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2013年濟南市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

2013年濟南市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

發布時間: 2021-01-26 13:32:16

㈠ 濟南市生物地理會考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屬於裸子植物的是( c )
A.海帶 B.腎蕨 C.松樹 D.榕樹
2.魚是適應水中生活的一類動物,呼吸器官是( d )
A.肺 B.皮膚 C.氣管 D.鰓
3.哺乳動物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徵。屬於哺乳動物的是(c )
A.魷魚 B.鯊魚 C.鯨魚 D.甲魚
4.鳥類生殖發育要經過多個階段,對一種鳥來說,親鳥自身一定經歷的階段是( d)
A.築巢 B.孵卵 C.育雛 D.產卵
5.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最重要的結構是(a )
A.雄蕊、雌蕊 B.花托、花柄 C.花萼、花瓣 D.柱頭、花柱
6.細胞的生活靠的是細胞各結構的分工協作。細胞核的功能是(c )
A.支持和保護 B.控制物質進出 C.儲存遺傳物質 D.儲存營養物質
7.圖1是製作臨時裝片時的幾個步驟,它們的先後順序應該是( 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8.生物體的結構是有層次的,其中最小的結構層次是(a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9.為適應陸地相對乾燥的環境,昆蟲體表具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是( a )
A.外骨骼 B.翅 C.氣管 D.足
10.種子萌發不需要的環境條件是( b )
A.適量的水 B.充足的光照 C.充足的空氣 D.適宜的溫度
11.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下列食物鏈的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a )
A.草→兔→狼 B.草←兔←狼 C.陽光→草→兔→狼 D.兔→草→狼
12.人類的一些發明創造常常模仿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如模仿螢火蟲發明創造了( b)
A.潛水艇 B.冷光燈 C.宇航服 D.雷達
13.社會行為有利於動物群體的生存。下列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是(b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婦 B.花叢中的一群蜜蜂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D.桑葉上的一群家蠶
14.人提議但缺乏某種維生素,就容易患病。飲食中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可能患(a )
A.夜盲症 B.佝僂病 C.壞血病 D.貧血
15.假如在某人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內抽取內容物進行化驗,發現其中的食物基本被消化。那麼該部位應是(d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腸
16.當人體出現急性炎症時,血液里數量明顯增多、並能吞噬病菌的血細胞是(c )
A.紅細胞 B.血小板 C.白細胞 D.血漿
17.人體內的血液都在心臟和血管中循環流動。其動力來自(b )
A.毛細血管 B.心臟 C.動脈 D.靜脈
18.人的性別油性染色體決定。女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 a )
A.XX B.YY C.XY D.Y
19.生來就有的反射是簡單反射。以下屬於簡單反射的是( c )
A.望梅止渴 B.談虎色變 C.孔雀開屏 D.鸚鵡學舌
20.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哺乳綱貓科動物。在生物分類上介於「綱」和「科」之間的單位是( d)
A.種 B.門 C.屬 D.目
21.今年入春以來,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我國某些地區傳播。下列對病毒描述正確的是( b)
A.不含遺傳物質 B.沒有細胞結構 C.都會使人得病 D.能獨立生活
22.圖2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在田間調查後,繪制的青蛙數量與季節關系的直方圖。圖中顯示青蛙數量最多的季節是(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合理膳食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下列飲食習慣正確的是( a )
A.不挑食,不偏食 B.不吃早餐 C.以可樂等飲料代替飲水 D.常吃煎炸食品
24.食品安全事關人的健康。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d )
A.購買快熟面要看保質期 B.青菜買回是要清洗干凈 C.購買經過檢疫的豬肉 D.吃沒有衛生許可證的食品
25.「是葯三分毒」,以下關於安全用葯的說法正確的是(c )
A.葯物越貴療效越好 B.服葯劑量越多療效越快 C.按醫囑服葯
D.非處方葯可以隨意服用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㈡ 濟南初二2013年生物地理結業考試多少分是A

