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2015濱州地理中考試題

2015濱州地理中考試題

發布時間: 2021-01-28 02:38:08

『壹』 我在2015年,在山東省濱州初二考的生物地理,分為ABCD四個等級,這四個等級是多少分

A是95以上,B是85以上

『貳』 濱州地理環境對濱州發展的影響的論文

估計是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呵呵

哦是這樣啊~~如果是調查文化什麼的我倒可以把我的給你找一下

『叄』 山東省濱州市(初二)生物地理會考,2011的怎麼查分數.

25號左右到濱州教育信息網上——成績查詢——輸入自己的考號,姓名,年級,就能查到了

『肆』 山東省濱州市中考成績中為什麼沒有地理和生物的成績呢

成績查詢一般可以直接到學校網站上面查詢,或者直接打電話查詢,查找一下當地的教育網看一下是否有相關網站,基本上學校都有網站的。

『伍』 關於生物地理會考 山東濱州

沒事,初二是結業考試,考得好不好無所謂,我今年地理48分,生物才36分,我們是50分制的。你那分數和我那一樣,我和你的一樣都是A和B

『陸』 濱州 地理人文的介紹

濱州位於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尾閭,北臨渤海,東與東營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鄰,西同德州市和濟南市搭界,是山東的北大門。
濱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這里就有人類居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遺跡,不斷出土問世。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王薄,在鄒平縣雕窩峪首舉義旗,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明初農民起義領袖唐賽兒,濱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漢孝子董永的故鄉就是位於小清河畔的博興縣。宋朝的范仲淹,就學苦讀的醴泉寺就在鄒平的長白山中。在現代史上,濱州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渤海根據地。 傳統民間藝術異彩紛呈,著名的山東呂劇就發源於博興縣支脈河畔劉官村一帶,起源於元朝的胡集燈節書會,泥塑、木版畫及具有七百年歷史的濱州民間剪紙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獨具藝術風格,久負盛名。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農,清濱州舊城裡人(今濱城鎮南街杜家)。清咸豐皇帝之師。其父杜堮為清嘉慶時期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其家世顯赫,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並有加授「太師太保」的高官,《中國文學大詞典》、《書畫大詞典》、《中國名人大詞典》對其家均有記載。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後為山西學政。道光十五年特召進京,直上書房,教授太子讀書。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實錄館總裁。清咸豐時期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書,調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清咸豐帝即位後,感激老師的擁戴之恩,任命杜受田為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遇事言聽計從,奉若生父。清朝協辦大學士相當於明朝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權勢。杜受田也想憑借咸豐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國宏圖。清咸豐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議起用林則徐、周天爵等在鴉片戰爭中因主戰而被撤職的大臣,以鎮壓剛剛爆發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山東、江淮地區受災甚重。杜受田上疏請截留江、廣漕米六十萬石救濟災民,並薦山東、江寧布政使督辦賑務。是年7月9日杜受田在實施賑務途中觸染暑疫,逝世於淮安清江浦,終年66歲。杜受田逝世後,清咸豐帝伏案痛哭流涕,如喪考妣;他親自帶領兩班大臣前往祭奠,並追贈杜受田為太師大學士,謚號「文正」。「太師大學士」和「文正」是清朝人臣中最高級的一種冊封,清嘉慶帝以來漢族大臣被追封太師大學士者,僅杜受田一人而已。

