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快速地理試卷

快速地理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1-23 12:57:57

① 地理選擇題怎麼做才快

地理:

地理高考試卷的綜合題答題的切入相對簡單,能全面、准確、深刻地完成答題卻十分不易,要想提高地理試卷中綜合題的得分率需要做到:(1)注重由「地」聯想到「理」。善於將地理試題情境回歸到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上。 地理試題情境的設置千變萬化,素材的來源十分廣泛,試卷的切入點,很可能都不是老師講的,也不是教材上有的,但問題的落腳點始終不會脫離地理本身。考生要深信地理試題的答案要領定能在課本中找到聯系。我們的思維要迅速地與相應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接軌。現在的高考命題思想以能力立意,層次上要求比較高,但是對知識的運用,基本上都是基礎知識。近幾年來的文綜地理試題,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即基本的概念、原理、規律和觀點。(2)答題要點盡可能全面,提倡「廣挖坑」,切忌「深鑿井」。運用發散性思維在自己大腦中收集答點,選取最佳答案要點。 問答題的設置強調是某一個中心問題,圍繞中心問題,涉及幾個層次和方面。可惜有些考生,即使是比較好的考生,也會出現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毛病。往往在某一點上,答的是非常完整的,分析得很透徹的,但是他只能得到這一點的成績,而其它方面呢,他得不到,這樣的考生是很可惜的。針對地理情境的設問,我們應從不同的層次、不同視角去分析,在草稿紙上盡可能地列出自己的思維要點,然後合理地進行重組、取捨。如高考中曾對青藏高原的生態失調的原因進行考查,絕大多數考生都沒有回答到鼠類活動猖獗這一原因。(3)運用心理地圖,快速進行圖文、文圖和圖圖轉化,准確空間定位。地圖是地理的工具,也是學科的特點,我們常要用地圖來獲取地理信息、解決問題(4)答題之前慎重審題。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挖掘題目中顯性和隱性條件,善於收集、整理、分析有效的地理信息。(5)深刻理解和把握試卷命題者的命題意圖,避免「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答題事故出現。 有些考生一到考場就發懵,會出現知識點想不到,想不全的毛病,考試時在試卷上胡亂答一氣,因為很多人都誤以為把卷子寫滿,怎麼著都能得點分,可是結果有的考生甚至一分得不到。這種情況在高考試卷中屢見不鮮。之所以得分不高,就是因為盡管考生寫了一大堆,但是都是頭腦里模糊的影像。正確的解答技巧應是針對題目要求,調動所學知識,有層次,有邏輯地組織語言。這就警示考生在復習備考時要避免記而不牢,背而不準,前背後忘,印象不深的尷尬情況。平時地理綜合問答題的復習還要注意總結命題者的答題思路。答題時注意研究出題者的心理,跟出題者鬥智斗勇,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做題就是在和出題者玩一種智力游戲。通過分析出題者的意圖,然後來找出這個游戲的規則,發現我們能夠獲勝的方法,從而贏得這個游戲。(6)打破平時在復習備考中解題的思維定勢,靈活自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答題過程中,廣大考生還應注意:能用科學規范的語言說「地」論「理」(地理語言);地理試題命題者在組題時已預留了大量時間給廣大考生思考,考生思考成熟後,應工整、准確、快速地完成地理試題答案的書寫。(6)提供幾個常見分析。A農業的區位優勢分析題:絕對避免出現氣候適宜,降水適中,溫度適宜這樣的語句,一旦出現,直接0分。氣候要細說,分成水源和光熱,水源再分開降水和河流。比如華北平原夏季降水豐沛,灌溉水源充足,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我國西北地區就說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光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總結:地形,土壤,水源,光熱。為農業答題的得分點,要熟記.B分析某地的地形特點:該地為平原……給地為低山丘陵……該地區以山地為主……該地為高原……該地為盆地。必須回答這樣的字眼。避免回答該地較為平坦,起伏較大或起伏不大等。C水文特徵的得分點:流量,落差流速,季節變化,含沙量,汛期,結冰期。

② 關於地理試卷 急!!

