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試卷
⑴ 高一地理必修一 趣味試題
一定要是高一地理必修一?我這有些地理謎語:
一、猜中國省區、城市:
1、 船出長江口————上海
2、 銀河渡口 ———— 天津
3、 風平浪靜 ———— 寧波
4、 久雨初晴 ———— 貴陽
5、 千里戈壁 ———— 長沙
6、 拆信 —————— 開封
7、 雙喜臨門 ———— 重慶
8、 誇誇其談 ———— 海口
9、 白日依山盡——— 洛陽
10、圓規畫蛋———— 太原
11、白浪滔滔大江流-—-銀川
12、四季溫暖 ————長春
13、快樂之地 ————福州
14、八月飄香 ————桂林
15、一路平安 ————旅順
16、海中綠洲 ————青島
17、金銀銅鐵 ————無錫
18、覺醒之地 ————蘇州
19、大力士————— 武漢
20、年年豐收 ————常熟
21、泰山之南 ————岳陽
22、瑩火當燈 ————昆明
23、東西北三面堵塞 —南通
24、腦袋纏綳帶 —— 包頭
25、雨 ————— 天水
26、清水河 —————湛江
27、不冷不熱 ————溫州
28、和平城市 ————寧都
29、長空逞威 ————高雄
30、空中碼頭 ————連雲港
31、大樓入口 ————廈門
32、兩個胖子———— 合肥
33、全民煉鋼 ————大冶
34、珍珠港 —————蚌埠
35、烽哨 ——————煙台
36、翼王故里————石家莊
37、長江、珠江、黃河、淮河—四川
38、寶地 ——————貴州
39、大家都笑你 —— 齊齊哈爾
40、百萬雄師過大江— 濟南
41、中華崛起———— 興國
二、猜外國國名、城市:
1、零存整取———— 加拿大
2、初見成效———— 剛果
3、蜀 ————— 古巴
4、雙花之園———— 荷蘭
5、明天再見———— 約旦
6、光譜 ————— 以色列
7、灰塵吹來———— 埃及
8、百廢俱興———— 萬隆
9、精裝辭書———— 雅典
10、舉頭望明月—— 仰光
11、長鼻盛會————萬象
12、故宮——————名古屋
13、到了關口————達卡
14、耙地————— 平壤
15、天宮——————神戶
16、華麗之邦————美國
17、賽跑到終點—— 沖繩
18、紅麵粉—————丹麥
19、蘇美英法————四國
20、絆馬索—————馬來半島
21、懸崖勒馬————瓜地馬拉
22、開卷有益————智利
⑵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試都有哪些重點
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系統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於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3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恆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恆星日日。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公轉周期大約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叫做一個恆星年年。3、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1)晝夜更替現象;(2)不同經度出現了不同的地方時,即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要早;(3)形成了地轉偏向力,即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圖中繪制出直射光線、晨昏線,標注出直射點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轉方向。 5、地球公轉與自轉軌道的夾角叫做黃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產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以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變化等。7、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6月22日(節氣: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回歸線;9月23日(節氣: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12月22日(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回歸線;3月21日(節氣: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周期:大約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叫做一個回歸年。8、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並判斷出各點的日期 9、晝夜長短變化規律:(1)夏至日越向北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冬至日越向北晝越短,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春分日、秋分日則全球晝夜等長。(2)北半球夏至日晝長最長,冬至日晝長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晝長最長,夏至日晝長最短;赤道全年晝夜等長。10、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歸線及其以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地球的圈層結構1、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2、圖中1表示地殼,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部分,即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頂部。4、水圈是一個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1、大氣的根本熱量來源是太陽輻射,但大氣最直接的熱量來源是地面。2、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過大氣逆輻射還給地面的熱量越多,即保溫作用越強。4、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是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風)。在圖中繪制出空氣運動的方向、標注出地面氣壓的高、低。 5、空氣水平運動(風)的方向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2氣壓帶和風帶1、在圖中標出氣壓帶、風帶的名稱,畫出風帶的風向。 2、氣壓帶中是由於熱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壓帶、極地高壓帶;由於動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風帶是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帶,並考慮地轉偏向力形成的。3、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是無論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壓;北半球7月(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壓。5、東亞地區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陸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季風現象。(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6、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主要分布氣候成因氣候特點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到回歸線之間受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干濕季分明,乾季高溫少雨,濕季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受西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終年受西風帶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3常見天氣系統 1、圖中1表示冷鋒,2表示暖鋒。其中冷鋒在我國出現的頻率較高。2、鋒面天氣系統: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天氣現象實例冷鋒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易出現雨雪大風及降溫天氣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夏季的北方暴雨冬季的寒潮(大風降溫)春季的沙塵暴暖鋒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易出現連續性降水或霧等天氣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略3、圖中的1表示高壓,2表示低壓。 4、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出氣流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方向。5、圖中1形成的天氣特點是晴朗少雨,如我國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氣爽等天氣。2形成的天氣特點是雲雨天氣,如我國夏秋季的台風現象。