歷史名人

董永
董永 董永墓,漢代千乘(今博興陳戶鎮)人,為著名孝子。董永自幼喪母,與其父相依為命。後其父年邁病重, 行動不便,董永恪盡孝道。每去田間勞作,總是以車載父,一邊侍奉父親,一邊耕作。 父親病故,董永自賣其身,貸錢1萬,葬埋父親,因此孝名遠揚。其孝行歷代廣為傳誦,奉董永為孝子楷模,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在山東省嘉祥縣出土的武飼墓漢畫像石上,就生動地刻載了董永 「鹿車載父」、「肆力田畝」、「象耕鳥耘」的故事。 該畫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是為「董永實有其人,故里山東博興」的鐵證。
至三國時,曹植詩作《靈芝篇》第一次用文學形式歌頌了董永。此後,幾乎歷代都有以董永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久而久之,董永由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演變為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以董永故事演義而成的神話《天仙配》,已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其民間傳說在山東博興、湖北孝感、江蘇東台等地尤甚。
東方朔
東方朔 東方朔像(公元前161~前93年)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富平縣(今惠民縣)人自幼好學,性格詼諧。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被征為賢良方正,入朝事漢武帝,為太中大夫,政績卓著。因多著述,為我國西漢著名的文學家之一。
東方朔之父姓張,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因其出生三天喪母,由鄰母拾朔撫養,故名曰「朔」;時東方天色始明,故以「東」為姓。東方朔自幼聰慧過人,成年人朝後,常以滴諫事漢武帝。建元年間,漢武帝不顧國困民窮,欲大興土木,建上林苑。後武帝採納東方朔的諫正,收回御命,使人民少受賦稅與徭役之苦。東方朔還屢陳農戰強國之計、興利除弊之策,多為武帝所採納。
東方朔常被漢武帝問以眾臣不解異難之事,且多能解答甚詳。東方朔晚年不顧年老體弱,刻苦著述,著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雕像(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祖籍彬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平江(今江蘇省吳縣)。范仲淹兩歲時,父親病故,母親謝氏改嫁朱文翰(當時任平江府推官),范仲淹遂改名朱說。四歲時隨繼父北歸長山縣河南村(今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繼父讓范仲淹經商、學藝,皆不喜歡,唯願讀書。因隨母改嫁倍受歧視,加之家境貧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強不息性格。
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長白山澧泉寺借讀,每日僅以粥充飢,篤學不輟。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自己身世,前往河南應夭府拜戚同文為師,繼續苦學。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土 ,初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29歲,復姓范,改名仲淹。後歷任大理寺丞、秘閣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曾出任陝西宣撫史、陝西四路安撫史,又曾做過泰州、楚州、陳州、睦州、饒州、潤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鄧州、青州等地方官。 范仲淹為政清廉、剛直不阿,因力主改革,屢遭誣謗,幾度被貶。 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於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溢「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範文正公集》傳世。
唐賽兒
唐賽兒 唐賽兒雕像,女,生卒年不詳,明代農民起義首領,蒲台縣西關(今濱州市蒲城鄉)人。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唐賽兒以白蓮教為名義,自稱「佛母」,秘密往來於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借傳白蓮教發動群眾,組織起義力量。
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月,組織農民軍數千人,於青州卸石棚寨起義。起義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風的官軍,青州以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和卸石棚起義軍聯為一起,共約萬人,分兵攻打宮州,日照、諸城、壽光、安丘、郎墨等州縣,「毀官衙、燒倉庫」,殺富濟貧,官吏紛紛逃命,告急文書傳至京師,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賽兒怒斬來使,於是明政府又派遣總兵柳升、都指揮劉忠帶領京營兵馬來鎮壓。唐賽兒抓住柳升狂妄輕敵的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柳升信以為真,起義軍趁機於夜間向防備薄弱的敵大本營猛攻,打亂了敵軍,劉忠中箭斃。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打,趕到山寨時,起義軍已經轉移。唐賽兒安然脫險,使明成祖十分惱火,一方面嚴懲地方官員,又令各地緝拿唐賽兒。後懷疑唐賽兒削發為尼,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 今在她的故鄉舊址蒲湖主島上建有「唐塞兒紀念祠」,並在附近的濱州黃河大橋北端建有她的戎裝塑像。
孫武
孫武像孫武也就是孫子,出生於約公元前552年,字長卿,後人又尊稱孫武子齊國樂安人,漢族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遠祖其實既不姓孫,也不姓田,而是姓陳,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陳完的後代。
編輯本段
現代名人

