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重要隱蔽工程地質素描

重要隱蔽工程地質素描

發布時間: 2021-03-15 13:01:56

『壹』 岩體地質工程施工問題

現在來簡要地談談地質監控施工法基本內容,扼要地說,地質監控施工法的基本內容可用下面45條表述:

(1)岩體地質工程是地質工程的一種類型,它和其他類型地質工程一樣,是嚴格地受地質條件控制的。地質工程的基礎理論是地質控制論,岩體地質工程的基礎理論也是地質控制論。

(2)在地質控制論指導下進行地質工程建築的施工方法稱為地質監控施工法。地質監控施工法是岩體地質工程建築的基本方法,岩體地質工程設計和施工都必須運用這一方法作指導。

(3)岩體地質工程施工既是按圖施工,又是工程地質勘察的繼續。施工前的設計只是方案設計,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根據新取得的資料和認識及時修改設計。按圖施工不是目的,確保建成的工程安全穩定投入運用才是目的。

(4)岩體地質工程施工設計必須運用岩體力學理論做指導進行分析判斷,修改施工設計。

(5)岩體力學是為岩體地質工程建設服務的,岩體力學為岩體地質工程建設服務不是僅靠岩體力學計算分析,而最重要的是靠正確和准確的岩體力學概念和經驗判斷,岩體力學和岩體地質工程工作者必須正確和准確地掌握岩體力學概念。

(6)為了進行岩體力學分析,在岩體地質工程施工設計前必須獲取岩體結構、地應力、地下水和岩體力學參數,並以此為依據進行岩體穩定性力學分析,修改施工設計。

(7)在進行岩體地質工程力學分析時,必須在准確地查清工程岩體的工程地質條件,准確地判斷岩體力學介質和正確地抽象給定岩體力學模型,准確地取得工程岩體力學性質指標基礎上,正確地選用岩體力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才能給出比較符合實際的結果。

(8)岩體力學分析不能僅考慮岩體自然條件,還必須把岩體改造措施加進力學模型內一起考慮,否則力學分析結果是不符合實際的。

(9)判斷岩體力學模型時,除了要正確地判斷岩體力學介質和岩體工程結構外,還必須正確判定岩體內結構面分布規律。結構面分布規律即是鑒別岩體力學介質和抽象岩體力學模型的必須充分考慮的地質條件,也是進行地質超前預報的重要依據。

(10)對岩體地質工程來說,地質監控施工法有4項重要技術:①地質超前預測、預報;②岩體改造;③爆破技術;④變形監測和監控技術。這4項技術都是受地質條件控制的。

(11)地質超前預測是指施工前,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是對工程建設區的地質背景進行判斷預測,但它的准確度是不高的。

(12)獲取地質結構、地應力和地下水的最有效方法是邊施工邊勘察及進行施工地質超前預報。

(13)為了確保施工地質超前預報工作的兌現,應將施工地質超前預報作為施工的一道工序,納入施工程序之中。

(14)施工地質超前預報的主要工作內容有:施工掌子面地質素描、鑽進速度測試、變形監測、掌子面地下水特徵監測等。

(15)地質超前預報是在施工過程中,一般來說,預報范圍超前5~10m即可。它可以較高的准確度獲取掌子面前方地質信息,對施工進行監控,採取科學的防災措施,實現岩體工程施工科學化,減少施工事故,降低建築成本。預報內容包括:①掌子面前方地質條件預報;②成災可能性預報;③防災措施方案預報。

(16)掌子面前方地質超前預報是根據地質素描和風鑽孔測試資料,運用地質規律進行判斷,主要的地質規律有3條,即:①結構面發育規律;②地應力的地質標志;③岩體水力學規律。

(17)地質素描的主要內容為斷層、大節理、岩脈、軟弱夾層、節理密度統計、結構面閉合和充填狀況等,這些資料對確定岩體力學模型及力學參數十分重要。

(18)施工設計中應該努力尋找關鍵塊體,對易產生冒落的關鍵塊體應該採取超前防護。

(19)鑽進速度測試可利用鑽速儀,亦可通過給進把感覺獲得,它對於判斷掌子面前方平行於掌子面的破碎帶、軟弱結構面和軟弱夾層十分有用。

(20)變形監測既可以判斷施工過程中岩體穩定性用作施工安全監測,亦可通過反分析方法用作分析岩體力學參數和地應力狀況。

(21)掌子面開挖後通過變形監測或根據地質素描結果進行塊體穩定性分析,發現掌子面附近存在有不穩定岩體時,必須及時進行臨時支護。常用的支護技術有噴射混凝土和砂漿錨桿,噴射混凝土的噴層厚度要根據圍岩岩性來定,對軟弱岩體噴層厚度不能小於30cm,錨桿長度應穿過形成塊體的軟弱結構面。

(22)施工暴露的工作面上出現的地下水不僅可以判斷掌子面前方地下水狀況,亦可作為判斷地應力狀況。

(23)簡單地說,高地應力地區一般岩體滲透性很低,不出現出水現象,即有出水點時不是高地應力地區,沒有出水點時可能是高地應力地區,地下水呈線性分布時地下水的滴水線方向常常與地應力的最大主應力方向垂直。

(24)在掌子面鑽進過程中如果出現飆水現象時應該特別注意,這表明掌子面前方存在高壓地下水,有可能出現突水現象。這時不應該急於爆破掘進,而應該迅速地進行地下水壓測量,根據地下水壓測量結果及前方地質結構和地質體力學性質,判斷產生突水可能性,進行突水預報。

(25)在出現有突水可能時,應停止掘進,採取防突措施。

(26)防止突水措施有兩項技術,一種是疏干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導洞和超前鑽孔可用作疏干掌子面前方地下水;另一種技術是灌漿增加地質體抗拉強度,一般可採取超前灌漿30m,掘進10~15m,步步為營地前進。至於一次超前灌漿多少,掘進多少,要視掌子面前方岩體材料特徵來定,即可以通過預報灌漿體作防突層厚度來確定。

(27)掘進的掌子面由軟弱岩體組成時,掌子面出水會使掌子面形不成形狀,連續產生塌方,應急的措施是疏干掌子面前方的地下水或降低掌子面前方的地下水壓力。

(28)高地應力地段容易出現岩爆或塑性變形,岩爆既可以出現在地下洞室施工中,亦可以出現在地面工程施工中。制止岩爆的方法可以採用超前向圍岩內打鑽孔,進行圍岩內應力轉移,或採用預埋錨桿防止地面岩爆。

(29)低地應力地段容易產生塌方,必要時應對掌子面前方地應力情況進行快速測量或利用地應力的地質標志進行判斷,對產生塌方地段應採取超前防治措施。

(30)施工設計中應該努力尋找應力控制點或應力集中點,施工開挖順序應該使應力集中點的應力分散,降低地應力集中程度,減少地質體中主應力差,防止地質體產生破壞,產生施工事故。

(31)岩體改造不僅是為岩體工程加固服務,有時為了易於開挖或岩體放落,也要對岩體進行弱化處理,所以岩體改造有強化處理和弱化處理。

(32)根據成災超前預報結果,對施工開挖可能出現破壞地段,必須作出防災措施方案預報。防災措施方案預報內容包括:①防止施工過程中誘發產生災害對施工提出的要求,如防止大的爆破振動,防止掌子面暴露時間過長等;②防止開挖後產生塌方、突水災害。常用的防護技術有:採取超前支護,超前疏干,超前注漿,噴錨支護等。

(33)幾乎所有的岩體工程施工過程中都要使用爆破,爆破會損傷岩體,一旦岩體被損傷就不可能復原,而變成破碎岩體,岩體質量大大下降。岩體爆破一定要根據岩體結構特徵和岩體工程要求進行設計,岩體工程施工一定要使用控制爆破,禁止使用大爆破。

(34)為了防止岩體工程失穩,最好在岩體接近極限平衡狀態時,按岩體改造原理對岩體進行加固,這是岩體加固的最佳時期;不然的話,如果岩體失穩後再採取補救措施,必然拖延工期,工程投資亦必將大大增加。

