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數九地理試卷

數九地理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1-27 14:50:45

『壹』 有關「冬至」日的地理知識,比較不常見越獨特越好。(要正確的)

冬至,在陽歷12月22或23日間,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陽直射
南回歸線回
,這天之後答,陽光漸北移,白天漸長。古人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
日短
之至,
日影
長之至,曰「冬至」。冬至過後,開始「
進九
」。

『貳』 北半球數九天氣南半球是不是進入三伏天了

今天是百年來僅來有三源四次的立春和除夕重疊,叫謝交春,讓我們來年交好運[抱拳]
人的一生會遇到多少人?
人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但終究都會失散在人海。
而那些真正能參與到你生命中的人,才是你此生必定要遇見的人。
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和會打招呼的人,感謝所有熟悉的人,愛所有親近的人,謝謝你們給予我的一切幫助和支持、關愛和溫度,謝謝🙏🙏🙏
同時也祝親愛的你們,狗年圓滿結束,豬年諸事順遂[太陽][太陽][太陽][玫瑰][玫瑰][玫瑰][發][發][發][福][福][福][跳跳][跳跳][跳跳][擁抱][擁抱][擁抱]

『叄』 分析新疆天然草地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並說明過度開墾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

很簡單吶,新疆屬於荒漠化地帶,難得有點天然草地,如果過度開墾,破壞天草地的話內,容容易導致退化的草地逐漸荒漠化,最後導致生態的巨大破壞,從而給生態和人類帶來重大災難。具體的影響就是土地沙化,而土地沙化的危害大家都知道

『肆』 數九從冬至開始.數伏從什麼時候開始呢聽說夏至三更打頭伏.卻不知三更是多少天.怎麼計算

盛夏時節,人們常說「熱在三伏」,那麼,什麼是三伏?三伏日期是怎樣確定的呢?

三伏是初伏(頭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總稱。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中伏天數的多少視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為10天。

確定三伏的日期要從干支紀日法說起。所謂干支紀日法就是用天乾地支相配來記載日的順序的方法。天干又稱10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又稱12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將天干與地支順序搭配可得到60個干支「對子」(見下表)。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60個干支依次循環記載日的的順序,並把其中帶甲字的稱為甲日、帶乙字的稱乙日……帶庚字的稱庚日。

按歷法規定: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末伏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始至第二個庚日結束(稱出伏)。這樣,三伏就是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至立秋後第二個庚日這段時間,按節氣一般都出現在小暑至立秋後,即7月中間到8月中旬的一個月里。此時,地面儲存的熱量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氣溫最高、天氣最熱。末伏以後,天氣逐漸轉涼,便進入秋季。

不難理解,每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出伏主要取決於當年夏至日和立秋日的日序。如夏至日正好為庚日,則該年入伏即交初伏的時間最早,在夏至日後第20天;如夏至日後為辛日,則該年入伏時間最遲,在夏至日後第30天;其餘年份則在夏至日後20-30天之間入伏。入伏時間已定,中伏、末伏則依次類推即可。例如,查1992年夏至日(6月21日)日序為「戊辰日」,夏至後第一個庚日為「庚午日」,第二個庚日為「庚辰日」,第三個庚日為「庚寅日」,出現於夏至日(戊辰日)後第22天即7月13日入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7日立秋,當日日序為乙卯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庚申日」,出現於立秋後第5天即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可見,1992年的中伏為20天。通常,只要查出夏至日的日序,其它庚日日期均可從干支表上查得。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原載《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2年第三期 作者 秦克鑄

『伍』 數九歌講了哪五種景物

河水結冰、柳樹抽芽、冰雪融化(河開)、燕子飛來、耕牛耕地。

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

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5)數九地理試卷擴展閱讀:

一、相關解釋

中國民間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天都會特別冷。故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

《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京房易占》說:「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冬至後第三戌,為臘月最冷者。」

後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溫度比三九低,但溫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么冷了。

