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模型
Ⅰ 地理數學模型的簡介
地理數學模型以實地地理調查為基礎,是從地理調查到建立地理學理論表述之間的橋梁。因此,它通常作為地理學理論研究的有用工具和表達形式。建立和應用地理數學模型的過程稱為地理系統的數學模擬,其步驟如圖所示。
Ⅱ 地理數學模型的介紹
描述地復理系統各要素之制間關系的數學表達式。它是實際地理過程的簡化和抽象,要求以最少的變數或最小維數向量表示復雜的地理系統狀態,具有嚴密性、定量性和可求解性。當它確切反映地理過程時,其解析解常常可以引出地理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案。應用地理數學模型研究地理系統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方法,並且便於交流研究成果。
Ⅲ 這是什麼地理模型
地理模型是指抽象地表示區域地理系統狀態或其組成要素特徵的實物模型或數回學統計模型。答是地理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但由於區域地理系統的復雜多變性和開放性特點,影響區域地理系統的許多因素及其作用尚無法精確測定,因此,應用較為廣泛的是通過對已有經驗的總結所得出的統計數學模型,而地理模型相對較少。運用地圖和遙感技術所建立的地理空間模型是地理學研究的特有工具。
任何一個地理模型,都表徵著對一個地理實體的本質描述,既標志著對實體的認識深度,也標志著對實體的概括能力,從這個意義上看,一個地理模型代表著一種地理思維。在建立地理模型時,必須遵守以下原則:①相似性。即在一定允許的近似程度內。可確切地反映地理環境的客觀本質;②抽象性。即在充分認識客體的前提下,總結出更深層次的理性表達;③簡捷性。既是實體的抽象,又必須是實體的簡化,以便降低求解難度;④精密性。即必須使模型的運行行為具有必要的精確度,它反映了所建模型的正確精度;⑤可控性。即以地理模型所表示的地理環境,要能進行控制下的運行及模擬。目前人們所理解的地理模型,一般指地理系統模型。
Ⅳ 數量地理學的模型
投入-產出模型。應用於人文地理研究中各經濟部門間關系的平衡與預測,也應用於生態系統各要素的平衡關系分析。
線性規劃模型。這是數量地理學中應用最廣的最優化模型,它用線性不等式和線性目標函數描述地理要素之間的物質與技術關系,通過單純形法求解數學模型,得到在一定條件下符合最佳目標的地理要素規模與結構,多用於資源開發、經濟要素布局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的最優規劃。
整數規劃。又稱分配問題模型。當某些需要規劃的地理要素必須取整數值才有意義時採用整數規劃模型,其中應用最廣的是0-1規劃,這種模型中地理要素只取0或1,用以代表不實施或實施某種方案,常用於資源分配、生產布局等的最優規劃。
混合規劃。在一定的空間決策問題中,若干決策要素是以實型數值表示的(如國民收入),另一些決策要素則以整數值表示(如企業個數),處理此類問題的規劃模型稱為混合(整型與實型)規劃。
非線性規劃模型。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及目標函數用非線性方程描述時即為非線性規劃模型,其中以目標函數為二次函數,約束條件為線性不等式的數學模型應用較廣,又稱二次規劃。
多目標模型,即目標函數有一個以上時的數學規劃模型。由於地理系統設計的最優目標往往是多目標的,因此,70年代以來多目標規劃頗受重視。
網路分析。利用網路分析技術分析交通運輸狀況與線路布局,利用PERT技術(規劃評審技術)和CPM方法(關鍵線路方法)分析地理系統各要素的安排順序與關鍵環節,主要應用於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
馬爾可夫鏈模型。利用地理系統狀態轉移頻率對地理系統的未來狀態作預測,應用於人口社會移動、沉積過程的分析。
控制論模型。應用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分析地理系統的演變規律,以人口過程的控制論模型最為成熟。
大系統理論與方法。由於地理系統是因素復雜、層次結構多、子系統間關系錯綜復雜的動態系統,因此引進了大系統理論與方法。1972年在維也納成立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從事地球資源開發、能源問題、人口問題、生態系統、世界經濟模型的研究。
系統動力學模型。這類模型是美國W.福雷斯特創造的、用於處理大系統動態過程的數值模擬方法。它避開了求高價非線性系統解析解的困難,用一組流率方程、水平方程和輔助方程模擬系統動態和反饋過程,在許多復雜區域系統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成果,廣泛應用於區域和城市發展的動態研究。
其他方法與模型。根據專門地理問題應用的方法和模型,如各類重力模型用於模擬地區間經濟聯系的數量,最大熵模型用於研究人口與地理要素的擴散過程,中心位置理論與等級規模模型用於分析城市與工業樞紐的格局,Q-分析應用於定性關系的分析與分類。
目前,地理學已經不再把區域系統、城市系統理解為封閉系統,開始探索熱動力學、耗散結構、自組織理論和協同學方法在開放系統研究中的應用,突變理論、分叉理論模型開始應用於自然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空間過程的研究。
Ⅳ 如何製作地理模型
1.找好材料抄:白乳膠,膠布(可襲有可無),報紙或不要的書本, 一個泡沫箱,紙皮,顏料,顏色筆,皺紙,在文具店買到的(可用紙巾代替)
2.把報紙捏成團,最好就捏結實點,不然到時會散開。然後如下圖這樣用白乳膠在泡沫箱底粘好,不過白乳膠比較慢干可以找東西放紙團上面壓一壓。直到粘滿了泡沫箱的四分之三。
Ⅵ 什麼是地學模型
一般意義上計算來機模源擬的只是地理現象二維或三維的視覺效果,不具有真實的地理坐標的概念。但是所謂的地學模型是建立在地球橢球基礎上的,涉及投影等因素,在這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空間模型,可以在該模型上進行空間分析。
Ⅶ 地理模型的製作方法
1.找好材料:白乳膠,膠布(可有可無),報紙或不要的書本, 一個泡沫箱,紙皮,顏料,顏色筆,皺紙,在文具店買到的(可用紙巾代替) 2.把報紙捏成團,最好就捏結實點,不然到時會散開。然後如下圖這樣用白乳膠在泡沫箱底粘好,不過白乳膠比較慢干可以找東西放紙團上面壓一壓。直到粘滿了泡沫箱的四分之三。
3.如圖,用透明膠布粘綁住幾個紙團,變成小山,現在比較丑,弄出來就不會了,用膠布粘綁的做出來的小山會更結實,我一些沒用確實沒有這么好,就是上完顏料後紙團會變松,崩開來,一些沒有塗到顏料的地方就露出來了。藍色的地方是用藍色的皺紙貼上去的海,可以用海綿紙。
4.拿白色的皺紙鋪到山上面,用顏料塗,讓紙粘到上面,突出山的形狀。
像這樣
6.用紙皮畫出沉積岩的示意圖,最好用顏色筆塗上顏色,顏料不容易看,而且容易跟別的顏色混。
