各人種和民族的科學、文化、風俗、習慣等特性,反對種族優越論,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樹立各人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觀念.正確的因果觀,就
是要科學地解釋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因果關系.要正確的運用唯物辯證法,反對主觀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各種地理規律和地理成
因,進而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