二、地理含義

從道理上講,冬至日是「陰極之日」,晝至短,夜至長,應該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實際上盡是寒冷的開始。諺語說:「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九,凍死貓狗」。

三九、四九常在農歷臘月初,所以又有「進了臘月門,凍死一家人」、「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陽生」之後的「三九」天是因為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並貯存起來,晝存夜放,若某一時期某地區吸收的熱量小於其放出的熱量,其日均氣溫就會逐漸下降。

反之,若吸收的熱量更大,則氣溫回升。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某一地區的日照時間隨之增減,從而造成該地區日平均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秋分之後,對北半球而言,白天的時常逐漸小於夜晚時長,熱量入不敷出,平均氣溫相對於夏日開始有逐漸下降。此後,繼續晝消夜長,並且在冬至這天,達到極值,白晝時間最短,即「冬至至短」,此時放熱量相與吸熱量的差值達到最大值,所以說冬至前後,是北半球晝夜時長相差最多的一段時間,也是北半球熱量損失最快的時候。

但冬至時的氣溫卻不是最低的,那是因為此後一段時間北半球吸收太陽的熱量雖因晝日長而有所增長,但放散的熱量卻因夜仍長於晝而「入不敷出」,因而氣溫會繼續下降。到了三九、四九,北半球出現了嚴重「虧熱」現象,所以比冬至日還要冷,成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刻。

