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理學巨著
① 我國古代地理學巨著是哪個
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專《屬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② 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水經注》
③ 地理在古代人眼裡有多重要,古代地理學有哪些著作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
④ 我國古代第一部地理學名著和文學名著
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是
<山海經> 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版故事。
<水經注> 北魏權·酈道元 我國六世紀前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洛陽伽藍記> 北魏·楊炫之 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記的典範之作。
<徐霞客游記> 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古代文學理論著作是
《文心雕龍》,古代文學理論著作。劉勰撰。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
全書分五十篇,內容豐富,見解卓越,皆「言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寫作上的各種問題。尤為難得的是對應用寫作也多有論評。粗略統計,全書論及的文體計有59種,而其中屬於應用文范疇的文體竟達44種,占文體總數的四分之三.
⑤ 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巨著有: A:夢溪筆談 B:太平洋廣記 C:天工開物 D:水經注
D水經注
⑥ 西遊記第62、63、64回概括
第六十二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
唐僧師徒四人熄滅了火焰山,又西去不知多久,又到了一個新的國度——祭賽國。只見那宮殿堂皇,可與東土大唐相較,在城中行間,突見一行僧人披枷帶鎖、被人欺辱,唐僧念同道之誼,讓行者前去查看,於是這些僧人將唐僧師徒請到他們寺廟之中,詳細告知。
唐僧聽完僧眾的哭訴,一時感慨萬千,於是欲夜掃金光塔叫悟空陪同,掃至快頂層時三藏因累讓悟空掃完餘下兩層,結果在最後一層行者捉到了兩個魚怪,也從他們口中得知了金光寺被冤的真相,於是師徒四人打算幫寺里僧人掃除冤情。
次日,四人帶著兩魚怪面見皇帝,講前晚之事嚴明,皇帝就請師徒幫忙捉妖取回寶物,悟空欣然答應,便帶領八戒去往妖怪處,打算奪回國寶。
第六十三回:二僧盪怪鬧龍宮,群聖除邪獲寶貝
那妖怪是一個九頭巨鳥。悟空想請二郎神幫助捉妖,二郎神就在山頂擺宴席招待悟空和八戒,他們一直吃到東方發白。
九頭蟲旋繞飛騰,掠過二郎神時,腰中伸出個頭剛要咬,哮天犬竄上去,一口把那顆頭咬了下來。那妖怪再也不敢戀戰,往北飛去。悟空立刻變成九頭蟲,讓八戒在後面追他,下水找公主騙回寶貝。
悟空二人進了龍宮,悟空一見萬聖公主就說∶「豬八戒追過來了,快把那寶貝藏好。」公主慌忙中也不分真假,忙將裝佛寶的金匣子和裝九葉靈芝草的玉匣子就交給孫悟空。
悟空又用九葉靈芝草把十三層寶塔掃了一遍,再將九葉靈芝草放進塔頂寶瓶中溫養。霎時,塔頂霞光萬丈,瑞氣四射,依然八方共睹,四國同瞻。
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
八戒開路行至荊棘嶺上,被一自稱荊棘嶺土地的老者,化作陰風將唐僧攝去。那老者同另外三老者是柏、檜、竹、松之精。四老揚道,唐僧主佛。杏仙女前來要與唐僧匹偶。眾徒尋來,樹精化為樹木。八戒將諸樹築倒。
(6)古代地理學巨著擴展閱讀: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⑦ 武漢的歷史介紹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
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
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7)古代地理學巨著擴展閱讀
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叛變,和蔣介石一道舉起了屠刀。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倒在血泊中。年輕的共產黨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
1949年5月16日,武漢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翻開了新篇章。「一五」期間,全國156項基本建設中,布點武漢的就有武鋼、武重、武鍋、武船等7項。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0多年裡,武漢一直行進在共和國城市方陣的前列。
1992年5月,武漢成為沿江開放城市。此後的七八年,武漢市經濟年均遞增16%,一度被經濟界稱為「武漢現象」。這一年,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上市,吸引了無數驚奇的目光。短短幾年,武漢走出了5支商業股。
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百家最大零售商場武漢竟佔7家,居全國之首。跨國商業巨頭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爭先恐後搶灘武漢。對外開放帶來外商投資熱。全市4000多家「三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50多家。累計利用外資超過130億美元,其中2003年17.8億美元,高居內地城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