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寧夏會考試卷地理
❶ 會考地理題
寒潮 梅雨是春夏之交
❷ 求文檔:寧夏2009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地理試卷》
高2009級學業水平測試第一次模擬考試 (地理)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命題 李曉平 審題 王思亮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個小題,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讀下表中的相關數據,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
行星 質量
(地球為1) 體積
(地球為1)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赤道面與軌道面之間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時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時37分 23°59′
1.地球與火星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下列有關太陽系行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九大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面幾乎在一個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的體積、質 量、組成物質與地球較相似,故被稱為類地行星
C.在地球軌道兩側,分別是金星和火星軌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發出可見光,這幾顆行星在夜空顯得很明亮
2.在八大行星中,人類首選火星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進化的行星,主要是因為火星上的一些現象與地球上的一些現象很相似,具體表現為
①火星有類似地球的極晝極夜現象②火星、地球自轉周期的長度都比較適中③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④火星上也有四季變化,且四季的長度與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下列關於天體系統層次的排序,由低到高的是
A.太陽系一銀河系一地月系—總星系 B.銀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陽系一總星系
C.地月系一銀河系一總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陽系一銀河系一總星系
4.讀圖1—1,在圖中小行星帶位於
A.①②之間 B.②③之間 C.③④之間 D.④
5.讀圖1—2,若圖中S表示太陽,E表示地球,則該圖所包括的天體系統有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6.太陽的大氣層由里向外依次是
A.日冕、色球、光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色球、日冕
7.近兩年正值太陽活動高峰期,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太陽黑子和耀斑都產生在太 陽色球層上
B.太陽活動極大年平均周期約為11年
C.太陽活動發出的強烈射電擾亂地球大氣對流層,影響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
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業時可看到美麗的極光現象
讀圖1—3,完成8-9題。
8.圖中A、C、D、E、F各點中,與B點自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
A.4個 B.3個 C.2個 D.1個
9.春分秋分時,圖中A、C、D、E、F各點中,與B點晝長相同而地方時不相同的有幾個
A.4個 B.3個 C.2個 D.1個
10.如圖1—4南極上空俯視圖,四個平行箭頭中指向東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杭州(30ºN)某同學對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改造(如圖1—5)設計:將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裝在一個大玻璃箱里,並將熱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動形式,正午太陽高度角與集熱板和地面的夾角保持互余。據此回答11—13題。
11.12月22日杭州的節氣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為
A.正值夏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83°26ˊ B.正值春分正午太陽高度角為60°
C.正值冬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36°34ˊ D.正值夏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
12.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盡可能使一年內正午太陽光線與集熱板保持垂直,結合兩分兩至正午太陽高度角,則集熱板與地面夾角的調整幅度為
A.23°26ˊ B.30° C.46°52ˊ D.60°
13.一年中,活動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4.下列現象與圖1—6中地球運 行到①處附近時基本相吻合的是
A.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 B.南半球處於夏季
C.洞庭湖觀鳥節開幕 D.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15.長沙市緯度為28°N,白晝時間最長的日期應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6.下圖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17.圖1—8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個不同緯度地區的晝夜長短情況(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緯度由低到高的正確排序是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8.太陽直射某地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日一定是該地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B.該地位於熱帶范圍
