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地理試卷
⑴ 北京大學地理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研究生試題
可以去考研吧下載
⑵ 2014聊城大學大一地理信息科學考卷
作為大一新生,這個要靠自己獨立思考完成。
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我歸納了一下。新生入學報到時主要要准備如下東西、要注意如下事項:
1.相關證件。包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黨團組織關系證明(介紹信)、一寸登記照若干張(可以多帶幾張,以備它用),等等。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記。另外,把父母、爺爺奶奶即各個近親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和職務搞清楚,填下來,到學校要填各種表格,有的表格需要這些信息。
2.錢和卡。上學要交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每年4500-5000元與1000元左右),合計要6000左右(個別專業可能要高些,如藝術類專業)。因為新生出門較少,沒有什麼旅途安全經驗,建議少帶現金(但千把塊錢還是要帶的,以備一些不時之需)。可以在家中先辦一張信用卡或儲值卡用於交學雜費等。有的學校會給你寄一張卡,讓學生把錢存在其中,你可以用這張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辦一張信用卡,把它關聯到父母親的儲值卡(如工資卡),每月刷卡後直接從父母親的卡中扣款,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讓父母親知道你的消費情況,可以自己在老家辦一張儲值卡(讓父母親往裡沖錢),然後辦一張信用卡與之關聯。也可以到學校再辦儲值卡與信用卡,但這樣你父母親異地往你的儲值卡打錢時要付手續費。
3.一般情況下,各個學校都要配發一些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不是無償給你的,都要你花錢購買。學校發的物品質量都很次而且貴,建議學校發的東西如果可以不要就盡量不要,能自己買的就別買學校發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在離開家時先配好,免得到學校後由於人生地不熟不好買。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帶,除非學校距你家鄉很近或者父母親有機會出差來學校給你帶東西。內衣和襪子至少要兩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兩套。如果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學的城市的地理氣象與生活環境是否相似,那麼准備的東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帶些那個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學的城市在南方,那麼太厚的保暖內衣褲就可以不帶了)。被褥也是這樣,夏天去學校,可以帶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後再買。席子可以到學校根據床寬購買合適的,床單和枕頭(枕套)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再買。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帶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發水、梳子、手機(看家庭條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後就能使用。男生要帶剃須刀、女生要帶各種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於洗臉盆、曬衣架、拖鞋、雨傘、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燈之類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帶了,有的學校會發,就算不發自己買也不貴(這些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買也很方便,而且到時候和舍友一起去買還能快速縮短距離)。條件可以時,可以帶個照相機,為自己和同學照照相,也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很好方式。
6.學慣用品。可以帶幾支水筆、本子、字典、詞典(英漢漢英詞典等,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詞典)、書包(背包)。如果學校沒有不允許,你家庭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帶筆記本。但最好不要帶,尤其是當你迷戀上網或者玩游戲的時候,帶筆記本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另外,還可以預備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葯或創可貼之類,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它們,不過等需要的時候隨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得錢花不了,不需要買太貴的,畢業後可以買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裝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即可。但不要過分大,免得不好攜帶,到學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長、50-60公分寬為佳。
8. 如果可以的話,帶點家鄉的特產,不是一定要去給老師,而是給舍友或班上同學吃,畢竟你有四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車的話,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享受學生票優惠。
11.一點小建議:大學學習勇攀高峰,加入社團量力而行,大學社會實踐多多益善,尊敬老師有難必問,同學相處寬容大度,大學戀愛不鼓勵也不反對。
12.入學測試和體檢。有的大學在新生報到後一段時間內,要組織幾門文化課的新生入學測試,對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有較大出入者要進行重點核查。如果你考試沒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擔心。考試范圍和難度不會超過高考,考得好壞無所謂。體檢也很容易過,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學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體檢時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緊的。只要你高考時正常體檢、正常考試,這兩項都沒有問題,現在可以放心玩!