§4全球氣候變化1、全球氣候變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現代氣候變化最主要的趨勢是全球氣候變暖。2、在我國,氣候變暖現象由空間上看,北方地區十分明顯,由時間上看,冬季季節比較突出。3、產生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人口的增長 4、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導致海平面上升;(2)改變水循環,產生洪澇、乾旱等災害;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於高緯國家,使其農業增產(生長期延長);不利於低緯國家,使其農業減產(洪澇與乾旱加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環1、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其中儲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2、 (1)圖中1是蒸發,2是降水,它們組成了海上內循環循環;(2)圖中3是蒸發,4是降水,它們組成了陸地內循環(內陸循環)循環;(3)圖中5是蒸發,6是水汽輸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徑流,9是下滲,10是地下徑流,它們組成了海陸間循環循環。(4)能夠更新和凈化陸地水資源的是海陸間循環。人類在利用水循環過程中對地表徑流的利用和影響最大。3、水循環的意義:(1)維持全球水體的動態平衡;(2)促進全球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3)塑造地表形態;(4)對陸地水資源具有更新、凈化的作用。§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1、形成洋流的主要動力是盛行風,另外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也可以影響洋流的方向。2、洋流的主要類型有寒流和暖流。3、在圖中繪制出洋流的方向。 4、圖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5、洋流的影響:(1)影響高低緯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2)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的溫帶海洋氣候氣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如沿海地區受寒流影響可能形成荒漠。(3)對漁場的影響:太平洋中由於寒暖流3和7 的交匯形成北海道漁場;由於上升流的影響在11處形成秘魯漁場。(4)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擴大污染范圍;加快污染物的凈化。(5)對海洋交通運輸的影響:順流時可以加快速度、節省燃料;寒暖流交匯處易出現霧,可以干擾交通運輸;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緯帶來冰山,危害交通運輸。§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資源按其性質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水資源屬於其中的可再生資源。2、影響水資源豐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等,其中徑流量是衡量水資源豐歉程度最重要的標准。3、水資源的數量主要影響經濟活動的規模大小,水資源的質量主要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高低。4、生產力(科技)的發展可以影響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後時代,人類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發達時代,人類利用水資源的種類增多,利用方式多樣化。例如地下水開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等。5、當前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必須合理利用水資源,因為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6、人類利用水資源的措施:(1)修建水庫;(2)跨流域調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復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開采地下水;(6)提高節水意識;(7)人工增雨;(8)減少污染浪費。其中屬於開源措施的有(1)(2)(4)(5)(7),屬於節流措施的有(3)(6)(8)。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1、地質作用按照能量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兩種類型。由整個地質時期看,地質作用中內力作用居主導地位2、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熱能),它可以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殼運動等基本形式。3、地殼運動中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是地殼運動,其按運動方向和性質又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升降(垂直)運動兩種形式。4、水平運動常常形成褶皺山脈、斷裂帶、裂谷、海洋等;垂直運動常常形成地勢起伏、海陸變遷等。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外部(太陽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變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岩等基本形式。6、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地殼物質循環)。在圖中填出相應名稱。
§2山嶽的形成1、山嶽的主要類型包括褶皺山、斷塊山、火山。2、褶皺的基本形態有背斜和向斜兩種類型。其中岩層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層的新老關系是中心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岩層向下彎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層的新老關系是中心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3、在內力作用影響下,一般情況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慮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頂部由於受張力作用,容易被侵蝕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擠壓力作用,不易發生侵蝕作用,從而形成山。世界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科迪勒拉山脈等按其成因類型都屬於褶皺山。背斜屬於儲油氣構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屬於儲水構造。4、岩層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破裂並沿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而形成斷層。兩條斷層之間的岩塊相對上升則形成地壘,容易形成斷塊山地,例如華山、廬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兩條斷層之間的岩塊相對下降則形成地塹,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東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5、哥倫比亞高原、我國長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於岩漿活動形成的。6、山嶽地區的交通線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嶽地區地表崎嶇不平,而山間盆地及河谷地勢相對較平緩。7、山嶽地區的交通線長度較長,彎曲度比較大。原因是:山嶽地區的交通線需要繞過各種障礙物。8、山嶽地區的交通線主要以公路為主,其次才是鐵路。原因是:山嶽地區的交通建設成本比較高,難度比較大,而公路的建設成本相對較低。§3河流地貌的發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為侵蝕地貌、堆積地貌。2、溯源侵蝕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頭方向伸展;下蝕可以使河谷加深,側蝕可以使河谷加寬。3、河流堆積地貌最典型的類型是沖積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積-沖積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灘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組成。