(35)岩體加固和支護必須充分利用岩體變形發展過程特徵。岩體加固支護要利用積極彈性變形和充分利用粘性變形發展的一定過程,這是岩體工程加固和支護的藝術。

(36)因為岩體具有一定的粘性,岩體工程開挖後,即使是在力學上處於不穩定狀態,它也不是立即產生破壞,其破壞需要經歷一定的變形過程,即經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稱為岩體自穩時間,岩體工程加固工作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完成。

(37)岩體自穩時間隨岩體質量不同而不同。岩體質量愈好,自穩時間愈長;岩體質量愈差,自穩時間愈短。鐵道圍岩分類中Ⅰ~Ⅱ類圍岩,如果有地下水活動的話,則不能自穩,必須採取管棚超前支護處理再開挖;Ⅱ類圍岩無地下水活動時,自穩時間約為4~8h,甚至可長至2~3d,它主要決定於圍岩內粘性成分含量和含水情況;Ⅲ類圍岩自穩時間可長達1周至數月;Ⅳ、Ⅴ類以上圍岩,除產生塊體塌方外,一般可較長時期穩定。

(38)為了保護地質體,在地質工程施工過程中,嚴禁採用大爆破。大爆破可以加快掘進速度,但由於爆破震動使地質體遭到破壞,比進行地質體加固和推遲掘進進度帶來的損失更大,特別是接近設計境界時絕對禁止採用大爆破進行施工。

(39)對於特殊的地質體,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如遇到膨脹岩時,應該對新開挖出來的掌子面盡快採取封閉措施,防止風化;同時,對這種地質體盡量少擾動,擾動會增加其膨脹性。

(40)對軟弱地質體掘進時應盡量採用短進尺,快支護措施,對有水的掌子面應注意留排水孔。

(41)變形監測是監控施工的基礎工作之一,是預防岩體地質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地質災害事故和保證岩體地質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技術,它是施工人員的眼睛。根據監測結果分析,及時修改設計和及時採取防災措施。聰明的地質工程建設者都清楚這一點,但是,很多人並不認識這一點,只是在出了事故後後悔,這是不應該的。

(42)變形監測技術應力求可靠,不要片面地追求精度,簡易可行的技術往往是可靠的,可保證工程順利進展。愈是精密的儀器對環境條件要求愈是嚴格,而岩體工程現場往往滿足不了它的使用條件要求,反而弄巧成拙。

(43)為了取得位移反分析的完整資料,變形監測不僅要在施工過程中做,在施工前和後的一定時間內也應該做。這有利於資料分析,特別是位移反分析和工程質量檢查工作。

(44)位移反分析是獲取岩體力學參數的重要手段之一。位移反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除取決於監測資料的可靠性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岩體力學模型抽象的正確性。位移反分析不應該簡單地一律都採用連續介質力學模型,應該根據岩體結構、岩體工程結構特徵、地應力狀況及工程變形特點和經驗,選用反分析力學模型。

(45)注重變形監測結果,當日變形率小於允許日變形率時,才可以施作永久襯砌。

上列45條內容的基礎是地質,必須根據地質情況靈活運用。

『貳』 水利工程基礎開挖出來後,地質素描歸哪個單位負責,施工、業主、設計

當然是主人負責了,做工的找老闆要錢,老闆找建設工程的業主要錢,這個還內有疑問嗎。
水利建設容工程是由政府組織的,這個是屬於重大是工程,是造福民眾的工程,牽頭的當然是當地政府的,但是,政府有可能把這項任務交給當地的水利部門來做具體的管理,也會把資金投放到水利部門,施工單位,在設計施工的時候,有需要或者有變更,可以與甲方聯系,同意後,根據
合同,進行一些修改的,
關於地質素描圖,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應該有明確的項目支出的,地質素描圖是應該有地質專業人員來做的,至於這些專業人員是屬於工程隊的還是屬於另外的單位,這就要看你們合同了。這個資金是承建單位出的,承建單位找業主,簡單的說,就是誰受益,誰出錢。

『叄』 施工詳圖階段的大壩基坑地質素描與基坑驗收工作(~)

基坑地質素描是隨著大壩基坑開挖施工進行的。三門峽大壩是分兩期施工的,這項工作也是分兩期來完成的。

1.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

一期基坑的開挖施工是從1957年2月開始的。基坑地處黃河左岸,這里的島嶼多,自然地形比較高,而壩體建築物卻是溢流壩段和護坦,要求基坑最終基岩面的高程比較低。這樣一來,要炸掉人門島,削平梳妝台,開挖工程量非常大,直到1958年3月都是放炮開挖,沒有竣工基岩面交付素描。這段時間,基坑組有甘存緒等三人,其主要工作是跟隨開挖施工進行地質觀察和資料收集。同時還和工程局技術處、質檢處的人員一起監督開挖放炮打眼的直徑、深度和裝葯量,要嚴格按照開挖規程操作,指導施工人員進行地下水和基坑邊坡等有關問題的處理。

二期基坑的開挖,從1958年11月24日截流後開始。基坑位於黃河右岸,是電站壩段、廠房和尾水渠的基礎部位。由於這里構造破碎帶發育,在地形上正是鬼門、神門、人門等三河匯合處的河床地段,是一不規則的天然深槽。槽壁光滑陡立,槽內積滿了砂、石、淤泥,清淤工程量很大,直到1959年2月才完成清淤任務。這段時期基坑組有甘存緒、張占標兩位地質人員,對照著壩址區地質圖,觀察斷層破碎帶的變化情況,檢查、驗證以往的鑽探資料的准確性;指導專業開挖人員對斷層、破碎帶進行清淤後的技術處理,並進行拍照和素描。

2.基坑中閃長玢岩的斷層、裂隙和破碎帶以及地下水的處理工作

三門峽大壩基礎全都是閃長玢岩,它是一種淺灰綠色、堅硬、耐風化的結晶火成岩體,是大壩的天然良基,但也發育著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所造成的基礎軟弱帶。因為這些軟弱帶是對基礎產生危害影響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開挖、素描和驗收過程中,進一步查清其分布規律和帶內產物性狀,並監督施工單位嚴格規范要求進行技術處理(Ⅱ-8),始終是基礎素描和驗收的工作重點。

3.基坑地質素描工作

基坑地質素描是一個過程,它包括實測平面素描圖、編制縱橫剖面圖和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三個環節,其中最關鍵的是現場實測基坑地質素描圖。

基坑平面素描圖是在大壩基坑開挖到最終基岩面時,由地質人員採取大比例尺實測的一張竣工基坑綜合地質圖。它要既能反映基坑中的岩石及其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的發育程度、分布規律、長度、寬度、產狀要素、充填物、捕擄體;又能反映地下水露頭以及以往勘探坑、孔位置等,把基坑內的一切地質現象都反映出來(Ⅱ-12)。其內容包括:

(1)基坑平面素描圖的測繪;

(2)平面素描圖的內業整理和編制縱橫剖面圖;

(3)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

4.基坑驗收

基坑驗收是為確保大壩基坑質量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為做好這一工作,三門峽工程局成立了以副局長為首,各有關單位領導參加的驗收委員會和現場的質量檢查小組(由技術處的金喜卿、質檢處的丁寶琦和地質總隊甘存緒三人組成)負責其具體工作。

基坑驗收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先由開挖單位將竣工基坑進行清底、自檢,並用高壓風水槍,將基岩面沖洗干凈,提交開挖竣工圖和驗收申請書;第二步由地質總隊基坑組實測基坑地質平面素描圖,與此同時現場質檢小組結合地質組實測的基坑平面地質素描圖,作最後一次全面質量檢查,並編寫出驗收情況說明書;第三步由主管副局長召集驗收委員會成員現場驗收,並簽發驗收合格證。