7.畫好了沉積岩示意圖就把他粘到火山的一邊,如圖,在山腳下灑一些沙子跟石頭,用白乳膠粘住,泡沫箱周圍可以用紙皮粘圍住,比較好看一點。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我們學校舉行地理模型大賽,我也是第一次弄,自己一個人弄的,祝我拿大獎吧,ojbk。默默地附上了模仿的原圖
Ⅷ 地理模型有哪些好做的
地理模型是指抽象地表示區域地理系統狀態或其組成要素特徵的實物模型或數學統回計模型。是地理科學研究的答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但由於區域地理系統的復雜多變性和開放性特點,影響區域地理系統的許多因素及其作用尚無法精確測定,因此,應用較為廣泛的是通過對已有經驗的總結所得出的統計數學模型,而地理模型相對較少。運用地圖和遙感技術所建立的地理空間模型是地理學研究的特有工具。
Ⅸ 怎樣製作地理模型
1、實驗方法簡介
以木板為海平面,以5厘米為級差進行測量,先在山邊木塊上垂直地豎一根綠色標桿。
(1)製作等高線地形模型:
a.將橡皮泥在墊板上堆成山體狀。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b.用手擦拭山體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將直尺垂直擺放在山體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間隔,用牙簽在山體表面不同高度處做上記號,並標出高程。
d.用細線小心地沿著記號處將山體水平切開。
e.將切下的山體塊編號後分開擺放。
f.在山體上表面用水粉塗上不同的顏色。
g.將山體塊根據編號重新擺成山體形狀。
(2)繪制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
a.分別將取下的山體塊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體塊邊緣描線,注出相應的高度,就得到了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不同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顏色的水粉顏料,在圖的左下角把各種顏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圍的圖例畫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用分層設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圖。
2、活動素材
(1)實驗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簽,細線或細鋼絲,墊板(木板、硬紙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顏料。
(2)每個小組一張活動任務表:描述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特徵及判斷方法的表格;小練習一題。
(3)課外資料一份,進一步了解實際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步驟。
3、細節把握
活動設計好了並不等於活動可以成功實施。一堂課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還取決於教師對細節的把握。
(1)繪圖活動之前的「友情提示」
教師在多媒體投影儀上播放三維動畫演示製作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及過程。
(2)每個班的小組平均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的山體模型(示例)是一致的,如此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更具有可比性。
總之,此模型教具以其科學性、簡易性、實用性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一件經過實踐檢驗的自製教具就這樣誕生了。自製模型教具是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又是一件長期而平凡的工作。自製模型教具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實踐,豐富經驗,提高技能,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教材與學生,磨練意志,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大有裨益。
Ⅹ 地理建模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目前,由於地理問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地理學的量化水平還比較低,其建模主要是借鑒地質學、生態學和水文學等相關學科的模型和建模方法來研究有關地理環境問題。
地理建模一般具有復雜性、空間性、時間性和模糊性特點。在地理學中,建模的對象是地理系統,它具有明確的時間和空間特徵。地理建模包含兩種含義:空間實體對象建模和地理問題建模。空間實體對象是地理特徵的抽象與幾何表示,它的建模是地理信息系統所關注的主要內容。地理問題建模則涉及到地理學的所有領域。
在地理建模中,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數據的支持、模型庫的管理和建模結果的可視化,是地理建模重要的技術支持。地理信息系統側重於空間數據的存儲、管理和制圖,分析方法基本以空間位置為核心,關注的是對象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地理建模中,空間位置是作為數據的屬性來考慮,研究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的表現形式。歸納起來,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空間數據的管理、空間關系的分析和表示,地理建模研究的是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建立、解釋和分析。
地理建模針對地理問題,使用系統分析方法、物理方法和數學方法建立模型,對模型進行分析,以便為政府或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提供基礎支持。地理建模應用的方法,不同於決策分析中應用的方法,決策分析主要涉及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內容,如規劃方法、投入產出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