地理期中模擬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南亞是 教和 教的發源地。
2、西亞、北非地下的石油,一般具有 大、 淺、 多、
好的特點。
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非洲只有 、 、 三個獨立國家。
4、歐洲西部主要的半島,北部有 半島,南部有 、 、和 三大半島。
5、英國是個以 為主的國家,農業在經濟中不佔重要地位, 一直靠進口。
6、拉丁美洲是 、 、 、的王國。
7、亞馬孫河是世界上 最大, 最廣的大河,它的長度 多千米,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三。
8、大洋洲的島嶼,按成因分,有 島、 島、 島三類。
9、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國家,有現代化的 業和 業。
10、南極洲的氣候特點: 、 、 、 是南極特有的鳥類。
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
1、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叫做該時工的「標准經線」。
2、南極大陸素有冰雪高原之稱。
3、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的獨自佔有一個大陸國家,居民絕大部分是法國移民的後裔。
4、目前,巴西農產品中,產量佔世界首位的有咖啡、大豆、可可等。
5、安第斯山是世界最長的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樑」。
—1—
6、加拿大有廣闊的海洋,大西洋上的北海道漁場,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
7、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麻紡織工業中心。
8、哈薩克為世界最大的內陸國,也是中亞各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
9、世界最高氣溫紀錄出現在中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
10、長絨棉是埃及主要的經濟支柱。
三、連線題。
1、把歐洲西部河流、湖泊的特徵與形成條件連起來。(每線1分,共5分)
①無長河 A、受冰川作用
②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 B、降水較多,中歐和西歐多平原
阿爾卑斯山兩側多湖泊
③河湖水量充沛,河網密布 C、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限制。
2、把兩大運河和所屬國家溝通的海洋連起來。
①蘇伊士運河 A、埃及、印度洋和大西洋
②巴拿馬運河 B、巴拿馬、大西洋和太平洋
四、填圖題(填對1處給2分,共40分)
1、將下列事物
填注在圖中相
應位置。
大西洋 印度洋
地中海
馬達加斯加島
好望角
剛果盆地
撒哈拉沙漠
東非高原
幾內亞灣
2、在圖中填出美國 3、在圖中填出
小麥帶、玉米帶、 熱帶草原氣候、
乳畜帶、棉花帶、 熱帶沙漠氣候、
畜牧業灌溉農業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區 地中海式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五、問答題:(15分)
1、南極洲在礦產、生物資源和科學實驗方面有什麼價值?(9分)
2、德國工業的發展有什麼有利的條件?(6分)

③ 地理試卷、求你們了、快點解答吧、謝謝

1D
2B
3B吧
以秦嶺-淮河為界的地理事物是800mm等降水量分界線,C沒看懂
4C

④ 地理試卷 很急 求解

1、A處於副極地低氣壓帶,該地降水多為鋒面雨,原因是冷熱氣流相遇形成鋒面雨。
2、C處降水類型是對流雨,降水多在傍晚。
3、B處於副熱帶低氣壓帶,降水較多的是西岸,原因是這一地區處於東北信風帶。

⑤ 地理試卷

請問你要的是哪個年級的期末試題呢?最好是留下你的郵箱,因為地理的圖片太多無法一張張上傳哦。
長春市十一中08-09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地 理 試 題
一、單項選擇題:(以下各題有且只有一個最恰當選項,請選出填入答題卡中,共60分)
1.人口增長模式決定於

圖1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總數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會生產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總數、社會生產力
2.在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中,先轉變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長率 D.生育率
3.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下圖中(圖1)小黑點表示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其中0—14歲人口的比重約是
A.93% B.23% C.13% D.60%
4.有關人口遷移的概念的理解,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大學生赴美國留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屬於人口遷移
B.凡是人口在兩個地區間的空間移動,均稱為人口遷移
C.參與國際旅遊,屬於人口遷移
D.人口的空間移動距離在100千米以上的屬於人口遷移的范疇
5.二戰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的新的特點是:
A.人口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 B.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
C.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的人口增加 D.從已開發國家流向未開發國家
6.下面四幅圖(圖2)中反映建國後我國人口狀況變化的是