一期基坑的素描和驗收工作,從1958年3月開始,直到1958年7月,全部完成左岸壩體基坑、隔牆、隔墩、梳齒、護坦等部位的素描工作。

二期基坑在1959年2月清淤工作結束後開始,到1959年6月底,全部完成右岸電站壩體、電站廠房和尾水渠基坑的地質素描工作,從而保證二期基坑的驗收和混凝土澆築進度的順利進展。

在一、二期基坑開挖期間共提交了基坑地質素描圖45份,匯簽的驗收合格證書45份。

5.編寫基坑素描總結報告

從1959年7月開始至9月份完成初稿。1959年10~11月,進行補充修改;1962年12月~1963年3月,按出版社要求再次修改和整理。後因出版經費問題,報告和圖件也在「文革」初期失落。

『肆』 地質素描,隨開挖進行,一般地段多少米進行一次

建質[2009]87號《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附件(二)內容範圍,是屬內於「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容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該文件規定必須邀請專家組論證。
附件二 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范圍
一、深基坑工程
(一)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
(二)開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境和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築(構築)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

『伍』 你好,向你求教下井巷地質素描圖要怎麼畫

地質素描圖與鑽孔柱狀圖相似,柱狀圖上岩層的排列與巷道一致,需專要反映出井巷內屬岩石的岩性、產狀、層厚、斷裂的情況,從需要素描井巷的一端開始至另一端,將岩層的情況逐一真實的記錄在素描圖上,一般上段為岩層素描圖,下段為岩性描述及參數

『陸』 大壩基坑地質素描工作回憶

張占標

基坑地質素描工作,是大壩施工詳圖階段的地質勘查工作。它包括大壩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基坑最終基岩面上的破碎帶和斷層軟弱帶的技術處理,基坑平面素描圖的實測,基坑驗收和編寫總結報告等五個部分。

1.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

我調基坑地質組比較晚,沒有趕上一期基坑的素描工作。據當年甘存緒介紹和查找有關資料,三門峽大壩基坑開挖是從1957年2月開始的,比大壩正式開工典禮還早兩個多月。也就是說三門峽大壩的基坑素描地質工作,是從1957年2月開始的。

一期基坑地處黃河左岸。這里島嶼多,自然地形比較高,而壩體建築物是溢流壩和護坦、隔牆,要求基坑的最終基岩面比較低。這樣一來,要整個炸掉人門島,削平梳妝台,開挖工程量很大,直到1958年3月,都在放炮開挖、運輸清碴和修築圍堰,沒有竣工基岩面交工。這段時期,基坑組有3人,除組長甘存緒外,還有人事關系屬水電部門的小郭和小李。主要工作是跟隨開挖施工進行地質觀察和收集資料,重點是對構造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進行跟蹤觀察。同時還和技術處的質檢人員一起,監督開挖放炮打眼的直徑、深度和裝葯量,都要嚴格按開挖規范操作;指導專業開挖隊對基坑中軟弱帶和基坑邊坡等有關問題的技術處理。工作不是很緊張,但天天都在機械轟鳴、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觀測記錄破碎帶、斷層的變化和岩石的風化情況,還要采標本,取岩樣等,也很勞累。

二期基坑的素描工作是我和甘存緒兩人完成的。二期基坑在黃河右岸,是電站壩體、廠房和尾水渠的基礎部位。這里集中發育著1號、37號斷層和10多條構造破碎帶,在地形上正是人門、神門、鬼門三河匯流的河床地段,有一處不規則天然深槽,被稱為「龍宮」。槽壁光滑矗立,槽內積滿淤泥。與一期基坑相比,開挖量小了,清淤工程量卻很大,而且由於這種地形的影響機械和車輛用不上,只能靠鐵索吊運和人力A抬。為趕工程進度,工程局在1958年年底冒著寒冬,搞了人工清淤大會戰,上至局長、書記,下至普通幹部和工人,輪流到「龍宮」參加勞動,全靠人工用鐵杴挖、用鎬刨、用布兜A、用竹筐抗,每天都有近千人的隊伍,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清出了幾條道路,用上了汽車,才加快了進度,直到1959年2月才轉入基坑基礎軟弱帶的技術處理。這段時期,我和甘存緒天天在彩旗招展、人聲鼎沸的清淤大軍人流里,對照壩址區地質圖,觀察斷層、破碎帶的變化情況,檢查以往水上鑽探資料的准確程度,指導專業隊伍對斷層、破碎帶和地下水的技術處理,還對龍宮的直立岩壁,光禿岩丘進行拍照、素描和描述。

2.基坑基礎軟弱帶的技術處理

在我們素描的整個一二期基坑范圍內,作為大壩主要建築物基礎的岩石,全都是閃長玢岩。它是一種淺灰綠色、堅硬、耐風化、飽和極限抗壓強度1200~1800kg/cm2的塊狀結晶火成岩,是大壩的天然良基,但也發育著構造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所構成的基礎軟弱帶。因為這些斷層和破碎帶是對壩基產生危害影響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基礎開挖、素描和驗收過程中,進一步查清其分布規律和帶內產物的性狀,並監督施工單位嚴格按規范進行技術處理,始終是我們基坑地質組的工作重點。

在素描和驗收中,我們對這些基礎軟弱帶的處理,主要採取了兩種辦法。第一種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設計圖紙規定的辦法:對軟弱帶進行加深開挖,其深度與軟弱帶的寬度相等,然後對軟弱帶的兩壁各挖去0.5m,再以2:1的坡度與基坑的基岩面相接。

第二種辦法是我們與工程局質量檢查部門一起制定的根據軟弱帶內構造岩的岩性而採取的加深開挖的處理辦法,即不管軟弱帶的寬度,也不管軟弱帶兩壁與基坑基岩面相接的坡度,只要帶內的構造岩岩性不好,就往下挖,一直挖到構造塊狀岩為主時為止。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採用哪種辦法,我們都是根據帶內產物的具體情況,壩體結構物基礎對該部位的要求和施工處理的難易程度,經與技術處質量管理人員和開挖單位負責人具體協商確定,而且大都爭得了現場前蘇聯專家的同意。

1)一期基坑的軟弱帶處理

一期基坑主要是溢流壩和護坦的基礎部位,壩體結構物對基礎的要求,主要是抗滑和防沖防淘。這一地段的具體情況是,根據溢流壩標高低的要求,已普遍從原基岩面下挖了10~20m,基坑中的斷層和破碎帶內的產物大都呈現為新鮮或表面呈黃褐色的構造塊狀岩,而且最終基岩面大都是平坦的,所以這里的基礎軟弱帶也大都是採取第一種辦法處理的。有的下挖深度比規定深度還少了一些。但帶內同時還有對防沖防掏不利的碎屑岩、未膠結角礫岩或粘土岩時,則按構造岩的分類處理原則再加深開挖。在進行這些處理時,全都是按照規范要求,採用風鎬、洋鎬和撬杠處理的。

對於第二類破碎帶造成的軟弱帶,因為它沒有明顯的邊界線,又是以構造塊狀岩為主的充填物,經過10m的開挖後雖已岩質堅硬,但有的岩塊用錘敲擊仍發啞音。遇到這種情況,則採用第二種辦法,加深開挖,直到這種構造塊狀岩接合緊密為止。

對第三類破碎帶造成的軟弱帶,因其主要是由方解石脈或方解石石英共生岩脈構成,岩脈本身是完整堅硬的,只在岩脈兩側伴有0.2~0.3m的灰白色碎屑岩。對其處理的辦法,也只是用鑿子沿岩脈兩側各挖0.2~0.3m深的小槽就行了。

