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學
『壹』 學歷史地理出來能做什麼
1、歷史學就業方向:
該專業研究生去向主要為政府、企業、教學、科研等部門中負責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來,畢業生主要就業於各地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出版社等。
2、歷史地理學就業方向:
歷史地理學是一個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專業,具有跨文、理兩大學科的特點,它是一門理論性強、宏觀用途廣泛的實證性學科,五十多年以來為國家建設貢獻巨大,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幾年該專業就業情況都比較理想,畢業生去向以從事文職為主的企事業單位。
專業畢業後,能夠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也能勝任區域規劃、環境保護、新聞出版、方誌地名、水利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為政府決策部門作專題研究等。
3、歷史文獻學就業方向:
從歷史學研究生就業范圍來看,畢業生的擇業面看似狹窄,但憑借該專業的人文底蘊和歷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體的文案策劃、企業的企劃部門、圖書出版界、旅遊等崗位或領域闖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學領域。
4、專門史就業方向:
專門史專業的就業選擇范圍可能相對窄一些。但是,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有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價值和作用。專門史專業可從事教學研究,文筆好的可從事公關文秘,行政管理等。能夠勝任專門史等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能夠在本學科做出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專門史專業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學校歷史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經濟、文化等部門從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5、中國古代史就業方向:
中國古代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因為中國古代史學專業屬於長線專業,社會需求以教學單位為主,且由於盲目擴招、畢業生數量膨脹,使得本就飽和的該專業就業市場始終處於供大於求的不良局面。競爭非常激烈,因而職業發展空間不大,薪水也不太高。
大專院校、中小學校歷史與社會學教師歷史教師;從事歷史研究,博物館管理;檔案管或單位公司檔案工作;從事圖書相關工作或政府部門從事政策研究、黨史研究等。
6、中國近代史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 95% 以上,其中大部分畢業生在三星級以上中學從事教學工作,在中學的地位大大提升,各中學對歷史教師的需求有所增加,本專業的就業前景也愈加廣闊。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畢業後能夠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事業及黨政軍等有關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7、世界史就業方向:
從歷史學研究生整體就業范圍來看,畢業生的擇業面不是很廣。該專業畢業生多數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館等單位任職。
『貳』 人文地理學與歷史地理學的區別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形成的地域系統及其空間結構的地理學分支學科.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各類地理問題的學科.特別關注歷史中的地理演變與地理過程.
『叄』 什麼是歷史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的性質是什麼
歷史地理學或歷史地理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回基本上歷史地理是答把地理學加上時間影晌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與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曾長期局限於研究歷史人文地理。三大體系: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例如:歷史氣候研究。
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
區域歷史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地圖
『肆』 歷史地理都學習什麼書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鄒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國史綱要》 翦伯贊 人民出版社 。
《中國自然地理》 趙濟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漢語》 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中國近代史》李侃。《中國現代史》王繪琳(上、下)
《世界史》吳於廑(六本)。
如何學習歷史地理學?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 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 訣的形式。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七、聯想記憶法
對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學時則可採取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加以區別。
八、圖示記憶法
圖示法的特徵是形象、直觀,一目瞭然。圖示法的板書設計可以多樣化。它能生動、形象地揭示復雜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又能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九、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所謂比較,就是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十、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
『伍』 歷史地理學都學習什麼書呢
我才考完研,本科行政管理報的是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差一點沒上,今年准備再拼一版把。我權當時査學校給的參考書目是: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鄒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史綱要》 翦伯贊 人民出版社
《中國自然地理》 趙濟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漢語》 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歷史地理學是歷史學和地理學的一門交叉學科,這門學科本科沒有專門的專業,碩士基本是同一起點,但是跨專業的話,本科地理學的更受歡迎。以上推薦書目基本是復試的時候才用到,初試看313歷史學基礎的輔導就行了。網上有說11本的,我當時用的教材: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中國近代史》李侃。《中國現代史》王繪琳(上、下)
《世界史》吳於廑(六本)
因為是統考看看這些也差不多了。四川大學歧不歧視我不知道,反正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全國第一,好像推免只佔30%。不歧視。
『陸』 歷史地理學大學排名
在歷史學考研院校排名中位列第一的是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歷史學系始回於1899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史答學堂,是近代中國早期的國立史學高等教育機構。
該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共有1個系直屬科研實體,2個藏書共達20萬冊並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專業圖書館,1個史學文獻數字化實驗室。
接下來一起看看各個院校相關排名情況吧!
