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地理學
『壹』 在人文地理學中有宗教的傳播,其中傳抪就是一種傳播方式,請問傳抪的抪的讀音是bu還是pu
傳抪:讀作傳抪(pu第一聲),意思為散布。
『貳』 巴以沖突產生的根源,怎樣用宗教地理學人地關系的相關知識進行解釋
一、 這一場的沖突是怎麼起來的;
二、 巴問題的由來及根源;
三、 巴問題為何演變為巴以沖突;
四、 美總統布希的新計劃與巴以問題的前景。
一、 1991年3月,美國和當時的蘇聯共同主持的馬德里中東和會,巴勒斯坦與約旦一起參加了。這事至今已11年,1993年又有在OSLO(奧賽羅,挪威首都)秘密談判協議,規定巴以和平進程分五個階段。94年以色列撤離統治了27年之久的加沙和傑里利地帶,5月間在開羅簽約,承認在該地區的自治地位。95年以方拉賓政府上台後不久,11月以總理拉賓遇刺。臨時總理佩雷斯宣布96年大選,但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不選取他。後工黨巴拉克上台,96年到99 年6月,巴以雙方的沖突處於停頓狀態。2000年7月25日美國總統柯林頓邀請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在戴維營會談,巴拉克認為當時環境對以色列有利,提出方案:"1、撤出約旦兩岸95%的領土,成立巴勒斯坦國。2、巴以雙方均定都耶路撒冷。巴在東,以保持西部。難民及水資源問題都可解決。 但以色列國內分裂,巴拉克的方案不受支持,巴方阿拉法特也拒絕簽字,(因阿拉伯世界的傾向他無法控制。)戴維營的談判實際上是奧賽羅協議的最後沖刺。這次的結果說明兩會都失敗和巴拉克政策的破產。"
巴靳斯坦難民問題從1948年開始,難民涉及到許多阿拉伯國家,人數至少300萬。他們流落到各地,如約旦、黎馬嫩等。難民理應返回家園,但以色拉不容許在加沙地帶接收過多的難民。同時,阿拉法特因自己年高多病,不願見到巴國內的分裂,又顧慮到如果簽了字,以方是否肯定會遵守巴拉克的方案。他不簽字,受到巴國內盛大歡迎。
最近一場的沖突的導火線是2001年9月底,沙龍去聖殿山朝拜,是經過巴拉克批準的,經過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帶的保安司令同意的。但沙龍到聖殿山的當天,就發生了雙方的沖突。隨之發生多起自殺性暴炸,包圍阿拉法特等,當時阿拉法特曾召開核心會議,想利用時機,但反而擴大了形勢惡化。
二、巴勒斯坦的歸屬問題,與猶太歷史有關,是個傳說與史實交新的問題。
"聖經"對猶太人的影響很大。中國最早的"史記"對民族文化沒有那麼大影響。"聖經"出自公元前500多年,猶太人認為亞伯拉罕是受上帝的啟示,在紀元前1700多年,他帶領人民從兩河流域到了巴勒斯坦地區。這是上帝所賜,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但所居地區方圓僅兩萬多平方公里,一半是沙漠,生態環境惡劣。約500多年後,不少猶太人分散到各地,如埃及,後摩西帶領一些人返回巴勒斯坦為上帝創建聖殿。公元60-70年,古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把耶路撒冷再次毀掉,進入了猶太人大流散時期。公元20年左右,東邊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的猶太人共處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
分散在外地的猶太人不會從事農工業,只能經商。但猶太人凝聚力強,後在歐洲很有錢。中世紀引起過多次反猶太主義的活動,歐洲的基督教最早也用猶太教得聖教(即舊約),後修改為新約。排猶的浪潮在二戰中達到頂峰,猶太人的歷次流放,促使猶太復國主義的產生,想要重建以色列國。後在超極大國的支持下,設想成為事實。二戰後全世界人多同情猶太人,但美英對猶太復國主義意見不一,猶太人力量漸強,搞恐怖,殘殺,曾把英軍司令部炸掉。英國只能將這問題交給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以分治,將所佔地域56%給猶太國以色列,44%給巴勒斯坦。這就埋下了巴以沖突的禍根。
三、 巴勒斯坦問題何以演變為巴以沖突?