『陸』 一萬個為什麼天文地理卷



書籍目錄:
1 月球上真有嫦娥和玉兔嗎
2 銀河真是用銀子鋪成的河嗎
4 下雨是老天爺流的眼淚嗎
6 為什麼一年會有四季
8 風的大小是怎麼確定的
10 太陽系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12 誰是九大行星中的老大
14 什麼是宇宙空間站
16 乾打雷不下雨是怎麼回事
18 為什麼水星表面會出現環形山
20 為什麼金星表面酷熱
22 人們怎麼知道地球在自轉
24 為什麼月亮會一直跟著你
26 月亮的「臉」為什麼會變形
28 流星是怎麼回事
30 太陽都是東升西落嗎
32 為什麼太陽會變色
34 為什麼風總是白天比晚上大
36 露水是怎樣形成的
.38 星座是怎樣形成的
40 為什麼日出日落時天空是紅色的
42 為什麼昆明四季如春
44 為什麼火星是紅色的
46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
48 星星為什麼晚上才出來
50 為什麼雷陣雨前天氣很悶熱
52 春夏秋冬是怎樣劃分的
54 為什麼下雪不冷化雪冷
56 人怎樣在太空中生活
58 為什麼雷雨後空氣會格外新鮮
60 為什麼城市比郊區暖和
62 為什麼火星和木星間有小行星帶
64 為什麼夏日雨後會出現彩虹
66 月亮大還是太陽大
68 太陽能發熱,可月亮為什麼不能呢
70 「數九」天為什麼特別冷
72 北方冬天為什麼下雪不下雨
74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76 為什麼看雲也能識別天氣
78 為什麼北方會有美麗的樹掛
80 為什麼有時土星的光環會消失
82 下雨時,閃電和雷聲誰跑得快
84 雲彩的形狀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86 為什麼冬天能哈出白氣
88 「伏天」為什麼特別悶熱
90 宇宙有邊際嗎
92 為什麼山頂上比較冷
94 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96 為什麼江南會出現「梅雨季節」
98 為什麼會出現日食
100 為什麼有露水時,一般是晴天
102 雪為什麼是白色的
104 為什麼陽光使你暖和
106 為什麼有晝夜交替現象
108 當太陽爆炸時會是什麼樣子
110 冰山全都融化了怎麼辦
112 為什麼月亮有圓缺的變化
114 什麼是太陽黑子
116 一天中什麼時候,空氣最新鮮
118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
120 為什麼會刮風
……
==========================================
億萬個為什麼(天文地理卷)
作 者: 黃卓越等主編;李慶康,馮春雷卷主編
出版項: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1993.12
原書定價:¥49.50
叢編項:無
裝幀項:精裝 26cm / 808頁
ISBN號:78010000** / Z228
關鍵詞:科學知識-普及讀物 天文學-普及讀物 地理學-普及讀物
========================================
如下:
每當打開《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時,看見這上面有許多深奧的問題,便產生了好奇心。 《十萬個為什麼》是一種科普知識系列叢書,內容數不勝數。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的小道理。它不僅能幫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提高學習的興趣,真是我的好幫手。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銀河。《十萬個為什麼》向我們介紹了天體的形成過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系裡面的九大行星。而銀河則是許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雲構成的。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當中的一顆「小星星」。 《十萬個為什麼》當中經常給我們介紹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比如說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樣形成的?海底下是什麼顏色?海水為什麼發藍?等等。從中我發現了許多科學的道理,解開了我心中的一些謎團。 在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一篇文章是「打蛇為什麼要打三寸和七寸?書上說的是打蛇打三寸是因為三寸是蛇的脊椎骨最容易打斷的地方,所以,一但被打斷,後面的器官也被破壞。打七寸是因為七寸是蛇的心臟所在部位,心臟被打碎,蛇當然沒命了。假期里,我經常隨爸爸媽媽去山裡旅遊,聽說山裡有很多蛇,萬一碰上了,就知道怎麼對付它了。 《十萬個為什麼》裡面還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如:為什麼蘋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瀉?原因是蘋果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特別多的果蔬膠;為什麼晚上要刷牙?因為口腔里的細菌會使食物碎屑腐敗發酵。 總之,《十萬個為什麼》是一本好書,它讓我認識到世界是那麼豐富多彩,知識是那麼益智有趣;它讓我知道了科學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當你翻開書卷,趣味盎然的知識故事讓你撲朔迷離;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這套叢書集趣味性、知識性、啟發性於一體,深深地吸引住我。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條通往大自然知識高峰的小路,我將沿著這條小路,在知識的海洋里徜徉,做個有用的人。
==========================================
在地球上看是東升西落。
參考資料
月球是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千米,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重力則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軌道運動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周期173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
月球的自轉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行星對衛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天平動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圓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
==========================================
五芒星的起源是符號學。
人類在仰望星體時,在大氣層湍流的影響下會看到星星閃動的現象,為了表示星的閃動和亮度,古人通過發散的線型的密集和長短來標注不同的天體。而後期就產生了帶有強烈色彩的「角」星型。
在符號理論里,星體符號都和信仰有關:五芒星代表「原始神」的本體,而六芒星是「守護神的聖杯和聖劍的合體」。
所以在古時候的人類繪畫認為是神的星體的時候就被用五芒星的樣子來代替。而相比六芒星,五芒星更容易在繪畫上一筆畫出,而且保持平衡感,也更快捷,更能有強烈的符號感。
所以在快捷、信仰、祈禱的推動下,五角星完全的替代了其他星型,成為了天體的標志。
-=========================================
滿意答案 好評率:100%
天文地理 tiānwén-dìlǐ
[knowledge] 用「天文地理」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彗星五星連珠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日晷 漏刻 渾儀渾天儀地動儀 渾象 簡儀仰儀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 甘德 落下閎 張衡祖沖之 張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裴秀酈道元徐霞客魏源
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水經注》《徐霞客游記》《海國圖志》
書上學
==========================================
