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醫學地理學

醫學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1-26 04:44:02

⑴ 選生物,化學,地理有那幾所大學可上。心想學醫學類或工業大學類

哪個省?江蘇嗎?你這個很麻煩,因為一般的醫學院要求學物理、化學、生物。工業內大學的工程類學科也要求物容理。你這個甚至要打電話問想去大學的招生辦,具體問要求。

從道理上來說,你選的這個,可以選醫學、生物、農林學科。這些學科跟物理關系不密切,跟化學、生物學關系密切。另外可以選地理系。一般的工程類,你基本上沒啥可選的。

⑵ 醫學生物化學地理的能學眼科嗎

眼科屬於臨床醫學來的范自疇,一般來講眼科到了研究生階段才會具體的分專業,也就是說大學本科的時候是統一的臨床醫學專業,讀研階段可以選擇眼科專業。醫學生物化學地理,貌似沒聽說過這個專業,畢竟學醫學是一個很統一的專業,一般不允許外專業的涉足。
此外,還有一個眼視光專業,它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眼視光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眼科診斷、治療和醫學技術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目前來講溫州醫科大學的這個專業在全國遙遙領先。

⑶ 醫學地理學的重要性有哪些

回復
sdc2010
的帖子有些學校要考,那些地理專業好的學校都有要求考,好像華中,武漢大學不考

⑷ 考研:我想考醫學地理學,我應該考哪個專業有哪些學校有這個專業

考慮流行病學吧,然後再選定地方病的題目做研究,話說這個方向很贊。前提是良好的統計學素養。

⑸ 醫葯地理怎麼樣

醫學地理學對查明和控制疾病流行,探索環境致病原因、選擇療養地、評價最適宜人類生命的環境條件、進行新開發區醫學地理評價等都有重要意義。隨著人類活動影響的增長,以及生態環境惡化,人類健康問題已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醫學地理學在保護人類健康的戰略決策中起的作用愈來愈大。另外,醫學地理學的研究也有明顯的軍事和政治意義。 根據當前國際上醫學地理學的發展,以下幾個方面將成為醫學地理學的注視點:①研究癌症、心血管病、遺傳病、變態反應等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病與環境的關系在醫學地理中將得到加強。②由於健康地理研究方向的提出,將加強對不同自然環境、不同社會經濟環境地區內人群生理特點、健康狀況和營養類型的研究。③由於環境因子的錯綜復雜,它們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響有正有負,因此利用「因素分悟」來研究它們的綜合影響將受到重視。④由於需要了解健康和疾病的時空變化,以便為因地制宜地擬訂節省而有效的保健計劃和防治設施地域配置計劃服務,因此建立醫學地理監測系統問題將受到注視。⑤由環境污染所致的環境健康問題,將成為醫學地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對城市與鄉村,以及受污染影響與未受污染影響地區人群健康狀況的對比研究及其環境健康評價將受到特別注意。

⑹ 為什麼醫學生不學地理

醫學生要學的實在太多,並且必須要學的都沒有充足時間去學精,只能淺嘗輒止的學一下,對於不是必須要學的只能舍棄。

⑺ 中國古代的關於農業、地理、醫學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書籍: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台秘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北宋: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葯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葯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余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近代醫學名著 《古今圖書集成》 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業書籍綜合性農書又可分三種:第一種是農家月令書,它創始於公元三世紀東漢崔實的《四民月令》,以後的如《四時纂要》、《農桑衣食撮要》、《經世民事錄》、《農圃便覽》等等,層出不窮。這類書是我國農書的一個特殊體例,把一年十二個月每月需要進行的農業生產操作事項,按照緩急,分別先後,依次序排列寫成。第二種,以公元六世紀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作為代表,著重於農、林、牧、副、漁各項技術知識的系統記述。第三種是通書性質的農書。所謂通書,主要是指民間的日用網路全書。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書》,明代的《便民圖纂》、《多能鄙事》,都屬這一類。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戰國時期的專門農書有《神農》、《野老》兩種,可惜它們早已散失了。只有《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四篇,是專講農業的,它們可以說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農學論文。西漢人的著作,就是《董安國》(十二篇),《蔡葵》(一篇),泛勝之《泛勝之書》(十八篇)。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得數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這本書寫於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到十三年間(公元533年到544年間)
陳旉(1076—?)寫成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的《陳旉農書》,就是我國最早專門總結江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綜合性農書。
元代王禎的《王禎農書》是一部大型的農書。明末徐光啟《農政全書》 中國古代的地理書籍徐霞客《徐霞客游記》不僅是一部地理學名著,而且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不朽佳作。《大唐西域記》本書記述了西域128個國家和地區的都城、疆域、地理、歷史、語言、文化、生產生活、物產風俗、宗教信仰,此外對其他十餘個國家的地理、歷史也有所涉獵。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贍,包含歷史、地理、民族、神話、宗教、生物、水利、礦產、醫學等諸方面內容的古代著作,堪稱中國遠古社會的網路全書。酈道元《水經注》

⑻ 《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是核心期刊嗎

是國外醫學系列分冊之一
雜志社名稱: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
級別:國家級
創刊年: 1980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刊期:季刊
主辦:西安交通大學

⑼ 物理化學地理能考醫學院

有的專業對這個有要求的,有的專業是不需要的,比如石油專業,必須選修物理化學的,一般醫學專業,都是選修物理生物的,這個你不用擔心的,我市參加08年高考的

⑽ 求醫學地理學的綜述,1500字左右

醫學地理學(medical geography) :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醫學和地理學相互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研究領域包括自然環境、生物環境和地球人文社會環境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為人體健康提供合理的理論和措施。
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又是醫學學科的研究領域,具有邊緣學科性質。
醫學地理學的研究歷史悠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2000多年前,中國的《黃帝內經》里就提出醫家不但要精"岐黃之術",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及中和人事"。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論空氣、水和土壤》中闡述過外環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
2000多年前,中國的《黃帝內經》里就提出醫家不但要精"岐黃之術",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事"。在《黃帝內經》的《素問·異法方宜論》中提出不同環境產生不同疾病的論述。《呂氏春秋》中也明確記載了幾種地方病,在《季春紀》篇中有"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茹水所,多尪與佲人"的論述。
近代醫學地理學的出現
作為科學的醫學地理學始建於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德國L.L.芬克和C.F.富克斯等人的著作對醫學地理學的創建和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其研究的內容多是環境生物因子所致的傳染性疾病的地理分布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直到20世紀前葉,這種傳統的研究仍是醫學地理學研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雖在研究地區、范圍、病種、深度和系統性各方面有了顯著變化,但研究方向改變不大。
現代醫學地理學的發展
20世紀中期,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急劇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給醫學地理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繼續研究疾病的地理分布空間模式和強調發展生態醫學地理方向中,深化了疾病與環境關系的研究,著重探討疾病發生的環境原因。②醫學地理學概念有新發展,研究內容更豐富。傳統研究著重於疾病的地理學,而當代的研究則明確提出發展健康地理和保健地理,它們的目的不只是被動地研究疾病的地理問題,而是要研究保持人類健康、預防疾病的地理問題。③研究的病種發生變化,傳統研究以傳染性疾病為主,現已逐步轉到非傳染性疾病。④加強了應用。⑤醫學地理制圖有新發展,其中美國、聯邦德國、英國、日本和中國相繼編制了許多有關圖集。在制圖方法、技術、內容上都有長足進展。⑥普遍採用了電子計算機和數理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和模擬研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