1968年,以色列以坦克、裝甲車大舉入侵約旦,領土擴充,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聯合國要求以色列撤出埃及。沖突的根源在於阿拉法特組織的地下武裝"法塔赫",目的是以收復巴勒斯坦(1959年正式成立)。1964年開羅13國會議,納賽爾提議成立一個專門對抗以色列的組織,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巴勒斯坦解放軍"一起組成。數年後,法塔赫全面掌握了巴解組織。1965、66、67年間,巴以雙方對抗不斷增加。1968年3月以色列大舉入侵約旦,原來也要摧毀法塔赫的基地卡拉梅。但卡拉梅大捷,數千巴人參加了法塔赫游擊隊,壯大了阿拉法特的實力。但1970年,法塔赫游擊隊與約旦政府軍發生沖突。另外,巴勒斯坦還有哈巴斯組織的伊斯蘭抵抗運動,目的是消滅以色列,它深受巴勒斯坦人的歡迎。巴內部政見不一,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當前巴以雙方談判的要點是:以色列退出約旦河西岸,放棄西奈半島,將格蘭高地還給敘利亞。
四、 布希的中東新計劃與前景。
美總統布希今年6月24日公布了美方的中東和平新計劃:1、巴勒斯坦現在的當局支持恐怖主義,應在年前進行民主選舉。2、以色列應停止修建安居點,能允許巴勒斯坦人自由行動。沙龍表示歡迎,巴勒斯坦也表示歡迎,希望與美國會談,聯合國表示審慎地歡迎。一般對此事的反應是美國在外交上有收獲。阿拉法特的地位削弱,他已不能有效地控製法塔赫,阿拉伯世界也不支持他,以色列人要逐他出巴政壇。
總之,對布希的新政策達成了幾點共識:1、召開新中東問題1會議;2、建立巴勒斯坦國;3、巴勒斯坦的行政機構腐敗、應改革。但仍有許多問題及細節不明確。
今後的走向仍難以預料。美國會對巴以民主選舉有何影響?美聯社公布的巴候選人的背景為何?如果阿拉法特會繼續上台,或者其他非美方能控制的人上台,形勢將如何?
『叄』 地理關於世界宗教與信仰的論文
對大眾傳媒來說,「沖突」是最有新聞價值的元素,因此大眾傳媒最喜歡把科學與基督教信仰描述為死對頭,他們相信這樣的描述有兩大依據。
一、參看基督教歷史,教會不止一次公開駁斥科學研究成果。十七世紀義大利天文學家伽俐略(Galileo Galilei)證實行星繞著太陽旋轉,不料會觸犯羅馬教廷,結果被宗教法庭裁定為異端。伽俐略臨終前八年光陰,都在軟禁中度過。
教會逼迫科學家的事,不僅發生在十七世紀。一九二五年,美國田納西州中學教員斯科普斯(John T.Scopes)因在學校講授進化論而被州政府拘控,結果被判罰款一百元。斯科普斯後來上訴得直,可是上訴得直的理由,是上訴庭認為斯科普斯被判的罰款金額過高。
二、很多人以為隨著科學研究發展,人類根本不用再相信神,也可以解答一切疑難,宗教因此成為明日黃花。又有人以為近代科學定理與聖經教導必然抵觸,譬如說,近代科學「證明」神跡是沒有可能發生的,因此聖經記載的神跡必屬虛構。又有人說按照進化論的說法,創世紀第一章所記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英國生物學家、不可知論者赫胥黎(T.H.Huxley)說:「人若接納進化論的觀點,就不可能再相信聖經。」
在本章我們要看科學與基督教信仰的關系,尤其要檢視「近代科學定理」與基督教信仰有否抵觸。
科學與基督教信仰並非不能兼容
追溯起來,近代科學的培植土壤,正是基督教世界觀。基督教相信一神,換言之,萬有背後存在一個統一的意志,因此自然法則萬古不變,不因時地轉移。如果宇宙各處分神而治,「自然法則」就沒有定律可言,而變成了因時、因地、因神而異——要研究、歸納、推演,就不知從何說起了。
此外,基督教相信創造萬有的神,是全知全智、按序按理行事的神。科學家必須先相信宇宙間存在定律,人的探求推斷才有意義。十六世紀科學家致力探究自然定理,他們相信自己研究的一事一物,都從一位滿有智能的神創造而來。「人類從事科學研究,因為相信自然界有定規;科學家相信自然界有定規,因為相信有一位設立定規的神。」
基督徒相信的神,是超然物外的神,因此人可以通過「大膽假設、小心實驗」來探究自然定規。相反,如果物與神等同(正如一些宗教所言),人還可以做實驗嗎?又如果物質本惡(正如一些宗教所言),做實驗就不僅沒有意義,更屬不智之極了!基督徒相信物質本善,卻與神有別,從這信仰引申出來的創世觀「為科學事業鋪路,成為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原」。