4、高原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的河漫灘平原,其形態呈條帶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分散,規模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里氣候溫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區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平原或山前的沖積扇,其形態呈條帶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分散,規模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平原,其形態呈條帶狀狀或團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密集,規模比較大。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內河與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組成環境的各個要素,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2、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3、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4、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即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是由多個地理要素變化共同組成的。5、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相應改變。§2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1、以熱量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赤道向兩極呈現南北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低緯、高緯地區最明顯。2、以水分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沿海向內陸呈現東西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中緯地區最明顯。3、以水分和熱量的共同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山麓向山頂呈現垂直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高差較大的山區地區最明顯。當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⑶ 高一必修一人教版地理期末試題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必修三知識點:
必修一
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回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范圍判斷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40°,60°
5、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變化規律
6、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7、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
8、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候類型(影響因素、特點),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
9、天氣系統(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實例
10、氣旋反氣旋~畫圖,鋒面氣旋的判讀
1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對策
12、水循環過程,洋流(名稱、位置、對沿岸影響),洋流與等溫線,四大漁場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了解發生過程)
13、水資源分布,大洲和國家,水資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為),開源節流的措施
14、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適當記一些岩石類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斷和現實意義,地嵌地壘的實例(簡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
17、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規律和景觀(自然帶)變化
必修二
1、人口增長模式特點,根據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先後順序
2、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國以土地為劃分標准)
3、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利和弊),農民工
4、城市形態(空間形態和地域形態)
5、不同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圖,城市的合理規劃,生態城市目標(了解)
6、城市化的標志、推力與拉力,城市化進程階段和各自特點
7、農業區位選擇(氣候地形孕土壤,運輸機械找市場,旱區水源孕綠洲,勞力政策有影響)
8、農業區位含義(了解),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比如東北甜菜,新疆棉花江南茶樹,以色列無土蔬菜等),城郊農業
9、農業地域類型(區位條件,特點,發展措施,典型地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名稱及其分布位置,美國本土農業帶
10、工業區位選擇(能源水土地,原料勞動力,市政運輸和環境)
11、評價我國鞍鋼和寶鋼的區位條件,既是評價,說明既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
12、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印刷廠基本上無污染)
13、工業集聚的優勢,工業分散的優勢
14、傳統工業區以機械、化工、採煤、紡織、鋼鐵為主(「計(機)劃(化)采訪鋼鐵部門」)
15、德國魯爾區工業的區位優勢,衰落原因以及綜合整治措施(類似我國遼中南地工業區)
16、義大利新工業區形成條件、特點(小輕同專散)
17、美國矽谷區位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特點(類似我國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和德國慕尼黑)
18、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19、鐵路線建設的意義(以南昆鐵路為例)(類似青藏鐵路)
20、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三大基本原則
21、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必修三
1、三S技術實際應用
2、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和防治措施
3、草方格沙障的優勢
4、非地帶性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成因,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如何保護熱帶雨林
5、山西能源開發條件(工業區位選擇),能源基地建設措施,如何保護我國能源安全,我國、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6、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意義以及不利影響(類似三峽、埃及阿斯旺大壩),修水庫、大壩應該考慮的因素(自然和社會經濟)
7、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自然和社會經濟),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了解)
8、珠三角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泛珠三角(國家9+2)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工農業發展比較
9、煤炭與天然氣比較,西氣東輸路線圖,西氣東輸對東部、西部和沿線地區的影響(利弊,對沿線和東部可以不說不利影響)
10、產業轉移的原因和影響,分析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
11、南水北調東中西三線的比較,南水北調對調入區的意義,對調出區和沿線的不利影響
1、分析我國某一河流旱澇災害多發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2、河流水文特徵
3、評價港口的區位條件
4、青藏鐵路以橋代路和京滬高鐵以橋代路的比較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對策
6、我國溫度帶分布,甘肅跨溫度帶對多,4個
7、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
8、我國航天衛星發射基地區位選擇
9、濕地的意義
10、黃河斷流的原因(自然和人為)和影響
11、我國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
12、長江荊江河段地上河成因和措施
13、三峽、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寧夏平原、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14、西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15、孟加拉國多洪澇災害的原因
