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質災害最新消息今天
『壹』 「8·」 雲南省魯甸縣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1 基本情況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東經103.3°)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km,餘震1335次。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抗震搶險救災工作做出統一安排。各級國土部門其實啟動應急預案,部、省、市工作組和專業隊伍趕赴災區,開展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和搶險救災工作。
截至2014年8月8日15時,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魯甸縣526人、巧家縣78人、昭陽區1人、會澤縣12人;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2 地震地質災害排查
本次排查工作自8月4日開始,排查工作覆蓋了烈度Ⅵ度以上615個行政村共7956個村民小組,涉及4縣1區56個鄉鎮,排查總面積 10037km2,排查路線25558km,共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1769處,轉移避險安置人員19486人/次,重點排查了學校537所,溝口223處、集市77個、廠礦企業21個、排查臨時、過渡安置點667個,排查部隊營地22處。
2.1 自然環境與經濟社會概況
地震災區處在滇東岩溶高原面至金沙江底的河谷斜坡地帶,總體地勢遞降幅度大,屬金沙江流域,江河縱橫排列,地形切割較強烈,高差巨大。西部五蓮峰山地海拔3000~3500m,最高峰葯山海拔4040m,金沙江谷底海拔600~700m。為高原季風氣候,局地暴雨多發。南北、北東及北東東向斷裂及梳狀褶皺為主體構造,從元古界到中生界各地層碳酸鹽岩與碎屑岩呈條帶狀相間出露,地層岩性變化大。山高坡陡谷深,鬆散土石廣布,人口密度大,人類活動強烈,地質環境脆弱。
2.1.1 交通位置
魯甸地震災區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魯甸縣距省會昆明市447km,距昭通城27km,昆水公路和213國道穿越縣境。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處於昆明、成都、貴陽、重慶等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輻射的交匯點,位於國家規劃的「攀西—六盤水經濟開發區」腹心地帶,是雲南的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的交匯重地。隨著內昆鐵路的建成通車,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組成的立體交通網路已具雛形,昭通為雲南連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門戶,是內地入滇乃至南下東南亞、南亞的便捷通道,區位優勢逐步凸現(圖1)。
圖9 紅石崖崩塌特徵圖
4.1.4 威脅對象
本次地震調查區附近受損嚴重,其中李家山村及王家坡尤為嚴重,目前已死亡36人,失蹤27人,受傷37人。
該崩塌點直接威脅到紅石岩下部居民,同時威脅到堰塞湖庫區內的居民、紅石岩電站以及堰塞湖下游巧家縣小河集鎮、多個梯級電站和河道兩側的居民。該崩塌點一旦再次發生失穩或堰塞湖發生潰決,將可能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受威脅人數為1438人,目前已經緊急撤離,根據《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18-2006)表6,該崩塌危害對象等級劃分為一級。
4.2 災害體發展趨勢預測
截至8月5日下午六點,紅石岩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回淤長度已達約15km,而且水位正以30~50cm/h的速度上升,經調查及估算,在不發生明顯集中降雨的情況下,牛欄江的匯水量約40~50m3/s。
堰塞體下游沿岸有巧家縣小河集鎮、分散居民以及多個梯級電站,該堰塞湖對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堰塞湖已導致牛欄江沿岸斜坡下部的多處居民聚居點被淹沒,且水位還在不斷的上漲。崩塌堆積體形成的堰塞湖在不斷增大的水壓力作用下,尤其考慮到餘震以及強降雨等不利狀況,堰塞體發生潰決的可能性較大,發展趨勢趨於不穩定,應立即採取應急除險措施。
另外,目前紅石岩崩塌點中下部坡面堆積大量塊石,且紅石岩崩塌失穩區後緣岩土體在本次地震作用下必然存在大量的裂縫,坡體穩定性較差,在餘震、降雨等工況下,發生進一步失穩滾落堰塞湖庫區內的可能性較大,應加強對坡面崩塌堆積體的監測和預警,防止進一步失穩造成影響。
4.3 崩塌發生原因分析
初步分析該崩塌發生的原因主要為:
(1)「8·03」強烈地震是導致本次崩塌發生的主要原因,地震誘發了該災害點岩體的大量失穩,崩塌堆積體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由於該災害點處於高山峽谷地貌單元,坡體高陡,臨空面發育,風化卸荷裂隙發育,造成坡體表面的岩土體極其破碎,在地震、降雨等外營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失穩。
(3)該區地質構造活動強烈,地質條件復雜,使得該區域的岩土體結構鬆散,坡體穩定性較差,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4.4 下一步工作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由於目前處於不穩定狀態,特別水位在持續上升,需及時處理否則將對下游村莊及電站造成極大危害。