歷史學考研可以報考的院校眾多,同學們在選擇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否則來回更換院校會增加復習成本,因為有些院校的專業課考查時,是自主命題,換了學校,就意味著有些書目,需要全部推翻,從頭開始復習
『柒』 歷史地理學的簡介
歷史地理學或歷史地理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基本上歷史地理是把地理學加上時間影晌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與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曾長期局限於研究歷史人文地理。
中國的歷史地理學,從古代的《禹貢》、《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早期著作算起,具有悠久的歷史。1923年張其昀在《史地學報》上發表《歷史地理學》,從此歷史地理學在中國成為專門的現代學科。由於中國文明的延續度和歷史文獻的完整性等,學者認為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與其它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優勢。三大體系:
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例如:歷史氣候研究。
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
區域歷史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地圖
雖然早在1913年中國地學界就提出了「歷史地理」這一學科名稱,1934年創辦的《禹貢》半月刊也採用了「中國歷史地理」這一外文譯名,但受傳統學術思想的影響,本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規定的大學歷史系選修課目中,還列為「中國沿革地理」。曾留學英國的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在《新建設》1950年第11期上發表了《〈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國內對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以及後來發表的《關於歷史地理學的若干問題》(載1961年12月14日《文匯報》)和《歷史地理學芻議》(載《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2年第1期)諸文中,侯仁之教授最早闡明了歷史地理學與沿革地理學之間的本質區別,指出「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於人的活動和影響而產生的。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工作,不僅要『復原』過去的地理環境,而且還須尋找其發展演變的規律、闡明當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沿革地理』僅是歷史地理研究的初步,而不是最終的目的。還有若干歷史地理的專題研究,並不藉助沿革地理的知識而依然順利進行」(《歷史地理學芻議》)。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論文,系統闡述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研究對象、任務、方法和現實意義,盡管在當時學術界仍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他的觀點已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這種認識上的飛躍,將中國歷史地理學帶進了現代發展階段。
在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理論逐漸成熟的同時,歷史地理的科研機構、組織也相繼誕生。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設置了歷史地理組(後來易名為歷史地理研究室),繼之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陝西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前身的一部分)、武漢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單位也成立了歷史地理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室。1979年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宣告成立,1986年西安歷史地理學會也告成立。在學科建設方面,許多院校和科研單位都開始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其中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陝西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還是培養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生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後《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陝西師范大學主辦)和《環境變遷研究》(北京大學主辦)等歷史地理專業學術期刊的相繼誕生,更為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深化與普及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因如此,當代的中國歷史地理學不僅早已擺脫了作為歷史學附庸而長期存在的尷尬局面,而且學者如林,成果迭出,已蔚然成為當世的一門顯學。
『捌』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的概念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年回輕分支學科,又與傳統的沿革地答理研究有密切關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歷代政區和疆域的變遷,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研究。然而,歷史地理學作為現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萌芽於遠古時代,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地形、物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地圖和地理區劃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則出現了不少精彩的論述。
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發展;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的演變;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國起源很早,東漢班固於公元一世紀撰寫《漢書·地理志》已開其端。此後歷代相繼,至宋代已形成一項獨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應麟的《通鑒地理通釋》;到清朝早期,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晚期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代表了封建時代中國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玖』 歷史地理學歸屬哪個學科
教育部將歷史地理劃歸中國史下面的二級學科。但是學界大都認為屬於地理學。現在許多大學也有把他劃歸地理學院的,也有劃歸歷史文化學院的。
『拾』 什麼是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是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歷史地理學集刊回,供歷史地理學及相關學答科的研究者參考。中國歷史地理學以中國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化和發展的學科。近現代學者有顧頡剛、嚴耕望、譚其驤、侯仁之、史念海、陳橋驛、石泉、鄒逸麟、張修桂、葛劍雄、周振鶴、李孝聰、唐曉峰、辛德勇、韓茂莉、吳松弟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