當然還有另一種入學考試,那是為各種分班做做准備的,比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分到英語快班。
13.新生軍訓。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一般只有兩個星期。按照《國防教育法》的規定,組織學生進行軍訓,這是貫徹國防教育法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造就高素質國防後備力量的重大舉措。參加軍訓可以增進同學友情,應該積極參加。如果身體條件不許可,應該盡早跟輔導員或班主任講清楚,以免發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這個不用擔心。住宿條件有好有壞,不要太拘泥於這個,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學友好相處。不要以為住宿條件差就不能適應,人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條件對你以後的成長和工作、生活很有好處,不管你的家庭是多麼富有!
15.專業不理想,調換專業。一般學校進校一年後都可以調換專業。調換專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在原專業很難學下去,學校會幫助你換一個好學一點的專業(但一般不是很好的專業,也不是熱門專業);另一種是你想換一個你心儀的其它專業,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轉入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轉入,有的學校還要交一筆費用。
⑶ 大學 自然地理 的幾道選擇題
1A,2D,3B,4B,5D.6B,7C,8B,17C,18B,19A,20B,21B,22B,23A,24D
⑷ 大學要地理考試
加油哦
⑸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地理考研試題
地理學歷年考研試題集
考試科目:自然地理學基礎
一、概念解釋(選5題,每題4分共20分)
1地球表層 2沉積物的主要類型 3熱量帶
4水位與流量 5土壤氧化還原作用 6生態因素、生境與處境 二、簡述題(選4題,每題10分,共40分) 1. 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主要特點 2. 新構造運動的地貌表現 3. 三角洲的類型及其特徵 4. 降水類型及其分布規律
5. 土壤的基本特點、功能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三、論述題(選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自然地理學在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大勢及其對農業分布的意義 3.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考試科目:"綜合自然地理"與"中國自然地理" 一、名詞解釋與地理界線:(單、雙題各任選5題,每題3分,共計30分)
1自然地理環境的空間結構 2季風氣候區的界線 3自然區劃 4內外流域分界線
5景觀 6華北地區與相鄰地區的分界線 7相、限區、地方 8乾燥度
9綜合剖面法 10對馬暖流 11土地診斷指標 12三北防護林體系 二、簡答:(1--3任選2題,4--6任選2題,每題10分,共計40分) 1.概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異類型 2. 區域研究和類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 3.舉例說明土地評價的種類(至少3種)
4.中國地貌的基本特徵及對中國自然環境的影響
5.舉例說明土壤、植被水平地帶性與垂直地帶性之間的關系 6.我國沿海的潮汐類型和潮波系統
三、綜合題:( 1--2任選1題,3--4任選1題,每題15分,共計30分)
1.論述"土地科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體系,以及自然地理工作者在土地科學領域應起的作用 2.談談你所理解的"可持續發展"要點,試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 3.就"南水北調"談談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及區域效應
4.以中國一條旅遊熱線為例,分析其資源結構及環境影響,提出今後的發展方向
考試科目:自然地理學基礎 一、概念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自然地理環境 2河流水情要素 3濕潤系數 4氣團 5生物的指示現象 二、簡述題(每題10分,共40分)
1地球的公轉及其地理意義
2基岩對地貌形態的影響
3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主要特點
4流域特徵及其對河流的作用
5影響生物的生態因素
三、論述題(選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柯本的氣候類型及其劃分原則、標准與方法 2 風化作用類型及其機理 3論生態系統的功能
自然地理學試題 一. 名詞解釋(15*4')
1.大氣環流 2.徑流深度 3.土壤肥力 4.太陽活動 5.相對濕度
