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美育的內容
Ⅰ 學校美育的內容包括
內容包括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實施途徑有音樂、美術、美學、文學(包括中小學語文學科的文學作品)等學科的教學及相應的課外活動,其他各科教學和各項教育工作中指導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活動,教師為人師表的榜樣,好的校風,美的校園等。滲透於教育、教學、管理等各項工作中。
學校美育:根據學校教育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活動。其任務是傳授美學知識,培養審美觀念和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1)地理教學中美育的內容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美育的任務: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它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發展學生道德情操;
它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它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它可以鼓舞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並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1、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養學生對社會美的正確觀點和感受社會美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的能力等。
2、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於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於美和藝術的愛好。
3、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Ⅱ 講課15分鍾 關於美育的內容
學校美育指通過學校的途徑對青少年實施的美育。社會主義學校的戰略目標,就是要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美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學校美育與家庭教育、社會美育相比,有其自身獨具有特點。(1)計劃性。學校根據培養人才的要求,按照教育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美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接受訓練,從而保證培養人才的規格。(2)循序漸進性。所謂循序漸進,就是要求按照科學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美育活動。不僅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美育的要求和內容是分層次有計劃來安排的,即使是每一門課、每一個專題、每一項審美實踐活動,也都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組織教學,做到連貫、完整、系統。(3)科學性。科學性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美育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講授必須嚴格地符合科學的結論,不能隨心所欲、我行我素。什麼美,什麼不美,為什麼美,為什麼不美,都應作出科學的解釋。學校還要教育學生樹立進步的、健康的審美理想,掌握正確的審美標准,使學生准確地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4)集中性。由於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才的場所,具有集中的審美教育環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受美育的機會,而且能推動學生情感活動的自由擴展,使之在審美感受中引起強烈的情感體驗。。
Ⅲ 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
一、 設計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對美的期盼進入課堂
二、在朗讀中滲專透美育屬
三、在理解文章結構中滲透美育
四、在理解語言文字中滲透美育
五、感受文章塑造形象的美
Ⅳ 美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准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准,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
1、藝術美,音樂和舞蹈,繪畫,影劇欣賞,文學;
2、自然美,以大自然為審美對象所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3、社會美,以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為對象而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4、科學美,以科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對象所感受到的美;
5、中小學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
美育的作用:
1、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像、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2、美育對德育、 智育、 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美育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斗爭,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治品質、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長。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歷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齊清潔,美化環境,也有利於健康,有助於體育的開展。
Ⅳ 怎樣把美育融入地理教學中
地理課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 部分,在培養學生美育的作用中發揮著不回可替代的作用。答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元素,不但是豐富完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學生綜合 素質的需要。本文認為,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初中地理美育教育觀,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設計恰當的美育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育情操。
Ⅵ 簡述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
美育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美育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包括自然美育、社會美育、藝術美育、教育美育。
美育的特點
1、計劃性。學校根據培養人才的要求,按照教育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美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接受訓練,從而保證培養人才的規格。
2、循序漸進性。所謂循序漸進,就是要求按照科學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美育活動。不僅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美育的要求和內容是分層次有計劃來安排的,即使是每一門課、每一個專題、每一項審美實踐活動,也都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組織教學,做到連貫、完整、系統。
3、科學性。科學性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美育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講授必須嚴格地符合科學的結論,不能隨心所欲、我行我素。什麼美,什麼不美,為什麼美,為什麼不美,都應作出科學的解釋。學校還要教育學生樹立進步的、健康的4、集中性。由於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才的場所,具有集中的審美教育環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受美育的機會,而且能推動學生情感活動的自由擴展,使之在審美感受中引起強烈的情感體驗。
Ⅶ 如何基於學科本位,挖掘地理學科中的潛在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1.首先要努力來發掘地理源學科中的美育素材,如科學美、自然美、人文美。
2.教學過程中調用多種手段來豐富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各種手段,來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育教育,例如靈活的運用地圖、景觀圖、模型、板圖板畫、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手段,就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感知水平,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課外活動中的美育滲透地理教學工作包括課內和課外兩個方面。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是最生動直觀的美育。通過課外活動進行美育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地理書刊, 製作地理教具、模型, 進行鄉土地理調查, 舉辦地理牆報、地理講座, 觀看地理知識的電影電視等。
Ⅷ 教育學中的'美育'
我的理解是,抄教育的中心襲應該是德育,稍次的是智育、體育等。
美育可以講是實現德育的最根本途徑,德是不能教或灌輸的,需要利用中介,而美育有一些觀念可以灌輸,它可以是完善品德的好手段。美育包含很廣,不單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一般人的狹義的理解),還有其他一切反映人追求美好,反對丑惡的內容。通過美育培養人樹立起公認正確的(不能說絕對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讓人懂得分辨美醜,從而完善人格,涵養高尚品德。
你想想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則(分辨是非、美醜)這些方面都缺乏認識——即美育沒有對他起過作用的話,他盡管智力超常或四肢超發達又對社會有何利?你說美育重要嗎?
為我不能從教育學專業角度回答致歉,我拋掉教育學書本有好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