朱晏,中國大陸女演員。代表作品有《英雄鄭成功》、《神鵰俠侶》、《絕世雙驕》等。
編輯本段
濱州高校

濱州醫學院
濱州學院
濱州職業學院
濱州技術學院
編輯本段
名優特產

【 沾化冬棗 】
沾化冬棗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系濱州特有的晚熟棗類品種。因其果實碩大且因在初冬成熟而又名蘋果棗、雁來紅、凍棗、冰糖棗,為稀有晚熟的鮮食優良棗種。
冬棗單果重25克左右,最大果重45克,近球形,熟前陽面常有紅暈,大小不勻,平均重14克,為金絲小棗的3倍。冬棗果皮光亮,呈赭紅色,皮薄質脆,落地即可摔裂。其果肉較厚,細嫩多汁,嚼之無渣,濃甜微酸,品味極佳,最宜鮮食,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8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鉀、鐵、銅等礦質營養,維生素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營養極為豐富,被譽為「活維生素丸」、「百果之王」、「天下奇果」。其果核較小,有仁。
冬棗樹勢較弱,樹姿開展,樹冠較小,成齡樹高約5米,冠徑一般不超過5米,最喜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中生長。
【 陽信鴨梨 】
馳名中外的陽信鴨梨 陽信鴨梨,外形美觀,色澤金黃,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狀似鴨頭而得名。鴨梨皮薄核小,香味濃郁,清脆爽口,酸甜適度,風味獨特,素有「天生甘露」之稱,富含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清心潤肺、止咳定喘、潤燥利便之功效。《本草綱目》把鴨梨的功能註定為:「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鴨梨適合加工梨脯、梨糕、飲料等多種營養食品。陽信縣栽培鴨梨歷史悠久,唐、明時即有大面積栽培,現有梨園20萬畝,被譽為「鴨梨之鄉」。陽信鴨梨在全國展評中屢屢蓋壓群芳,蟬聯桂冠。
【 金絲小棗 】
金絲小棗色澤美觀,核小肉豐、金絲綿綿、甘露可口,營養豐富,有極高的葯用價值,素有「百葯之引」之稱,《本草綱目》一書中早有記載,是很好的滋補食品。因其成熟後可拔出金閃閃的長絲,故得此美名。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70-80%,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開脾潤肺、增強肌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等功能。金絲小棗可自製成棗茶水,睡前飲用可平穩安眠,而無任何副作用,對身體很有益處,不僅可直接食用,還可加工成蜜棗、棗脯、飲料等多種營養食品。
無棣縣金絲小棗栽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現有百萬畝棗糧間作,其品質、產量居全國之冠,被譽為「中華金絲小棗第一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地方小吃
【 鍋子餅 】
濱州傳統名吃。相傳此餅乃清末西關一邢姓店家製作,又稱"邢家鍋子餅"。先用軟面做兩個小餅,在熬子上烙黃備用,再用雞蛋、熟肉、豆腐、香菜制陷,捲入餅中,稍煎,切成塊食。
關於鍋子餅的傳說:
清朝末年。濱州西關有位姓邢的做餅人,在繼承父業做餅的基礎上,按照當地人的口味,以餅卷餡。集餅與包子的優點為一體,創造了一種新的獨具特色的餅食,取名鍋子餅,鍋子餅呈長方形,麵皮用發酵面油煎做成,包以菠菜、青辣椒、鮮蝦皮、豆腐末、粉條末等製成的餡,滑酥多餡,咸鮮適口,香而不膩。
【芝麻酥糖】
芝麻酥糖是山東濱州市的傳統產品,享譽省外,已有70多年的悠久歷史,該產品是濱城常雲鑾祖孫三代的家傳絕技,有一整套的生產工藝方式,大體分為6步工作法。由當初生產一個花色品種,經過逐步改進,已發展為菠蘿、桔子、桂花、山楂4個不同的風味芝麻酥糖。
飲食文化

境內飲食習慣,鄒平、博興、惠民、濱城等縣區一日三餐,無棣、陽信、沾化等縣冬春多一日兩餐。麵食除饅頭外,還有烙餅、蒸包、火燒、面條、煎包、水餃等品種,菜以新鮮蔬菜為主,間有肉蛋雞魚;常年喝大、小米粥和稀飯;茶點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濱城區等地飲茶尤甚,宴請賓客飯菜豐盛,有冷盤、熱炒、大件(全雞全魚)、甜貨等,多達十幾道菜;逢年過節,家家備酒、肉、魚、菜。
回族喜吃反芻食草的牛、羊、雞、鴨、鵝等;禁食豬肉、自死畜禽、動物血及未誦安拉之名所宰的動物。
編輯本段
風光旅遊