6.地轉流 7.氣候 8.岩石圈 9.土壤緩沖效應 10.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11.生物多樣性 12.植物群落演替 15.荒漠化 二. 單項選擇(5*4') 有關於enso的 ,剩下的忘記了 三.簡答題(3*10')
1.關於地氣輻射平衡方程,其中Rs, Qs, 和a 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2.關於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的,陸地和海洋的公式,含義 3.土壤成土因素分析的影響 四.論述題(40'共兩題)
1.論述全球碳循環的自然過程,近200年來全球CO2含量上升的原因,環境影響和相關對策 2.地球表層系統的功能
自然地理學 一、解釋下列名稱(每題5分,共30分)
1新構造運動 2內海 3大陸架 4牛軛湖 5生態幅度 6土壤相對年齡 二、什麼是生態系統?試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15分) 三、試簡述地球表層水分循環的類型與層次結構.(15分) 四、什麼是土壤?土壤資源具有哪些的特點? (15分)
五、什麼是可持續發展?試運用人—地關系原理從資源與環境的角度簡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25分)
自然地理學 一、名詞解釋(每個5分)
自然區劃、乾燥度、土地評價、大陸架、岩石圈、生態因素 二、什麼是生態系統?試簡述溫帶草原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15分) 三、試簡述影響地理環境中化學元素遷移的主要特徵.(15分) 四、試分別簡述中國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的地理環境特徵.(20分) 五、試舉一例說明地貌對土壤—植物系統的影響.(20分)
考試科目:自然地理學 一、名詞解釋:
太陽常數 湖岸階地 診斷土層 限制因素 徑流利用系數 環境自凈 二、說明中國季風雨帶的進退規律,並用簡圖示之. 三、河流階地是如何形成的,在野外如何鑒別.
四、試分析我國長江和黃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徵.
五、什麼是風化殼?試簡述中國境內風化殼的地球化學類型及其分異規律?
六、道庫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學的基本觀點,在土壤形成過程中,地球化學過程和生物積累過程的對立統一關系.
自然地理學 一、解釋下列名詞(每個名詞5分,共計40分)
1 干潔空氣 2 風沙作用 3(地下水)硬度 4 流域 5 診斷層 6 基性岩 7 季風 8 生物多樣性 二、什麼是湖泊?試簡述人類活動對湖泊演化的影響.(20分) 三、什麼是生態因子?試舉例說明生態因子對生物作用的特點.(20分) 四、試舉實例說明地貌對地表物質能量遷移轉化的影響.(20分)
五、什麼是風化殼?試簡述中國境內風化殼的地球化學類型及其分異規律.(20分) 六、結合你的學習與地理觀察,試分析土壤圈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五大作用.(30分)
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地遙學院 自然地理學 一.解釋下列名詞(每個名詞5分,共計30分)
1.大陸島 2.克拉克值 3.大氣污染 4.(地下水)硬度 5.(植物的)生活型 6.生態平衡 二.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試簡述自然地理學的主要任務.(20分) 三.試簡述道恰耶夫的土壤發生學理論之基本觀點(20分) 四.試簡述地理環境中化學元素遷移的主要原因(20分)
五.試比較分析中國東部季風區和西北乾旱區的地理環境特徵(30分)
六.什麼是土地利用?試舉實例說明土地利用對區域自然地理過程的影響(30分)
一:名詞解釋 1土壤圈 2地震 3鞍形氣壓場 4生態幅 5土壤自凈能力 二:簡述氣候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
三:什麼是地表水循環?請簡述地表水的資源與環境效應 四:請簡述土壤在地球表層環境系統中的作用
五:根據你的學習和觀察,請說明溫度對植物分布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及其原因 六:什麼是土地資源?請根據我國的國情說明我國要提倡節約土地資源利用必要性
一、名詞解釋(3*5)
氣團 河流均衡剖面 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 超滲產流與滿蓄產流 團粒結構 二、簡答(10*3)
1、簡述水在氣候系統中的作用. 2、簡述影響地貌的因素. 3、簡述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結構. 三、論述(25*3)
1、青藏高原區(或者西北乾旱區、或者東部季風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2、運用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形成理論,分析土壤形成過程. 3、任選一個地區,分析該地土地退化的自然與人為原因. 四、綜合能力(10*3)
1、給出了流域面積、一次暴雨在該流域的平均降
⑹ 大學 自然地理 的三道簡答題
1.答:
1.針葉林:中國針葉林主要分布在東部濕潤區域的各氣溫帶內,從寒溫帶、溫帶到亞熱帶都有分布,尤其是亞熱帶針葉林有久遠的發展歷史。