圖2
7.二戰後,下列地區為由人口遷入地區變為遷出地區的是
A.拉丁美洲 B.歐洲 C.西亞和北非 D.北美
讀圖(圖3)「甲、乙兩個國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圖」回答8—9題。
8.下列有關人口增長的說法,正確的是

圖3
A.19世紀中期甲國人口急劇減少
B.20世紀初期乙國人口增長最快
C.在歐洲發達國家中,出現了與
甲國相同的情況
D.老年人口比率,乙國高於甲國
9.有關兩個國家近年來人口問題及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國人口增長過快,人均糧食及資源
佔有量明顯減少
B.乙國人口增長過快,是因為國家實施
鼓勵生育的政策
C.乙國人口增長過於緩慢,城市化進程
明顯減慢
D.甲國人口增長過於緩慢,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
10.2001年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對優秀人才的遷入取消了戶口限制,這種行為
A.使城市人口增加,會導致城市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B.使勞動力和勞動市場之間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緩解了人口遷出地區的人地矛盾
D.有利於促進人口遷移合理正常地進行
11.古今中外的人口遷移資料表明,在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因素中起著最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戰爭 B.國家政策 C.經濟 D.生態環境變化
12.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的因素是
A.資源數量 B.科技發展水平 C.消費水平 D.地區對外開放程度
13.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確的是
A.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工業社會
B.農業社會→原始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
C.工業社會→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

圖4
D.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
圖4為新中國人口自然變動圖,回答下列14—15題。
14.1950—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年份的數值約為
A.33 ‰ B.43‰ C.27‰ D.15‰
1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的年份是
A.1960~1961年間
B.1959—1960年間
C.1957—1958年間
D.1949—1950年間

圖5
右圖(圖5)是「某四國人口金字塔示意圖」,讀圖完成16—17題。
16.近年來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國家是
A.A國 B.B國 C.C國 D.D國
17.最近曾有戰爭發生的國家是
A.A國 B.B國 C.C國 D.D國
18.近幾年我國派往海外的留學生學成後不回國的現象比較突出,這種現象對我國而言
A.可緩解就業壓力
B.可減輕人口壓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於學習國外先進經驗
19.下列關於城市功能分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功能區形成是同類經濟活動空間聚集的結果 B.城市各功能區之間有明確的界線
C.每個功能區只有一種功能 D.行政區、文化區是各類城市共有的功能區
20.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城市每一塊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取決於
A.各種活動的重要性 B.各種活動願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C.各種活動得到政府的支持程度 D.各種活動參與者的社會地位
21.在下列城市內部職能分區中,一般來說地價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區 B.中心商業區 C.大型綠地 D.招商引資的工業小區
22.讀城市平面圖(圖6)。根據工業布局原理,各工業區的布置相對合理的是
A.①微電子工業②紡織工業③食品工業④化學工業
B.①紡織工業②化學工業③食品工業④微電子工業
C.①食品工業②化學工業③微電子工業④紡織工業
D.①食品工業②紡織工業③化學工業④微電子工業

圖6 圖7
23.圖7中數字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區,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1—中心商務區 2—中級住宅區 B.3—低級住宅區5—高級住宅區
C.2—批發輕工業區 4—高級住宅區 D.4—中心商務區5—低級住宅區

24.美國西部城市舊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歷史因素 B.經濟因素 C.知名度因素 D.種族宗教因素
25.關於高級城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數目較多 B.服務范圍較大 C.服務人口較少 D.相互之間距離較近

