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地理學
㈠ 地理科學專業學物理嗎
看情況來說,地學類的主要專業有: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勘測(地質工程)等。
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不用學習物理
地理信息科學會學習信息和圖像類的課程會涉及一點電磁學的課程,但不是物理課程
地質學和地球化學專業學習普通物理和大學化學,很簡單的不用很深奧的物理
地球物理要掌握包括數理基礎、普通化學和地球科學基礎等知識,課程涉及大量物理知識,要學習電磁學,四大力學,重力學,固體地球物理基礎等。
地質工程主要學習力學類課程,包括地質力學,土力學,結構力學等。其他的物理課程一般不用學習。
所有的地學類專業一定要學數學。知識難度和一般的理工科類的差不多。(除地球物理外)
總之來說,理科和文科都可以學地學類專業。任何的兩門學科都是相輔相成的學科。比如地理中的地轉偏向力,物理中的重力加速度取值也要考慮地理緯度,海拔等問題。學習課程會按照專業的實用性和必要性去開設的。總之,地理類的基礎主要是數學和地理,地質類的是數理化。
建議如下:
物理超級好:地球物理
物理好:地質學,地球化學
物理還可以:地理信息科學
物理一般般: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物理不好不差: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物理差就算了,學業水平都過不了的話,只有種田和搬磚兩個專業可以選)OvO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的線粒體DNA標記的優點和問題
線粒體基因是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分子標記。
其優點是:
1)進化速度版快;
2)單拷貝,權缺少類似於核基因的重組;
3)具有可用於不同類群的通用引物;
4)線粒體DNA能更有效的揭示單倍型和種群的歷史。
雖然線粒體DNA標記在研究中有較多的優點,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同樣也是核基因標記的優點):
1)由於線粒體基因組以一個整體遺傳,缺少重組,雖然不同的基因可以揭示不同水平的變異,但不能被解釋為不同的遺傳座位;
2)由於其單倍體特性和母系遺傳,mtDNA較核DNA有效種群大小要小,在一個種群中,單個線粒體單倍型頻率的波動大於核DNA等位基因,因此線粒體DNA對奠基者效應和小種群更加敏感;
3)由於其母系遺傳特性,當用於基因流研究時,雄性擴散所帶來的影響往往被忽略。如果雄性和雌性遷移和定居的能力不同時,線粒體DNA的研究結果可能導致對種群遷移歷史的錯誤解釋。相反,核DNA可以同時考慮雄性和雌性的影響。
㈢ 分子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什麼方面的學科
分子系統地理學 (Phylogeography)是研究物種及物種內不同種群形成現有分布格局的歷史原因和演化過程的版一門學科。作為生物權地理學的一個分支 ,系統地理學已不局限於解釋現有種群的分布狀況 ,而是進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 ,闡述其進化歷程 ,分析區域類群在時間上和空.
㈣ 學物理和地理的可以選什麼專業什麼大學
全國重點學科
理學
科學技術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基礎數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南開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山大學 四川大學
計算數學:北京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南大學
應用數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南開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新疆大學 四川大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復旦大學 山東大學
理論物理: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蘭州大學
原子與分子物理: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四川大學
等離子體物理:大連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凝聚態物理: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山東大學 鄭州大學 中山大學
聲學:南京大學
光學:北京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山西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無線電物理:南京大學 武漢大學
無機化學: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分析化學: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湖南大學
有機化學: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蘭州大學
物理化學: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中山大學
天體物理: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南京大學
自然地理學: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蘭州大學
人文地理學:北京大學 中山大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南京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氣象學: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氣象學院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北京大學
物理海洋學: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化學:廈門大學 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學:廈門大學 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地質:同濟大學
固體地球物理學:北京大學
空間物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南京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地球化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中國地質大學 西北大學
構造地質學: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西北大學
植物學:北京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南京大學 中山大學 西北大學 蘭州大學 四川大學
動物學:北京大學 內蒙古大學 廈門大學 中山大學
生理學:北京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 復旦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水生生物學:暨南大學
微生物學:中國農業大學 南開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神經生物學: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
遺傳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復旦大學 中南大學
發育生物學:武漢大學
細胞生物學:北京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
生物物理學: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生態學:北京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復旦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浙江大學 雲南大學 蘭州大學
系統理論:北京師范大學
(七)工學