惠民孫子兵法城
孫子兵法城孫子兵法城位於惠民縣城北側,面積達7200畝,是一個環古城牆、護城河、省道慶淄路、樂胡路三角形的廣闊平坦區域,共二十個景點。
孫子兵法城主題建築武聖府設計採用秦漢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群平面布局沿中軸線自南向北布置闕門和十五個大殿,縱向一字排開,全長999m,寬88m。第一大殿取名序殿,用於展示孫子家世和故里惠民歷史文化。第十五大殿取名澤世殿,展示孫子文化的影響、流傳,並兼做後門。中間十三個大殿展示孫子兵法十三篇,用十三篇篇名定名。孫子兵法城南北兩側分別設有主次廣場,廣場南部正中置一座卧碑,正面用中、英文刻「中國孫子兵法城」。十五大殿兩側224間廂房除部分用於服務及商務用途外,著重展示三十六計內容。
惠民孫子故園
孫子故園坐落於濱州市惠民縣城內,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軍事家、「兵學鼻祖」孫武而興建的一處園林式仿古建築群,總佔地面積4.3萬平方米。 孫子故園孫子故園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及當地人民群眾捐助興建,總投資250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工程於1992年4月竣工並對外開放,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等。
孫子塑像坐落在樂安湖北岸孫子文化廣場中心,由優質花崗岩雕塑而成,塑像高8米,重30餘噸。基座上有《孫子兵法》研究家郭化若生前題寫的「兵聖孫武」四個大字,背面有惠民縣人民政府關於孫武生平的銘文。塑像背後是一面漢代書簡形影石壁,刻有孫子兵法十三篇內容。
山東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森林公園成立後,當地政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有建設1000平方米綜合服務樓一座,硬化公路2.5公里,修建2000平方米停車場等。公園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1、古跡遺址、革命聖地,如鶴伴山、仙石橋、御甲石屋、五龍泉等,並有許多傳說依附於鶴伴山美麗的風景之中,更增添了鶴伴山的神奇色彩。2、地貌景觀,最高海拔728 .8米,溝谷曲折幽長,景色多變,具有「幽」景特色。3、森林景觀,有刺槐林、側柏林、麻櫟林、天然灌叢、野生花草等。4、鳥類景觀,公園內鳥類較多,有10目29科43屬64種,其中灰喜鵲最為常見,具有很好的「動景」和「聲景」效果。5、水體景觀,鶴伴山脈環抱匯水面積較大,淡水、瀑布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6、天象景觀,鶴伴山的復雜地形形成了許多美麗的天象景觀,日出夕照、雲霧、雨雪在這片秀麗的山林中更有一番風味。到森林公園交通便利,可從淄博市周村火車站乘車到達,也可從鄒平縣城坐公交車前往。游覽的最佳季節是清明到國慶節期間。森林公園所在山區土特產豐富,有水杏、柿子、柿子餅、梨、蘋果,純天然荊花蜜、棗花蜜和以玉米紅薯為原料香脆可口的山區煎餅。
魏氏庄園
城垣建築平面為矩形,南北長84米,東西寬46米。庄園坐西朝東,高大的拱券門上方鐫刻著遒勁有力的「樹德」兩個大字,城牆原為兩重,兩牆間為更道,現僅存內牆。牆高10米,根基厚38米,頂寬15米,結構採用明清城牆的傳統模式,內為三合土夯築,外砌青磚。頂部外側設垛口,內側砌女兒牆,中間為寬窄不一的過道。牆體內壁四周有幾個拱券形壁龕,內有上下兩層對外射擊孔。城牆東南角和西北角建有兩個半突出牆體的圓形炮樓,各分上、中、下三層,每層均砌有射擊孔,根據不同距離射擊目標發揮不同作用。住宅房屋建築是按照《清工部工程則例》設計,同時又有典型的地方風格。其主體結構為清代小式木作台梁式構架,建築形式為磚石木混合結構。平面布局是按照中國民居傳統方式,沿南北縱軸對稱設計,並按前堂後寢的原則依次排列,整個院落錯落有致、流線分明。鱗次櫛比的住宅房屋與高聳的城垣融為一體,尤其突出了能攻易守、進退自如的軍事防禦功能。

