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家遇難
1. 華南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這個問題對於人才輩出的華南理工大學來說真的是太簡單了。
何鏡堂院長是每個華工人都知道並且敬佩的人。建築學院是華南理工大學最強的學院,而何鏡堂先生則是華南理工建築的代表。老先生被譽為「校園建築設計掌門人」,曾主持設計深圳市科學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008北京奧運會摔跤館等。而最著名的當屬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了,這個建築全中國都為之驕傲。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2. 汶川地震後,8萬遇難者的存款和貸款,是怎麼處理的
「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你會發現它不過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的這句名言的道理是淺顯而雋永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災無情人有情」,即使天災往往突如其來、不可預料,我們人類在面對天災的時候往往顯得十分弱小,但是只要人們能夠眾志成城,一起團結起來抵禦災情,那麼到了最後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這樣一次天災。
其中地震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
在初中地理上我們就學過板塊構造學說,知道板塊的交界處很容易發生地震這種自然災害,而地震的發生原因就是地殼釋放能量的過程,這種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對於地震,人們只能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短暫時間差,做到提前幾秒的地震預警,但是往往災難來得突然,人們的反應根本就跟不上災難降臨的速度。
結語
在汶川大地震中除了死亡的人數,還有一部分失蹤的人,這些人既沒有找到屍骨有沒有看見蹤影,所以只能算是失蹤人口,對於這種生死未卜的人,經濟領域有著專門的處理手段,也就是叫做「沉眠存款」,意思是說這筆錢將會在一個期限范圍內把它的存款戶當作活人來為他保留,但是在超過期限以後,就會認為存款戶已經死亡,那麼這筆錢就不再歸屬於存款戶了,但是也同樣的不歸銀行所有,仍然會進行充公,將這些錢用於一些公共設施建設或者類似於汶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
跟銀行的業務除了存款還有貸款業務,因為貸款業務是向銀行借錢,但是借錢的人在地震中突然去世的話,那麼銀行就難以找到這筆貸款的實際債務人,那麼就難以找到一個人來對這筆貸款進行償還,有句古話叫做「父債子還」,即使銀行可以找到貸款人的繼承人來償還這筆錢,但是因為國家的要求,出於人道主義角度的考慮,經歷了天災的家庭都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銀行會選擇注銷這筆貸款業務,也就是不再追究這筆錢了。
在對於這些在地震災害中受難的人們的銀行存款和貸款的處理中就可以看出來銀行的一些措施還是很人性化的,正是因為有很多類似的做法,我們才能最終戰勝了那場災難,並且重獲了新生。
3. 文科的地理和歷史到底難不難學 是不是真的像人們所說的,要死記硬背呢。
我希望你認真的看完。
地理很有意思的!不用死記硬背,(實例:我高三一版輪復習才學地理權,以前地理一竅不通,一輪復習從頭開始學的,高考真題什麼的題每次下來的成績都不錯的)
首先得有興趣,學起來就和玩似的。
其次就是多看地圖冊,一個地區的氣候地形工農業要結合看,多看幾遍就記住了,超簡單的。
最後就是結合自己的口才了,寫大題就是編,多用地理術語,分點答題,有高分的哦~
歷史嘛,說實話我學的真不怎麼樣- -
我建議你看看《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用最通俗的講法不僅講了明朝怎麼這么樣,還教給了學歷史的方法,很不錯!
我認識一個年級里歷史單科排年級前10的,他從來不背書的,就是看書,一遍一遍,不厭其煩,我們的高中課本他看了10+遍,人家那歷史,真是可怕了!你可以借鑒這種學習方式,其實也是樂在其中的,一遍和一遍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