16、全球等溫線分布規律(一路南,七陸北)
17、赤道上六大板塊的分布位置和順序
18、西亞石油輸出路線
19、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⑷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
一、選擇題
1.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等級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
A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 B.地球—太陽—銀河系—總星系
C.地月系—太陽系—星座—宇宙 D.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2.某地位於東經113°46´,北緯22°27´,該地( )
A.一年有一次陽光直射 B.夏至日受到陽光直射
C.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 D.春分、秋分時受陽光直射
3.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赤道上晝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晝長達到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 D.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4.10月1日這一天,太陽直射點( )
A.在北半球,並向北移動 B.在北半球,並向南移動
C.在南半球,並向南移動 D.在南半球,並向北移動
5.北京時間2008年8月8日20時將在首都北京舉行第26屆奧運會,這時上屆奧運會
舉辦地雅典(東二區)是( )
A.8月8日2時 B. 8月8日8時 C. 8月8日12時 D.8月8日14時
6. 太陽大氣結構從里到外排列正確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7.冬半年影響我國的氣象災害是( )
A.台風 B.寒潮 C.旱災 D.暴雨
8. 大量使用冰箱、空調會造成( )
A.酸雨 B.臭氧層破壞 C.海平面上升 D.空氣污染
9.冷鋒、暖鋒的共同特點是( )
A.冷氣團在鋒面以上 B.過境後天氣轉晴
C.過境後氣壓升高 D.過境後溫度上升
10.地球上水的主體是( )
A.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海洋水
11.地球上淡水的主體是( )
A.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河流水
12.形成洋流的主要動力是( )
A.地轉偏向力 B.盛行風 C.陸地形狀 D.摩擦力
13.秘魯漁場形成的條件是( )
A.水溫高 B. 有上升流 C. 寒、暖流交匯 D.淡水河流注入
14.海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是( )
A.使溫差變小 B. 使溫差變大 C. 使氣溫升高 D.使降水減少
15.我國華山的成因是( )
A.向斜山 B. 背斜山 C. 斷塊山 D.火山
16.廣東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 )
A.斷層上升 B. 褶皺隆起 C. 火山噴發 D.泥沙沉積
17.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最小的是( )
A.南北兩極 B. 極圈內 C. 赤道 D.回歸線附近
18.廣東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屬於( )
A.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19.北半球夏季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惠州晝長夜短 B.長江進入枯水期 C.地中海多雨 D.日本盛行偏北風
20.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的原因( )
A.海底火山爆發 B.海底發生地震 C.台風的影響 D.厄爾尼諾現象
21.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的原因是( )
A.流水搬運作用 B.風力沉積作用 C.流水侵蝕作用 D.流水沉積作用
2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的外部,主要是( )
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陽輻射
23.確定背斜的最可靠的依據是( )
A.岩層向上拱起 B.中心部分岩層較新,兩翼部分岩層較老
C.在地形上為山峰和山嶺 D.中心部分岩層較老,兩翼部分岩層較新
24.自然帶上,惠州所在地區屬於( )
A.熱帶雨林帶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溫帶常落葉闊葉林帶
25.在非洲由赤道向南北兩極出現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荒漠的更替,是
A.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 B.以水分變化為基礎
C.從赤道到兩極的分異規律 D.垂直分異規律
26.引起其自然帶更替的主導因素是( )
A.熱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
27.下列地理現象,表現為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的是( )
A.非洲赤道兩側,森林—草原—荒漠對稱分布
B.我國東部從南向北依次出現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森林景觀
C.從大興安嶺向西,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荒漠景觀
D.珠穆朗瑪峰北坡,從山麓到山頂出現草原—荒漠景觀
28.下面水循環的環節中,人類活動能影響最大的是( )
A.海水蒸發 B.地表徑流 C.水汽輸送 D.降水
29.三角洲一般形成於( )
A.山麓地帶 B.濱海地帶 C.河源地帶 D.河流的入海口
30.下面四幅圖中,屬於北半球的中高緯度的環流的是( )
A B C D
31.有關右圖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32.夏天使,城市比農村更加酷熱,原因是( )
A.集聚效應 B.陽傘效應 C.熱島效應 D.雨島效應
33.我國夏季的台風來自太平洋,成因是( )
A.氣旋 B.反氣旋 C. 冷鋒 D.暖鋒
34.台風一般會帶來 天氣。( )
A.乾燥 B.狂風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35.我國冬天在北方地區沙塵暴的原因( )
A.氣旋 B.反氣旋 C.台風 D.暖鋒
二、綜合題
36.讀地球繞日公轉圖回答:
(1)圖中字母所示日期:A B C D
(2)圖中地球公轉速度 點較快, 點較慢(填字母)
(3)北半球晝長大於夜長,且白晝越來越長,地球處在 向 的階段。(填字母)
(4)由B點向C點,太陽直射點如何移動 (向南、向北)
37.讀右圖回答:
(1)圖中的氣候類型 ① ② ③ ④
(2)①的自然帶是 廣東可能在圖中 (代號)的自然帶上。
38.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是 氣團。此圖為 鋒示意圖(2)C、D、E三地中氣溫最高的是 地,氣壓最高
的是 地,屬於陰雨天氣的是 地。
(3)E地未來天氣的變化趨勢是: ①鋒面過境時 。②鋒面過境後 。
39.讀右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用直線畫出箭頭,表示水循環路徑。
(2)補畫圖中缺少的兩個水循環重要環節,並註明名稱。
(3)水循環的原動力是 。
(4)對人類最重要的水循環類型是 。該水循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在此水循環各環節中人類可以直接控制的環節是 。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A
C
D
C
B
B
B
D
B
B
題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C
D
C
D
A
B
C
D
D
B
題號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C
B
D
D
C
C
A
B
B
二、綜合題
36.(1)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D B (3)A B (4)向南
37.(1)熱帶雨林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2)熱帶雨林帶(3)②
38(1)曖 暖 (2)C E D
(3)多連續性降水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39.(1)略 (2)略 (3)太陽輻射能
(4)海陸間循環 此循環可以使海洋和陸地的水進行交換,使水資源不斷得到更新 地表徑流
⑸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試卷
可以看看知識點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必修三知識點:
必修一
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回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范圍判斷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40°,60°
5、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變化規律