(1)首先組織堰塞湖庫區以及堰塞湖潰決可能影響范圍之內的居民、集鎮、廠礦區人員進行撤離,保證受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加強對堰塞湖上游水量的監測,尤其是在降雨等不利條件下,對堰塞湖的蓄水狀況進行實時分析。
(3)組織協調下游梯級電站進行庫容儲備,防止突發情況的發生對下游造成嚴重危害。
(4)加強對堰塞湖庫區斜坡的變形監測,防止庫區新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堰塞湖造成不利影響。
(5)盡快對該堰塞體進行處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貳』 影響雲南麗江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雲南麗江地形崎嶇山高穀神地形坡度大
麗江地處斷裂帶,斷裂發育,岩石破碎
麗江降水多夏秋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麗江有些地方植被破壞嚴重
『叄』 雲南地質災害的成因包括哪幾個方面
來雲南地質災害的源成因:
1、板塊運動,是雲南省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雲南處於太平洋、印度洋、亞歐三大板塊交匯處,形成高山、河谷的落差大,易發生地震、洪災、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受季風和熱帶氣旋影響,導致雲南多雨現象。雲南省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太平洋水汽影響,導致每年9月,雲南就進入雨季,而且誘發洪災、泥石流。
3、森林遭到砍伐或利用不合理,導致植被破壞嚴重!特別是西雙版納,出現大面積砍伐熱帶雨林的情況。泥石流,不是雨量大導致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壞了,土壤經不起雨水沖刷而致使泥石流多發。
『肆』 雲南臨滄發生山體滑坡5人失聯是怎麼回事
雲南省鎮康縣政府新聞辦19日通報,當日凌晨該縣木場鄉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導致5人失聯,當地正緊急開展救援工作。
據通報,此次山體滑坡發生後,鎮康縣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公安、消防救援等多部門300餘人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救援。截至19日10時,救援人員已安全疏散周邊61戶農戶,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開展。
(4)雲南地質災害最新消息今天擴展閱讀
雲南多地暴雨:
雲南省氣象台8月18日預報,18日20時—19日20時,雲南迪慶南部、麗江、怒江南部、大理、保山、德宏、臨滄、普洱北部、楚雄西部、普洱東南部、紅河南部、文山南部陰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或大暴雨,其他地區多雲間陰有小到中雨。
雲南省氣象局、雲南省自然資源廳8月18日15時33分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8日20時—19日20時,雲南省昭通及德宏部分地區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很高(紅色預警);昭通、怒江、迪慶、麗江、大理、德宏保山、普洱、紅河、文山及昆明部分地區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高(橙色預警)。
昭通、曲靖、怒江、迪慶、麗江、大理、德宏、保山、臨滄、普洱、紅河、文山、楚雄、玉溪及昆明部分地區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黃色預警)。提醒上述地區注意加強防禦。
『伍』 雲南地區地震多發,易引發什麼次生地質災害
雲南地區地震多發,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
『陸』 「7·」 雲南省福貢縣沙瓦河泥石流災害
1 引言
2014年7月9日凌晨2時57分至3時30分,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沙瓦村委會指揮田村民小組沙瓦河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災害造成金安硅業有限公司員工及家屬17人失蹤,1人受輕傷,沖毀農田20餘畝、拖拉機2輛、空心磚廠房1間,災情等級為大型。
2 地質災害特徵
沙瓦河泥石流溝流域面積25km2,由南北兩條溝匯成,其中北溝長8km,南溝長6km。流域最高點高程3712m,溝口高程1053m,相對高差2659m,主溝平均縱坡332‰。泥石流物源主要為沙瓦河中上遊河床堆積物和溝岸兩側沖蝕、塌滑的殘坡積物,成分以強風化細顆粒的花崗岩、花崗片岩、片麻岩及殘坡積土為主,溝口附近堆積物平均厚度2m,溝口公路邊泥位高5m,下游溝道及溝口堆積方量約5萬m3,初步估算一次性沖出方量約20萬m3,災害規模等級為大型泥石流。
照片1 沙瓦河上游形成區溝岸崩滑
照片2 沙瓦河泥石流的流通區
照片3 沙瓦河泥石流的堆積區
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經調查,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沙瓦村委會指揮田村民小組沙瓦河泥石流災害為局地強降雨引發的大型泥石流,其形成原因如下:
(1)強降雨影響。7月9日凌晨2~3時,沙瓦河流域發生強降雨,據氣象部門資料,1小時降雨量達28mm。據調查訪問,當晚中上游區降雨量達到暴雨級。強降雨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水動力條件。
(2)固體物質豐富。物源區河段岩性為片麻岩、變粒岩、花崗質混合岩,溝道中上游附近有兩條近南北向斷裂通過,受斷裂影響,岩體節理裂隙發育,岩土體破碎,風化強烈,殘坡積物一般厚2~5m,為泥石流提供了豐富的物源。
(3)地形陡峻。該泥石流流域面積25km2,匯水面積較大,兩岸山體坡度30°~40°,溝道狹窄,縱坡大,地形條件有利於泥石流的形成。
(4)流域內植被發育,洪水、泥石流沖刷倒塌的大樹枯枝和大量的物源碎屑一起造成河道局部淤積、堵塞,潰決後,泥石流能量巨大,造成的危害嚴重。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4.1 應急響應與搶險救災
災害發生後,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領導分別做出重要批示,並派出由省政府領導帶隊,由省國土資源廳、民政廳、工信委、安監局、氣象局、通信、電力以及省公安消防總隊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組成的工作組,迅速趕赴現場指導搶險救災工作。怒江州委、州政府和福貢縣委縣、政府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成立了搶險救災指揮部,開展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主要採取了以下搶險救災措施:一是安全有序地開展人員搜救工作;二是緊急做好人員疏散安置工作;三是要求怒江州、福貢縣民政部門全面做好應急物資准備工作,強化救災保障;四是做好受災范圍內的衛生防疫工作;五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監測,強化值班制度和監測預警制度;六是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穩定群眾情緒,確保社會穩定。
4.2 應急處置
調查期間,泥石流溝道內仍存在大量鬆散堆積物,溝道兩側坡岸不穩定,採取了以下應急處置措施:
(1)泥石流溝道兩側受威脅村民採取臨時避讓措施,在汛期結束前不能回去居住。
(2)及時清理溝口鬆散堆積物,保障河道行洪暢通。
(3)加強沙瓦河流域雨情、水情監測,密切關注降雨信息。
(4)在泥石流溝危險區樹立警示標志,切實做好群測群防工作。
(5)拆除溝道內現有設施,嚴禁人員進入該河谷內泥石流威脅區進行生產,嚴禁在溝道內再建設施。
照片4 沙瓦河泥石流災害清淤現場
5 經驗與啟示
(1)由怒江州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當地政府和地勘資質單位,迅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再排查工作,對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河谷溝口居民點、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提出具體的搬遷方案,並對地質災害高發區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村民進行地質災害防範培訓。
(2)通過各級各方及時有效的應急救援與處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災害損失。
(3)怒江高差大,山區單點暴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因,國土、水利、氣象等部門密切聯系,互通信息、加強會商,及時發布降雨信息,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
『柒』 雲南玉溪發生5.0級地震災情如何
13日01時44分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據通海縣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消息,據初步統計,截至13日3時30分,地震造成18所民房不同程度受損和倒塌,受傷5人已送醫院救治,生命體征平穩,無人員死亡
據通海縣人民政府網站介紹,通海縣地處雲南省中南部,距省會昆明137公里、玉溪49公里,總面積721平方公里,轄4鎮3鄉和2個街道,居住著漢、彝、回、蒙古、哈尼等多個民族,興蒙蒙古族鄉是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地。全縣常住人口30.9萬人,是雲南省除昆明市區外的人口高密度區。
另據國家地震台網官方微博介紹,據移動人口大數據分析,震中20公里范圍內人口數約50萬,50公里范圍內約188萬,100公里范圍內約1140萬。
『捌』 雲南主要地質災害的成因和分布
雲南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
和山體滑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雲南正好在地震內帶上
和日本一樣
都是在容還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常年4級以下的地震很多
山體滑坡是因為雲南山林過度開發
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連續幾天陰雨的天氣就會有大大小小的滑坡出現
主要分布
地震主要分布在雲南全境
除少數幾個城市少有
如下關(也就是大理了)昆明(市內)少有發生外
其他地區都常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