光學工程:清華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 浙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清華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四川大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北京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固體力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流體力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天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工程力學:北京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清華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東北大學 燕山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重慶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車輛工程:清華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精密儀器及機械: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重慶大學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天津大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清華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浙江大學 中南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南昌大學
材料學:清華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東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華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四川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清華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鄭州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冶金物理化學:北京科技大學
鋼鐵冶金:北京科技大學 東北大學 上海大學
有色金屬冶金:東北大學 中南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工程熱物理: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熱能工程:清華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動力機械及工程:清華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天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流體機械及工程:江蘇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製冷及低溫工程: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化工工程機械:浙江大學
電機與電器:清華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清華大學 天津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清華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中國礦業大學 浙江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清華大學 重慶大學
物理電子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電路與系統:清華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復旦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北京郵電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
通信與信息系統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清華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東南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清華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天津大學 浙江大學
系統工程: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清華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導航、制導與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清華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北京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吉林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東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安徽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建築歷史與理論:東南大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清華大學 天津大學 東南大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清華大學 同濟大學
岩土工程:同濟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河海大學 浙江大學
結構工程:清華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同濟大學 東南大學 湖南大學 廣西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市政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清華大學
橋梁與隧道工程: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水文學及水資源:河海大學 武漢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清華大學 四川大學
水工結構工程:清華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河海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武漢大學
攝影測量與遙感:武漢大學
化學工程: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天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南京化工大學 浙江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化學工藝:太原理工大學 石油大學
生物化工:天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應用化學:北京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工業催化:天津大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石油大學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吉林大學 中南大學
地質工程:中國地質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采礦工程:北京科技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中南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中國礦業大學 中南大學
安全技術及工程:中國礦業大學 西安科技學院
油氣井工程:西南石油學院 石油大學
油氣田開發工程:大慶石油學院 西南石油學院 石油大學
油氣儲運工程:石油大學 後勤工程學院
紡織工程:天津工業大學 東華大學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東華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東華大學
制漿造紙工程:華南理工大學
製糖工程:華南理工大學
發酵工程:江南大學
皮革化學與工程:四川大學
