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浪漫語錄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浪漫語錄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 2021-01-27 18:22:24

『壹』 幾種常見教學方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作為主導知識的載體——教師,在給學生授業解惑時,不能墨守成規、照本宣科機械地講解課本中的知識,或讓學生拿支筆在課本中勾畫重點,而是要充分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加強讀圖分析法…

『貳』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以情動人,以趣激情,要做到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鬆,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尤為重要。那麼,在課堂上怎樣激起學生內心的浪花,進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樹立良好榜樣
作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初初中生具有求知慾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因為教師的影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每位教師都應該處處起模範作用,為人師表,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精神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學科的情感及個性品質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尤為重要。
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只憑經驗辦事,一張嘴巴講到底,而應開動腦筋,勇於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創造性地進行工作。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設計、教學手法的運用,都應該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地上好每一節課,創設良好地理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並能成為他們的榜樣。
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建立和諧、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能否參與教學過程,取決於課堂的教學氣氛。在森嚴肅穆的氛圍中,在教師的嚴厲呵責下,學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現他們的個性和靈氣,不可能積極地參與教學、大膽幻想、勇於創新。反之,教師態度和藹、親切、不壓抑、不專橫,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鬆,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與積極性。
作為地理教師,我堅守著地理課堂中民主平等師生關系,重視教學相長,不斷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把微笑和激勵帶進課堂,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尊重他們對地理的看法和觀點。採取開發、平等、誠實的態度與學生共同研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究思考,克服學生缺乏自信或產生自卑的心理,使學生和教師的思想脈搏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就會充分地得到調動,使學生在愉快而和諧、充滿民主的教學氣氛中,激勵思考、勇於創新、不怕露短與出錯,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去獲得地理知識
二、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教學
靠教師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繪聲繪色地將學生引入神聖的地學殿堂。同時,根據初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遠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點,這些廣博的知識對喜歡言古論今,談天說地的初中生來說是有刺激性的。
如在講到陸地地形類型時,我是這樣導入話題的:「我們的地球家園無比美麗,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有綿延不絕、雄偉高峻的喜馬拉雅山脈,有被譽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韻的青藏高原,有鬱郁蔥蔥、神秘莫測的亞馬孫熱帶叢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東非大裂谷……」一段熱情洋溢的引言,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學生不禁發出陣陣唏噓之聲。這樣不但激起他們對地球的熱愛,而且很自然地引發他們要去研究的熱情和興趣。
如在介紹巴西時,聯系這次的2014巴西世界盃,讓學生了解這個國這,並與中國相比校。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現代化科學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憂國心」,激勵學生樹立胸懷祖國、艱苦創業、立志報國的奉獻精神,使個性得到優化,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八年級的黃河的治理一課中,我講到黃河的憂患時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同時,還聯系本地的河流治理與植被保護,今昔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產生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師生動、活潑、優美的語言,能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對地理科學的熱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樣,學生就會學而忘倦,樂而習之。
三、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創設情境,激情起趣
老師上課就像演員表演,要讓學生緊隨你的思維行動,完全置身於你的教學過程中,你就要想辦法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輕輕鬆鬆中就能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已進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其製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將它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領略到動感的、立體的視聽效果。在講到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冬夏季風這一節時,我就採用課件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解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地球公轉規律和現象示意圖時,將地球、太陽、赤道、南北回歸線、地軸等均製成動畫效果,立即使學生眼前一亮,很自覺地就去總結歸納地球公轉的全過程。又如:分析冬夏季風示意圖時,緊緊抓住高氣壓向低氣壓流向位置的關系,採用動畫效果,很自然、很直觀地使學生明白了冬夏季風各自所屬的發源地、風向及海陸走向的情況。通過使用多媒體,將教材的平面效果轉化成立體效果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取了大量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地理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豐富多彩、時空廣闊、文理兼備的地圖、圖表和景觀圖等資料,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教師要對教材中感染學生、培養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並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潤色,強烈激勵學生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授學生識知的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情感教育。

『叄』 包含地理現象的浪漫語錄

我是大西洋突出的背脊
為你立一座島嶼來遙望北極
我匯通印度洋與太平洋
什麼海上回生命線答,我只想做你的生命線
馬六甲海峽
不想讓你受一絲風寒,故我四季如春
昆明
我在太陽上低溫燃燒
只不過想成為你深黑的眼眸
太陽黑子
我在極空的黑夜裡紡織
人們說那是女神的裙擺
其實是你的裙擺極光
我奮力迎上東南山脈,雨水飄零
在草原中生長出森林等你
我環球一圈,只為尋你
西風漂流
我從深海湧上,藉以魚群向你獻舞
秘魯寒流
我從最大的島嶼邊帶來冰川
於冰川一角窺你一方衣袂
東格陵蘭寒流
我在北海道與千島交匯
深迷海霧中櫻花為你盛開
日本暖流
見你,我咧開了嘴角
不想成了地球的傷疤
東非大裂谷
我想你一次
便積累一粒黃沙
撒哈拉沙漠
我在千丈沙漠里匯集一眼清泉
為你在途經時能掬一捧洗面
月牙泉