2.闊葉林:中國闊葉樹種類非常豐富,將近1000屬之多,為北美東部的三倍,其中喬木2000多種:而材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約1000種,許多是特有屬和特有種。
3.灌叢和萌生矮林:中國的灌叢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組成的植被,包括各氣候帶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乾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叢,也包括溫帶乾旱區地下水位較高和半乾旱區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叢。此外,濕潤區各氣候帶的地帶性森林破壞後的次生灌叢,蔭生矮林也屬於這一類。
4.荒漠和旱生灌叢:中國的荒漠則主屬溫帶的范圍。在中國境內亞熱帶,熱帶局部特殊乾熱生境中,也有類似熱帶荒漠的旱生灌叢。
5. 草原: 中國的草原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東北部的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從溫帶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亞熱帶青藏高原中部,則出現大面積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國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體上與太平洋東南季風的來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亞熱帶、熱帶稀樹灌木草原僅局部地見於橫斷山脈的狹谷中和海南島海邊,與亞熱帶、熱帶旱生灌叢交錯地組成復合體。所以中國的草原可分為溫帶草原、高寒草原和亞熱帶、熱帶稀樹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長在中度濕潤條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植 被。它區別於以濕生植物占優勢的草本沼澤和旱生植物占優勢的草原。但它們往往是彼此逐漸過渡的,因而出現了一些與沼澤和草原有關的過渡類型。 形成草甸中度濕潤的條件可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平原的低窪處和河漫灘,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響,引起土壤的濕潤;另一種是氣候濕潤所形成的,包括濕潤氣候地區森林破壞後次生的草甸和亞高山森林帶以上的高山草甸。草甸可分為溫帶草甸,溫帶、亞熱帶高寒草甸和亞熱帶、熱帶草甸。
7.草本沼澤:草本沼澤是由在長期或周期性積水生境下發育的濕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組成的;這些草類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單子葉植物為主,在不同氣候下伴生著不同的蘚類和木本植物。 由於處於積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澤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態學特性。例如蘆葦和莎草的根莖發育有通氣組織,苔草和克拉莎等密叢草類因枯葉不斷累積形成草丘,就具有強分櫱力特性以不斷生出新株;沿階草隨著草丘的升高而不斷長出不定根,並能起呼吸作用。 草本沼澤可分為溫帶草本沼澤,高寒草本沼澤和亞熱帶、熱帶草本沼澤。
2.答:我國植被分類的主要依據:
中國植被分類的原則是,植物群落學,或植物群落學-生態學的原則,即主要以植物群落本身特徵作為分類依據。
中國植被植被分類的主要依據:
1、植物種組成:種類組成是一個群落最主要的特徵,決定著其他特徵。有優勢種、特徵種的問題。
2、外貌和結構:外貌和結構相似的群落長存在於環境條件相似的大陸,是外貌分類的主要依據。
3、生態地理特徵:任何植被類型均具有特定的生態幅度和分布范圍,有時生活型和和外貌不一定完全反映現代環境條件,因此分類中不能忽視次特徵。
4、動態特徵:考慮到原生類型(頂極群落)和次生類型(或演替系列類型)
分類原則:
物種間的演化進程與親緣關系
自然分類系統
二、分類單位:
界、門、綱、目、科、屬、種
3.:獨特的胎生苗繁殖、排鹽、保水的葉片、多功能的支持根與呼吸根。
⑺ 200分 求幾套大學地理學方面的復習卷子
1.《中國地理》 趙濟.陳傳康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綜合自然自然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經濟地理學》 李小建等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如何理解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答: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特徵,即把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著重研究其整體的各組成要素及各組成部分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規律.