濟南市是按比例來分的
45分以上C
68以上B
80以上A
主要是平陰,淄博的教育太爛了
市中區歷下區
天橋區
占優勢
一般地理生物老師不會告訴你這個
不信問你老師~~

㈢ 濟南地理環境

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南一帶。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2007濟南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607.4萬,暫住人口85.5萬。

地理概貌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膠濟鐵路與邯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行政區劃
市中區:面積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萬
歷下區:面積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萬
槐蔭區:面積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萬
天橋區:面積249平方公里 人口57萬
歷城區:面積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萬
長清區:面積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萬
平陰縣:面積826平方公里 人口35萬
商河縣:面積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萬
濟陽縣:面積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萬
章丘市:面積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萬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濟南市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十分典型的國家,而濟南市則是季風氣候明顯區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市被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市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冬冷夏熱,雨量集中。冬季濟南市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風,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氣侵入,使氣溫不斷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極端最低溫度平均在-20℃以下(平陰縣為-18.9℃,長清縣為-19.1℃,濟南市北郊為-19.7℃,濟南市東郊為-22.5℃,章丘縣為-24.5℃),低於-10℃的嚴寒日數98%集中在冬季。最大凍土深度為45厘米左右,最大積雪深度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僅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0~3.7%,整個冬季雨雪稀少,北風頻吹,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季平均溫度在26℃左右,極端最高溫度超過40℃,日最高氣溫≥40℃的酷熱日數均出現在夏季。夏季不僅炎熱,且多降水,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縣區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數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8兩月,佔全年暴雨日數的70%。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本頁數字均為1985年土地普查數據。1985年,濟南市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於全省47%、全國平均10.4%的水平。平陰、長清、歷城及章丘南部山區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56.2%,因地勢較高,田塊支碎,耕地質量較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北部平原地區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26.5%,該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糧菜精種高產區。因城鎮及工礦企業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黃、沿清地帶有低窪耕地465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17.3%,這部分耕地有內澇危害。全市人均佔有耕地0.07公頃,低於全省人均0.1公頃、全國人均0.13公頃的水平。全市城鎮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荒山荒地面積94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
水資源 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8%;地下水9.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2%。在現狀水利設施及其正常運用條件下,結合天然水資源的特點,可以攔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11.92億立方米。占天然水資源總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億立方米,地下水7.63億立方米。1985年,國民經濟各部門實際需水量12.4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生產及城鎮生活用水3.3億立方米,佔26.4%;農業灌溉及農村生活用水8.94億立方米,佔71.6%

㈣ 濟南初二2013年生物地理結業考試多少分是A

90-95 90-1000

㈤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濟南地理環境的知識

濟南,位於北緯36度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中國地圖標注濟南)。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濟南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地理概貌 濟南市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東平湖等。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現史冊上的名稱為「濼」(《春秋左傳》),系因本市諸泉匯為濼水,故名。春秋戰國時代,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因地濟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公元 前154年又廢國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國為15路,濟南屬京東路,為齊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等五縣,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新中國成立後,濟南成為山東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濟南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現轄歷下、歷城、槐蔭、天橋、市中、長清六區和平陰、商河、濟陽三縣及章丘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萬,其中市區人口254萬。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山東濟南趵突泉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形成七十二名泉。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以及章丘的百脈泉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㈥ 2014山東濟南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復習知識
第一章:地球

地球的宇宙

1宇宙:沒時間始無終,無邊無際的空間。

2天體:

●概念:形式物理存在,包括星雲,行星,流星,彗星,以及一些星際物質(如氣體,粉塵)。

●天體系統:每個天體互相吸引,天體軌道系統形成之前。

●天體層次結構系統:

3太陽系和它的成員:

●安排九大行星:水,金,土,火,木,土,天王,海王星,冥王星。

●共同的特點,其軌道運動:向性,共面性,近圓形性質。

●可分為三大類:

類地行星::水,金,土,火星

巨行星:木,土星

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BR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符號:火災和可燃木在一起,通過小行星帶分隔) 4個原因:

(1)在中等距離 - 中等溫度(2)音量。 。相適應的質量 - 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事項(3)地球內部的運動, - 水

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提供能量: BR />●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在電磁輻射的形式,太陽輻射。資料來源:內部融合。

●緯度差熱量差異:低緯度,太陽輻射,生物質能等;反之亦然。

2,太陽活動:

●從外到太陽的大氣層內分為:電暈(最外層),色球,光球(太陽表面,最亮的)。

●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太陽黑子(周期11)。

耀斑也是一個重要的象徵,它是最劇烈的太陽活動顯示。

●在日冕太陽風;太陽風暴發生在太陽的表面上。

●三種效應的太陽活動:

(1)影響電離層短波無線電通信的太陽能電磁干擾

(2)帶電粒子的地球電磁場干擾流動產生的風暴

(3 )流帶電粒子進入大氣層產生極光。

●沉澱和黑子有一個相關系數:(P12)1,3圖表是一個正相關關系,圖2是負相關。

三,地球運動:

1地球的運動:自轉和公轉。方向是由西向東。 。

2地球自轉:

●軌道中心:地軸(它總是指向北極星的北端附近)

●地球的真正自轉周期:恆星日(23時56分04秒),360度

另一個周期是:太陽日(24小時),360o59'

●旋轉方向:

但從地球自轉的一點是逆時針南極,北極順時針點。

●角速度:除分南北兩極是0,角速度的另一部分是150 /小時。

●速度:最大赤道(1667米/秒),並逐漸向兩極減小,極點線速度是零。

3地球的公轉:

●軌道中心:太陽

●周期:

恆星年:全年365天6時0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歸年: 365天5點48分46秒(太陽活動周期)

●軌道:橢圓

近日點(一月初,最大角速度和線速度),遠日點(七月初,角速度和線速度最小)。

註:夏至是近點遠日點附近冬至在近日點。

●黃道(23,026')的傾角:黃道赤道平面+

4含義地球運動。

●旋轉:產生晝夜變化,本地時間,科里奧利力,地球形態的轉型(雙極稍扁,赤道稍鼓)

●革命: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在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度),五階形成。地球

公轉和自轉產生:黃道(23o26')的傾角。

5來計算地球的運動:。

●晨昏線:垂直與太陽的光芒,太陽高度為0

早上線:黑夜變成白晝。

淡淡的線路:從白天到深夜。

●世界被劃分成24個時區,地跨東經15度各時區,兩地時區相鄰的1個小時的差別。

問題三種方法解決:

(1)求時區:本區數=已知經度/ 150,余數 7.5整數+1時區編號

(2)兩個時區之間的差異:減去同一區域,不同區域加入

(3)「東加西減」:求點在東部的一個已知點用「+」西用「 - 」

●日界線:180°子午線原則為界線,而是經歷了一些波折。

到從東高西12區,減去一天12個區;成12個區東從西12區加一天。

●陽光直射移動南北分圖:

解決方案,晝夜三種方法●長度:

(1)白天和黑夜的長度尋找一個地方:通過點為緯線或緯纏繞,白天份額是多晝長夜短的一部分,反之亦然。

(2)地方晝長2×,然後日出到12:00-X,日落是:12 + X。

(3)春分日:晨昏線恰逢經線,世界晝夜分成6:00左右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決突破:赤道春分全年,6:00日出18:00日落。

●正午太陽高度:H = 90 - |(φ±λ)|描述:φ問緯度,λ為太陽直射,當太陽直接點緯度和要求都指向同一個時間在北方或南半球。與φ-λ;當太陽直射及賣出點在南方,當北半球與φ+λ:

地方●陽光直射時的地步,經度:12:00。

4,繞地球的結構

1研究方法:地震波

地震波分為:縱波(P)和橫波(S)。

註:縱波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橫向只能通過固體。

快波縱波的比例,所以一般的地震感到上下地上第一沖擊和振動左右;僅在海洋上下抖動。

2來自地球以外的內部圈子

●到內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和地幔之間是莫霍面

●軟流圈地幔和地核之間的古登堡界面:地震和岩漿的發源地。在上地幔,但沒有頂的上半部分。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地殼。

3地球外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第2章:地球大氣層

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1

●大氣的熱能來源:太陽輻射

●大氣加熱過程:太陽輻射的吸收大氣削弱大氣輻射計數器輻射(熱)

2熱循環(最簡單的大氣運動)一樓:

●海陸熱力循環:白天

海風,在晚風吹來。

因為白天陸地增溫快於海洋,陸地形成低壓,高壓海洋;土地夜間降溫比海洋快,土地高壓,低壓的海洋。

3運動的大氣水平:

●水平氣壓梯度力:它是風形成的直接原因;等壓線垂直方向;從高壓點低的壓力。

●科里奧利力:北半球右半球到左邊。

●摩擦:它通過壓線切割。風速越大,摩擦,風小的影響;也影響了風和等壓線的角度。

●風:高低

●風(風速):等壓線密度(壓力梯度大),風(速度)

1兩個大,氣壓和風帶。形成:

●循環圈:理想的環流

●三次循環: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環流。壓力區形成7大和六個風帶。

註:請記住的名稱,位置和風向的風帶。氣壓與風帶與對稱有關的赤道。

●氣壓帶與風的季節移動:北半球的夏季,有北風壓力區移動

2海陸熱力差異的性質:

●冬季大陸降溫快,在地層壓力,子極低壓帶脫落;夏季大陸升溫快,低壓,副熱帶高氣壓帶過。 (冷高壓,低壓熱)

●壓力中心(北半球):

北太平洋亞洲大西洋

亞洲冬季高壓 BR />(蒙古 - 西伯利亞高壓)

阿留申低壓夏季冰島低壓

亞洲低

(印度低)

亞速夏威夷高血壓高血壓爾

●季風:

夏季:東南季風的盛行(從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南西南季風(夏季橫跨赤道的南半球東南信風,科里奧利力根據權利逐漸偏西南風)應用。

冬:我們的盛行西北季風,東北季風在南亞。

3氣候類型:

●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應該清楚地描述了降水和溫度。

●(1)下一個壓力區或風帶的控制: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氣候。

(2)在兩個交替壓力區或風帶的控制之下: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更重要的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炎熱多雨,一年四季,主要是在亞馬遜平原,馬來西亞,剛果盆地。

(2)溫帶海洋性氣候:0°以上的平均氣溫,降水量不多也不少;分布在間溫帶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最典型的西歐,其餘分布在北美智利南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西北海岸向東南邊。

(3)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的氣候類型。位於南部,3040℃,以地中海地區最典型的西海岸大陸北緯,其餘分布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海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亞和開普敦南部非洲的南部沿海地區。

(4)我們的氣候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溫帶季風氣候(北),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北)

高原氣候(高原)

三種常見的天氣系統 。BR /> 1前腰天氣:

●方面:地表空氣質量和加熱組的交集。

冷氣團在正面的底部。

●鋒:額葉和前。

●類型:

(1)暖鋒:暖氣團移動到冷的氣團,降水前前。

(2)冷鋒:冷空氣溫暖氣團移動,沉澱在了前面。

(3)准靜止鋒:暖氣團勢力相當的形成。

初夏,准靜止鋒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陰雨天氣。

2高低溫天氣:

●脊:從高壓延伸出一個狹窄的區域。

槽:由低壓延伸出一個狹窄的區域。 ?

