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地理學
『壹』 地理學涉及的氣候類型有哪些
八字方針:「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以溫定帶:以溫度判斷處於哪個溫度帶,最冷月均溫大於15°的是熱帶,在0-15°之間是亞熱帶,在-15到0°之間是溫帶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例外,它的最冷月溫度在0-15°之間),最熱月均溫<-5°,為極地氣候 以水定型:再根據降水定型,只有地中海是冬雨型,很容易判斷,還有熱帶雨林,熱帶沙漠都比較好判斷,季風氣候一般也容易判斷,熱帶季風降水比熱帶草原降水多,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根據溫度來判斷 熱帶雨林氣候 又稱「赤道多雨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5°~10°之間。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配均勻,無乾旱期。主要出現在南美洲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的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幾內亞灣,亞洲印度半島西南沿海,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西海岸,菲律賓群島和伊里安島,大洋州從蘇門答臘島至新幾內亞島一帶。 主要是緯度因素影響: 1 .太陽輻射:太陽輻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圍內。使得全年高溫。 太陽輻射再強烈的地區將變為沙漠。 2.大氣環流:處在赤道低壓帶,信風在赤道附近聚集,輻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雲致雨。 3.海陸影響。熱帶雨林氣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並使氣溫差較小。地勢較低,適合雨林生長。 4 .植被影響樹的蒸騰作用強,使環境更加潮濕。 熱帶草原氣候 又稱熱帶干濕季氣候、薩瓦納氣候、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C。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數草原。 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形成濕季;受信風控制時,形成乾季。其分布規律是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對此學生會產生疑問:「赤道低氣壓帶的移動范圍是在南北緯10°以內,它是怎麼控制熱帶草原氣候的呢?」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把這種氣候的成因歸納為: 一、季風型 盛夏季節,在低緯度地帶(特別是在大陸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風帶插入一個赤道西風環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於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另一方面是由於大陸的加熱作用,更助長了赤道低壓槽移動時在大陸上被加強。 北半球夏季時(7月),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南半球夏季時(1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這一現象,在從非洲經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帶最為顯著。 1、非洲10°N至20°N地區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兩地分別受到掠過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濕西南季風的控制;且由於西南季風與東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濕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 2、非洲10°S至20°S地區和澳大利亞北部 夏季,兩地受到暖濕的西北季風控制,且由於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濕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 二、熱帶鋒型 夏季,在廣闊的熱帶太平洋東部,赤道西風不顯著,且由於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濕季風對南美洲的熱帶草原氣候區的影響幾乎沒有。但來自陸上的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分別與來自熱帶大西洋上、並掠過暖流上空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在此輻合上升,形成熱帶鋒,多對流雨,氣候濕熱。 赤道以北的蓋亞那高原、奧里諾科河流域和哥倫比亞北部,6月至10月潮濕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內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豐富,形成濕季。冬季,兩地分別受單一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控制,乾燥少雨,形成乾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陸內部形成范圍廣大的熱低壓,暖濕的、掠過暖流上空的東南信風吹向大陸,為南非高原帶來較多的降水,形成濕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於地勢高,氣溫更低,大陸南部形成高壓,並與東部的海上高壓連在一起。由於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之陸上高壓的存在,來自海洋上的信風影響程度減小,形成乾季。 2、澳大利亞南部(30°S至32°S) 由於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夏季(1月),該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濕潤西風控制,形成濕季。 四、垂直地帶性類型 東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區 本地區海拔達3000米以上,由於地勢高,改變了這里的氣溫和降水狀況,氣候暖和,不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夏季,受來自印度洋上的、掠過暖流上空的暖濕東南信風的影響,降水比較多,形成濕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信風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發旺盛,形成乾季。 