在地球儀上,你可以看到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線,這就是經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和經線相垂直的線,叫緯線。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並沒有畫著經緯線。不過,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經線並不難:立一根竹竿在地上,當中午太陽升得最高的時候,竹竿的陰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經線。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在地圖上,通過地球表面上任何一點,都能畫出一條經線和一條與經線相垂直的緯線。這樣,就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來。怎麼樣才能夠區別出這些經線和緯線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每一條經線和緯線都起上一個名字,這就是經度和緯度。用經度表示各條經線的名稱,用緯度表示各條緯線的名稱。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叫東經;向西叫西經。由於地球是個球體,所以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和西經180°是在同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 最長的緯線圈——赤道,叫做0°緯線。從赤道向北度量的緯度叫北緯;向南的叫南緯。南、北緯各有90°。北極是北緯90°。 由於經線連接南北兩極,所以,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緯線都表示東西方向。經線和緯線互相垂直、互相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我們在閱讀地圖的時候,就可以藉助經緯網來辨別方向,也可以判斷出地球上任何一點的經緯度位置。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亞歷山大為名的那座埃及城裡,出現了一個著名圖書館,多年擔任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學多才,精通數學、天文、地理。他計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 250千米,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里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18世紀機械工藝的進步,終於為解決這個長久的難題創造了條件。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完美,精確度也越來越高。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小,測定經度時引起的誤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經線: 連接南北兩極的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線,也稱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都呈半圓狀且長度相等;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 緯線: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並與經線垂直,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經緯線的來歷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准備繪制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作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後來,長期擔任古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的埃拉托斯,測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250千米,他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克羅狄斯·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觀測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 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測定經度時誤差只有0.54公里。與此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我國採用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標准時間,稱為北京時間。北京時間是東經120度經線的平太陽時,不是北京的當地平太陽時。北京的地理位置為東經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陽時比北京時間晚約14分半鍾。北京時間比世界標准時間早8小時。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時區。這樣一個時區是經度15度。一天24小時,所以相差一個時區就相差一個小時。經度零度即子午線的時間為世界標准時間。由於子午線穿越倫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稱格林威治時間,這也是英國的標准時間。北京的經度是116度21分,所以在子午線往東第八個時區內。即東八時區。8×15=120,所以東八時區的區時為東經120度的時間,就是北京時間。 那麼北京時間是在哪裡進行計算和發布的呢?是來自陝西省蒲城縣境內的國家授時中心。之所以選擇這里,是考慮:陝中地處大陸腹地,離中國大地原點僅100公里,發射的時間信號便於覆蓋全國;當地地質構造穩定,授時中心因地震等災難被毀壞的系數極小;由於其重要性,建立在內陸地區比較安全。 如今我們所說的1秒,其實就是銫原子躍遷振盪9192631770周經歷的時間,這是1967年10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計時大會正式定義的。國際上規定,取1958年1月1日世界時零時零分零秒的瞬間作為原子時的起點。 1968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建成。 1970年12月15日,時間城開始向全國進行短波廣播。半徑達3000公里的范圍內,人們第一次從收音機里聽到日後耳熟能詳的「……嘀,剛才最後一響,是北京時間×點整」。幾乎沒人知道,這全國統一的「北京時間」就是從這么荒僻的山區,這個神秘的大院播出的。
=========================================
一方面從書本上學,另一方面需要自己多出去走走,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嘛。尤其是天文地理這種知識,光看書本是不夠用的,還在於自己多多觀察,一點一滴培養起興趣了。歷史上一些宇宙天體的發現,還有哥倫布航海新大陸的發現這些都不是從書本上的來的,陸游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這話對於學習天文地理知識特別重要。
========================================
所謂的天文地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會的,也不是由哪位老師可以傳授的,老師只能起指引的作用,要靠你自己不斷的知識積累,有些是書不找不到的,全看你平時夠不夠細心
-=========================================
多看一些圖
興趣最重要
勤奮努力,還要找竅門
==========================================

『柒』 請問數九最冷的是拿幾個九

冬天復的時候三九四九這個階段制是最冷的,此時也正好接近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每年1月20日前後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冬天,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每天不但不能積存,還要把夏天積存下來的熱用掉一些。

冬至這一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少,可是地球上還有一些儲存的熱。過了冬至,儲存的熱越來越少,到「三九」,地球熱的儲存是一年最少的時候,所以也就最冷。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間段,在這一時節人們,尤其中老年朋友們切記需要做好防寒保暖。

『捌』 人們為何要從冬至開始「數九」 有哪些有趣的「數九歌

古時候,人來民為挨過漫長冬季,遂源發明以「數九」方法消遣,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而當時圍著家眷數九亦被視為逍遙境界。

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如九九歌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