2.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答: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具有相對獨立性,整體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3.綜合自然地理學與部門自然地理學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綜合自然地理學與部門地理學的主要區別是:A.它們的研究對象不同;B.綜合自然地理學以部門自然地理學為基礎.
第二章 綜合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
1.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有哪些階段?
答: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有四個階段:A.綜合自然地理學的根基;B.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C.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D.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2.古代地理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答:古代地理學的主要特點是:A.從遠古到18世紀中葉,地理學處於搜集和積累資料的時期;B.古代地理學實際上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科學;C.古代地理學以純粹描寫地理現象為特點;D.古代地理學存在兩大基本學派:一是」博雜派」,另一是」宇宙派」.
3.洪堡,李特爾的主要學術貢獻有哪些?
答:洪堡的主要學術貢獻有:A.創立了一門科學的自然地理學;B.創作了<<宇宙>>一書,奠定了自然地理學的理論基礎;C.創立了多種重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D.發現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規律;E.明確指出了自然地理學研究客體的綜合特徵.
李特爾對科學的積極貢獻有:A.他把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結合起來研究,強調變化中的」人和自然統一」;B.他把地球表面作為人類活動的舞台,認為地理學是研究人類住宅的地球表面;C.他把古代的地誌學發展成為人文地理學.
4.簡述李希霍芬,道庫恰耶夫的學術思想.
答:李希霍芬的主要觀點有:A.地理學必須限於研究地球表層;B.首先把世界看作是一個整體來研究,同時還要考察地球表面的更細小片段;C.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區域是自然多要素的集合體,對它們必須進行全面地描述;D.區域地理不限於單純地描述獨特現象,還要尋找現象發生的規律性,提出假說,簡明特定地區各種事物的相互因果關系.
道庫恰耶夫把土壤看作是地表自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是自然的一面鏡子,由此他看到了整個自然界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本質特徵.道庫恰耶夫的偉大發現以及由此而轉入的研究工作,進一步促進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首先,他創立了自然地理綜合體的概念,認為地表的一切自然組成成分都是密切地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並作為一個復雜餓物質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斷發展著.其次,他開創了自然地帶學說,在<<論自然帶學說>>一文中,他指出:整個無機界和有機界,從其一般性質看,都帶有顯著的鮮明的世界地帶性特徵.最後,他強調了為論證自然地理綜合體而建立一門特殊科學的必然性.
5.景觀學派,普通自然地理學派有何貢獻?
答:景觀學派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豐富了景觀形態學的研究.
布羅烏諾夫的見解十分接近於對綜合自然地理學本質的理解,他比較正確地闡述了」地球表殼」這一獨特物質體系的科學概念.這正是普通地理學派對自然地理學的重大貢獻.
兩者正確的一面共同構成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理論.這兩大學派都對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作出了理論貢獻.
第三章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1.如何認識自然地理環境的范圍和邊界?
答:長期以來,不少地理學家就自然地理環境的邊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直至近今,仍不斷有新的觀點指出.所有不同的觀點,概括起來包括三類.有一類觀點趨向於把自然地理環境的界限劃定在一個巨大的空間范圍.另一類觀點把自然地理環境的界限劃定在較小的空間范圍.還有一類觀點是北京大學陳傳康認為地理學所研究的范圍界限不應做硬性規定,硬性規定一個厚度未必都符合客觀實際,而應視研究問題的性質有相應的變化.
2.簡述伊薩欽科對自然地理環境范圍與邊界的主要觀點.
答:伊薩欽科認為地理殼的上限在對流層頂,下限在沉積岩石圈的底界(約在地面以下5~6公里).因為對流層和水圈參與著太陽能所引起的地理殼的積極的物質循環,沉積岩則是由所有三個無機圈和有機體的相互作用的產物,而從對流層到沉積岩石圈的范圍也是生命有機體可能生存的區間,而在這一區間之外,自然地理環境的內部聯系就顯著減弱了.
3.簡述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
答: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龐大的物質系統.其組成包括:自然地理環境的各種物質,各種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質運動所構成的各種動態體系,既自然地理要素.