『肆』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

何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我們在地理課堂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讀圖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並且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地理知識豐富而精彩。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學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火山地震帶及其分布」為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地球」「地震破壞」的圖片,讓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後短片回顧我國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場景,把學生帶入教學情景中,讓學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激發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調動了學生探索地震相關知識的極大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師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讀圖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規的文字語言來對地理知識的描述外,還有另外一種語

言,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圖語言。對初中學生而言,教會他們讀圖、用圖,不僅能幫助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畫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盡量把地理知識融入到地圖中去理解,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自然就養成了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例如我採用形象比喻法來教育學生記住一些圖形的輪廓形狀:黑龍江的輪廓像一隻美麗的天鵝,湖南的輪廓像美人頭,英國的輪廓像一隻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義大利的輪廓像一隻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學習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地勢起伏時我採用剖面觀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繪制各種圖表的方法,適當的統計分析知識以及地理問題的歸納方法等,然後指導學生通過資料的表達,地圖、各種圖表對地理信息進行全面、深入的歸類整理和分析。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去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信息的聯系、差異,力圖發現新的更有價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實施探索性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於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識十分淡薄,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質量和學生聽課質量難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學就是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科學方法,探究性的獲得科學概念,並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例如,在「海陸變遷」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圖片,並進行分析:喜馬拉雅山在地質年代是怎樣的地理環境?我們利用科學史來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價值。此外,地圖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略圖的運用尤為重要。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圖,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習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七大洲、四大洋」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七大洲、四大洋」簡圖的繪制;又如學習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每個省級行政區輪廓的繪畫中來,在這過程中學生會不知不覺

地掌握了它們的相對地理位置。地理略圖不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還能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地理略圖的運用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進行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提高課堂有效性
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評價方式,其中包括學生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覺思考的習慣,同伴的評價和教師評價有助於學生進行反思,有助於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新課程倡導賞識教育,無論學生的成就大小,教師都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並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鼓舞和信任,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自然會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課堂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地理教學只有做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從而使地理課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們有時拘泥於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過於嚴謹而使課堂不生動活潑。其實我們應該要更多地考慮如何更好的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要善於欣賞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善於與學生溝通,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甜美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友好般的相處,就能贏取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就能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從教多年的地理教師,筆者雖然對地理教材已經比較熟悉,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要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質疑自己的教學,找出自己教學中低效的問題進行研究,最終可生長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從而使地理教學更有效。

『伍』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

在學習教材地理知識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地理信息﹑進行網路學習﹑網路版研究,將計算機的使權用作為主要處理信息的工具,讓學生通過地理學習活動,基本掌握計算機的各項應用技術;通過網路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建立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使地理學中許多概念﹑事物﹑現象﹑規律﹑本質以及它們由靜態到動態﹑無聲到有聲﹑抽象到具體﹑復雜到簡單﹑理念到實際﹑遙遠到咫尺等方面,得以顯現。從而更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陸』 如何運用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圖比數字更直觀更形象,運用圖的這些特點就好。

