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依據中學地理某一課題設計教學方法

依據中學地理某一課題設計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1-24 21:08:01

A. 簡述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B.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2.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5.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C. 普通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課題可以參考哪些文獻

關於公布安徽省第五屆

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評選結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根據省教科所《關於舉辦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號)文件要求,省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各地推薦的地理教學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共評出獲獎論文一等獎 16篇,二等獎 36篇,三等獎71篇。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見附件),請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及論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廳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發

列印:吳儒敏 校對:吳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

篇 目 單 位 作者

《淺談地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能力的培養》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東

《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錢宏瑾《銅陵市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銅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銅陵市第一中學 楊國兵

《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安慶市教研室 何陸禕

《論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阜陽市教研室 陳鵬飛

《地方環境教育課程構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吳岱峰《透過一次地理評優課談新課程課堂教學》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 穎上縣教研室 何長劍

《關於高中地理選修課程校本化的幾點探討》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淮南市第三中學 朱元坤

《地理空間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合肥工業大學附中 洪成旗

《淺談新課程下我對地理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黃山市梘忠中學 汪德利

《探索課程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貴池二中楊淑萍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學 苗紅青

《地理探究學習要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 懷遠一中 孫尚樓

《談地理教學中學上情商的培養》 六安皋城中學 余 蕊

二等獎

《梳理經歷 整合資源 回歸生活——地理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周躍紅

《談新課標下的「太陽高度」教學設計》 阜陽市第三中學 馬 靜

《巧用身體語言,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 合肥市第五中學 沈龍海

《談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思想和方法的貫徹》 亳州第一中學彭長玉

《新課堂教學下教學策略的初探》 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周慧本

《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地理課堂教學》 淮南實驗中學廖惠榮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養》 亳州第五中學 王玉龍

《地理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學 陳 中

《用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 固鎮一中李方平

《構建科學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調動學困生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長軍

《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學習》 郎溪中學 胡燕平

《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一些誤區》 來安中學 董桂山

劉 俊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徑和培養策略》 和縣二中 夏立軍

高考地理復習的「虛」與「實」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黃永紅

《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微》 歙縣中學鍾彩琴

《淺談「問題研究」的作用與教學》 五河一中 劉繼英

D. 地理教學方法

按大抄綱的知識點,第一遍學習的時候要注重把一些關鍵知識點講給學生們聽,第二遍的時候要把每章沒節的只是點串起來,比如我們在學完大氣圈和水圈等等之後可以把兩個一起來講一些知識點的關聯,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

E. 初中地理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課堂教學

很多,比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氣溫和降水的測定等等

F. 雲南省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地理學科知識的考試題型是什麼分值比例是多少呢

雲南省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地理學科知識的考試題型&分值比例:

三、題型示例

1.單項選擇題

(1)形成我國東部地區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主要成因是

A.太陽輻射差異 B.距海遠近不同

C.地勢高低差異 D.下墊面性質差異

(2)《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依據居住環境、生態環境等14項指標,對我國200個城市2006年度宜居狀況做出了評估。圖中數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個數。讀圖完成下列兩題。

①前30名城市中,擁有個數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有

A.遼、魯、蘇 B.蘇、浙、粵

C.浙、閩、粵 D.蘇、浙、皖

②西北地區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投資環境 B.旅遊資源

C.城市景觀 D.生態環境

2.簡答題

(1)舉例說出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2)有人說「初中區域地理教學應該要求學生多記地名。」你是否贊成這種說法?為什麼?

3.材料分析題

(1)閱讀下面初中課堂教學導入片段,回答問題。

某地理教師在講述地球上的五帶時,這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介紹了不同經度地點上的時刻不同,各個時區的區時不同。這一節課要講不同緯度地帶的氣候不同。通過本課的學習,將使我們了解地球上有哪五帶、五帶是怎麼劃分的、為什麼這樣劃分、五帶各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有這些特點,為以後學習世界的氣候打好基礎」。

問題:

①請就這堂課的導入方式予以評述。

②地理課的導入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2)閱讀下面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西北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新疆沙漠邊緣的一些農場,由於植被遭到破壞,已有1萬多平方千米的固定、半固定沙丘變為流動沙丘。塔里木河沿岸的天然胡楊林,近20年來,林地面積已縮小一半,18萬公頃的林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脅。

材料三:位於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湖附近的灌木梭林,近幾十年已縮小了約30平方千米,導致1.2萬公頃固定沙丘變為流動沙丘。

問題:

①描述圖中自然景觀的變化規律並解釋原因。

②分析該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途徑。

4.教學設計題

閱讀下面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是:「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

材料二:「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比較」圖:

問題:

(1)寫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植被類型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異」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2)說明教學目標設計意圖。

以上是教師資格考試網整理出的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大綱,專業科目考試是比較難的,考生一定要吃透考試大綱,努力復習,爭取能在2019年 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能順利通過,距離下半年的考試還有半年的時間,考生還 有充足的時間復習。

G.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法

下面這篇文章可供您參考(引用):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嘗試(作者:萊蕪市實驗中學,畢翠萍)

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在課堂教學中也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在探究中學習 在學習中探究,通過探究活動來延續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和原則,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 嘗試「探究式」學習和「非探究式」學習的有機結合