C.該地一定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的一 天D.此地的地方時和區時都為12時
19.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與太陽同時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儀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 B. 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全球80多個國家3000座城市於當地時間2009年3月28日20時30分起熄燈一小時。上海(31°N,121°E)、巴黎(48°N,2°E)、悉尼(32°S,151°E)、聖保羅 (23.5°S,48°W)四城市加入了全球熄燈一小時活動。
20.以上四城市熄燈按由先到後排序正確的是
A.上海、巴黎、悉尼、聖保羅 B.悉尼、上海、巴黎、聖保羅
C.聖保羅、巴黎、上海、悉尼 D.聖保羅、悉尼、巴黎、上海
21.我國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白晝時間比黑夜長,且白晝日趨變短的時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22.下列緯度既無陽光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的是
A.20°N B.30°S C.68°N D.70°S
23.地球內部由外向里的分層依次是
A.地幔、地殼、地核 B.地核、地幔、地殼
C.地殼、地幔、地核 D.地殼、地核、地幔
24.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為
A.6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60—70千米
25.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層岩石外殼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 上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勻的一層岩石
D.地殼和上地慢頂部,由岩石組成的圈層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綜合題(本題共5小題 ,共計50分)
26.(10分,每空1分)讀圖1—10,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日。
(2)圖中A、B、C、D四點中,日出最早的是_____。
(3) 圖中A、B、C、D四點中,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
(4)圖中A、B、C、D四點中,線速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
(5)圖中A、B、C、D四點中,此日晝長由短到長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1分)讀圖1—11,回答問題:
(1)將左圖中的A、B、C、D標在右圖適當的位置,並注出兩至日。
(2)在右圖中畫出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
(3)地球公轉運行到圖中______點時, 接近遠日點位置,其公轉速度最慢。
(4)A →B期間太陽直射點在_________半球,並且逐漸向_______移動,此期間北京的白晝在不斷變__________。
28.(8分)讀下列兩幅示意圖,回答問題:
(1)右圖所示的情況,是觀測者從左圖中A、B、C三個位置中的 處所觀測到的。
(2)此季節我國經常出現的災害性天氣是 。
(3)此時我國所處的季節是 (夏季、冬季)。
(4)此日下列城市晝長夜短的是 。
A.羅馬 B.開普敦 C.上海 D.孟買
29.(10分)讀下圖「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圖」和「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物量比較表」,回答下列各題。(一般,廣義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時刻單位空間的個體數、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於指某種群、某類群生物的(如浮游動物)或整個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狹義的生物量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鮮重或乾重。)
熱帶雨林 亞寒帶針葉林
生物量(kg/ m2.a) 45 20
(1) 到達大氣上界太陽輻射量的 變化規律是從 向 遞減。(4分)
(2) 太陽輻射的緯度變化導致地球上 ( )(單項選擇)(2分)
A.不同緯度獲得熱量的差異 B.不同經度獲得熱量的差異
C.不同海拔高度獲得熱量的差異 D.不同海陸位置獲得熱量的差異
(3) 推測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物量差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0.(11分)分析下表,完成下列問題。
赤道與公轉軌道面交角 自轉周期 公轉周期
金星 約0° 243天 225天
地球 23°26′ 23時56分4秒 365天
火星 23°59′ 24時37分23秒 687天
(1)請運用已學知識,分析金星和火星是否有極晝、極夜現象,若有請說出它們的范圍?(2)請分別闡述金星和火星是否存在四季現象,為什麼?
高2008級學業水平測試第一次模擬考試 (地理)
第Ⅰ卷(非選擇題,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綜合題(本題共5小題 ,共計50分)
26.(10分)
(1)_______日。(2)_____。(3)_______。 (4)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1分)
(1)將左圖中的A、B、C、D標在右圖適當的位置(2分),並注出兩至日(1分)。
(2)在右圖中畫出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4分)
(3)______。(1分)(4)_____,_____,______。(3分)
28.(8分) (1) (2) (3) (夏季、冬季) (4)
29.(10分)
(1) 向 遞減。(4分)
(2)( )(單項選擇)(2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0.(11分)