五、背風坡型 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部和馬達加斯加島西部 兩地由於地處東南信風的背風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較少,但干濕季明顯,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綜上所述,夏季時,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輻合帶的影響,該帶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氣壓帶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說是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1.降水量少而變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亞斯文曾有連續多年無雨的記錄;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連續十七年中僅下過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陣雨,而三次總量僅0.51厘米,降水量極少。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連續四年無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陣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陣雨記錄竟達63.5厘米,可見變率之大。熱帶沙漠的降雨多為暴發性的陣雨,往往引起劇烈的水土流失。 2.氣溫高、溫差大:由於雲量少,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濕度小,因此白天氣溫上升極快。在北非曾有高達58℃的記錄,一般夏天的月均溫大都在30℃~35℃之間,而且高溫的時間很長,如阿拉伯半島的亞丁,一年有五個月的月均溫在30℃之上。沙漠的夜間較涼,因為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溫度一般在7℃~12℃之間,也有出現薄霜的日子。年溫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溫差更大,在15℃~30℃之間。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個氣象測站,於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熱達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溫-0.6℃的記錄,日溫差達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襖午穿紗」來形容。 3.蒸發強、相對濕度小:熱帶沙漠氣候因為經常無雲、風大、日照強、氣溫高、相對濕度小,因此蒸發力非常旺盛。可能蒸發散量約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達百倍。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現2%左右的相對濕度。 亞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 地中海季候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記得採納啊
『貳』 義務地理課程教學活動有哪類類型
所有教育現象,絕不是所謂義務的!具體可拜訪揭陽文學大師彭妙艷名士。
『叄』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板書形式
一、提綱式板書:
這是最常見的板書形式,也最容易使用。它是將一堂課的主幹內容,隨著教學進程,提綱結領地寫在黑板上。如「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生命」可設計為:
五、命題式板書:
即將教學內容設計成試題的形式進行板書。教學過程可設計為師生共同解答一系列試題的過程。
這種板書具有啟發性,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更為多用,它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包括應試)等能力。
各種題型都可以,包括填充式、問答式、繪圖式、判斷式、連線式、辨析式、填表式等等。
如上述的提綱式板書很容易轉變成填空式板書(即將其中的關鍵性詞語留空待填);結構式板書可轉變為填空格式(即將其中的部分環節留空待填;也可將留空的相關內容寫在一邊,選擇它們的代號填入相應的空格);表格式板書一般是教師先給出比較項目,然後師生共同分析完成各項具體比較內容即列表比較試題式板書等。
『肆』 (自然地理學裡面的)區劃研究與類型研究有什麼差別和聯系
自然區劃所劃分出來的區域等級系統,只涉及各個具體區域單位之間的從屬關系。如每個一級區中包括若干數量的二級區。每個區劃單位原則上都必須是個空間上連續、完整的區域,不存在獨立於區域外而又從屬於該區域的個體。因此,區劃時除考慮整個區域的形態特徵的相對一致性外,更著重考慮區域結構的整體性以及區域歷史發展的共同性。例如,由若干山間盆地及其周圍的各個山地組合而成的間山盆地區,若只從其組成部分即山地與盆地來看彼此的確差別很大,但從其整體性來看,彼此又是有發生聯系的、共軛結構的、形態上重復出現的一個復合的完整區域。它與周圍的同級區域單位都有一定的差異。
因此,在考慮區域劃分的依據時,必須注意層次性的差別和相對一致性的特點。區劃既可以自上而下進行逐級分區,也可以自下而上進行逐級並區。如果能同時採用這兩種方法進行相互校正,那麼區劃的結果將更為准確和完備。總之,自然地理區劃是重點研究區域結構系統的一種方法。通過對地域分異因素的分析和分異規律的認識,可以把自然地理環境逐級劃分或合並為各個具體的區域單位,並將其構成一個區域單位的等級系統。自然地理環境的劃分還存在另一種等級系統——即按各自然地理環境屬性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歸並或劃分為各種不同的等級類型。在每一種類型中其屬性上都彼此相似,而在區域分布上則彼此分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這種分類系統通常稱為類型研究。它與土壤分類、植被分類等研究的方法相類似。關於土地分類問題我們將在第三節介紹。區劃和類型兩種劃分的方式如圖9-14所示。