6、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7、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
8、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候類型(影響因素、特點),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
9、天氣系統(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實例
10、氣旋反氣旋~畫圖,鋒面氣旋的判讀
1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對策
12、水循環過程,洋流(名稱、位置、對沿岸影響),洋流與等溫線,四大漁場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了解發生過程)
13、水資源分布,大洲和國家,水資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為),開源節流的措施
14、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適當記一些岩石類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斷和現實意義,地嵌地壘的實例(簡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
17、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規律和景觀(自然帶)變化
必修二
1、人口增長模式特點,根據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先後順序
2、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國以土地為劃分標准)
3、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利和弊),農民工
4、城市形態(空間形態和地域形態)
5、不同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圖,城市的合理規劃,生態城市目標(了解)
6、城市化的標志、推力與拉力,城市化進程階段和各自特點
7、農業區位選擇(氣候地形孕土壤,運輸機械找市場,旱區水源孕綠洲,勞力政策有影響)
8、農業區位含義(了解),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比如東北甜菜,新疆棉花江南茶樹,以色列無土蔬菜等),城郊農業
9、農業地域類型(區位條件,特點,發展措施,典型地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名稱及其分布位置,美國本土農業帶
10、工業區位選擇(能源水土地,原料勞動力,市政運輸和環境)
11、評價我國鞍鋼和寶鋼的區位條件,既是評價,說明既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
12、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印刷廠基本上無污染)
13、工業集聚的優勢,工業分散的優勢
14、傳統工業區以機械、化工、採煤、紡織、鋼鐵為主(「計(機)劃(化)采訪鋼鐵部門」)
15、德國魯爾區工業的區位優勢,衰落原因以及綜合整治措施(類似我國遼中南地工業區)
16、義大利新工業區形成條件、特點(小輕同專散)
17、美國矽谷區位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特點(類似我國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和德國慕尼黑)
18、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19、鐵路線建設的意義(以南昆鐵路為例)(類似青藏鐵路)
20、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三大基本原則
21、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必修三
1、三S技術實際應用
2、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和防治措施
3、草方格沙障的優勢
4、非地帶性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成因,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如何保護熱帶雨林
5、山西能源開發條件(工業區位選擇),能源基地建設措施,如何保護我國能源安全,我國、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6、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意義以及不利影響(類似三峽、埃及阿斯旺大壩),修水庫、大壩應該考慮的因素(自然和社會經濟)
7、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自然和社會經濟),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了解)
8、珠三角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泛珠三角(國家9+2)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工農業發展比較
9、煤炭與天然氣比較,西氣東輸路線圖,西氣東輸對東部、西部和沿線地區的影響(利弊,對沿線和東部可以不說不利影響)
10、產業轉移的原因和影響,分析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
11、南水北調東中西三線的比較,南水北調對調入區的意義,對調出區和沿線的不利影響
1、分析我國某一河流旱澇災害多發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2、河流水文特徵
3、評價港口的區位條件
4、青藏鐵路以橋代路和京滬高鐵以橋代路的比較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對策
6、我國溫度帶分布,甘肅跨溫度帶對多,4個
7、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
8、我國航天衛星發射基地區位選擇
9、濕地的意義
10、黃河斷流的原因(自然和人為)和影響
11、我國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
12、長江荊江河段地上河成因和措施
13、三峽、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寧夏平原、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14、西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15、孟加拉國多洪澇災害的原因
16、全球等溫線分布規律(一路南,七陸北)
17、赤道上六大板塊的分布位置和順序
18、西亞石油輸出路線
19、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⑹ 高一地理必修一常考題型
地球運動算太陽高度角,結合洋流,地理現象,等高線,等深線。。。考點很多啊
⑺ 高一必修一地理題
B點時間乃是正午12:00,北京時間需要經度信息才能確定,圖上並沒有其他相關提示,所以能否拍題目全圖來看看
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所有計算題和圖類型歸納
專題一 地球運動原理其示意圖的判讀
[知識梳理]
一、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方向
①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
注意:經緯線形狀、極點、赤道和旋轉方向。
②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沿逆時針方向繞太陽運轉。
2、周期:
①自傳:地球自轉一周(360º)所需的時間。1恆星日為23時56分4秒。1太陽日為24小時。
恆星日:需要人為規定一個參照點——宇宙中的任一顆恆星都可以。地球自轉一周後,因公轉離開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轉的弧長,但是,此弧長與地球到恆星的距離之比幾乎為零,地球公轉已被忽略,故三顆恆星對地球而言實為一顆恆星。E1P到E2P地球自轉360º,時間為23時56分4秒。恆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太陽日:即地球從E1到E2沒有完成以太陽為參照物的周期運動,至E3P點才再次與太陽重合,就地球自轉而言,旋轉了360°59」,稱一個太陽日周期為24小時。太陽日是生活周期,古人雲:日出而作日沒而息。
②公轉:軌道——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歸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時,故4年一潤,閏年為366天。(太陽周年運動為參照)
1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以恆星為參照物)
3.速度
①地球自轉:
線速度:單位時間走過的線長。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線速度最大(約為1670km/h),向高緯遞減,兩極為零。緯度為α°的某地其線速度約為1670km/h × cos α°
角速度:單位時間轉過的角度。旋轉體速度快慢的計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時,兩極為零。
②地球公轉速度
(1)公轉角速度:繞日公轉一周360°,需時一年,大致每日向東推進1°。
(2)公轉線速度:平均每秒約為30千米。
(3)1月初過近日點,7月初過遠日點。