科學探究是學生的思想、行為、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求知、求真的認識活動,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閃現,它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關注種種地理現象,並鼓勵他們的探究精神。對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探究式」學習畢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還是要以「非探究式」學習為主,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千萬不要為「探究」而「探究」,當我們的教學任務確實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當某些問題必須要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我們就要科學地設計課題,提出問題,進行科學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否則,我們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一節時,我提出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問題提出後,即可組織學生進入探究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與同桌進行討論,互相啟發;也可以在幾個人組成的小組中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有的認為:人口自然增長率快些對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國家有好處,人口自然增長率慢些對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有好處,而有的學生還提出:在發生天災人禍或戰爭而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時候,人口自然增長率快些會有好處等等。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本節的一個根本問題:什麼樣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確的,通過這個問題的引領,才能使他們真正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節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答辯、爭論等探究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嘗試把教材中的「綜合探究」與自主設計的「探究題」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科學探究內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後都設計了一個「綜合探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個「綜合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於這一固定模式,「探究」課題的設計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圍繞讓學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動來安排,做到融知識、能力、實踐於探究活動過程之中。或者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和聰明才智自主地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探究」性問題,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例如:在探究「中亞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時,除了完成課本上的探究題目之外,我還啟發學生根據事先搜集到的有關我們萊蕪的地形與降水量,以及小麥、玉米、果園等農作物的分布狀況,探討這種分布與我們萊蕪的自然環境的關系。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義的是增強了學生面向未來、理論聯系實 際、解決問題的意識,大大深化了課本知識,讓他們體會到了地理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生活離不開地理。

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嘗試設計探究步驟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太超越學生的實際能力,所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既感到有點難度但經過一番努力也能解決,這個結合點的把握要靠我們廣大教師去研究,去感悟,例如,我在講授歐洲西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從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D:洋流等四個方面去分析影響歐洲西部氣候形成的條件,得出本區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徵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地區之後,將上述四個方面的因素轉移到東北太平洋沿岸地區,讓學生分析A、B、C、 D四個因素對這里的氣候形成的影響與歐洲西部有何異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爭辯、探究,然後讓各小組發表見解,雖然對於初一學生來講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其中有一個小組答出了「東北太平洋沿岸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海洋、海風等因素對陸地的影響范圍減少了,從而形成這種海洋性氣候的面積也減少了」的結論。盡管這只是少數人的答案並且答案簡單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導得當,即使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可以運用知識來解決,從而達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條件嘗試設計探究題目

由於種種原因,各個學校的教學條件各不相同,同是農村中學,其硬體設施也相差很大。而地理新教材是針對全國的平均水平和大多數學校的基本狀況設計的,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所設計的探究性問題一定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條件達不到就不要牽強附會,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軟硬體設施的配備情況,學生家庭的實際狀況,只有這樣,在教學中進行的「探究式」學習才能落到實處。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我安排學生用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材料 製作簡易地球儀。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明白了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而且理解了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等抽象知識,實現了本節的學習目的。而對於課本上一些疑難問題,我根據課本需要和學校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例如;學習「世界人口問題」一節時,我製作了關於人口過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觀看擁堵的馬路、鴿樓似的住房、苦難的母親和飢餓的非洲兒童的動感畫面的同時,深刻體會到了人口問題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五、嘗試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形式

探究式學習首先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所謂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氣氛中,學生通過主體意識,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活動。例如,在講授一個新的區域或國家之前,教師可根據該地區的地理特色,創設 「問題情境」,提出一些啟發思維、引起興趣的問題。在學習「日本」一節時,我提出日本在成為當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過程中,是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本國地理條件的?與日本相比美國的發展,恰又得益於優越的地理條件,而這些條件又是什麼呢?又如在中東,除石油之外,海灣戰爭背 後還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灣地區為什麼會引起美國糾纏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國去爭奪的呢?從發展中國家較成功的範例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和借鑒呢?等等。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很象推理小說中一個個懸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勝的作用,使學生在認知興趣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學習,教師的指導,最後不難找到問題的答案,使求知慾不斷得到滿足,繼而又產生新的求知慾。

但是,在這個探究過程中,絕不是說不要教師的指導了,越是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師的指導越顯得必要和重要,教師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引路人和領航員。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問題陷入困境時,需要教師指點迷津;當學生在分析某些問題時誤入歧途而難以自拔時,需要教師用科學的方式把他引出來,使他步上正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的適時有效的指導。當然這種指導並不是要教師代替學生的思維,越俎代庖,要注意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和教師指導作用的有機結合。例如:在探究「北美洲地形、氣候、河流之間的關系」時,在學生閱讀北美地形圖分析北美地形特徵時,我不時的提示北美的地形類型分為幾種?主要分布在哪裡?北美的地勢是怎樣的?在學生分析北美的氣候時,我又提出北美洲為什麼會有大面積的溫帶大陸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什麼分布在西部的狹長地帶?北美中部平原南北溫差為什麼變化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隨時引導了學生的思路,實現了「探究式」學習的初衷和最終目的。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的創造性學習,是一種人際互動的社會性學習。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是我們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作為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待於我們廣大教師去積極探索,總結成功經驗,以便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素質教育。

望採納~

H. 如何定義中學地理教學設計的再設計

地理實驗情境教來學方法打破自了傳統教師講授法的局限性,有利於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效率,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抽象的地理知識。值得關注的是在地理課程中,地理實驗情境教學除適用於季風形成原因教學之外,還可用於海水的運動、石油儲藏原理、自然井的成因等地理教學活動。因此需要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為目的,廣泛推行和運用地理實驗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