基督教信仰是科學研究的沃土——這可說是科學家、史學家、哲學家的公論。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核物理學講師賀治森(Peter Hodgson)說:「基督教信仰提供土壤,讓科學思想發芽成長,也為科學研究發展提供養料。」史學家巴特非(Herbert Butterfield)認為「基督教思想乃科學之母」。哲學家麥慕理(John MacMurray)說:「科學乃昔日一場轟烈宗教運動之嫡子,其家譜可追溯至耶穌。」
有大量史實表明,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研究是世交多於世仇。
科學革命之父、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是「日心說」的倡議人,同時是波蘭費琅堡(Frauenburg)大教堂的教士,他說神是「宇宙間最卓越、最有條理的匠人」。
數學家、天體物理學家伽俐略,也是現代機械工程與實驗物理學之父,他曾獨排眾議,不惜得罪羅馬教庭,公開指斥「地心說」之荒謬。他雖然遭受教會逼迫,卻至死保留天主教徒的身份。他曾經說:「天地間有兩部巨著:自然之書、超自然之書——聖經。」
現代光學之父開普勒(Johannes Kepler),也是出色的天文學家與數學家,他最為人知的貢獻,稱為「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開普勒是個敬虔愛主的路德宗會友,他說自己「常以神的心為心」。
論到科學界的泰山北斗,史家可能會一致推許牛頓(Isaac Newton)。他的「牛頓力學三大定理」固然警世,在光學、天文學、數學也是貢獻良多(人所共知的有微積分、光譜分析等等)。很少人知道的是:牛頓看重聖經權威,深信聖經是神的啟示。牛頓除了撰寫科學著作,也撰寫神學著作,且覺得自己的神學著作比自己的科學著作更有價值。他相信世上沒有任何學科比聖經神學更有理據、更具權威。
今日二十英鎊鈔票的肖像人物是十九世紀的科學翹楚法拉弟(Michael Faraday)。他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從而研製出世上第一具電動馬達和第一具發電機,可是法拉弟認為影響他一生最深的,是自己對基督的信仰。
很多一代科學宗師都是基督徒,包括發現「玻意耳定律」的玻意耳(Robert Boyle);首創用消毒液進行外科手術消毒的利斯特(Joseph Lister);發明「巴氏消毒法」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為遺傳學奠定基礎的孟德爾(Gregor Mendel);現代物理學宗師開爾文(William Kelvin);電磁場理論大師麥克斯韋(James Maxwell)等等。
有人問無痛外科手術的先鋒辛普森(James Simpson):「你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辛普森答道:「是耶穌基督」。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科學家是基督徒。英國基督徒科學家同盟(Christians in Science)有會員七百多人,而美國的同類組織有會員七千多人。當代物理學大師、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院士、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女皇學院院長波京漢(John Polkinghorne)說過:
科學家可以向基督徒闡述有結構的實相,並宇宙悠長進化的過程,從而約束基督徒的口,叫他們不致在神創造世界的事妄下判論。神顯然是極有耐性的神,願意按部就班行事,而不喜歡任意介入自然定律。不過科學家也可以從基督教信仰得著啟迪,開拓科學知識以外的眼界。自然界精緻巧妙(反映神的心思)、生生不息(彰顯神的意旨),處處表明一件事實:萬有由神創造。
『肆』 什麼職業跟哲學、宗教、心理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地理、科學發明等有關,又能賺大錢
入一行先別想著賺錢,先要學著做人,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望能參考