『柒』 濱州地理位置

濱州市位於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東與東營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鄰,西同德州市和濟南市搭界,是山東的北大門。1950年建惠民專區,幾經沿革,1992年改稱濱州地區,2001年撤地設市。現轄濱城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六縣一區和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萬人。
濱州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商朝時建有蒲姑國,秦朝開始建縣,從西漢起至民國先後設有郡(國)、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時期置濱州,以瀕臨渤海而得名。傳統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發源於博興的呂劇、惠民的胡集書會、泥塑、木版畫及濱州剪紙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獨具藝術風格。濱州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惠民縣是古代著名軍事家中國武聖孫武的故里。鄒平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長地。博興縣是漢孝子董永的故鄉,中國「孝」文化的發源地。濱州還是中國呂劇的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央渤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濱州交通便利。濟青高速、濱博高速、京濱高速和205、220國道穿越境內,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津汕高速大高至魯冀界段、威烏高速辛莊子至鄧王段、濱德高速、黃大鐵路濱州段、黃河公鐵兩用橋、中國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濱州萬噸級港口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濱州市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土地94.5萬公頃,其中已開發的耕地46.7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13公頃。自2003年底開始的以防潮堤為屏障的「北帶」開發扎實推進,新增土地61萬畝。黃河貫穿東西,淡水資源充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6種,已開發15種。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主采區。海岸線長240公里,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
濱州農業基礎良好。農、林、牧、漁各業發達,現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棗、水產、牧草「五個百萬畝」基地。無棣金絲小棗、沾化冬棗、惠民蜜桃、鄒平水杏、陽信鴨梨等各具風味,馳名中外。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和「冬棗原產地」,成為中國最大的冬棗生產基地。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優水產品名揚海內外。

『捌』 濱州的地理環境

境內除過境黃河外,以黃河為界,南部為小清河流域,北部為海河流域。各河大致流向東北,注入渤海。
黃河:鄒平縣西北部的苗家入境,東至博興縣老蓋家村附近入東營市。境內河段長94公里,南堤長99.3公里,北堤長91.6公里,兩堤間灘區面積為158.8平方公里。
小清河水系:有小清河、孝婦河、杏花河、支脈河4條主要河流。
海河水系:有徒駭河、德惠新河、馬頰河、漳衛新河、秦口河、潮河6條主要河流。 境內有芽庄湖、青沙湖、麻大湖三個平原湖泊。
芽庄湖:位於小清河南部鄒平與章丘兩縣邊境,主要接納章丘縣漯河水,鄒平縣境內面積3.3平方公里,芽庄湖東堤建有滸山閘,通杏花河,共12孔,砌石結構,泄水量100秒立米。?
青沙湖:位於小清河南鄒平與桓台兩縣邊境,系小清河、勝利河、杏花河三河交匯處,鄒平縣境內面積3.9平方公里。
麻大湖:位於博興與桓台兩縣邊境,原接納孝婦河、烏河之水,博興縣境內面積7.4平方公里。在博興縣湖濱鎮付橋村東,建有義和閘通小清河,共10孔,泄水量60秒立米。 境內土壤共有五個土類,13個亞類,28個土屬,127個土種。五個土類分別是潮土、鹽土、褐土、砂姜黑土、風砂土。
潮土土類:面積77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5.2%,廣泛分布濱州市各縣區,是主要耕作土壤。
鹽土土類:面積16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6%,境內除鄒平縣外,其餘各縣區均有分布,其中以無棣、沾化兩縣面積最大。
褐土土類:面積8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2%,該土類主要分布在鄒平縣南部山丘及東部山前沖積平原,博興縣南部沖積扇邊緣。
砂姜黑土土類:面積9.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9%,主要分布在博興縣曹王、興福以及鄒平縣鄒平鎮以南至好生鄉一帶。
風砂土土類:面積4622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4%,僅分布在惠民縣大年陳西南部。 2009年濱州市年平均降水量632.0毫米,年平均氣溫13.5℃,光照2454.3小時。綜合全年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為正常的年份。

『玖』 2015濱州初中地理生物會考ABCD是怎麼劃分的求解答

A:90~100B:80~90(不含90)C:70~80(不含80)D:60~70(不含70)E:60以下

『拾』 山東濱州地理生物會考怎樣劃分等級(A、B、C、D)

我2010年上初二剛考完生物地理
我地理A
生物B
成績咋樣?
(雖然本人生物...會考……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的,高考不用這個作參考,中考也不用吧,至少我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