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有近日點、遠日點之分。大約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7月初過遠日點。日地距離的遠近對地球四季的變化並不重要,因為一年中日地距離最遠是1.52億千米,最近是1.47億千米,這個變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陽熱能的極小值與極大值之間僅相差7%。而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陽的熱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決定地球四季變化的重要原因。當地球過近日點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獲得的太陽熱能超過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處於冬季了。同樣道理,地球過遠日點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獲得的太陽熱量超過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處於冬季。此外,地球公轉速度也有影響作用,地球過近日點時公轉速度很快,過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慢。
二、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地理意義
(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此處需要注意,學生容易理解為自
轉產生了晝夜現象,但地球不自轉仍有晝夜現象,在一
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
不停地自轉,才會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①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º;
②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º;
③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最小緯線圈切點
B的緯度之和等於90º;
如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23º26´N)時,
切點B的緯度為66º34´N或66º34´S。
當太陽直射在20ºS時,切點B的緯度為
70º´N或70ºS。
2.地方時與區時: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相鄰15度經線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區時經度每隔15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度每隔1度差4分鍾。
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120ºE的地方時。離北京所在的東八區較遠的地區,作息時間與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烏魯木齊市,人們一般10點鍾上班,14點吃午飯。因為烏魯木齊在東6區,與北京時差為2小時,如果烏魯木齊的人們使用東6區的區時,作息時
間會與北京相同,但烏魯木齊使用的是東8區的區時「北京時間」,所以他們的作息就在「北京時間」的基礎上延遲了2小時。(圖解)
3、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生偏向。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無論朝哪個方向運動,都會發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經線是互相平行的,無偏向。
4、自轉對地球形狀的影響。
地球在自轉過程中,球上各質點都在繞著地軸作圓周運動。因此,就會產生慣性離心力。這種離心力隨著物體距離地軸半徑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說,從赤道向兩極,慣性離心力逐漸減小。使得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長期作用使地球變成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形狀。
(二)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1、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特點:
①地球是斜著身子繞日公轉的。因此,地球公
轉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們之間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目前,黃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而
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隨時在變,這就引起了太陽
直射點緯度位置的周年變化。
2、黃道與地球的交點:太陽直射點。此交點位於最北是夏至,最南為冬至,位於赤道為春秋分。
3.黃赤交角的影響: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並且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因而,太陽直射點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太陽光線對於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用H表示)。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著一個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在太陽直射點上,太陽高度為90°,在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是0°。
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原因: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就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它的大小隨緯度不同和季節變化而有規律地變化。
(2)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變化
地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圈)。晨昏線把所經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時晨昏線通過兩極並平分所有緯線圈外,其它時間,每一緯線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長的晝弧和夜弧兩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轉一周,如果所經歷的晝弧長,則白天長;夜弧長,則白晝短。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變化的規律見下表:
(3)四季更替
①從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以24節氣中的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行會產生天氣和季節的有規律變化,傳統農業中農民依此進行農業生產,有如:「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的諺語。
黃赤交角是影響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是:低緯大而高緯小,春秋二分,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夏至日,從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日,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隨季節變化是: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前後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冬至日前後達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則相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帶,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②氣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起點。比我國天文四季晚一個半月。
(4)五帶劃分:以地表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熱帶、溫帶、寒帶。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接受太陽輻射最多。
溫帶:回歸線與極圈之間,受熱適中,四季明顯。
寒帶:極圈與極點之間,太陽高度角低,有極晝、極夜現象
三、有關地理問題的計算
⑴時間的計算
①地方時:不同經度的時間。掌握東加西減、東早西晚的原則,每相差15度,時間上相差1小時,4分鍾相差1度。根據已知時間求經度時,注意用時間的早晚來確定經度的東西方位。
②區時:各地沒有特殊說明情況下使用的時間。先掌握時區的計算,區時的計算方法與地方時的原則相同,每相差一個時區時間相差一個小時。注意地方時與區時的相互轉換。
③標准時:各國統一使用的時間。絕大部分國家只有一個標准時,多採用這個國家東部時區的區時,也有採用半區時的國家,如印度等;少數大國有兩個標准時,如中國、美國、俄羅斯等。注意一個國家的任何地區,所使用的時間都為標准時,除非有特別說明是所在時區的區時或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時例外。
