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人口地理學

人口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1-25 16:45:29

Ⅰ 計劃生育由哪個人口地理學家提出

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漢族,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Ⅱ 中國人口地理界線與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中國著名的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的中國人口地理界線是指黑龍江省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河-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回少;沿海答、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故答案為:黑河;騰沖.

Ⅲ 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一條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線是() A.秦嶺--淮河 B.黑河--騰沖 C.長城沿線 D

我國著名抄的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早在1935年就發現並提出: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到雲南騰沖之間連接的直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一般來說,東部地區人口多,西部地區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故選:B.

Ⅳ 人口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 書 名: 人口地理學
作者:李玉江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2月1日
ISBN: 9787030294906
開本: 16開
定價: 32.00元 《人口地理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人口地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人口地理學的基礎理論,第二部分介紹人口地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人口自然變動、人口結構、人口遷移及空間分布等,第三部分介紹人口、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理論與實踐,第四部分介紹了人口地理學的最新研究方法。
《人口地理學》可作為地理學、人口學、社會學及其他相關專業本科、專科教材,也可作為人口管理工作人員的參考、學習讀本。 前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人口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1
第二節 人口地理學的學科性質/2
第三節 人口地理學的形成與發展/3
第二章 人口地理學基本理論/9
第一節 古典經濟學中的人口思想/9
第二節 兩種生產理論/12
第三節 適度人口理論/14
第四節 人口可持續發展理論/18
第三章 人口自然變動及其地理意義/22
第一節 人口出生水平分析/22
第二節 人口死亡水平分析/28
第三節 人口自然變動的度量與分析/32
第四章 人口素質/36
第一節 概述/36
第二節 人口身體素質及其影響因素/38
第三節 人口文化素質及其影響因素/41
第四節 人口素質綜合評價案例分析/47
第五節 提高我國人口文化素質的重要性/52
第五章 人口自然結構/55
第一節 人口年齡結構/55
第二節 人口性別結構/63
第三節 人口種族結構及其地區差異/69
第六章 人口經濟社會結構及其分布/72
第一節 人口經濟結構及其分布/72
第二節 人口社會結構及其分布/94
第七章 人口遷移與人口城鎮化/103
第一節 人口遷移/103
第二節 人口城鎮化/108
第三節 世界人口城鎮化發展及特徵/112
第四節 中國人口城鎮化及特徵/117
第八章 人口地域分布/123
第一節 人口地域分布概述/123
第二節 影響人口地域分布的因素/128
第三節 人口地域分布的基本態勢/139
第九章 PRED——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149
第一節 人口與資源/149
第二節 人口與環境/154
第三節 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170
第十章 人口地理學研究的技術與方法/178
第一節 人口預測/178
第二節 人口遙感、制圖與GIS/183
參考文獻/191