2)二期基坑的軟弱帶處理

二期基坑是電站壩體、廠房和尾水渠的基礎部位。壩體對基礎的要求,主要是承重、抗滑和傳力。而這一地段的實際情況是斷層、破碎帶的集中發育區。截流抽水後,有一深達10m,面積達11000m2的深槽。槽內的最終基岩面,對壩體要求來說,已經很低。清淤後,開挖隊對坑內的基礎軟弱帶,仍採用第一種辦法處理,遇到邊坡銜接難以施工的問題。因為由1號、37號斷層和47號、89號、90號、91號、93號破碎帶所造成的基礎軟弱帶,已被沖刷成岩壁堅硬完整、光滑陡立的深溝,無法進行2:1的邊坡施工,只好改用第二種辦法處理,在清淤後的斷層、破碎帶所造成的深溝內繼續深挖,有的挖2~3m,有的挖4~5m,最深的挖了6m,都挖到了達到要求的構造塊狀岩。對於由第二類、第三類破碎帶所造成的軟弱帶的處理,仍採用了與一期基坑相同的處理辦法。

在進行二期基坑深槽內軟弱帶深溝技術處理過程中,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清淤後,開始對軟弱帶深溝進行處理時,施工隊遇到由於溝深壁陡,邊坡難以施工的問題,我們和技術處的質檢人員商議改用第二種辦法加深開挖處理。這時一個剛從列寧格勒來的年輕地質專家,和我們一樣認為其帶壁堅硬完整,無需再用爆破的辦法加大徒勞開挖工程量,但也不同意我們繼續深挖,直到構造塊狀岩為止的方案,提出了一個在軟弱帶兩壁打成排的風鑽孔,再用粗鋼筋「扒鋸子」的辦法。開挖單位首先反對,認為深溝的寬度變化很大,「鋸子」沒法預制,現場不能加工。我們和技檢處的人也不同意,認為鋼筋的拉力,對地質應力來說沒有意義,而且太瑣碎、太費事,對趕工期也不利。因為當時國家有正確對待外國專家建議的嚴格要求,我們只好三條線向各自的上級匯報。開挖隊向謝副局長作了匯報,技術處向汪胡禎總工作了匯報,我們向賈工作了匯報。最後由汪胡禎和賈福海兩位總工出面,去找前蘇聯專家組長協商,才否定了「扒鋸子」方案,仍按我們的意見採用深挖方案處理。後來聽說,那個年輕地質專家是個新來工地實習的研究生,此事之後就沒有再在工地見到他。

3)地下水的處理

一期基坑中的斷層、破碎帶內有幾處地下水出露點,水量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超過0.2L/s;二期基坑深槽因地勢較低,有10多處出水點,多呈點滴狀,泉流狀需要泵排水的只有3處,整個基坑內地下水的滲出總量約有0.5~1L/s。其處理方法是:水量小的,先用水玻璃堵死,再澆築混凝土;用水玻璃堵不住的,用水管將水引流基坑外,待澆混凝土凝固後,再把管子堵死。這項工作我們沒有親自做過,基坑中的地下水處理,都是由澆築隊結合混凝土澆築進行的。

3.基坑地質素描圖的測制

基坑地質素描圖,是在基坑開挖到最終基岩面時,由地質人員現場測制的一張竣工基坑綜合地質圖。它既要反映壩基最終基岩面的裂隙、破碎帶和斷層的發育程度、分布規律、產狀要素、充填物、捕虜體及地下水出露點的情況,又要反映以往各勘探階段的坑、孔位置等,既是基坑驗收的必備圖件,又是勘探單位向設計部門提供的最新地質資料。其測制過程大體分以下三個步驟:

1)野外平面素描圖的實測

當開挖單位將基坑開挖至設計高程,並將基岩面按驗收標准清理干凈後,由地質組測制基坑平面地質素描圖。其作業過程是:先用皮尺和紅漆對照著澆築塊設計圖紙,畫好邊長2m的方格網,然後用竹尺和米格紙,採用1:100的大比例尺和總隊規定的標准圖例,在本次申請驗收的基坑內一塊一塊地把基岩面的裂隙、軟弱帶、捕虜體、地下水出露點和勘探坑、孔位置等都填在圖上。同時將裂隙、斷層、破碎帶的編號、產狀要素等記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或記錄本上。

方竹尺邊長2m,每10cm刻一個刻度,移動一次可畫4m2。畫完一塊,兩人平抬竹尺向下一塊移動,直到將本次驗收范圍的基岩面畫完為止。素描范圍的大小,往往是根據壩體結構物的基礎塊段和有無混凝土澆築條件來確定,有時幾十個澆築塊基礎要一次畫完,大到幾百平方米;有時十幾個澆築塊,面積只有幾十平方米。一般我們不管素描范圍的大小,只要達到驗收標准我們都及時把素描圖畫完。

2)平面素描圖的內業整理

野外畫好的素描圖,要及時進行內業整理。其內容包括:①把野外記錄表格或記錄本的記錄資料都填到圖上,對特大裂隙、裂隙密集帶、斷層、破碎帶要統一編號,過去沒有出現過的,要按順序予以新的編號,如有分支,可在其編號的右下角加a、b、c等字樣;②將本次畫完的斷層、破碎帶與以往畫完的相鄰素描圖對接,如接不起來,應持圖去現場找原因;③根據開挖單位提交的開挖竣工圖,本次實測的平面素描圖和開挖過程中收集的有關資料,按規范要求編制相應數量的縱、橫剖面圖,並把各剖面線的位置和編號標在平面素描圖上;④將本次素描范圍的各澆築塊編號標到圖上,還要將圖例和本次素描圖在總澆築塊圖中的位置也標出來。

3)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

在進行平面素描圖內業整理和編制縱、橫剖面圖的基礎上,寫出本次基坑素描范圍的工程地質結論書。這是一篇與平面素描圖、縱橫剖面圖相對應的、短小精乾的文字資料,要求簡潔明了。論述的重點是基坑最終基岩面的質量。內容包括:岩石、地質構造、破碎帶、斷層、地下水處理和結論。在結論中要重點說明那些由斷層、破碎帶所造成的基岩軟弱帶,經過相應的技術處理,已完全符合設計要求等。

寫到這里,有一個問題值得說明一下,就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並不是每做一次基坑平面素描,就跟著做一次縱、橫剖面圖和寫一次工程地質結論書。基坑平面素描圖是根據基坑開挖的進度,基坑中斷層、破碎帶的處理情況和澆築施工的需要來確定的。而寫工程地質結論和加編縱橫剖面圖,是按壩體結構物基礎澆築的段塊劃分進行的。前者是為基坑驗收准備圖件,後者是為設計部門提供新的地質資料。所以,如果沒有設計部門的特殊要求,我們是作完一壩體結構物單元的基坑素描後,才進行平面圖對接,加編縱、橫剖面圖和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並送總隊技術主管進行審核、簽批、清繪、翻譯俄文、藍曬復制等,最後送交工程局機要處轉送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因為甘存緒是工地三人質量檢查小組成員,現場工作比較忙,這些送審的事情多是由我辦的。記得剛開始是由陳祺江審批,由李松花或汪玉珍進行清繪。1959年3月以後,隊上的地質人員分別去了新疆和內蒙,但賈福海主任工程師仍在隊上。一方面是因二期基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同時他在這時正在進行第四紀三門系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整理。所以陳祺江去新疆以後,基坑工作就由賈主任工程師直接管理了。

4.基坑驗收

基坑驗收是為確保大壩的基礎質量,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為了做好這一工作,三門峽工程局成立了以副局長為首、各有關單位領導參加的驗收委員會和現場質量檢查小組,具體工作由技術處的金喜卿、丁寶琦和地質總隊的甘存緒三人負責。金、丁負責開挖放炮等施工技術操作和松動岩石、軟弱帶的處理檢查,還負責起草驗收情況說明書和簽發驗收合格證書;甘負責基坑素描和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任務雖有分工,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分工合作,互相幫助,都把現場實測基坑素描圖作為最後一次全面的質量檢查,一起作好基坑的素描和驗收工作。

基坑驗收的一般程序,是先由開挖單位進行自檢、清底、並用高壓風水槍將基岩面沖洗干凈,提交開挖竣工圖和提出驗收申請;再由地質組實測基坑地質平面素描圖,現場質檢小組結合地質素描圖的測制,進行最後的全面質量檢查,並寫出驗收情況說明書;最後由驗收委員會驗收,並簽發驗收合格證。由此可見,地質素描和基坑驗收,既是同時又是統一進行的。地質素描是基坑驗收的最關鍵環節。