(1)請運用已學知識,分析金星和火星是否 有極晝、極夜現象,若有請說出它們的范圍?(5分)
(2)請分別闡述金星和火星是否存在四季現象,為什麼?(6分)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准
說明:卷面評分的注意事項1.客觀題參照所給答案和賦分標准給分。2.主觀題參照所給答案,允許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滿分,不足則酌情扣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5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備 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多選、不選或錯選,該題不得分,選對一題得2分)
1.D 2.A 3.D 4.B 5.A 6.D 7.B 8.D 9.C 10.D
11.C 12.C 13.B 14.D 15.B 16.A 17.A 18.B 19.B 20.B
21.B 22.B 23.C 24.B 25. D
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 ,共計39分)
26.(10分,每空1分)
(1)冬至 (2)A (3)A (4)D>A>C>B (5) C<D<A<B
27.(11分)
(1)上為A,下為C,左為B,右為D,左為夏至日,右為冬至日。(3分)
(2)均為逆時針(4分) (3) B(1分) (4)北(1分) 北(1分) 長(1分)
28.(8分)
(1)B
(2)寒潮
(3)冬季
(4)A
29.(1) (4分)赤道(低緯) 兩極(高緯)
(2) (2分)A
(3)熱帶雨林分布在低緯,太陽輻射量大,植物生長旺盛,生物量多;亞寒帶針葉林相反。
30.(11分)
(1)金星無(2分)。 火星有(2分),
其范圍是66°01′~90°(1分)。
(2)金星無,因為其自轉周期(一天)時間較公轉周期(一年)的時間還長;且黃赤交角只有3°,所以沒有四季現象。(3分)
火星有,因為其黃赤交角與地球相近(23°59′);由於火星公轉周期為地球的2倍,所以,其四季更替時間為地球的2倍。(3分)
❸ 地理寧夏近幾年高考試題
你要是想找試題的話,一般新華書店會有歷年的題目~~你可以去找找,但是,說實話,作用不太大~~只能做練慣用而已~~
其實復習范圍還是對你更有用些~~
復習范圍的話,一般還是注重看書,考試的內容一般是萬變不離其宗。我當年考試的經驗就是:
1、考試題目可能會出的天花亂墜,題目一種類型一般圍繞最近年發生的時事,說一大堆很科普的廢話,先把你迷暈。這就是所謂的煙霧彈,但是,考的絕對就是老師平時給你講的課本知識,一般情況下這種題還不難。因為,你要知道,如果是你沒學過的,考試是沒有意義的,考試就是檢查你學習的情況,如果你沒見過,沒學過,考試就是無意義的運動。千萬別被題目給忽悠了。要看清楚廢話中的關鍵字眼。
還有一類就是,語言簡單,但是,這類才是廢功夫的題目,這樣的題目一般是配圖或是數據表做,這個時候,你就要會分析和判斷了。像這一類的題目,大多是要死記硬背些東西的,比如氣候帶的分布,地殼的構造圖等等,這些都是你分析判斷的基礎。
2、確實有些超綱的難題,是為了拉開距離,讓真正學習地理優秀的學生得到體現。面對這種題,策略是:會做則已,不會做,放棄也不可惜。畢竟,真正超優秀的學生很少。與其在這里浪費時間經歷,不如抓緊其他的分。
高考是綜合性考試,不是單打獨斗的將軍。我當時學習地理有個很深刻的感覺就是把一本厚書給讀薄了,再把這本薄書給讀厚了,然後發現編教材的老師們真偉大~~
祝你高考好運~~
❹ 寧夏歷年高考地理真題
這三年有選修課本中所包含的題目啊!例如07年的第37題就涉及到環境保護的問題啊!像這些選修課本的知識一般出現在選擇和材料分析中,留意的話都會多少涉及到的。
❺ 寧夏歷屆中考地理試題
我自己覺得比選擇按歷史好,因為我喜歡地理,好像要考一些,不大清楚是哪次的考試中
應該有這些
一、課程性質與要求
1、課程性質
《中國地理》是一門區域地理課程,它融會地理科學專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各要素課程的內容,以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為重點,集中體現地理學區域性、綜合性的特點,是一門綜合性強、輻射面廣的專業主幹課。通過本課程要求掌握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基本特點;中國工業、農業、交通、城市、旅遊等各產業的分布、特徵;掌握中國的地域分異及由此而形成的地理區,學會區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2、課程要求
(1)牢固掌握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等的基本特點;
(2)掌握中國工業、農業、交通、城市、旅遊、文化等各產業的分布、特徵;
(3)掌握中國的地域分異及由此而形成的華北區、長江中下游區的區域特徵;
(4)了解中國的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戰略,了解東北區、晉陝內蒙古區、東南區、西北區、西南區、青藏區;
(5)通過本課程學習,對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並形成自己的觀點,掌握區域地理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課程要點
第一章 中國的地理位置與地貌特點
〖學習要求〗
1、 掌握中國地理位置的地理意義;
2、 掌握中國的行政區劃;
3、 掌握中國的地貌特點、地貌形態的地理評價、主要地貌類型;
4、 了解中國的國情與國際地位。
〖學習重點〗
中國地貌特點、地貌形態的地理評價、主要地貌類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中國的國情與國際地位
第二節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評價
第三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第四節 中國地貌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學習要求〗
1、 掌握中國的氣候特點與形成、幾種重要天氣及其影響、中國的氣候評價;
2、 掌握中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數量、質量、評價;
3、 掌握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水資源的特點、水資源的開發潛力;
4、 掌握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徵、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與評價;
5、 掌握中國風景旅遊資源的特點、類型與結構、空間分布與評價。
〖學習重點〗
中國氣候的形成、中國土地資源的特點、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中國礦產資源評價。
〖學習內容〗
第一節 氣候條件及其評價
第二節 土地資源結構及其評價