圖8
26.下列商業部門與圖中(圖8)所屬城市對應正確的是:
A.甲為普通服務店 乙為傢具商店 丙為星級賓館
B.甲為早點店 乙為汽車銷售 丙為高級家用電器
C.甲為珠寶行 乙為傢具商店 丙為早點店
D.甲為星級賓館 乙為珠寶行 丙為早點店
2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一定位於城市服務范圍的幾何中心
B.高級城市的服務范圍被低一級城市服務范圍所覆蓋
C.城市服務范圍的大小與其等級和職能種類成負相關
D.同一級別城市的服務范圍有可能發生重疊

圖9

28.上圖(圖9)是某城市發展階段圖,能正確反映Ⅱ階段城市居住人口密度與距離市中心遠近兩者之間關系的是:

圖10

讀下圖(圖10),回答29—30題。
29.圖中a所示國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國 D.德國
30.圖中表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讀下圖(圖11)《城市化的模式圖》。回答31—32題。

圖11
31.下列有關城市化模式圖所代表時空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主要發生在二戰以前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③主要發生在二戰以後 ④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這種城市化模式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中心區地價不斷上漲 ②城市環境狀況不斷惡化
③鄉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④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3.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功能區 B.商業區用地 C.工業區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34.關於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體現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B.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進程比發達國家慢
C.城市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D.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
35.指出下列四幅圖中(圖12),哪一幅城市功能分布是較合理的

圖12
36.近年來,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中,採用了質量很好的透水磚,這給城市帶來了諸多方面的環境效益。城市中以往多採用釉面磚、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地面,這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阻斷了大氣直接補充地下水的途徑 ②冬季雨雪天氣極易使地面結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難 ③影響植物的生長 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氣的乾燥程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下圖(圖13)是「我國某地區土地利用圖」,讀圖回答37—38題。

37.該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A.種植園農業 B.乳畜業 C.混合農業 D.水稻種植業
38.該種農業主要分布在
A.黃河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下面是世界城市發展趨勢表,據此回答39—41題。
世界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城市人口(億)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億)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億) 城市化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8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39.上表說明
①1950—1980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都緩慢
②1980—2000年,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速度緩慢,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很快
③1980—2000年,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總數,增長速度始終超過發達國家
④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始終超過農村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城市人口迅猛增長,導致交通擁擠,下面是不同的人們對解決大城市的交通擁擠發表的意見,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在市中心建環行道路,建築大量停車場拉動內需,鼓勵私人購買小汽車,減少公共汽車的壓力②禁止大貨車白天駛進市中心區,在市中心區小汽車實行單雙日行駛制③鼓勵市民使用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將生活區和工業區連在一起,減少上下班居民流動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目前世界城市化的特點是
①北美洲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快於南美洲國家②歐洲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高於亞洲國家
③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高於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快於發達國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2.上海市郊區建設蔬菜、奶、禽蛋、肉類生產基地的主要依據是
A.有城市自來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產技術水平高
C.城市人口眾多,市場需求量大 D.氣候、土壤條件優越
43.亞洲季風水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條件有:
A.大面積可供開發的土地 B.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C.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D.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44.有關商品穀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商品穀物農業是一種購買農產品的農業地域類型
B.種植作物主要是小麥和水稻
C.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是商品穀物農業的主要特徵
D.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45.下列關於季風水田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季風水田普遍分布在亞洲
B.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
C.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
D.亞洲季風水田農業所產小麥佔世界水稻總產量的絕大部分
46.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條件一般有
①機械化水平高②地廣人稀③市場廣闊,交通運輸便利 ④自然條件優越⑤農業科技發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47.關於商品穀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商品穀物農業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
B.美國的商品穀物農場一般是家庭經營的
C.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D.我國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的
48.季風水田、商品穀物農業分別集中在
A.低緯度季風區;中緯度沿海地區
B.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溫帶沿海地區
C.低緯度大陸東岸地區;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區
D.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及溫帶季風區
49.世界大牧場經營的傑出代表是
A.東南亞熱帶雨林區 B.美國的西部大草原
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D.中國的內蒙古草原
50.在各大牧場上,牧牛占重要地位的是
A.美國和紐西蘭 B.美國和阿根廷 C.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D.南非和阿根廷
51.下列國家中,既有大面積的商品穀物農業,又有大牧場放牧業的國家是
A.澳大利亞 B.埃及 C.紐西蘭 D.南非
52.美國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雖屬於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但它們共同的發展條件是
①氣候溫和 ②地廣人稀 ③高度發達的工業 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3.20世紀初,阿根廷的新鮮牛肉可以供應到西歐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
A.大型集裝箱的使用 B.海上冷凍船的發明
C.水下隧道的開通 D.大型航空運輸機的使用
54.下列農業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的是
①水稻種植業 ②園藝業 ③乳畜業 ④游牧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圖(圖14)表示某種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般模式。讀圖回答55—57題。

