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我生活中的地理學

我生活中的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1-23 07:39:12

地理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系

如果不從事專業工作,只有看地圖和聊天時吹牛

② 在生活中如何學好高中地理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跟地理息息相關,三好網在線一對一輔導認為學生要學好地理應做好以下方面:1、高中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圖像,大到氣候、洋流,小到河流走向……地理圖像包含了無數的知識點!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2、很多問題,比如漁場,比如修建水庫等等的區位因素都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整理出來一套答題方法。3、收看天氣預報節目,並特別注意重要天氣系統的發展變化(如寒潮);還可以關注下我們生活中的農作物分布;還有隨處可見的河流、地貌;一天中不同時刻日影的朝向、長短變化;一月內月相的形狀、月面的朝向。

③ 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有什麼作用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於學生對地理學科價值的正確認識,有利於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不斷增進對地理學科的愛好。具體的說,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有下述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學生認識地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內在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技能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幫助人們理解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和今後的發展趨勢,它幫助人們理解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和地區政策,它幫助人們了解各類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原因和地區分布,從而使人們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它也使人們懂得生活中的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和發展變化規律。在經濟全球化和人類面臨日益突出的各類環境問題的形勢下,地理教育受到今日世界各國政府的普遍重視。因此,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於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對於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性,而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一種外界加強於學生的負擔,也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一種「考前大量背記,考後大多忘記」的無意義的活動。
2、有利於學生參加各類地理實踐活動,從而增長學生才幹,提高學生素質。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不能離開「用」字,這種學習更強調的是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讓學生通過搜集和比較有關資料,分析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和形成原因,說明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會有進步和提高。
3、有利於重塑地理學科在社會中的形象,有利於社會各界對現代地理學科應有的社會地位的重新認識。一方面,地理學科正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一些人長期對地理學科抱有偏見,認為學習地理無非是學習一個地區氣候、地形、物產等,實際用處不大。要改變社會上這種偏見,最好的辦法是我們進行有效的課程內容的改革,使人們真正看到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④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是我們學習過的地理知識

比如港口的布局就是參照的地理知識

⑤ 怎樣寫地理論文《生活中的地理》,500字,聯系生活的各方面,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

人類,作為地球的主人,自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與周圍的地理環境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人類的生活活動和生產活動需要不斷地向周圍環境獲取物質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同時,又將廢棄物排放於地理環境之中;另一方面,環境根據自身的在不停地形成和轉化著一定的物質和能量,它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並不在乎人類的存在,不為人類的主觀需求而改變其客觀屬性,也不為人 類的有目的活動而改變自己發展的過程,人類與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特殊關系。所謂對立,即人類的主觀需求和有目的活動,同環境的客觀屬性和發展規律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矛盾。人類必須認識環境,必須遵循環境的發展變化規律從事生產和活動,不然,就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和懲罰,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會隨之發生。所謂統一,即人類以環境為載體,總是在一定的環境空間存在,人類的活動總是同其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人類既是環境的產物,在一定意義上講,也是環境的塑造者,人類的活動不可能無止境地向環境索取,也不可能永遠不加限制地在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當人類的行為遭到環境的報復而到人類本身的生存和發展時,人類就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所能允許的范圍。千百年來,人類就是在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中發展起來的。當人類剛從動物分化出來,這種對立統一關系就已處於初級的狀態。早期的人類已懂得獵取食物、取火、制衣、穴居,在各種環境中進行著生存競爭。然而,因其活動能力有限,只能以生活活動和自己的生理代謝過程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這時,人類同環境之間的矛盾尚不突出,人們的努力目標僅是適應環境、利用環境,而很少有意識地改變環境。隨著人類活動能力的增強,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類開始懂得改變環境,學會了農耕、養殖、穿衣、住房,人口得以大量的增加,特別是進入了農業文明,人們將大片的荒山、草地辟為良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又為農業的豐收提供了保證。然而,在其發展的背後,與環境的矛盾卻顯得突出起來。由於不節制地毀林墾荒,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毀滅招致荒漠的擴張,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鹽化的形成。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榮一時的巴比倫文明古國變為一片沙荒,也使瑪雅人經受不住乾旱、洪水、風沙的侵襲,而不得不丟棄自己親手創造的文明,離開了故鄉,……這就是早期的環境問題。遺憾的是,人們並沒有引起警覺,並未認識到這是環境的報復。當時,人類生產力尚不發達,對環境的破壞尚不明顯,環境問題尚未達到危及人類生存的地步,故人類仍是我行我素。到了時代,情況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人類的數量、生活范圍和規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勝天」的思想占據了人們的頭腦,人類在對環境進行改造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加劇。與此同時,環境的結構組成、物質循環的方式和強度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環境問題隨之明朗起來,現代工業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被開采出來,投入環境之中,並隨著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又把廢氣、廢水、廢渣排放出來,其中許多廢棄物難以處理、同化,使之對人體及生物造成難以忍受的危害。隨著這些有害廢棄物的不斷累加,造成了環境質量的逐步惡化,使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現代工業還帶來了人口問題、城市化問題,農業現代化也派生出來許多方面的環境問題。可見,人類在發揮其積極作用,創造高度物質文明之時,也同樣給環境帶來消極的副作用,從1934年美國的「黑風暴」到我國大躍進年代內蒙古的「人造荒漠」;從60年代的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事件、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以至當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劇增、森林銳減、臭氧層出現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無一不是大對人類的報復。這些都是人類與環境對立關系的具體體現。

⑥ 我們老師讓寫一篇地理論文 800字左右 可以從以下幾點寫 1地理學習生活【八下人教版】 2鄉土地理

這個有點像議論文,要自己寫,所以剛把得

⑦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往往蘊涵了地理知識.聯系生活和所學地理知識回答1-5題:1.下列關於地理與生活的

我們學校位於北半球.當太陽直射
南回歸線
時為北半球的
冬至日
,此時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最長.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⑧ 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的手抄報

題材 以生活為中抄心 可分為衣食住襲行四類
衣:就拿我國南方與北方人的衣著為例進行對比,體現南北方因為緯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致使人們穿衣在相同的季節有款式與厚薄的差別。
食:南方適宜水稻的生長,故南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北方人因適宜小麥和玉米生長,北方人就喜食麵食,愛喝玉米面粥。
住:北方人的牆壁越往北越厚,屋頂也越平,南方人的房屋則多為木質結構的竹樓,屋頂傾斜度較大適合雨季排水。
行:北方人因河道少出行多為汽車和火車,南方河道縱橫則更適宜河運。

⑨ 我怎樣學習地理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
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