一期基坑的素描和驗收,是從1958年3月開始的。當時,左岸基坑圍堰基本完成,靈寶砂石廠和混凝土拌和樓相繼投產,開挖隊選擇運輸條件較好、地處基坑最南端的隔牆基坑,進行清底、自檢、並提出驗收申請,隨後地質組實測了大壩基坑的第一張平面素描圖,經驗收委員會驗收後,1958年3月18日,由水利部副部長李葆華和工程局黨委第二書記張海峰,親手打開混凝土吊運大罐,在大壩隔牆基礎地段澆築了第一罐混凝土。自此以後,地質組在開挖隊和技術處有關人員的大力幫助下,緊張進行素描,直到1958年7月,全部完成隔牆、隔墩、梳齒、護坦等部位的基坑素描工作。這一時期,素描工乾的相當艱苦,一方面是素描剛開始,操作方法尚不熟練;另一方面,開挖隊經過1年多的施工,已有大面積的基坑准備竣工,所以素描工作必須緊張作業,否則就不能及時進行驗收,就會影響澆築施工,時間非常緊迫。在這種情況下,地質組在壩址分隊大力支持下,分成兩組、三組搞突擊素描,白天畫不完,有時晚上接著干,終於加快了速度保證了驗收和澆築進度。

二期基坑1959年2月清淤、清底結束,開挖隊先在電站廠房基坑部位,按澆築設計圖紙逐塊進行光面鑿毛、軟弱帶深挖處理,然後沖洗、自檢和申請驗收。我和甘存緒兩人畫素描圖,丁和金進行質量檢查和驗收。工作也很緊張,但我們的素描技術已經熟練。往往是我們兩人在一起,先用皮尺畫好方格網,然後一人一塊圖板,分成兩組,自己移動竹尺,自測產狀要素,並將測得的數據直接標到圖上,不再填表格。老丁和小金見我們兩人太忙,在檢查完松動岩塊和軟弱帶處理情況後,就來幫我們畫方格網或移動竹尺。後來還把技術處的測量人員叫來,用水準儀在高差大、拉皮尺難的「龍宮」邊緣和軟弱帶深溝地段,幫我們測點放線畫方格網,使我們大大提高了素描速度。到1959年6月,全部完成二期基坑的素描驗收任務。前後兩期共提交了基坑地質素描圖45份。

5.基坑地質素描總結報告的編寫與丟失

1959年6月,隨著二期基坑最後一張素描圖的畫完,三門峽隊所承擔的大壩地質勘探任務全部勝利完成。其隊伍早在年初,就分兩隊分赴新疆和內蒙去組建治沙隊。隊伍撤離時,地質部所屬領導離隊較晚,賈主任工程師和張洪生副總隊長,是在5月底或6月初回北京的,夏其發工程師是在水庫勘探工作全部結束後,於8月份回北京的,會興鎮隊部只留下王相坎(組長)和馮文福(幹事)、何宇弟(會計)三人留守小組,看管房屋和已封存的地質資料,管理尚未遷走的隨隊家屬。我和甘存緒住在史家灘,開始著手編寫基坑地質素描總結報告。

基坑地質素描總結報告,是在賈福海主任工程師的直接指導下編寫的。他在主持出版前八卷總報告時,就考慮要把拌和樓滑坡報告列為第九卷,基坑總結報告列為第十卷。早在年初,他和陳祺江到工地來檢查二期基坑軟弱帶深挖處理情況時,來到我們在史家灘的辦公室,讓我們在進行二期基坑外業工作的同時,著手考慮基坑素描總結報告的編寫問題,並就報告的指導思想、論述重點、文字章節和圖件精簡縮編等方面談了原則意見。

基坑素描總結報告的編寫,從7月初開始,我和甘存緒先按賈工要把重點放在基礎軟弱帶的處理與評價上的要求,擬了個提綱,然後甘存緒起草文字初稿,我縮編整理圖件。初稿寫出後,我修改謄清,他審查圖件,計劃兩個月完成。寫完後,他回廣西休探親假,我帶著資料和王相坎一起回北京向賈總匯報。

國慶節後,甘存緒也回到了北京。我倆根據賈總的初審意見,由我執筆對總結報告作了補充、修改,但圖件未找到清繪人員。這時賈總奉派援助越南,忙於出國准備,基抗報告的事就暫時停了下來。報告、圖件和原始資料仍放在我從三門峽帶回的兩個帆布箱里,由我保管。

1962年底,賈總回國後,又讓我們對報告進行整理。這時,甘存緒已調回廣西,我和張洪生、汪玉珍隨綜合隊與北京隊合並到西郊八里庄。我和汪玉珍被抽出來,在張隊長的領導下,對三門峽基坑總結報告和圖件,按出版要求,又進行了整理和清繪,並送到水文局賈總辦公室,由賈總進行最後審查。這時賈總再次被派援越,這份整理好,也審查完的報告,又被擱置起來。後來聽張洪生隊長說,賈總那次出國前,向他交待了拌和樓滑坡和基坑報告出版的事,因為離前八卷報告的出版已有好幾年,與出版社的賬務早已結清,他想讓水文一大隊出點錢,怎奈當時地質隊強調計劃管理,「打油的錢不能買醋」,再加上兩隊合並後的領導班子矛盾重重,幾年也未列上計劃,直到「文革」前也未辦成。

「文革」後期,有一次去部里開會遇到賈總,又談起三門峽基坑報告的事。他說出國前,基坑素描和拌和樓滑坡的兩份報告都放在他的辦公室,文革中賈工的辦公室被他人佔用了,回國後就沒有找到。這兩份報告是我們在大壩施工階段的勘察成果,缺了它們我們的總報告就少了一塊,就不完整了。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2004.9.16於北京望京