Ⅳ 人口地理學的研究方向

人口地理學通過統計國家和地區人口數量、人口密度和製作人口地圖,找出人口分布的規律性,並從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人口政策方面來探討其原因,同時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探討這些影響因素的主次,來揭示各國各地區人口地理分布的差異。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變動是通過人口自身繁育和死亡的自然變動以及遷移的機械變動而實現的。統計和分析一個地區居民的婚姻、出生、疾病、死亡、年齡性別構成和遷出遷入等現象,可以掌握該地人口變動的基本特徵。研究人口自然增長,需要考慮自然的、生物的、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以及心理的等多方面影響因素,各國的人口政策也對人口增長有深刻的影響。此外,還要比較和研究各國各地區人口增長的模式,尋找先進的人口增長模式。
人口地理學對移民的研究,包括國際移民、城市和鄉村間的移民、城市之間的移民以及季節性和晝夜間的人口移動,估計移民的總流動量和沖流動量,觀察移民方向、距離和流動強度,建立區域間人口移動的模式,分析移民的社會、經濟、宗教、文化、心理多方面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後果。人口地理學除研究年齡、性別和人種的自然構成外,還包括民族、職業行業、階級、宗教、文化程度等社會構成。研究各國各地區總人口的各種構成的地域特徵,有助於深入揭示人口地理分布的規律性,分析其原因和結果,預測構成變化發展的動向。
勞動適齡人口是社會實現生產必不可少的勞動力資源。對各地區各部門勞動力利用的程度、利用潛力和利用效果作出分析評價,為解決地區間和部門間勞動力的合理凋配以及生產布局提供依據。出現的勞動力資源地理,已成為人口地理學的一個新分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的自然資源條件下,人口數量和發展速度要與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相適應,才能有效地利用資源,保持環境的生態平衡。因此,一國或一地區存在一定的人口承載能力。分析計算在一定的自然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下一國或一地區的適度人口,包括最大人口和合理人口,也是人口地理學的重要課題。編制人口地圖是研究人口地理學的必要手段,將人口空間分布的現象表示在地圖上,了解各地區人口現象的空間差異,揭示人口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此外,人口與聚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聚落的分布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口分布的具體化。研究聚落地理學有助於對人口地理分布的深入了解。現代的城市化引起了城鄉人口構成的巨大變化。因此,研究城市化過程,人口的地理分布與城鎮布局的關系,不同類型城市人口的合理規模,城鄉之間人口移動以及人口政策對城市人口變動的影響等,都是人口地理學和城市地理學共同關心的課題。城市內部人口的分布和密度、人口的職業構成,城市的空間結構和人口的合理布局的研究,還有城市居民每日往返流動的規律性等,也是人口地理學和城市地理學相互交又的內容。
人口地理學在人口統計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空間分析,研究方法基本上藉助於人口統計學和經濟地理學。由於人口空間現象依存於經濟空間現象,人口地理學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如經濟地理學那樣廣泛和有效。人口地理學對於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也不如人口學的作用更為直接和廣泛。因此,人口地理學研究還存在著局限性。
綜上所述,人口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①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增長速度、構成和分布的發展變化條件與特點;②勞動力資源,包括資源評價,地區與部門分配及合理利用途徑;③人口移動及人口集聚;④人口分布的地域體系。

Ⅵ 人口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人口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一個國家在一定的資源條內件下,人口數容量和增長速度應與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相適應,合理容量是指一國之內各地區對人口的負載能力。
各個地區的人口容量是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而不斷擴大的,但歸根結柢有一個極限。這個極限的產生來自資源、環境負載能力的有限性。一個地區如果人口盲目增長,對食物、燃料等方面的需求超過大自然的穩定支付能力,將易於導致當地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
人口地理學通過全面綜合地研究自然環境,掌握不同地區對人口的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特別是從負載能力的角度探索這種容量。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世界人口激增、不可再生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研究人口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口的合理容量,成為人口地理學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Ⅶ 人口地理學的概述

人口地理學與人口學的關系如同植物地理學與植物學、經濟地理學與經濟學的關系。人口地理學著眼於人口現象的空間方面,人口學則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的學科,研究人口變化過程及其發展規律,更多地偏重人口統計,考察人口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人口地理學要藉助於人口學的基本理論、數據和方法,具有地理學、人口學之間邊緣學科的性質。人口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著重研究人口空間分布和地域差異的變化規律,是人口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
人口地理學發端較早。19世紀初近代人文地理學創始者,如德國的K.李斯特、O.佩舍爾等人把人或種族作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後來,德國地理學家F.拉采爾寫了《人類地理學》,第一次提出人類生存空間的概念。該書被西方學者奉為人口地理學最早的經典。此後,英國的A.H.肯尼、A.C.哈登,法國的J.布呂納等學者也寫了一些有關人口與地理關系的著作。
20世紀以來,人口地理學已發展成為具有完整體系的獨立學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地理學大會,人口地理已單獨成為一個分組。
在中國古代就有對人口與地理關系的文獻記載,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後才從西方引進人口地理學。隨著人口科學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人口地理學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Ⅷ 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環境因素有哪些 人口地理學

氣候,中緯度地區氣候溫暖,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在中緯度.
地形,平原和平緩的高原適合人類居住內和從事生產活動容,人類多集中在此.
河流,人類文明的起源,多源於江河附近.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方,農業較容易發展,聚落就容易形成

Ⅸ 哪位地理學家最早提出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地理學家胡煥庸最早提出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黑河-騰沖線。

黑河—騰沖線,內即璦琿-騰沖線,或胡煥庸線容(英文:Hu Line),是一條貫穿中國版圖的假想直線段。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該線從中國東北邊境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原名「璦琿」)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南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大致地劃分出了中國人口在區域上的分布,體現了中國人口東南和西北的分布區域之懸殊差異。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是一條奇特的線,也是中國歷史與地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