●旋風:一個低壓中心,通過高壓包圍;逆時針在北半球是收斂的,在南半球

順時針是收斂的;垂直上升氣流。 (更多雨)

●反氣旋:高壓中心,由低氣壓包圍;?順時針方向在北半球是發散的,

逆時針南半球是發散;垂直氣流下沉。 (多晴朗天氣)

●判斷方法:

用右手定則北半球,南半球是垂直於氣流方向和相同方向的左手拇指的方向。

●(1)台風是氣旋的一種特殊形式。

(2)旋風的影響主要有: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多年生溫帶氣旋受熱帶氣旋影響,主要是在夏天。

(3)旋風的影響主要有:夏季是從熱帶海洋,如長江夏末天氣暖和太平洋反氣旋;蒙古從溫帶冬季寒冷反氣旋按大洲。

四,全球氣候變化:

1性能:

●事實:近百年,全球氣候:溫度。自1860年以來,氣溫0.6oC。

●原因:人口增長,森林砍伐,燃燒化石燃料,如

2的氣溫升高可能影響:

(1)海平面上升(2)農業生產的影響(3)對水循環的影響。

3措施:溫室氣體排放,節能技術,植樹造林等方面的控制。

第三章:水

一個關於地球,大自然的水循環:

1水:

●存在形式:固態,液態,氣態

●水體類型:水域,水,陸,空水

●海水(1)是主要的(2)是最豐富的冰川淡水資源。但使用多

●水對人體的主要優點:節水,節地

●淡水河流和湖泊的供應關系:如果湖泊水位高於高河,湖用品的河。與此相反。

2水循環:

●三種類型的水循環:陸地和海洋,土地流轉,海水循環之間循環。

其中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周期是最重要的,最完整的。它的周期:

●水循環的意義:

(1)促進各種水體的更新和維護全球水平衡

(2)調節各個之間的熱傳遞球

(3)表面形貌(4)便於在地球表面

二,大型水上運動

1化學元素的遷移。●電流形成的:當時的風是主要驅動力

●類型:

(1)病因:風電流(主),密度流,補償流

(2)性質:溫經散寒

流:水從高的海水溫度低海流流向;一般從低緯度和高緯度流向。

感冒剛好相反。

●分布:

電流(1)冬季的分布:圖3.25;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為順時針大洋環流,高緯度海洋環流是逆時針;南半球低緯度小時的倒數。

(2)西風漂流:在南半球高緯度海洋,是國內最大的洋流。

北印度洋電流:夏季盛行西南風,它是順時針大洋環流;冬季東北風盛行,是逆時針的海洋環流。

(3)北大西洋暖流:最大的溫暖。使無冰發生在北極圈內。 ●

影響洋流:

(1)對氣候的影響:高,低緯度和熱量的交換之間促進運輸的,世界的熱平衡。

溫暖加濕器具有溫補作用;用冷濕冷卻降低的作用。 (2)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業的影響分布

:如四大漁場

冷流交匯的形式形成:紐芬蘭,北海道和北海漁場。

受海上風:秘魯漁場。

(3)在海上航行污染物對海洋

(4)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來自秘魯附近海面,水溫暖的赤道向南流動所造成的秘魯海岸的溫度上升。

引起秘魯,厄瓜多形成洪澇災害;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乾旱。

它的大氣環流圖:

3,合理利用水資源

1水道歉的豐度:測量平均年徑流量。

徑流量=降水量 - 蒸發。

2分配水資源。

●水最富有的大陸:亞洲。

水最少的大洲:大洋洲。

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巴西。

國家,位於第六。

●水資源的分布:北多南少東多西,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量較少。

3水資源和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水的使用歷史

4的發展的影響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危機

●水措施:收入,油門

第4章:表面形貌

形狀來創建表面形貌的強度: 1的地質作用包括:內力和外力。內部勢力佔主導地位

2內力:

●能源:地球內部的熱量

●形式: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

地殼運動的主要途徑是在表面形態的形狀。

●沖擊表面形態:使表面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盆地

●地殼運動:

(1)水平移動:褶皺山擠壓,拉伸成型故障的形成。

(2)垂直運動:崎嶇的地形和海陸變化的形成。

水平運動為基礎的。

3外力:

●能量來源:地球的太陽能

●外在表現:

(1)耐候(耐候性的產品留在原地)

(2)侵蝕(產品留在原地,原位形成的地貌,如侵蝕冰斗,角,風蝕柱)

(3)處理中的作用

(4)堆積在表面形貌

●影響:使表面變平

4材料回收利用岩石圈:

二,山的形成

1折山:由於地殼運動擠壓變形的強大作用岩石:

●折是一家以生產一系列弧形褶皺。該基本單元是折。

●折

(1)背斜:搖滾起來,年紀比新翼中央的岩石。可以修復的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氣儲存地點。

(2)向斜:岩石下的古老地層較新翼的中心。修水庫。

註:有時因被蠶食到山谷的緊張背斜頂部;向斜固體槽部分原因是從山向斜侵蝕。

2座山:

●故障:沿

明顯的斷裂面的位移●原因兩側岩石節:

(1)岩層上升的山脈或高原:如果山廬山泰山。

(2)地層岩石墜落或低地山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3火山:

結構:火山錐和火山口組成。

容易形成於火山口湖水,比如我們的天池(也叫天池山)。

4影響交通的山:

●影響運輸方式:公路前山區一般,然後修鐵路,主要是考慮到地形和成本問題的要求。

的●影響線:交通便利布主要分布在山區和河流流域的河谷之間的山區。 。

三,河流地貌

1河流侵蝕地貌:

●腐蝕:本溯源侵蝕,削弱,側蝕組件。

●侵蝕地貌:河谷。

早谷,斷面呈「V」形,成熟後陷入了低谷。

●凹岸沖刷在河中,凸銀行存款。

凹岸可建在碼頭,凸岸黃金。

2河流堆積地貌:

沖積平原是典型的沖積地貌 - 沖積平原(皮埃蒙特),河漫灘平原(河)三角洲平原(河口)組件。

3影響對河流地貌沉降分布:

地形結算聚落分布形狀

漫灘的高原河谷兩岸平原明顯的條帶狀
>

山山前洪積扇,沖積扇,河漫灘平原明顯的條帶狀

平原,沿海與和解

絲帶,蛞蝓

章:整體性和天然的地理環境

有區別的,

地域完整性●地理要素:空氣,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域交流的途徑: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

●生物循環原理: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概念: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地貌的構成要素,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屬性,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自然生態環境的整體性能:

(1)均勻進化的自然和地理環境。

(2)改變天然地理特徵將「牽一發而動一個整體。」

二,地理差異

1自然區:

●外形:緯度位置和位置

●陸上和海上部分組成:熱,水,土壤和植被
>●分布特徵:有一定的寬度,

帶狀分布●重大自然區:

(1)低緯度: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熱帶草原,與

熱帶沙漠(2 )中緯度: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與

(3)高緯度:亞寒帶針葉林,北極苔原,極地冰蓋與
> 2區域分異特徵:

●緯向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區域格局的兩極:緯度地帶性(熱型)

自然帶的東西方向擴展的,更換新的南北方向。

(2)分化從沿海向內陸法:經度地帶(水基)

立式(3)山區域差異化:豎區哪裡

山越低緯度,海拔越高,垂直帶的次數越多,更完整的垂直帶開。
●非地帶性分異規律:由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的影響

㈦ 濟南的地理特點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

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7)2013年濟南市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擴展閱讀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西部、華北平原東部邊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山東半島,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㈧ 濟南市萊蕪地區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的a線是多少



國務院16年12月撤章丘市設濟南市章丘區,18年6月撤濟陽縣設濟南市濟陽區,19年1月撤萊蕪市設濟南市萊蕪區。這么大的手筆,這么快的合並速度豈是區區一個濟南市甚至山東省政府能辦到的?

㈨ 濟南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濟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為密集,十大泉群中,僅有老城就佔有4個,基本上是現今遊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除此之外,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綉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歷下區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區的百脈泉,眼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