道路與鐵道工程: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長安大學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北方交通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北方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東南大學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學 長安大學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輪機工程:大連海事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水聲工程:哈爾濱工程大學
飛行器設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西北工業大學
人機與環境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北京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南京理工大學
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葯工程: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核能科學與工程:清華大學
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清華大學
核技術及應用: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農業機械化工程:中國農業大學 吉林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農業水土工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中國農業大學
森林工程:東北林業大學
木材科學與技術:東北林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林產化學加工工程:南京林業大學
環境科學: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大學
環境工程:清華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同濟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江南大學 南昌大學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中國農業大學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青島海洋大學
㈤ 地理科學必須得選物理嗎
物理科學是一門很龐大的學科。
包括天體物理、基礎物理等等。
㈥ 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的發展
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的出現應該歸功於以下方面。
1)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線粒體回標記開始被大量應用於答群體遺傳學和分子系統學研究,大量的研究發現系統發育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可以被用於種內水平的研究,並且線粒體基因譜系常呈現明顯的地理格局,此類研究的大量積累促進了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的出現。
2)群體遺傳學中發展的溯祖理論(coalescent theory)為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提供了理論根基,並成為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統計分析方法的基礎。
3)DNA測序技術(1977年)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1983年)的發明從技術層面促進了線粒體DNA的應用,為系統發生生物地理學提供了技術基礎。
㈦ 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中常用到的分子標記有哪些
為了使檢索的過程,即文獻標識和信息提問的對比進行得順利,二者都需要用一定的語言來加以表達。只有藉助於這種語言,文獻的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才能有一個共同的約定,彼此才能溝通思想。也就是說,文獻存儲時,文獻的內外特徵按照一定的語言來加以描述,而檢索時信息提問也按照一定的語言來加以表達。這種把文獻的存儲與檢索聯系起來、把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聯系起來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實現交流的語言,就叫做檢索語言。 檢索語言的種類: 一 按照標識的性質與原理劃分:①分類法語言 ②主題法語言 ③代碼語言三大類。 ①分類法語言是指以數字、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結合作為基本字元,採用字元直接連接並以圓點(或其他符號)作為分隔符的書寫法,以基本類目作為基本詞彙,以類目的從屬關系來表達復雜概念的一類檢索語言。 著名的分類法有《國際十進分類法》、《美國國會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國際專利分類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等。 ②主題法語言是指以自然語言的字元為字元,以名詞術語為基本詞彙,用一組名詞術語作為檢索標識的一類檢索語言。以主題語言來描述和表達信息內容的信息處理方法稱為主題法。主題語言又可分為標題詞、元詞、敘詞、關鍵詞。 ③代碼語言是指對事物的某方面特徵,用某種代碼系統來表示和排列事物概念,從而提供檢索的檢索語言。例如,根據化合物的分子式這種代碼語言,可以構成分子式索引系統,允許用戶從分子式出發,檢索相應的化合物及其相關的文獻信息。 二 按照表達文獻的特徵劃分:①表達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語言 ②表達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語言。 ①表達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是指文獻的篇名(題目)、作者姓名、出版者、報告號、專利號等。將不同的文獻按照篇名、作者名稱的字序進行排列,或者按照報告號、專利號的數序進行排列,所形成的以篇名、作者及號碼的檢索途徑來滿足用戶需求的檢索語言。 ②表達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是指所論述的主題、觀點、見解和結論等。 《中圖法》是《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簡稱,是我國目前通用的類分圖書的工具,讀者掌握了這部分類法的有關知識,便能迅速、有效地查尋全國各圖書館的館藏。 分類法基本結構 (1)基本部類:如中圖法分五大類部:馬列毛鄧;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 (2)基本大類:構成分類表的第一級類目。中圖法為22個基本大類。 (3)簡表:由基本大類與由其直接的一、二類目所形成的類目表。如: (4)詳表:由簡表的各種不同登記的類目所組成的類目表,是文獻分類的真正依據。 根據圖書資料的特點,按照從總到分,從一般到具體的編制原則,確定分類體系,在五個基本部類的基礎上,組成二十二個大類。《中圖法》的標記符號採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即用一個字母表示一個大類,以字母的順序反映大類的序列。字母後用數字表示大類以下類目的劃分。數字的編號使用小數制。現將五個基本部類及下設的二十二個大類列表如下: 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A1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列寧著作 A3斯大林著作 A4毛澤東著作 A49鄧小平著作 A5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著作匯編 A7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生平和傳記 A8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B哲學、宗教 B0哲學理論 B1世界哲學 B2中國哲學 B3亞洲哲學 B4非洲哲學 B5歐洲哲學 B6大洋洲哲學 B7美洲哲學 B80思維哲學 B81邏輯學(論理學) B82倫理學(道德哲學) B83美學 B84心理學 B9宗教 C社會科學總論 C0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C1社會科學現狀與發展 C2社會科學機構、團體、會議 C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C4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 