『柒』 微課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途徑有哪些

思考有效的教學方法並在實踐中反復求證時,我們有過茫然和無助,2013年徐州市推出了新的課改模式――「學進去,講出來」(簡稱「學講計劃」),與此同時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中也隆重推出了「微課」這一新型的數字化教學形式,很快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和喜愛。我校地理學科首當其沖,率先垂範,兩學期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那麼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課,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呢?
一、地理微課的特點
地理微課有著一般微課的特點,如時間短、內容少、資源容量較小、交互性強、使用方便等,除了這些「微」特性之外,地理微課還有它特有的一些性質,這些特性無一不顯示著它獨特的魅力。
1.生活化。充分領悟新的課程理念,將學科知識與生活情境相結合,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現象與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現狀以便解決實際問題。如在設計與製作《交通與信息發展帶來的變化》這一章節的微課時,我分別搜集了本市10年前和現在交通運輸的圖片與文字資料,並用PPT展示出來,通過對比,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2.趣味化。地理微課是一種多媒體運用方式,大量的地理信息通過文字描述、圖片展示,還有動畫及音(視)頻播放等方式,多角度刺激學生的神經,既增強學科知識的趣味性,又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3.綜合化。在地理微課製作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科特性(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做到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明確主題內容,把握切合點,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知識信息,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地理微課的應用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微課,不僅增強地理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地理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1.引導預習,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地理學科中有很多散亂的知識點,教學中不可忽視對這些基礎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講方式下的微課教學倡導的是先學後教,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觀看微視頻,結合下發的導學案,前後銜接,梳理知識點。
如製作《水循環》微課時,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水循環?有哪些類型?哪些環節?學生光看書本也許會有一個大概的、模糊的認識,終究無法形成系統記憶。考慮到水循環的諸多環節(如蒸發、降水、地表徑流等),微課中以PPT的形式首先呈現一幅有山有水的圖片,以唐代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為切入點,提出問題:作為地表徑流的黃河水到底能不能回來?從而引入水循環。在一幅圖片上先後動態展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內循環的不同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掌握水循環的概念。
2.釋疑解難,形象描述復雜的地理現象。許多章節中的重難點講起來很枯燥,一節課下來,學生也是模稜兩可,不知其所以然,如何生動形象地描述復雜的地理現象,讓學生真正理解並接受,是地理專業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結合動畫製作的微課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鋒面系統》教學中冷、暖鋒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是重難點,為了能夠形象描述這一自然現象,在微課製作過程中我選用了動畫,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從動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冷氣團插入到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同樣暖鋒的形成也是如此。看著徐徐移動的冷、暖氣團,學生很容易在腦中形成深刻的記憶,幫助他們在圖例中快速判斷和識別。
3.拓展延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地理學習需求。高二地理選科後,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微課的應用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既做到查缺補漏,又強化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效果。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總有部分學生很快完成學習任務,為了照顧其他同學,保持一致學習進度,老師通常不做另外安排,以致剩餘時間不能被有效利用。這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章節知識的特點,製作一些微課以備「不時之需」,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可通過觀看微視頻預習下一章節內容,也可以通過觀看微視頻了解章節知識中拓展延伸的部分。
4.總結提煉,再現章節知識解決地理問題。傳統教學中,總結提煉通常都是老師完成的,而在我們推行的「學講計劃」中,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藉助微課隨時再現的功能,發現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尤其在復習課中,效果更明顯。
如在學期末復習區時計算題時,學生顯然對學過的知識有所遺忘,光記得計算公式,對於解題思路和步驟卻不甚清晰。我讓學生重復觀看微課,通過知識點的再現,結合實際問題提煉解題步驟:求時區差、求區時、計算結果。同時幫助學生進一步弄明白求時區差時,兩地分別在0時區的同側或兩側,時區數是相加還是相減?求區時的時候,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或西邊,分別用加號還是用減號?學生在復習海量知識的同時,藉助於微課寓教於樂,不知不覺中梳理和掌握地理知識結構。
三、地理微課帶來的影響
微課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巨大影響。從教師角度看,微課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字化資源,有效地運用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教學和教研方式,還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專業發展。從學生角度看,微課給他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無論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後,只要有條件,學生都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個性化學習,主動掌握學習節奏,構建知識體系。
微課目前雖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但根本還在於課堂教學的綜合把握,我相信,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微課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

『捌』 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改變著教育的形態與模式。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和學科交叉性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這種現代教育手段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化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對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現代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方法和地理教學手段等必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將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引入地理教育教學領域,不僅是教育教學手段的改革,也將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多媒體和網路把教學信息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形式在課堂呈現,彌補了傳統教學課堂形式單一的缺點。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運用多媒體在優化地理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活躍課堂,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學科部分章節內容比較抽象,空間性較強,如果利用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很難讓空間想像力較差的學生產生興趣,相反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和逆反情緒。但是,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方面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藉助計算機、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形相結合的課件,以動聽的音樂、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的形象、逼真的視覺效果再現客觀事物,將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直觀、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意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激發其求知慾,使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讀圖能力是地理教學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的圖像處理能力可全方位的幫助學生具備正確的、全面地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其主要途徑有:①對於展示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徵和規律的地圖,可採用重新著色、閃亮、添加符號、箭頭、線條等,突出所要表現的區域、地名、地理分界線等;②對於各種形式的地理圖表,可將其和模擬實景、視頻、數字、語言等作相互轉換,教會學生獲取資料、運用資料、用好資料的基本處理問題的能力;③對於那些高度濃縮、高度概括的相關模式圖表則可利用信息技術作深入挖掘,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過程中,運用多種媒體把學生的眼、耳、腦各種感官調動起來,並能及時在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幫助學生綜合、歸納、分析,形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盡管我們有了各種教具、實驗、演示手段,也出現了各種模型、儀器、圖表、掛圖,但這些畢竟不能把聲、像、動態等特點集中於一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則能做到,這是書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絕對達不到的。
四、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個體化學習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信息社會可以為學生建立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實現了個體化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玖』 如何將生活實例巧妙的運用到地理教學中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學習對生活版有用的地理有利於學生認識權地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令學生正確認識地理學科的價值,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內在需要,有利於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不斷增進對地理學科的愛好。
新高中地理教材在內容體繫上作了重大的調整,特別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和地理知識的學以致用。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鄉土實際,國內外新聞實際,使學習書本知識與投入社會實踐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例教學就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課前可以從生活中收集、提取、整理各種的生活實例通過滲透、遷移,強化等方法應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關注社會、關注鄉土,增加學生對地理科學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從而可激發其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因把知識應用於實踐,從中體驗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如何活用生活實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