這兩種研究方法在性質上存在一定的差別,1.自然地理環境的類型單位是對其屬性抽象概括的結果,同一類的自然地理環境單位其屬性都相類似,不同類的都相異。如沼澤景觀和山地景觀便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景觀。而自然地理區劃單位是對其區域結構的個體劃分,任何區劃單位都是作為具體的區域個體而出現,不存在屬性的抽象概括問題。2.類型單位的等級愈高,其共同的屬性越少,即相似性愈簡單。而區劃單位的等級愈高,則各個區域的結構愈復雜,個性愈突出。3.每個區劃單位在空間上都是一個完整的區域;而每種類型單位在空間上則由一些分散的區域單元表現出來。但每個區劃單位都是由一些相關的類型單位組合而成的一個區域整體。而每種類型單位也常集中地分布於一定的地區;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圍。4.一般來說,每一級的區劃單位都可進行類型研究。例如地表各個自然地帶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森林、草原、荒漠等類型。而每一級的類型單位也可以落實到各個具體的區劃單元。因為它是由各個具體區域單元的屬性歸納而成的。由此可見,景觀類型制圖是自然地理區劃研究的基礎;同樣,自然地理區劃尤其是小區區劃也是景觀類型研究的基礎。
『伍』 地理科學專業和地理科學類專業有什麼區別
1、地理科學專業
主幹學科:地理學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回現代地答貌學、環境演變、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計量地理學、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區域地理等。
地理科學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應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2、地理科學類專業將來向哪些方向就業:有礦產資源方面的,還有航天航空的,旅遊方面的,等等和地理有關的行業。
『陸』 地理國界線有幾種類型性學習報告
在兩個鄰國間決定以天然地理特徵為邊界的情況下,雙方為了更精確地劃定國回界,通常採取以下辦法:答
①以山脈為邊界時,其邊界的劃定可以分水嶺為准。
②以河流為邊界時,通航河流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不通航河流通常以河流的中心線為界。由於自然作用河道發生變動時,如河道受侵蝕,則邊界隨之變動;如河流改道,則邊界不隨之變動而停留於原處。
③河流上的橋梁以橋的中間為界。
④海峽分為通航與不通航兩種,其劃界辦法與河流同。
⑤湖及內海均以中間線為界。
拉丁美洲國家由於歷史原因,採用「按照已佔有」的原則來劃分彼此的邊界,即以「西班牙」統治時期各省的行政區劃作為它們彼此之間的邊界。非洲和亞洲從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的國家,一般也襲用殖民地時期的邊界作為國際邊界。此外,還有以民族分布而劃分的民族疆界;以居民宗教信仰而劃分的宗教疆界;由戰爭或實力而劃分的強權疆界。
『柒』 地理科學師范類考研科目有哪些
地理科學師范類考研科目報考的學院不同,科目就不同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對專回業課的要求上。
比如答:北師大的專業課要求是:《地理教學論》和《地理比較教育》。華大師范大學的專業課要求是:《中國地理》。
地理科學專業考研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
(7)類型地理學擴展閱讀:
地理科學專業應具備的知識技能:
1、具有扎實的地理學和環境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科學的修養;
4、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科學專業
『捌』 關於幾種地理教學模式的思考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綜合性回是其顯著特點之一。對學答科特點認知不足、經驗欠缺的教師不容易准確把握教學目標與任務,從而使地理課平庸乏味、效率低下。地理課堂精彩與否,教學過程高效與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准在於教學是否抓住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和中心任務。
『玖』 火山按成因分為哪些種類 自然地理學
火山噴發的方式有兩個基本類型:裂隙式和中心式。
中心式又有:爆裂式(培雷火山)回、中間型、 寧靜式(夏答威夷火山)。 裂隙式噴發:冰島噴發型
岩漿通過地殼中狹長線狀深斷裂溢出地表,流出基性玄武岩熔漿,火山碎屑少。地史時期,由於地殼較薄,地殼活動頻繁,曾有多次裂隙式火山噴發。如世界上的玄武熔岩被——印度德干高原,又如我國西南的娥眉玄武岩。
目前,在大陸上這種噴發不多見。但大洋脊卻非常普遍。冰島正處於大西洋中脊之上,故在冰島當前還能看到這種噴發。所以又稱為冰島式火山噴發。
中心式噴發:
岩漿沿一定的管狀通道噴出地表。熔岩覆蓋面積較小。是現代火山活動最
(a)寧靜式:以基性熔岩噴發為主,溫度高、氣體少、不爆炸。形成盾形火山錐。如夏威夷諸火山。
(b)中間式:以中基性熔岩噴發為主,有一定爆炸力,可將熔岩拋到上空中,形成紡錘形,螺旋形火山彈。但沒有火山灰。以義大利西西里島斯特龍博利火山為代表。
(c)爆裂式:以中酸性熔岩噴發為主,含氣體多、爆炸力強。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屬於這類火山噴發的較多。如義大利培蘇威火山,印尼喀拉喀沖火山等。
『拾』 地理學中的氣候類型分為哪幾種
這好像是高中地理里的知識吧!我的記得好像還是地理中的難點呢!
首先,來說一下氣候形成的原因:
氣候成因的影響因素有:緯度、海陸位置、氣壓帶風帶和氣團、洋流、地形五類。
(1)緯度決定了熱量帶
(2)海陸位置大陸東西兩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不同——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內陸和沿海大陸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3)氣壓帶、風帶和氣團
①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甘共苦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②風帶性質信風——一般是溫暖乾燥,但如果是從海洋吹向陸地,則變性為溫暖濕潤西風——溫涼濕潤,帶來溫差小的陰雨天氣極地東風——寒冷乾燥
③氣團:海洋氣團和大陸氣團及具體氣團對氣候的影響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5)地形:地形輪廓、山脈走向、地勢高低等對氣候都有一定的影響。
全世界的氣候類型好像一共有9種,其中熱帶4種,亞熱帶2種,溫帶3種.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簡單地說,就是這樣了.但是也有人說全球氣候類型要分為16種,我也搜了一下,太多了!給你把網站鏈過來,感興趣的話,自己去看看吧!
http://www.zxzsd.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