C5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C6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 [C7]社會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 C8統計學 C91社會學 C92人口學 C93管理學 [C94]系統科學 C95民族學 C96人才學 C97勞動科學 D政治、法律 D0政治理論 D1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D2中國共產黨 D33/37各國共產黨 D4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D5世界政治 D6中國政治 D73/77各國政治 D8外交、國際關系 D9法律 E軍事 E0軍事理論 E1世界軍事 E2中國軍事 E3/7各國軍事 E8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 E9軍事技術 E99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F經濟 F0經濟學 F1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 F2經濟計劃與管理 F3農業經濟 F4工業經濟 F49信息產業經濟(總論) F5交通運輸經濟 F59郵電經濟 F7貿易經濟 F8財政、金融 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G0文化理論 G1世界各國文化與文化事業 G2信息與知識傳播 G3科學、科學研究 G4教育 G8體育 H語言、文字 H0語言學 H1漢語 H2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H3常用外國語 H4漢藏語系 H5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 H61南亞語系(澳斯特羅-亞西亞語系) H62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 H63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 H64東北亞諸語言 H65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H66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系) H67閃-含語系(阿非羅-亞西亞語系) H7印歐語系 H81非洲諸語言 H83美洲諸語言 H84大洋洲諸語言 H9國際輔助語 I文學 I0文學理論 I1世界文學 I2中國文學 I3/7各國文學 J藝術 J0藝術理論 J1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J2繪畫 J29書法、篆刻 J3雕塑 J4攝影藝術 J5工藝美術 J59建築藝術 J6音樂 J7舞蹈 J8戲劇藝術 J9電影、電視藝術 K歷史、地理 K0史學理論 K1世界史 K2中國史 K3亞洲史 K4非洲史 K5歐洲史 K6大洋洲史 K7美洲史 K81傳記 K85文物考古 K89風俗習慣 K9地理 N自然科學總論 N0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N1自然科學現狀與發展 N2自然科學機構、團體、會議 N3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N4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N5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N6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N7]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 N8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N91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N93非線性科學 N94系統科學 [N99]情報學、情報工作 O數理科學和化學 O1數學 O3力學 O4物理學 O6化學 O7晶體學 P天文學、地球科學 P1天文學 P2測繪學 P3地球物理學 P4大氣科學(氣象學) P5地質學 P7海洋學 P9自然地理學 Q生物科學 Q1普通生物學 Q2細胞生物學 Q3遺傳學 Q4生理學 Q5生物化學 Q6生物物理學 Q7分子生物學 Q81生物工程學(生物技術) [Q89]環境生物學 Q91古生物學 Q93微生物學 Q94植物學 Q95動物學 Q96昆蟲學 Q98人類學 R醫葯、衛生 R1預防醫學、衛生學 R2中國醫學 R3基礎醫學 R4臨床醫學 R5內科學 R6外科學 R71婦產科學 R72兒科學 R73腫瘤學 R74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R75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R76耳鼻咽喉科學 R77眼科學 R78口腔科學 R79外國民族醫學 R8特種醫學 R9葯學 S農業科學 S1農業基礎科學 S2農業工程 S3農學(農藝學) S4植物保護 S5農作物 S6園藝 S7林業 S8畜牧、動物醫學、狩獵、蠶、蜂 S9水產、漁業 T工業技術 TB一般工業技術 TD礦業工程 TE石油、天然氣工業 TF冶金工業 TG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TH機械、儀表工業 TJ武器工業 TK能源與動力工程 TL原子能技術 TM電工技術 TN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TP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 TQ化學工業 TS輕工業、手工業 TU建築科學 TV水利工程 U交通運輸 U1綜合運輸 U2鐵路運輸 U4公路運輸 U6水路運輸 [U8]航空運輸 V航空、航天 V1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V2航空 V4航天(宇宙航行) V7航空、航天醫學 X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X1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X2社會與環境 X3環境保護管理 X4災害及其防治 X5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X7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 X8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x9安全科學 Z綜合性圖書 Z1叢書 Z2網路全書、類書 Z3辭典 Z4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Z5年鑒、年刊 Z6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Z8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希望能給你帶去幫助!!
㈧ 分子譜系地理學能解決什麼時間尺度的問題
我知道應該需要建立模型應用於CPU運算能力要求非高需要計算N力傳遞CPU錯選擇根本專辦
CPU要I7 2600打底 內存8G或者屬更高用1600或者2000套裝計算結巨塊SSD少機械硬碟用散熱電源都要計算間等於期烤機相反顯卡需要用集
㈨ 分子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什麼方面的學科
分子系統地理學 (Phylogeography)是研究物種及物種內不同種群形成現有分布格局的歷史原因和演化過程的一門學科.作為生物地理學的一個分支 ,系統地理學已不局限於解釋現有種群的分布狀況 ,而是進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 ,闡述其進化歷程 ,分析區域類群在時間上和空.
系統地理學(Ph ̄logeography)是研究物種及物種內不同種群形成現有分布格局的歷史原因和演化過程的一門學科。作為生物地理學的一個分支,系統地理學已不局限於解釋現有種群的分布狀況,而是進一步探究其分布的起因,闡述其進化歷程,分析區域類群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發展變化,從而重建生物區系的歷史(Avlse,1996,1998)。隨著系統地理學研究方法上的拓展和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滲透,出現了一門新的交叉學科——分子系統地理學(Molecularphy|ogeography)。分子系統地理學主要採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分子水平上探討種內的系統地理格局(Phvlogeographcparttern)的形成機制。它融人了分子遺傳學、種群遺傳學、系統發育學、統計學、行為學、古地理學和歷史生物地理學等學科的精髓,將種內水平上的微進化(Microevolution)和種及種上水平的大進化(Macroevolution)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