第三節 水資源結構及開發評價
第四節 礦產資源結構及其開發評價
第五節 風景旅遊資源結構與開發評價
第三章 中國的海域與海洋資源
〖學習要求〗
1、 掌握中國的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
2、 掌握中國的海岸格局,海灣與港口資源;
3、 了解中國的海域范圍、海洋水文特徵;
4、 了解中國的海島類型、海島資源。
〖學習重點〗
中國海洋水文、海洋生物資源。
〖學習內容〗
第一節 海域與海域環境
第二節 海洋資源及其評價
第三節 海岸
第四節 海島
第四章 中國的人口與經濟發展
〖學習要求〗
1、 掌握中國人口的基本特點;
2、 掌握中國土地利用、大農業的現狀與發展;
3、 掌握中國水利的現狀、水利面臨的主要問題;
4、 掌握中國的礦業開發與總體布局、礦業開發中的主要問題;
5、 掌握中國的原材料工業布局、機電工業布局、紡織工業布局;
6、 掌握中國的交通網分布;
7、 掌握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旅遊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途徑。
8、 了解中國城市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學習重點〗
中國的人口特點、大農業發展、水利面臨問題、礦業開發與總體布局、機電工業布局、交通網分布、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學習內容〗
第一節 人口及其問題
第二節 土地利用與大農業開發
第三節 水利及其開發建設
第四節 礦產開發與能源工業
第五節 工業建設與布局
第六節 交通建設運輸、郵電業
第七節 旅遊業
第八節 城鄉建設
第五章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空間進程
〖學習要求〗
1、 掌握中國區域文化的形成、各主要區域文化及特徵;
2、 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
3、 了解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化的空間差異、中國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區;
4、 了解中國歷史時期文化發展、演變。
〖學習重點〗
中國區域文化的形成、各主要區域文化及特徵、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
〖學習內容〗
第一節 中國文化的空間透視
第二節 民族與宗教
第三節 區域文化
第四節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第六章 災害與環境
〖學習要求〗
1、 掌握中國環境問題的基本狀況、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主要對策;
2、 掌握中國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法;
3、 了解中國的減災建設、中國可持續發展中的減災對策。
〖學習重點〗
中國環境問題的基本狀況、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主要對策、中國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
〖學習內容〗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減災建設
第二節 環境保護和建設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護
第七章 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戰略
〖學習要求〗
1、 掌握國土整治的政策體系;
2、 掌握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
〖學習重點〗
中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戰略
〖學習內容〗
第一節 國土整治
第二節 區域發展戰略
第八章 景觀與區劃
〖學習要求〗
1、 掌握國內外景觀研究的狀況;
2、 掌握地域分異規律、中國自然景觀的地域分異、中國經濟景觀的地域分異、中國人文景觀的地域分異。
〖學習重點〗
地域分異規律、中國自然景觀的地域分異、中國經濟景觀的地域分異、中國人文景觀的地域分異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研究簡史
第二節 地域分異規律與景觀劃
第九章 華北區
〖學習要求〗
1、 掌握華北區土地利用、人口、資源與經濟特徵;
2、 掌握北京的中心地地位、環渤海地區;
3、 掌握華北地區缺水導致的環境問題、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途徑;
4、 了解京津冀地區的發展;
5、 了解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鹽鹼土治理的途徑。
〖學習重點〗
華北區土地利用、人口、資源與經濟特徵;華北地區缺水導致的環境問題、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途徑;環渤海地區的發展
〖學習內容〗
第一節 地理概況
第二節 首都經濟圈
第三節 水資源問題
第四節 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
第十章 長江中下游區
〖學習要求〗
1、 掌握長江中下游區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徵和農業生產基地、綜合性工業基地特徵;
2、 掌握長三角區域優勢和驅動力、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
3、 了解長江中下游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
4、 了解長江中下游區生態環境建設。
〖學習重點〗
長江中下游區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徵和農業生產基地、綜合性工業基地特徵、長三角區域優勢和驅動力、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
〖學習內容〗
第一節 自然條件分析
第二節 經濟特徵與產業結構
第三節 生態環境建設與區域發展
第四節 長三角經濟圈
❻ 初二地理會考試卷(要有答案)
一、選擇題
1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歷史事件是: ( )
A、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使用 C、指南針的發明
2人們劃分五帶的依據是: ( )
A、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B、有無太陽光的直射
C、有無四季變化 D、人為隨意劃分