4.簡述自然地理環境的能量組成.
答:自然地理環境的能量組成主要包括太陽輻射,地球內能以及潮汐能等.其中以太陽輻射和地球內能(地熱能及重力能)為最重要,它們共同支配著自然地理環境內部的物質運動.
5.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有哪些?
答: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組成包括地貌,氣候,水文,植物,動物,土壤,是自然地理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概念.
第四章 外部環境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1.太陽輻射對自然地理環境有何影響?
答:輸入地球的太陽能大部分為自然地理環境所得.幾乎所有的自然地理過程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自然地理環境中最重要的能源,它不僅為各種自然地理過程提供了最基本的動力,而且是產生自然地理環境三大規律-----整體性`差異性`節律性-----的能量基礎.
2.行星因素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主要有哪些表現?
答:行星因素是指作為太陽系中九大行星之一的地球,其形狀和大小,自轉和公轉等行星特性.這些特性對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有著直接的影響.
3.簡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作用.
地球自轉的影響:A.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從而引起自然地理環境的晝夜節律性變化.B.地球繞地軸自轉這一事實是確定地理坐標的基礎.C.由於地球自轉的結果,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運動的物體都要發生向右偏轉的效應,在南半球情況相反.D.由於地球自轉,使潮汐變為繞地球傳播的潮汐波.E.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是造成地質時期地殼運動,海陸變遷,氣候變化和生物進化的原因之一.F.地球所具有的兩極稍平,赤道凸出的橢球體球狀,也是由於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的水平分力長期作用的結果.G.地球自轉速度變化使地球轉動能發生變化.
地球公轉的影響:A.使得自然地理環境中許多現象和過程都以年為周期而變化.B.地球公轉的效應涉及到自然帶的性質及分布.C.直接影響到太陽輻射沿緯度的分布.,改變了不同類型熱量帶的范圍.D.使得天文四季不等長.E.地球軌道偏心率的大小,決定著地球軌道的形狀.地球軌道偏心率的變化,一方面使地球在一年內接受到的太陽日輻射量隨之改變;另一方面又使地球在遠日點和近日點獲得輻射量的差異也發生變化.
4.地球因素對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
答:地球因素是指來自地球內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內部的物質狀態和地球內能兩大方面.其重要作用在於參與塑造地殼的外部形態,奠定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骨架.
5.試述自然地理環境外部聯系的本質.
答:A.支配自然地理環境中各種基本過程的能量,幾乎全部都從外部近來.B.自然地理環境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無序到有序地不斷進化發展,並形成穩定有序的結構.C.宇宙因素和行星因素合稱為天文因素.天文因素給予自然抵地理環境以數學規則性的影響,即使得自然地理過程在時間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間上具有地帶性.而地球因素則破壞著這一數學規則性.兩者共同作用,支配了自然地理環境演化發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規律.D.自然地理環境附近的地圈對自然抵賴 具有調節和保護作用.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內部聯系
1.簡述能量在自然地理環境中轉換和傳輸的過程.
答:太陽能作為地理環境中物理化學過程和生物過程最重要的熱源,進入地理環境後被大氣,水,地面和土壤吸收並轉化為熱能,在時空上將進行重新分配,經過多次轉化並將最終返回宇宙空間.
自然地理環境中物質循環(蘊含著能量轉換)的方式可以歸納為四種類型,即大氣循環,水分循環,地質循環和生物循環.從大規模和大范圍著眼,自然地理環境中一切物質運動和能量轉化均可由這四大循環加以闡釋.
2.如何認識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答:所謂整體性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以及各組成部分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或各組成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某一要素會影響其他要素,某一部分會影響其他部分.其整體性如此嚴密和具有如此的普遍性,以致」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某一環節發生變化,其他所有環節必將隨之發生變化.
3.論述化學元素遷移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答:由於元素遷移,化學元素在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組成成分之間進行重新分配.
4.試述自然地理環境內部聯系的基本特點.