參考文獻

1.三門峽基坑素描、驗收地質工作初步總結

2.三門峽大壩基礎閃長玢岩中的斷層及構造破碎帶和對這些軟弱帶的處理

3.「萬里黃河第一壩」一書中有關基礎開挖、驗收的回憶文章

『柒』 水庫施工資料怎麼做

以下是水庫施工資料目錄,僅供參考:
1 工程建設前期工作文件材料
1.1 勘測設計任務書、報批文件及審批文件
1.2 規劃報告書、附件、附圖、報批文件及審批文件
1.3 項目建議書、附件、附圖、報批文件及審批文件
1.4 可行性研究報告書、附件、附圖、報批文件及審批文件
1.5 初步設計報告書、附件、附圖、報批文件及審批文件
1.6 各階段的環境影響、水土保持、水資源評價等專項報告及批復文件
1.7 各階段的評估報告
1.8 各階段的鑒定、實驗等專題報告
1.9 招標設計文件
1.10 技術設計文件
1.11 施工圖設計文件
2 工程建設管理文件材料
2.1 工程建設管理有關規章制度、辦法
2.2 開工報告及審批文件
2.3 重要協調會議與有關專業會議的文件及相關材料
2.4 工程建設大事記
2.5 重大事件、事故聲像材料
2.6 有關工程建設管理及移民工作的各種合同、協議書
2.7 合同談判記錄、紀要
2.8 合同變更文件
2.9 索賠與反索賠材料
2.10 工程建設管理涉及到的有關法律事務往來文件
2.11 移民征地申請、批准文件及紅線圖(包括土地使用證)、行政區域圖、坐標圖
2.12 移民拆遷規劃、安置、補償及實施方案和相關的批准文件
2.13 各種專業會議記錄
2.14 專業會議紀要
2.15 有關領導的重要批示
2.16 有關工程建設計劃、實施計劃和調整計劃
2.17 重大設計變更及審批文件
2.18 有關質量及安全生產事故處理文件材料
2.19 有關招標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及其審查文件材料
2.20 有關投資、進度、質量、安全、合同等控制文件材料
2.21 招標文件、招標修改文件、招標補遺及答疑文件
2.22 投標書、資質資料、履約類保函、委託授權書和投標澄清文件、修正文件
2.23 開標、評標會議文件及中標通知書
2.24 環保、檔案、防疫、消防、人防、水土保持等專項驗收的請示、批復文件
2.25 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產生的有關工程啟用、移交的各種文件材料
2.26 出國考察報告及外國技術人員提供的有關文件材料
2.27 項目法人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與有關單位(含外商)的重要來往函電
3 施工文件材料
3.1 工程技術要求、技術交底、圖紙會審紀要
3.2 施工計劃、技術、工藝、安全措施等施工組織設計報批及審核文件
3.3 建築原材料出廠證明、質量鑒定、復驗單及試驗報告
3.4 設備材料、零部件的出廠證明(合格證)、材料代用核定審批手續、技術核定單、業務聯系單、備忘錄等
3.5 設計變更通知、工程更改洽商單等
3.6 施工定位(水準點、導線點、基準點、控制點等)測量、復核記錄
3.7 施工放樣記錄及有關材料
3.8 地質勘探和土(岩)試驗報告
3.9 基礎處理、基礎工程施工、樁基工程、地基驗槽記錄
3.10 設備及管線焊接試驗記錄、報告,施工檢驗、探傷記錄
3.11 工程或設備與設施強度、密閉性試驗記錄、報告
3.12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3.13 記載工程或設備變化狀態(測試、沉降、位移、變形等)的各種監測記錄
3.14 各類設備、電氣、儀表的施工安裝記錄,質量檢查、檢驗、評定材料
3.15 網路、系統、管線等設備、設施的試運行、調試、測試、試驗記錄與報告
3.16 管線清洗、試壓、通水、通氣、消毒等記錄、報告
3.17 管線標高、位置、坡度測量記錄
3.18 絕緣、接地電阻等性能測試、校核記錄
3.19 材料、設備明細表及檢驗、交接記錄
3.20 電器裝置操作、聯動實驗記錄
3.21 工程質量檢查自評材料
3.22 施工技術總結,施工預、決算
3.23 事故及缺陷處理報告等相關材料
3.24 各階段檢查、驗收報告和結論及相關文件材料
3.25 設備及管線施工中間交工驗收記錄及相關材料
3.26 竣工圖(含工程基礎地質素描圖)
3.27 反映工程建設原貌及建設過程中重要階段或事件的聲像材料
3.28 施工大事記
3.29 施工記錄及施工日記
4 監理文件材料
4.1 監理合同協議,監理大綱,監理規劃、細則、采購方案、監造計劃及批復文件
4.2 設備材料審核文件
4.3 施工進度、延長工期、索賠及付款報審材料
4.4 開(停、復、返)工令、許可證等
4.5 監理通知,協調會審紀要,監理工程師指令、指示,來往信函
4.6 工程材料監理檢查、復檢、實驗記錄、報告
4.7 監理日誌、監理周(月、季、年)報、備忘錄
4.8 各項控制、測量成果及復核文件
4.9 質量檢測、抽查記錄
4.10 施工質量檢查分析評估、工程質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等報告
4.11 工程進度計劃實施的分析、統計文件
4.12 變更價格審查、支付審批、索賠處理文件
4.13 單元工程檢查及開工(開倉)簽證,工程分部分項質量認證、評估
4.14 主要材料及工程投資計劃、完成報表
4.15 設備采購市場調查、考察報告
4.16 設備製造的檢驗計劃和檢驗要求、檢驗記錄及試驗、分包單位資格報審表
4.17 原材料、零配件等的質量證明文件和檢驗報告
4.18 會議紀要
4.19 監理工程師通知單、監理工作聯系單
4.20 有關設備質量事故處理及索賠文件
4.21 設備驗收、交接文件,支付證書和設備製造結算審核文件
4.22 設備采購、監造工作總結
4.23 監理工作聲像材料
4.24 其他有關的重要來往文件
5 工藝、設備材料(含國外引進設備材料)文件材料
5.1 工藝說明、規程、路線、試驗、技術總結
5.2 產品檢驗、包裝、工裝圖、檢測記錄
5.3 采購工作中有關詢價、報價、招投標、考察、購買合同等文件材料
5.4 設備、材料報關(商檢、海關)、商業發票等材料
5.5 設備、材料檢驗、安裝手冊、操作使用說明書等隨機文件
5.6 設備、材料出廠質量合格證明、裝箱單、工具單,備品備件單等
5.7 設備、材料開箱檢驗記錄及索賠文件等材料
5.8 設備、材料的防腐、保護措施等文件材料
5.9 設備圖紙、使用說明書、零部件目錄
5.10 設備測試、驗收記錄
5.11 設備安裝調試記錄、測定數據、性能鑒定
6 科研項目文件材料
6.1 開題報告、任務書、批准書
6.2 協議書、委託書、合同
6.3 研究方案、計劃、調查研究報告
6.4 試驗記錄、圖表、照片
6.5 實驗分析、計算、整理數據
6.6 實驗裝置及特殊設備圖紙、工藝技術規范說明書
6.7 實驗裝置操作規程、安全措施、事故分析
6.8 階段報告、科研報告、技術鑒定
6.9 成果申報、鑒定、審批及推廣應用材料
6.10 考察報告
7 生產技術准備、試生產文件材料
7.1 技術准備計劃
7.2 試生產管理、技術責任制等規定
7.3 開停車方案
7.4 設備試車、驗收、運轉、維護記錄
7.5 安全操作規程、事故分析報告
7.6 運行記錄
7.7 技術培訓材料
7.8 產品技術參數、性能、圖紙
7.9 工業衛生、勞動保護材料、環保、消防運行檢測記錄
8 財務、器材管理文件材料
8.1 財務計劃、投資、執行及統計文件
8.2 工程概算、預算、決算、審計文件及標底、合同價等說明材料
8.3 主要器材、消耗材料的清單和使用情況記錄
8.4 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清冊
9 竣工驗收文件材料
9.1 工程驗收申請報告及批復
9.2 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報告
9.3 工程設計總結(設計工作報告)
9.4 工程施工總結(施工管理工作報告)
9.5 工程監理工作報告
9.6 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報告
9.7 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報告(含工程質量檢測報告)
9.8 工程建設聲像材料
9.9 工程審計文件、材料、決算報告
9.10 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消防、人防、檔案等專項驗收意見
9.11 工程竣工驗收鑒定書及驗收委員簽字表
9.12 竣工驗收會議其他重要文件材料及記載驗收會議主要情況的聲像材料
9.13 項目評優報獎申報材料、批准文件及證書

『捌』 三門峽基坑驗收地質工作的初步總結

賈福海 甘存緒 張占標

三門峽水利樞紐從1957年起已由邊勘察、邊設計的情況轉入了大壩的緊張施工階段。在主要建築物基礎開挖過程中,須進一步查明實際自然地質條件,是否與設計中所採用的地質資料相符,並且對設計高程的基礎岩石是否符合大壩基礎要求等,地質人員都應提出具體意見。因此,地質人員就進一步擔負了一件最重要而又復雜的任務——基坑素描和基坑驗收。

一、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

1)在基坑未開挖之前,地質人員首先對基坑地質條件作詳細的了解,尤其對構造斷裂帶的地質資料須加以深入的研究。此外,還應該取得有關基坑開挖方面的所有設計圖紙,開挖規范以及施工中混凝土澆築塊的劃分情況,以了解設計和施工的意圖。