3世界上面積最大、平均水溫最高、水體最深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當地殼板塊發生張裂時,地表會產生什麼現象:( )
A、形成盆地或丘陵 B、形成高大的山脈
C、形成裂谷或海洋 D、形成大的高原
5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廣州11月1日的氣溫為15~21℃。15℃是指一天中什麼時候的氣溫:( )
A、午夜 B、日出前後 C、日落前後 D、早晨8時
6、空氣質量的高低一般用什麼指標表示:( )
A、人體舒適度 B、紫外線指數 C、污染指數 D、霉變指數
7、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
A南美洲 、太平洋 B南極洲、北冰洋
C亞洲、太平洋 D亞洲、北冰洋
8、下列現象中屬於氣溫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有: ( )
①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子牆厚、窗子比較小,這樣可以減少房屋內溫度變化
②夏季時,冷飲熱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氣溫高
③寒冷的冬天,中國東北的農民喜歡呆在炕上聊天
④近兩個月沒下雨了,農田乾裂,無法下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9「春暖、夏熱、秋涼、冬冷」指的是: ( )
A、熱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B、寒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C、溫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D、五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10、右圖,反映了哪個因素對降水的影響:
A、緯度位置 B、洋流
C、海陸位置 D、地形
11、關於我國首都北京經緯度位置(40°N,116°E)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於北半球、西半球 B、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C、位於南半球、西半球 D、位於南半球、東半球
12一個南極科考隊員站在南極點,他的前、後、左、右各朝著:( )
A、一個方向 B、二個方向 C、三個方向 D、四個方向
13每年北半球的12、1、2三個月是四季中的什麼季?(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下列屬於北溫帶和熱帶分界線的是:( )
A、南極圈 B、南回歸線 C、北回歸線 D、北極圈
15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令世人矚目,你知道嗎?在這里,每天升國旗的時刻與日出同時。如果你去觀看升旗儀式,下列幾個節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
A、元旦 B、「三•八」婦女節 C、「六•一」兒童節 D、國慶節
16下面四幅圖幅相同的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17五一節之日,太陽直射點位於( )
A北半球,往南移動 B北半球,往北移動
C南半球,往南移動 D南半球,往北移動
18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8米,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水深為11034米,兩者相對高度為多少米?( )
A、2186米 B、19882米 C、3152米 D、19852米
1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的大洲是:( )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極洲
20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 )
A、巴拿馬運河 B、蘇伊士運河 C、烏拉爾山脈 D、尼羅河
21衛星雲圖中,表示雲區的顏色是:( )
A、藍色 B、綠色 C、紅色 D、白色
22農業生產中的「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氣候變化 D、土壤性質
23巴拿馬運河溝通了(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24有地圖指向標的地圖,其指向標的箭頭指示的方向一般為 ( )
A.東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25下列氣候類型,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26在1:500000的地圖上,實地距離為20千米的兩城市在圖上的距離是 ( )
A. 5厘米 B. 4厘米 C. 3厘米 D. 2厘米
27某斷崖處有五條等高線重疊,相鄰等高線之間的距離是50米,該斷崖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
A199米 B200米 C259米 D380米
、28北京時間2003年1月2日19點小明在鄒平給在布宜諾斯艾利斯(35°S、 59°W)工作的父親打電話,語言表達正確的是( )
A、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 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
c、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 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
29.下列句子中,屬於描述氣候的是 ( )
A.陰雨連綿 B.冬寒夏涼
C.風和日麗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0、在一平方米的牆壁上繪制某中學學校規劃圖,採用下列哪個比例尺較為合適 ( )
A、 1:5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
31澳大利亞所在的板塊為 ( )
A亞歐大陸 B太平洋板塊 C 印度洋板塊 D南極洲板塊
32.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後 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後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後 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後
33.有極晝和極夜現象的界線是( )
A.23.5°S和66.5°N B.23.5°S和23.5°N
C.66.5°S和66.5°N D.23.5°N和66.5°S0.