答:A.在自然地理環境中存在著由各組成要素和各組成部分所建立起來的一定結構,並完成一定的功能和形成一個整體效應.B.物質循環必然伴隨著能量轉換與傳輸.C.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物質循環與物質平衡是不可分割的.D.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循環不是簡單的往復運動,而是旋迴發展的復雜過程.
第六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時間演化規律
1.論述自然地理環境發展的方向性.
答:自然地理環境沿著一定方向而發展,它的發展依賴於整個地球的發展.自然地理環境是地球演化進程中某一階段的產物,它的形成與地球物質分異成地圈有關.各個地圈的發展,與自然地理環境的演化一樣,是不可逆的,總是沿著」時間之」前進.
2.生物圈的發展演化與自然地理環境有何關系?
答:A.原始生命體產生之後,生命演化就從化學演化階段進入到生物進化階段,自然地理環境便從無機界的寂寞處所發展為有機界的繁盛世界了.B.生物圈的出現標志著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更加高級的階段.
3.何謂節律性?簡要敘述節律性的表現形式.
答:我們把自然地理過程及其現象隨時間重復出現的變化規律稱為自然地理環境的節律性,簡稱節律性或節奏性,韻律性.
自然地理環境的節律性可概括為三類型:一是周期性節律(分為晝夜節律和季節節律);二是旋迴性節律(分為地質旋迴和氣候旋迴);三是階段性節律(分為生物生長節律和生物進化節律).
4.何謂自然地理環境的穩定性?
自然地理環境不斷向前演化的歷史進程中,在一段相當長的階段內維持著相對的穩定狀態.在這樣的階段內,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有著平穩的聯系,物質及能量的輸入和輸出處於動態平衡,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與功能保持著穩定的狀態外界變動或人為干擾所致的不穩定影響受到自然地理環境自我調節機制的制約.使得自然地理環境總是力圖恢復原態,維持穩定.雖然穩定性是很大一部分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但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穩定是相對的穩定,而不是絕對穩定狀態.
5.辯析自然地理系統,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
答:自然地理系統/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態系統既相互聯結,又彼此有別的三大耗散結構的進化.自然地理系統是太陽能進入地球形成負熵流,在三個圈層中流通而形成無機的自然地理系統.生態系統是在自然地理系統中孕育出來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使生態系統獲得的負熵流較之自然地理系統多得多,作用更大,形成更復雜,更有序的耗散結構.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的動物群類中脫穎而出,成為支配物種,形成人類生態系統.
第七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什麼是地域分異?什麼是地域分異因素?
答:所謂地域分異,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或自然綜合體沿地表按確定方向有規律地發生分化所引起的差異.導致這種分異的原因,即是地域分異因素.
2.地帶性,非地帶性有什麼不同?
答:地帶性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非地帶性的能量來自地球內能,因此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互不從屬,兩者具有矛盾性;但它們又共同作用於自然地理環境中,兩者存在著互相制約的聯系,具有統一性.
3.簡述緯向地帶性的成因和主要表現.
答:在熱量分帶的基礎上,各自然要素表現出明顯的緯向地帶性.對應於一定的熱量帶,氣候,水文,風化殼和土壤,生物群落,乃至外動力所形成地貌都具有相應於該熱量帶熱力特徵的性質.於是產生了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綜合體沿緯度的地域分化.
緯向地帶性是地帶性規律在地球表面的具體表現,它表現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綜合體大致沿緯線延伸,按緯度發生有規律的排列,而產生南北向的分化.
4.為什麼說經向地帶性是非地帶性?
答:經向地帶性是非地帶性規律在地表的具體表現.
5.什麼是水平地帶譜?
答:水平地帶的交替方式稱為地帶譜.
6.影響垂直地帶譜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垂直地帶的形成取決於山地熱量及其與水分的組合.對水熱組合狀況起著深刻影響的山地位置和山體性質是決定垂直地帶譜性質和結構的基本因素.