④北京時間:我國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即東八區的區時,東經120度的地方時。注意北京時間不等於北京地方時,在有關日出日落時間的題目中多採用的是地方時。
⑵日期的計算。
①日期的變換有兩種變換,即自然變換和人為變換。
自然變換是某地區時間為24點時,其日期事實上已是新的一天。
人為變換是指日界線,過日界線日期變換的原則是向東減一天,向西加一天。東、西十二區這兩個半時區,在區時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東十二區是全球時間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區是全球時間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東和最西的地方。
②全球總是被兩條經線分割為兩個日期,分割日期的經線分別是日界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這兩條經線可以重合,當二者重合的一瞬間,全球只有一個日期。注意真實的情況下,日界線和180度經線並非完全重合,在俄羅斯、阿留申群島、南太平洋等地有明顯彎曲。
今天范圍的計算,採用的多為地方時。180度時間如果為T,那麼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圍為T/124,舊的一天范圍為(24-T)/24。也可以把T轉化為北京時間Q,即Q=T-4。
如果使用的區時,那麼新的一天范圍可用時區數表示,時區數為180度經線的區時T+0.5個時區。注意一般情況下沒有24點,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點。
⑶晝夜長短的記算
①可以利用一個地區晝弧所跨的經度范圍來計算,方法是在日照圖上某條緯度與晨昏線有兩上交點,兩點之間在晝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晝的時間。
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來求算。方法是:白晝長=2×(12-日出時間)或白晝長=2×(日落時間-12)。
③同一半球相同緯度地區晝長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緯度地區的晝夜長短相反,如北緯40度的晝長是15時,那麼南緯40度的地區夜長為15時。
④注意極晝區、極夜區的晝長分別是24時和0時。赤道地區的晝長永遠是12時。
⑷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①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是:H=[900-β(當地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緯度)],其中β的求採用同一半球相減、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則,永遠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體的日影計算:cotH=影長/物體長度。
③太陽能熱水器的採光面與樓房頂面的夾角=β(β同①)
④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樓房間隔L的計算:L=樓高×cotH』( H』即當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北半球為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南半球為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在樓房布局時建議採用東北-西南向或西北-東南向。
⑤一個地區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區是23026』
南北半球熱帶地區介於23026』和46052』之間,具體度數是(當地緯度+23026』)。
南北半球溫帶地區是46052』。
南北半球寒帶地區是46052』,但也可以當作當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的數值。
⑸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
①利用已知晝長計算: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
②利用日照圖上晨昏線與當地緯度交點的經度地方時確定。
③北京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北京當時日出時間,(注意這個時間是北京的地方時)。
⑹某地區緯度的計算
①利用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注意首先判斷該地所處的南北半球和緯度范圍(熱帶范圍還是溫、寒帶范圍)
②利用北極星的仰角計算:北極星的仰角=當地緯度;北極星與天頂的角距離=900-當地緯度(只能是北半球)。
③利用晝長確定:當北(南)半球某緯度的晝長是X小時,而所求地區的夜長也是X小時時,當地緯度即與上述緯度相同,當半球相反。
⑺經度的計算
某地區的經度求算大多採用地方時等時間來確定。
5.日照圖的解題內容和步驟
⑴確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極。
①側視圖,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如專題三中例6中圖B)。
②從自轉方向上看,逆時針自轉為北半球,順時針自轉為南半球。
③從經度數排列上看,自轉方向與東經度數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⑵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①太陽直射經線的確定:
A.地方時12時的經線。
B.平分晝半球的經線。
C.根據已知某經線的時間來計算。
D.直立物體影長為零的地區所在的經線。
②直射緯線的確定。
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計算。
B.直立物體影長為零的地區所在的緯線。
C.利用晨昏線相切的緯度計算:直射緯度=900-相切緯度(北半球晝長長則該直射北半球)。
⑶時間的確定
①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時間: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18時。
②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時間:切點所在經線通過赤道地區位於晝半球則經線時間為12時,切點所在經線通過赤道地區位於夜半球則經線時間為24(0)時。
⑷季節或日期的確定
①利用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來判定:北半球晝長夜短或北極地區是極晝,則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反之則為冬半年。
②利用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確定。
⑸太陽高度
①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是0度。(並非正午太陽高度)
②太陽直射點的太陽高度是90度(也是正午太陽高度)。
③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緯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④某一時刻,太陽高度相同的點有無數個,即以直射點為圓心,以(900-高度角)的角距離為半徑的圓。
⑤某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的點可能有兩個,也有可能只有一個。(位於同一經線上,與直射緯線之間的角距離相同)。
⑹晝夜長短
①太陽直射北半球,則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地區出現極晝[極晝范圍是(900-直射緯度)N以北地區];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南極地區出現極夜[極夜范圍是(900-直射緯度)S以南地區]。太陽直射南半球相反。
②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如果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則北極地區極晝范圍擴大,如果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則北極地區極夜范圍縮小。南半球相反;直射點向南移相反。
⑺變式圖
無論是什麼樣的變式圖,都利用上述方法的中某一種或幾種來確定所隱含的要素。抓住關鍵點,不要被圖的變化所迷惑。
[典型例題]
例1.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間,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連珠」天象奇觀。其中水星是最難一見的行星,觀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後的1 小時內才能看到它。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點為極地。回答1—3題
1.圖4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連珠」現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新疆的吐魯番(約890E)觀看五星連珠現象,應該選擇的時間段(北京時間)是
A.18時10分至19時 B.16時10分至17時
C.20時10分至21時 D.21時10分至22時