34麥哲倫船隊自西向東完成首次環球航行,此次航行先後經過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二讀圖分析題
1讀地球儀經緯網圖判斷
1)出圖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B: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C: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於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是______
地,位於東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於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B地位於A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
1)、寫出該圖的比例尺:(1)數字式:
(2)文字式:
2)、在這幅地圖上的定向准則是
。
3)、A和F兩山坡較為緩和的是 。
4)、山頂甲海拔高度在 米以上,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
5)、地形部位D是 ;B是 ,B附近一般會有 。
3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中標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在圖中標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3)、在圖中A、B、C、D對應的節氣(春分、秋分、 冬至、夏至)分別是:A ,B , C ,D 。一天正午,站在太平北回歸線標志公園的人們發現不見自己的影 子,這一天應該是 月 日。今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大約在 。
4讀世界海陸分布略圖,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給出圖中所缺的大洲,並回答:
1)、請在圖中填注出四大洋。
2)、讀圖判斷:
①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個,赤道、北極圈同時穿過的大洲是 洲,赤道、南北回歸線三線同時穿過的大洲是 洲。
②大部分屬於熱帶的洲是 洲和 ----洲;絕大部分屬於寒帶的洲是 。
③主要部分位於同一塊大陸的兩個洲是 洲和 洲,全部或絕大部分位於北半球的洲有 洲、 洲、 洲等。
答案
一選擇題
1 B 2A 3A 4C 5B 6C 7B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C 15C 16A 17B 18B 19D 20B 21D 22C 23C 24D 25B 26B 27C 28B 29B 30A 31C 32B 33C 34A
二分析題
1 A(60ºW,60ºN)B(0º,0º)C(40ºE,80ºS)。B地C地A地。東南
2 1:500,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A。600米,100米。陡崖,山谷、小河
3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6月22日,DA段
4 3,亞洲、非洲、非洲、南美洲、南極洲。亞洲、歐洲,亞洲、歐洲、北美洲
❼ 地理會考試卷及答案
2O10年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地理(湘教版) 2010年6月
考生須知:
1、全卷分試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試卷共6頁,有兩大題、38小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鍾。
2、本卷答案必須做在答卷Ⅰ、Ⅱ的相應位置上,做在試卷上無效。
3、請用藍、黑墨水鋼筆或圓珠筆將姓名、准考證號分別填寫在答卷Ⅰ、Ⅱ的相應位置上。用鉛筆將答卷Ⅰ上的准考證號和學科名稱所對應的括弧或方框內塗黑。
試卷Ⅰ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O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並用鉛筆在答卷Ⅰ上將該選項對應的字母塗黑。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地球外部圈層中最活躍的是( )
(A)大氣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2、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與等壓線( )
(A)平行 (B)斜交
(C)垂直 (D)重合
3、「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的水循環環節是( )
(A)下滲 (B)蒸發
(C)地下徑流 (D)地表徑流
4、為緩解杭州市區交通擁堵問題,最值得提倡的出行方式是( )
(A)乘火車 (B)開私家車
(C)坐公交車 (D)騎摩托車
5、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容易造成的環境問題是( )
(A)酸雨 (B)全球變暖
(C)土地荒漠化 (D)臭氧層破壞
6、下列屬於氣象災害的是( )
(A)海地地震 (B)「莫拉克」台風
(C)印尼海嘯 (D)希臘森林火災
7、田納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保護生態環境 (B)綜合開發水資源
(C)發展旅遊產業 (D)發展高耗能產業
8、導致20世紀50年代魯爾區煤炭工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資源耗盡 (B)交通條件滯後
(C)廉價石油競爭 (D)產業政策限制
9、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
(A)人口數量增多 (B)生態環境改善
(C)社會經濟發展 (D)用地規模擴大
10、我國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意義在於( )
(A)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 (B)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C)加速區域城市化進程 (D)提升農業的產業地位
11、近年來,太湖多次發生嚴重的藍藻污染事件,解決該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A)引長江水凈化 (B)積極動員市民打撈
(C)控制污染排放 (D)大力發展水產養殖