第八章 土地類型
1.簡述土地的基本內涵.
答: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綜合體,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類活動對它們作用的後果.土地概念包含著以下基本內容:A.土地是自然綜合體.其綜合自然特徵主要取決於各組成成分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性質和特點.B.土地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垂直厚度和水平范圍的地段.各具體的地段有大小之別,空間分布有一定的地域組合關系.C.土地是歷史自然體,受自然規律制約,具有發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D.土地是人類活動和生產的場所,又是重要的自然資源,除自然屬性之外,還具有經濟利用價值,因此它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受到人類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改造.
2.土地分級的意義何在?
答:土地單位既屬於等級較低的單位,就要求自下而上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和制圖,以揭示其地域組合規律.調查地區的范圍大小不同和研究任務所要求的精度有別,制圖比例尺也不一樣.必須針對這些情況,確定某一級別的土地單位為調查和制圖對象.因此,進行土地分級應該是土地研究的首要任務.
3.什麼是相,限區,地方?
答:相是土地地段最低級的單位,即自然地理綜合體最基本的單元.相是最低級的土地單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質,地下水和排水條件,並具有一種小氣候,一個土壤變種,一個植被群叢的自然特徵最一致的土地地段.
限區是相有規律地組合成的中級土地分級單位,它通常相當於一個初級(中等)地貌形態單元,是地貌最清楚的自然地理綜合體.
地方是限區有規律地組合成的高級土地單位.
4.土地分類與土地分級有什麼區別?
答:土地分級和分類是兩個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分級是個體單位的合並或劃分;分類是對每一級土地單位的類型劃分.土地分級研究是基礎,各級土地單位有不同的分類系統.
5.什麼是土地分等?
答:土地分等即土地評價.根據具體的生產目的對土地的適用性和生產潛力進行評價分級稱為土地分等或土地評價.
第九章 綜合自然地理區劃
1.綜合自然區劃的原則有哪些?
答:根據陳傳康等學者的見解,可以把常用的區劃原則分為兩大類:一是區劃的一般原則,
這是進行任何區劃都必須考慮的原則;二是區劃的基本原則,這是綜合自然區劃所必須遵循的原則.一般性原則又分:A.發生統一原則;B.相對一致性原則;C.區域共軛性原則.基本原則又分:A.綜合性原則;B.主導因素原則.
2.地帶性單位有哪些?
答:地帶性單位有:自然帶;自然地帶;亞地帶;次亞地帶
3.非地帶性單位有哪些?
答:非地帶性單位有:自然大區;自然地區;自然亞地區;自然州.
4.單列系統和雙列系統有何區別?
答:單列和雙列兩種等級系統並不是相互排斥和截然對立的,在一定意義上講,雙列系統中的聯系單位恰好相當於單列系統的區劃單位.單雙列之爭的分歧之處主要是擬定等級系統時所強調的方面和使用的術語有不同.雙列系統的贊成者是從分析觀點出發,主張擬定兩個獨立的有某些聯系的等級系統來分別反映地域分異的兩個方面,並以這兩列單位為基本單位.單列系統的贊成者則從綜合觀點出發,主張擬定單一系列的等級系統來反映客觀實際存在的地域分異規律,並以此作為基本單位,兩個不完全的等級系統,只是獲得單列系統的工作步驟或分析手段,而不是區劃的最終成果.
第十章 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
1.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有何影響?
答: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區差異,自然條件的優劣,以及自然資源的多寡等自然因素必然要影響到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分布.舉凡氣候適宜,水源可靠,土地平坦肥沃的地方,人口就易於繁殖起來.在那些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區,人們縱然能夠適應下來,也不可能有高的勞動生產率,人口也是難以增殖的.自然資源的開發,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某些地區礦產資源的開發往往成為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
2.人類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人類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概括起來包括如下5類:A.對於地表狀態的改變;B.對於物質循環的改變;C.對於熱量平衡的改變;D.對生態平衡的改變;E.對自然地理過程速率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