3.五星連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顆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解析】1.從背景材料的有關信息可知:「3月22日到4月3日」可以推測出此時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所以圖中的極點是北極點,由此可以判斷出圖中晨昏線中的晨線和昏線。又「觀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後的1 小時內才能看到它」②點位於昏線附近,③點位於晨線附近,①④兩點地方時距日出或日落的時間約在1.5小時左右。
2.要綜合運用背景材料中的「3月22日到4月3日」和「日落之後的1 小時內才能看到它」,吐魯番的日落時間在地方時18時略後,但北京時間比吐魯番的地方時早2小時4分,所以在吐魯番觀看的時間段在20時略後到21時之間。
3.主要考察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有關知識,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是可以肉眼觀察到的。
【答案】1.B 2.C 3.D
例2. 某學校(110°E)地理興趣小組在平地上用立竿測影的方法,逐日測算正午太陽高度。如下圖所示,垂直豎立一根2米長的竿OP,正午時測得竿影長OP′,通過tga=OP/OP′算出正午太陽高度α。據此回答4~5題。
4.該小組每天量測影長時,北京時間應為( )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5.3月21日,當該小組進行觀測時,下列城市中即將迎來旭日東升的是( )
A.英國倫敦 B.匈牙利布達佩斯(約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約29°E) D.夏威夷檀香山(約158°W)
【解析】4. 這是一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題,屬中等難度。該組題立意表達如下兩種信息:第一,各學科之間存在著大量通過的「基礎語言」,即使在「單科試卷」中,使用到其他學科的基礎語言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每門課程都強調要學習該學科有用的知識,基礎語言的通用性就是「有用」的重要表現之一。第二,使用地理圖表的能力,包括將地理現實繁復雜亂的信息加以梳理選取,製成直觀的地理圖表並從圖表的信息中「還原」為地理現實或實踐的能力。該組題目主要考核學生能否將數學的基礎語言和能力運用於解決簡單的地理問題,對時間的換算是否熟練,以及能否真正理解地理實踐和地理圖表間的關系,並准確把握一組題目中各個小題的相互聯系。
5. 這是一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題,屬中等難度。該組題立意表達如下兩種信息:第一,各學科之間存在著大量通過的「基礎語言」,即使在「單科試卷」中,使用到其他學科的基礎語言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每門課程都強調要學習該學科有用的知識,基礎語言的通用性就是「有用」的重要表現之一。第二,使用地理圖表的能力,包括將地理現實繁復雜亂的信息加以梳理選取,製成直觀的地理圖表並從圖表的信息中「還原」為地理現實或實踐的能力。該組題目主要考核學生能否將數學的基礎語言和能力運用於解決簡單的地理問題,對時間的換算是否熟練,以及能否真正理解地理實踐和地理圖表間的關系,並准確把握一組題目中各個小題的相互聯系。
【答案】4. B 5.B
[能力訓練]
(2002年上海)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晝時間,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1-3題。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晝長 5∶30 9∶09 11∶25 13∶56
1、四地中屬於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處緯度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造成四起白晝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轉②地球自轉③黃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時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02年1月1日,作為歐洲聯盟統一貨幣的歐元正式流通,這將對世界金融的整體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回答4-5題:
4、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場均在當地時間上午9時開市,下午5時閉市。如果某投資者上午9時在法蘭克福(東經8.50)市場買進歐元,12小時後歐元上漲,投資者想盡快賣出歐元,選擇的金融市場應位於:()
A.東京(東經139.50)B.香港(東經1140)
C.倫敦 D.紐約(西經740)
5、在上述假定的營業時間內,下列各組金融中心能保證24小時作業的是:()
A.法蘭克福、新加坡(東經1040)、倫敦
B.倫敦、香港、舊金山(西經122.50)
C.倫敦、東京、紐約
D.東京、洛杉磯、紐約
(2003年上海春招)「月有陰晴圓缺」,月相變化引發了人類的種種情感和聯想。回答6-7題。
6、中秋佳節賞月,上海地區一輪明月升起的時間是:()
A.早晨B.正午C.傍晚D.子夜
7、上海地區,人們可觀察的月球升起和下落的狀況是()
A.全年東升西落
B.農歷上半月東升西落,下半月西升東落
C.全年西升東落
D.春分日至秋分日東升西落,秋分日到春分日西升東落
(2002年廣東)一架在北半球飛行的飛機,飛越晨昏線上空時,當地為8日19時,回答8-10題。
8、在下圖所示的4個地區中,它飛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6小時後該飛機到達西6區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區時是()
A.8日14時 B.9日2時 C.9日20時 D.8日8時
10、該季節能夠看到的景色是()
A.長江流域寒梅綻放 B.巴黎盆地小麥黃熟
C.南極中山小終日斜陽 D.贊比西河流域草木蔥蘢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11—13題
11、地球公轉至圖中所示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極晝極夜的范圍呈擴大趨勢
B. 晨昏線與地軸之間的夾角呈縮小的趨勢
C. 太陽直射在北半球,並且直射點向北移動
D. 我國北方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
12、黃赤交角增大,則會引起的現象是( )
A.北極圈以北范圍增大,南極圈以南范圍縮小
B.地球上有太陽直射的范圍縮小
C.北極點出現極晝的天數增加
D.中緯度地區夏季晝將增長,冬季夜將增長
13、地球從甲處經乙、丙、丁回到甲公轉一周(甲、乙、丙、丁之間等距)四段之間用時最少的是( )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右圖為某時刻我國局部地區太陽高度分布示意圖,圖中圓圈為等太陽高度線,水平直線表示緯線,豎直的直線表示經線,讀圖回答14—15題。
14.此時北京時間是( )
A.12時 B.0時
C.12時16分 D.11時44分
15.M、N兩地的經度差( )
A.大於10° B.小於10°
C.等於10° D.可能大於10°,也有可能小於10°
正當美國宇航局為「勇氣」號出現的問題一籌莫展時,「勇氣」號的孿生兄弟「機遇」號火星車仍按照原計劃於太平洋標准時間2004年1月24日晚9時05分(北京時間25日下午1時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陸,以尋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線索。閱讀材料,完成16—17題。
16.材料中的「太平洋標准時間」指的是( )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時 B.西五區的區時
C.120°W的地方時 D.美國東部共同使用的時間
17.下列四幅圖中與太平洋標准時間6月8日15時的情況相吻合的是( )
讀圖,回答 18—19題。
18.甲地位於( )
A.大西洋 B.非洲大陸
C.印度洋 D.南美大陸
19.已知乙處的晝長為6小時,倫敦的地方時可能是( )
A.18時 B.16:20
C.13:40 D.14:20
右圖是巴黎(採用東一區區時)6月22日太陽高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據此回答20—21小題:
20.從圖中可判斷出巴黎的經度是( )
A.27°30′W B.27°30′E
C.2°30′W D.2°30′E
21.這一天巴黎的夜長約是
A.8小時 B.10小時
C.12小時 D.16小時
22.圖16中O為南極點,MA為晨昏線,M為晨昏線與緯線(70°)相切的切點,且與經線B相交,圖中斜線部分表示與全球其它地區日期不同的范圍,讀後回答:
(1)太陽直射點的坐標是 。
(2)武漢某區(114.5°E,30.5°N)正午太陽高度角是:
地方時是 時 分。
(3)此時控制武漢的氣壓中心應為 壓,氣候特徵是 。
23.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
(1)如果此刻「北京時間」為九點整,那麼圖17中A地經度為 。
(2)若某地的地方時為11點40分,且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
66°34′那麼該地的地理坐標可能是 。
(3)在晝夜平分的緯線上屬東半球范圍的那一段中,且為晝半球的部分所跨經度為
A.小於90° B.大於90° C.等於90° D.180°
[能力訓練答案]
1、D 2、B 3、D 4、D 5、B 6、C 7、A 8、B 9、D 10、B 11、B 12、D 13、A 14、C 15、A 16、C 17、D 18、A 19、B 20、D 21、A 22、(1)20S、60°E (2)39.5° 15時38分 (3)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溫和少雨 23、(1)105°W (2)160°E、46°52′N; 160°E、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