地質時期廣東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沉積了巨厚的紅色岩層。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紅色山群(丹霞地貌)。讀圖1回答12~13題。
12、該地區的紅色岩層屬於( )
(A)砂岩 (B)花崗岩 (C)板岩 (D)玄武岩
13、形成紅色山群陡峭特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殼上升運動 (B)流水侵蝕作用
(C)流水沉積作用 (D)風力侵蝕作用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國境內發生了本世紀最為壯觀的一次日全食天象。讀圖2回答14~15題。
14、日全食發生時,被全部遮蓋的太陽外部圈層是( )
(A)平流層 (B)日冕層 (C)色球層 (D)光球層
15、日全食發生時天空仍然是灰濛蒙的,與之相關的大氣削弱作用主要是( )
(A)散射 (B)反射 (C)折射 (D)吸收
圖3為中心地服務范圍示意圖。回答l6~17題。
16、與乙相比,甲中心地( )
(A)級別高 (B)同等級中心地數量多
(C)服務范圍小 (D)提供商品貨物種類少
17、近年來,甲城市工業企業不斷向城市外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運輸成本 (B)減輕城市中心區環境壓力
(C)提高生產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間范圍
圖4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某區域加工製造業重心轉移示意圖。回答l8~19題。
18、我國吸引日本、韓國製造業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條件便利 (B)自然條件優越 (C)工資水平較低 (D)勞動力素質高
19、目前,日本、韓國相關企業主要向海外生產基地提供( )
(A)技術服務 (B)原料供應 (C)基礎設施 (D)能源保障
圖5中寧波到福州的沿海鐵路於2009年9月27日建成通車回答2O~21題。
20、影響該鐵路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城市分布 (C)河流 (D)資源狀況
21、為了提高該鐵路運輸效率和運行安全,沿線車站都設有列車運行監控系統,該系統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GIS和RS (B)GPS和RS (C)GPS和VR (D)GIS和GPS
22、漫畫(圖6)所示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擴大濕地面積 (B)大量排放污水
(C)過度開采地下水 (D)大量燃燒化石燃料
圖7為某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回答23~24題。
23、若數字①一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區,則①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區 (B)商業區 (C)綠化帶 (D)工業區
24、若該城市工業布局合理,則該地主導風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風向北流 (B)東北風向南流
(C)東南風向南流 (D)西南風向北流
圖8為2005年一2O08年我國石油生產和消費統計圖。回答25~26題。
25、2005年2008年我國石油( )
(A)生產量大幅上升 (B)消費量基本不變
(C)進口量呈增長趨勢 (D)生產量增長快於消費量
26、目前,緩解我國石油緊缺狀況的措施有( )
①限制汽車工業發展 ②拓寬石油進口渠道
③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④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表為2OO8年我國四省(區)經濟、人口指標。回答27~28題。
27、四省(區)中,區域發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表中③省(區) ( )
(A)處工業化發展階段 (B)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
(C)區域城市化水平高 (D)農業產值高於①省區
圖9為我國某地部分出口工業品比重變化示意圖(內環表示1998年,外環表示2006年)。回答29~30題。
29、與1998年相比,2006年該地出口工業品( )
(A)原料指向型比重上升 (B)勞動密集型比重下降
(C)市場指向型比重上升 (D)技術密集型比重下降
30、工業品出口比重的變化,有利於該地( )
(A)礦產資源開發 (B)緩解人口老齡化
(C)產業結構升級 (D>緩解就業壓力
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陽,在離電燈大約l米遠的桌邊放一個地球投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讀圖lO回答31~32題。
31、該實驗能夠演示的地理現象是( )
①晝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運動物體偏向 ④地方時差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圖示季節內,P地( )
(A)盛行東北信風 (B)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
(C)當地時間6時日出 (D)此日過後黑夜逐日變長
33、浙江某山村進行新農村建設,擬新建帶太陽能屋頂的房子。讀該地地形剖面圖(圖11),判斷房子最適宜建設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把甲、乙、丙、丁四份質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狀大小相同的圓錐體,在其中三個土堆上覆蓋一層相同的草皮。通過模擬實驗觀測相同降水強度下土壤質地、植被覆蓋與水土流失量的關聯性。讀實驗相關數據衷和土壤質地的三角坐標示意圖(圖l2)。回答34~35題。
34、甲土壤屬於(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35、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蓋條件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土壤質地( )
(A)砂粒與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與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試卷Ⅱ