圖14
55.階段Ⅰ鮮花和蔬菜產區形成的有利條件是
A.地形平坦
B.氣候優越
C.距城區近
D.水源充足
56.階段Ⅱ鮮花和蔬菜產區的區位變化主要是因為
A.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運輸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高
5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廣東省,則階段Ⅱ運輸量最大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復種指數(熟制)是指一年幾熟(同一塊土地一年內收獲幾次),取決於≥10℃的積溫值。墾殖指數是指該地區實際農業用地與理論農業用地的比值,比值由0→1表示墾殖指數由低→高。據此回答58—59題。
58.影響農作物復種指數最主要的自然要素是
A.地形 B.土壤 C.光熱 D.水分
59.下列省份中,墾殖指數和復種指數都比較高的是
A.黑龍江省 B.河北省 C.江蘇省 D.浙江省
60.大城市周圍形成了「菜籃子工程」和「乳畜帶」,影響區位選擇的最主要因素
A.氣候條件好 B.政策措施 C.市場需要 D.土壤肥力高

二、綜合題:(共40分)
61.(14分)讀「環境人口容量制約因素圖」( 圖15),回答:
(1)填出下圖方框中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制約因素。

圖15

(2)其中,制約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3)利用框圖,說明環境人口容量為什麼具有不確定性。
62.(18分)讀「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 (圖16),完成下列要求:

圖16
(1)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決於什麼因素:①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便捷程度 ④ 企業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城市的每一塊土地用於哪種經濟活動,主要取決於各種活動 。
(3)A區域最適合的城市功能區應為____ 區, 因為這里接近最大的
_______ ,故租金最高。
(4)圖中B區最適合的城市功能區是____ 區。從圖中看,這里既有利於居民 ,又方便居民_______ 。
(5)你認為A、B、C中佔地面積最小的是 (填字母)。
63.(8分)讀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圖(圖17),回答下列問題。

圖17
(1)圖中字母表示的內容是:A ;B ;C ;D ; E ;
(2)如對A、B因素利用不當,容易產生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C C A C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A B B C C A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D B B D A A D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A B D D C C B B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C B C C A B D C B
題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C B B C C D C C C
二、綜合題:(共40分)
61.(1)資源 科技發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2)資源
(3)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現有的資源總數並不確定,
科技發展水平不確定
人口的消費水平等也不斷變化,
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
62. (1) B
(2) 付出租金的高低
(3) 商業區 消費人群
(4) 住宅區 上下班 購物
(5) A
63. (1) 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運輸 市場(不可交換順序)
(2)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土壤肥力下降等

⑥ 初一地理試卷!!!!!速度來

  1. 地球是不規則的圓形,

⑦ 做地理卷子的速度非常慢 要怎麼提高快要考試了 急啊求各位好心人幫幫忙

做題慢,還是對知識的掌握度不夠。你還是需要多看看書,把基礎的知識再牢固一下。其實我覺得地理還是需要多背,雖是老方法,但是還是有點用的。希望你考試考個好成績!

⑧ 初一地理試卷!!!!!速度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地理試卷怎麼做

就這樣做吧。注重基礎、認真審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