『伍』 28中初一上學期地理作業——第四章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3.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做多的語言,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人口眾多—13億。雖回然答,中文的使用在數量上站絕對的優勢,但是去相對的集中,集中在中國、東南亞和華人世界這個范圍。
英文是世界上被使用的一種語言。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的擴張,在世界上廣泛的建立殖民地。在對殖民地經濟侵略的同時,也進行這文化的侵略和輸出。美國人大多是英國人的後裔,後來他么建立了強大的美國。
語言雖然是自然的產物,但是卻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經濟、政治上的強大才能在文化上也取得強勢的地位,才能使得自己的語言產生強大的影響。
現在,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的增大,中國的魅力,漢語的影響力都在逐步的增強。很多國家都開始開設中文的課程。而且,現在學習英語也是很重要的。我以前上學的時候,也認為學英語沒有什麼大的用途 ,其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
『陸』 溫哥華Killarney地理位置在哪他的教學方法是怎麼樣的呢有宗教信仰么
學校位於來Kitsilano地區的中心地帶自,是一所擁有1527名學生的綜合型中學。學校有友好、合作的教學風氣,提供優秀的學術以及體育課程。在體育、音樂或舞蹈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學校將為他們個別編排私人學習日程。學校還有很強的法語授課課程。學校學生在省畢業考試的的平均得分普遍高於省、市的平均分約1.5%至9%。
『柒』 宗教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1.宗教的起源地抄、分布和傳播。探討宗教起源地與古代文明源地的關系及宗教傳布的地理背景。宗教的規代分布反映其過去的興衰及傳布。傳布伴隨交通貿易、移民及軍事征服。傳布方式有自願的,也有帶一定強迫性的。某些宗教因交通條件的改善、交往的增多而加速傳布;
2.宗教文化景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禮儀和習俗,從而形成特殊的環境感應和文化景觀;
3.宗教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有些原始宗教神化和崇仰自然界,含有自然保護的信條,而有些宗教教義強調利用自然,忽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4.宗教對領土和疆界變動、戰爭、人口分宿、聚落形式及地區經濟結構等的影響。
『捌』 想麻煩博學多才的老師們介紹些能全面了解文學,歷史地理,宗教哲學方面的書,叩謝!
文學的話,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非常不錯,《四書五經》應該看看,聖內人智慧,民族經容典啊!
歷史,推薦斯塔夫里阿洛斯的《全球通史》,房龍的《地理的故事》,都是很全面很獨特的視角分析。
宗教類切莫看的太深入,推薦《沉思錄》,溫總理都說好!以及奧修的《智慧金塊》
時間不要安排的太死,看書隨性點,想看哪本就哪本,愛看哪章就哪章,開卷有益!諸葛亮就是這么看的。
有了起點就會有方向。
『玖』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星球地圖出版社):經緯度,海陸變遷,海陸分布,世界人口,世界的人種、語言很宗教,
這幾句話說不清,上面內容總體包括自然地理簡單部分和部分人文地理,其專實地理是人類為了屬更加科學的探索和了解、利用我們的自然環境,才誕生了這門研究自然地理環境變化和發展規律而為人類而服務的學科。上面的經緯度是簡單而言為了區別方向的,海洋和大陸是地球表面基本概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