請將本卷的答案用藍、黑墨水鋼筆或圓珠筆寫在答卷Ⅱ上。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O分。其中38題分A、B兩題,任選一題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計分。)
3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發生里氏8.8級特大地震,給智利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材料二:南美洲部分區域圖(圖l3)。(1)智利處於美洲板塊和 板塊的 (生長或消亡)邊界,因此多地震。
(2)此季節,聖地亞哥受 (氣壓帶或風帶)控制,氣候特徵是 。
(3)A洋流按性質分屬於 ,該洋流對從東向西經過麥哲倫海峽船隻航運速度的影響是 。
(4)某考察團從北部的阿里卡沿海岸線向南到麥哲倫海峽進行考察,發現自然景觀有明是的變化,該變化體現自然帶分布的 地域分異規律,其影響的主要因素是 。
(5)聖地亞哥附近發展銅礦開采和冶煉工業的優勢條件有 、 。
37、圖l4為我國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單位:百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1)重慶此時的風向為 風,圖中虛線為 (冷或暖)鋒的鋒線,該天氣系統到達長沙時,長沙將出現降水、 , 等天氣。
(2)近年來,由於在長江上游實施 生態工程,使進入洞庭湖的泥沙減少;由於在湖區實施 工程,使湖泊面積擴大,從而對長江徑流的 功能得到了加強。
(3)河流對圖中城市形成的作用有 、 。
(4)圖中平原地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目前該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是 、 。
38、本題有A、B兩題,任選一題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計分。(8分)
A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8年初,我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干線西起霍爾果斯南至廣州)正式開工並將於2011年建成。圖15為「西氣東輸二線示意圖」。
材料二:近幾年珠江三角洲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相繼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大量佔用耕地、城鎮和工業過度集中、環境污染嚴重,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等。
(1)天然氣從自然資源的自我再生性質來分屬於 資源。
(2)圖中字母A所在省區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綠洲」地區,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和 ▲。該省區目前主要面臨的生態問題是 。
(3)該工程建成後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積極影響有 和 。
(4)針對珠江三角洲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可採取的有效措施有
和 。
B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12月7~l9日,有190多個國家參與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在經歷復雜曲折的協商後,發表了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為主題的《哥本哈根協議》。
材料二:l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蓋面積的衛星照片(圖16)。
(1)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期間,浙江省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控制亞歐大陸的主要氣壓系統名稱是 。
(2)與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蓋面積 (變小或變大),這種變化將導致下墊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 (減少或增多),從而進一步造成北極地區氣溫升高。
(3)極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吐瓦魯、馬爾地夫等國家面臨「滅頂」之災。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觀點看,工業化國家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做法,違背了權利的觀念、 的觀念和 的觀念。
(4)為了緩解北冰洋冰雪進一步融化,氣候專家呼籲人們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請你從生活角度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 。
參考答案:
36、10分
⑴南極洲 消亡
⑵副高 高溫少雨(炎熱乾燥)
⑶寒流 減慢
⑷緯度 熱量
⑸資源豐富 交通便利
37、12分
⑴(偏)西 冷 降溫 大風
⑵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退耕還林) 退田還湖 調蓄
⑶供水 運輸
⑷水稻種植業 市場廣闊 交通便利
38、8分
A題:
⑴非可再生
⑵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沙漠化(荒漠化)
⑶改善環境質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等(寫2點)
⑷治理環境污染,建設衛星城和開發新區,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等(寫2點)
B題:
⑴晝短夜長 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⑵變小 減少
⑶環境 公平
⑷植樹造林、保護植被;減少煤炭燃燒,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等
❽ 寧夏回族自治區2012年7月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地理試卷及答案
aadadcdcbcddbbcdcacbcbbac
以上為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