2)在開挖過程中要經常去觀察是否產生新的地質現象,如涌水、邊坡的穩定性、新的斷裂帶等。如果有塌方或滑坡等的可能性應及早提醒施工單位的注意。

3)為了進一步查明主要建築物地段的地質構造,在開挖中對不同高程岩石的風化、裂隙、斷裂帶要進行仔細觀察。三門峽基坑內有較多的構造破碎帶,尤其這些破碎帶在水平方向上及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很大,因此必須仔細地進行了解,並同時做地質素描、照相、採集標本和岩樣等,必要時在特殊地段采岩樣進行試驗,求出破碎帶中的顆粒級配、可溶鹽、抗壓強度及顯微鏡下的性質等,以便基坑到達設計高程時,互相比較,作為地質結論的主要參考資料。在觀察中必須在不同高程固定一些控制點,並進行測量,然後放到構造地質圖上。這些點均應統一編號,註明高程。最好把照相、取樣、試驗資料能放在同一張圖上,以便今後分析研究。如果發現有新的斷層和破碎帶,一定要放到構造地質圖上,同時要詳細地搜集有關的資料,並且把這種新的情況,告訴施工及設計單位,以便及時地補充或修改他們的設計或開挖圖件。

4)在基坑的爆破過程中,地質人員應監督施工人員的爆破情況,避免由於爆破而引起人為地質條件的惡化(如爆破引起的裂隙)。例如在爆破過程中,打多深的鑽眼,用多少炸葯,多深以後就不準用鑽機打大口徑鑽孔,放大炮,在接近最後設計高程時只許放小炮,甚至在地質條件不好時不準放炮,只許用鎬進行挖掘等等,地質人員都要加以掌握。開挖中雖然有規范,但不一定適合於本地區的地質條件,因此,地質人員在基坑開挖工作開始就應當協助施工人員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段(破碎帶、裂隙密集帶、裂隙不甚發育的地段等)分別進行爆破試驗,取得經驗後再修改規范,使其適用於本地段的具體條件。

5)基坑開挖過程中,地質人員應幫助施工人員解決開挖中的地質問題,如地下水的處理及基坑邊坡的大小等等。此外,還要確定設計高程處的基礎岩石是否符合大壩基礎要求。如果開挖至設計高程時岩石還是不好,那麼就必須繼續開挖,這時候地質人員應根據所搜集的基坑地質資料以及過去勘察的成果(鑽孔、坑槽探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後,提出挖多少,半米或1米的建議,只有這樣才不致使開挖工作發生浪費,影響了建築物造價的增高,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沒有開挖到設計高程,但岩石已符合大壩要求,地質人員也應當提出不需要開挖的建議,總之,設計人員是想盡一切辦法使建築物的造價低而又能把它放在穩固的基礎岩石上,因此,地質人員有責任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6)在基坑開挖到最後高程時,為了更進一步論證大壩基礎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必須選擇有代表性的岩石作為標本,並應送試驗室做物理力學試驗——抗壓試驗、抗剪試驗、容重、比重、空隙度、吸水性等,此外必要時也應做顯微鏡鑒定。如遇到地下水時,要測定涌水量,並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測定對混凝土是否有侵蝕性。

7)當第一期基坑開挖結束後,要把破碎帶、斷層所觀察的資料與以往的觀察資料進行對比,並且要取得基坑涌水量的詳細資料,更重要的是觀測構造破碎帶、裂隙密集帶或斷層等地段的透水性是否增高了,其中是否有顆粒流失(管涌現象)及集中滲漏等新的地質現象出現,如有上述現象就應及時向施工人員提出處理建議,以免今後影響建築物的安全。

二、野外地質素描工作

1)基坑地質素描是把大壩基礎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以及所有地質現象反映出來的一項工作。因此,基坑地質素描圖也是基坑的綜合地質圖,它既能反映出基坑內岩石中的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及斷層發育程度、分布規律、長度、寬度、產狀要素、充填物含的捕擄體,也能反映出地下水露頭以及過去的勘探坑孔位置等。總之,基坑內一切地質現象,都應反映出來(如圖1)。

2)當基坑開挖至設計要求的岩石時,先把岩石沖洗干凈後,才能進行地質素描工作。過去我們在素描時,由於工程緊迫,往往要求在很短時間內要完成素描任務,否則會影響驗收工作及混凝土澆築的推遲,因此,我們往往分成兩個以上的小組進行工作,每組兩人互相協助,一人素描,另一人記錄(包括量產狀要素、寬度、充填物及編號等,見下表)。在素描范圍內先用皮尺把它分成2m×2m方格網,然後採用2m見方上邊刻有尺度的竹框進行素描,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裂隙統計表

3)在野外素描中必須注意下列幾點:(1)在素描時首先用紅油漆把方格網點好,並要點的正確,否則在素描中會發生同一條裂隙連接不起來,或者是直線畫成彎曲的現象;(2)在素描中應分主次,不應包羅萬象,不要把那些微小的和由爆破產生的裂隙都畫上去,使素描圖復雜化。素描時應特別注意對基礎有害的地段,如斷層帶和破碎帶的范圍、斷層帶及破碎帶中的產物都要很清楚地表示出來;(3)對裂隙、破碎帶、斷層帶相互關系要仔細觀察,並要清楚表示出來。如互相切割的關系,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變化等情況,這對研究地質構造有很大幫助;(4)素描完成後,必須在野外與以前的素描圖接圖,如果接不起來,盡快找出原因加以糾正;(5)所有的平面素描圖與剖面素描圖都應與設計施工圖紙符合。

4)野外素描圖的比例尺,最好與室內清圖的比例尺相同,以免圖件發生誤差和工作上的麻煩。在選擇比例尺時主要是根據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及素描面積來確定。不論平面素描圖與斷面圖,其比例尺一般可分為1:50,1:100,1:200等,現在三門峽所採用的比例尺是1:100。

5)基坑素描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因此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時才進行素描,或者是澆築混凝土時的那個最終面才做素描。對未達設計高程以前的中間高程面的觀察和記錄只能作為地質人員對今後分析岩石風化、裂隙、破碎帶、斷層帶的主要資料,而重要的還是最終面素描資料。最終面的素描資料是地質上極有價值的文獻,這部分資料設計、施工、地質單位都需要有。

三、內業圖件整理

1.平面素描圖(圖1)

圖1 平面素描圖

圖3 橫剖圖

圖4 縱剖圖

圖例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史

基坑地質平面素描圖就是將野外的草圖加以整理後的正式圖。按野外的記錄表將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斷層帶的傾向、傾角、寬度和充填物加上去。特大的裂隙和裂隙密集帶、斷層帶都要統一編號,這些編號必須與過去統一。如過去沒有編號則按順序予以新的號碼,若有分枝的現象,則在原編號加上A、B、C……等字樣加以區別,然後把混凝土澆築塊的范圍編號加上,同時將縱橫剖面的位置、方向和比例尺、澆築塊的示意范圍(如圖2)等,都要在圖上表示出來。

圖2 混凝土澆築塊示意圖

2.縱橫剖面圖(圖3,圖4)

縱橫剖面是按施工竣工圖及基坑地質素描圖在開挖過程中的觀察資料、勘察中的地質圖綜合編製成的。其目的是檢查設計斷面是否挖到設計高程或超過設計高程,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均應在剖面上加以說明原因,另一方面為了解開挖深度和覆蓋層、風化層的厚度,裂隙密集帶、斷層和破碎帶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等,在圖上還要把破碎帶開挖處理的深度(從實際開挖面向下算起),在剖面圖中都表示出來。在剖面上原地線、設計開挖線、實際開挖線也得加以表示。

縱剖面圖(圖4)是通過一列澆築塊的中心線做的。橫剖面圖(圖3)是根據開挖後的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及開挖情況而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增減。三門峽的橫剖面是採用每隔5m做一個。

四、工程地質結論

基坑驗收以前必須准備好各種圖件、說明書及驗收證書。驗收證書是由地質素描圖、地質剖面圖、工程地質結論、竣工圖、爆破說明書和驗收情況說明書(由驗收委員會負責)等五部分資料組成的,其中基坑地質素描圖、地質剖面圖和工程地質結論是組成基坑驗收證書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的資料除了驗收情況說明書是驗收後寫的以外,其他均要在驗收前做好提交給驗收委員會。

工程地質結論是一篇短小精乾的文件,文字必須簡單明了,所寫的都是主要的,沒有次要的。由於基坑驗收是對到達設計高程以下岩石能不能作為基礎而言,因此,除了破碎帶外,對已開挖去的岩石部分,不進行描述,根據三門峽的具體情況,我們是按下列幾部分編寫的:

1.岩石

1)基礎岩石如果只有閃長玢岩,那麼就應該首先說明基礎岩石是呈岩床狀產出的灰綠色、塊狀、堅硬的中生代閃長玢岩,然後說明岩床的傾向、傾角及岩床的厚度。

2)對閃長玢岩要說它是屬於斑晶顯著的,還是不顯著的,或者說哪一部分是顯著的,哪一部分是不顯著的,這些斑晶有沒有排列,排列是什麼方向。然後論證根據勘測資料閃長玢岩的飽和極限抗壓強度。

3)在這段要說明閃長玢岩岩體中含有屬於哪種岩石的捕擄體,它們的直徑一般是多大,最大多大,最小多小。此外還得說明捕擄體和閃長玢岩膠結情況是緊密還是不緊密。

2.地質構造

(1)構造裂隙

1)首先說明構造裂隙分幾組,各組裂隙產狀要素,裂隙一般長度及其最大和最小長度,它們的發育程度。

2)在這一段內應說明閉合裂隙和張開裂隙的大致百分比,並說明張開裂隙一般寬度和長度,裂隙兩壁的附著物(氧化鐵、方解石或粘土薄膜)。

3)說明整個地段一般裂隙率(條/平方米),如果各個地段的裂隙率有顯著的差別,應分別加以敘述。

4)說明各組裂隙互相切割的情況。

5)細小方解石脈的分布情況、長度、寬度,它們和各組裂隙的關系。

(2)構造裂隙密集帶

1)所驗收基坑內有幾條構造裂隙密集帶,分布在哪一部分,它們的編號、產狀要素、寬度及延伸的長度。

2)說明構造裂隙密集帶內岩石是每隔多遠被一條裂隙所切割,切割後岩石成什麼形狀。

(3)構造破碎帶及斷層帶

1)基坑內或基坑哪一部分有幾條破碎帶,它們的編號、產狀要素、寬度、長度以及分布情況。

2)分別或綜合描述破碎帶內的產物(糜棱岩、構造碎屑岩、構造角礫岩、構造塊狀岩)的分布情況、厚度變化、風化程度及其鬆散情況和顏色等。

3)破碎帶兩壁有否擦痕,如有應當記述它的傾向、傾角,並判斷哪一壁是向哪一方推動的。

4)破碎帶內有沒有方解石脈,方解石脈破碎沒有,方解石脈本身有沒有擦痕,如有應當記述它的傾向、傾角,並和破碎帶兩壁的擦痕加以對比,以及方解石脈與岩石結合程度也要說明。

5)說明基坑內各破碎帶在原地面及開挖過程中的情況,然後和基坑中同一號破碎帶加以對比,進一步說明其破碎帶的垂直變化。

6)最後說明這些破碎帶經從開挖面繼續下挖多少米後,已達到設計要求。

3.地下水

首先說明其出露地點,然後說明其出露形態(點滴出露或長流泉),長流泉應說明其涌水量(升/秒)。如果基坑內沒有地下水,也應加以註明。

4.結論

1)首先應說明建築物(隔墩、隔牆、梳齒、左岸非溢流壩段、電廠、護坦等等)某一或某些澆築塊的天然地基是灰綠色、弱裂隙的或者中等裂隙的。堅硬的中生代閃長玢岩,作為這些建築物的基礎是適宜的。

2)如果基坑內僅只有弱點滴出露裂隙水,那麼就應當說這些地下水的出露與基礎是沒有什麼關系的;如果地下水的水量還不少,應當在這里提出處理的方法,但這方面必定是經地質人員和施工隊、技術處、總工程師研究好了可以實現的方法。

3)說明基礎岩石中捕擄體和基岩接合很緊密,它們的存在與基礎設施有什麼影響。

4)說明斷層、破碎帶經處理後,已符合於設計要求。

五、基坑驗收

當開挖處理竣工後,各種驗收文件亦已完成後,首先由施工單位自行檢查,不合標准者必須繼續清理,當自檢認為沒有問題後,才要求驗收委員會進行驗收。

在接到施工單位要求驗收的通知後。首先由現場檢查小組(由地質1人,技術處1人,質量檢查處1人組成)進行全面復查工作。復查時要用地質錘或鐵棒普遍敲打岩石。根據岩石發出的聲音來識別開挖是否達到要求。對於發出啞聲的岩塊應進行清除,另外在開挖尺寸和高程方面,除了施工竣工圖外,還應請技術處測量隊復檢,若沒問題,驗收委員會即約定驗收時間,通知各有關單位進行驗收。

驗收委員會的驗收工作是代表國家驗收壩基的隱蔽工程,它不是形式而是一種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工作好壞直接關系大壩的安全。因此驗收時認為完全合格了,才能進行澆築混凝土,否則要繼續加以清理,批准後得到通知,下一工序單位才可以開始工作。

(原載於《三門峽工程》1958年11月5期)

『玖』 請問隧道開挖地質素描的圖怎麼畫

地質素描工作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份,現在我主要針對你所說的地鐵工程概專括一下,第一步屬先要對井巷現場地質情況進行收集,包括岩性、產狀、構造、位置關系等,第二步進行內業整理,對外業工作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上圖,按一定比例繪制巷道一幫或者兩幫巷道地質情況,必要是附上文字說明,如有條件,對一些地質特殊地段還可採用井下攝影技術

『拾』 建設管理

注漿是保證地下工程安全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同時,注漿也是一項隱蔽性工程,為確保注漿工程質量和注漿效果,以及控制注漿投資,建設單位應制定《注漿施工管理實施細則》。

以下介紹宜萬線編制的《岩溶隧道注漿施工管理實施細則》,供建設單位參考、使用。(為方便採用,章節號自行編排)

宜萬線岩溶隧道注漿施工管理實施細則

總則

宜萬鐵路70%的隧道工程穿越碳酸鹽岩岩溶地區,斷層破碎帶、岩溶和暗河等不良地質構造極為發育,存在突泥、突水高風險。針對上述不良地質構造,設計主要採取注漿措施,以形成固結堵水帷幕,阻塞水流通道。為規范注漿加固施工管理,確保工程質量,並有效控制工程投資,特製定宜萬鐵路《岩溶隧道注漿施工管理實施細則》。

1 注漿設計

1.1 注漿方案

1.1.1 注漿設計直接影響隧道工程的安全、 質量、 進度和造價,因而應確保注漿設計的可行性、可靠性與經濟性,並應具有一定的動態可調性。

1.1.2 施工單位應根據地質超前預報預設計要求進行超前地質預測預報工作,並將預測預報資料及時提交給設計單位。由設計單位對預測預報資料進行判釋,形成超前地質預測預報成果。設計單位根據超前預測預報成果資料和變更設計會商紀要,於3日內提交注漿方案。

1.1.3 注漿方案選擇如下表。

注漿方案選擇表

1.2 注漿設計

1.2.1 設計單位應按照所確定的注漿方案進行注漿設計。

1.2.2 《注漿設計》 內容應包括: 工程概況、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注漿目的、 注漿段落、注漿方案、設計參數、注漿孔布置圖、注漿孔布設參數表、注漿材料及配比、注漿工藝、注漿參數、設計總注漿量、注漿效果檢查評定方法及要求。

1.2.3 《注漿設計》 完成後應及時上報,由宜萬總指批復後實施。

2 注漿施工管理

2.1 注漿施工管理

注漿施工必須由專業施工隊伍完成,宜萬總指負責對專業施工隊伍資質進行審查。專業施工隊伍由施工單位選擇,經總指審查後與專業施工隊伍簽訂施工合同,組織現場實施。

2.1.1 施工單位應根據批準的 《注漿設計》,並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做出 《注漿施工組織設計》。

2.1.2 《注漿施工組織設計》 內容應包括: 施工概況、 注漿目的、 注漿段落、 注漿前准備工作(勞動力、機械設備、材料)、注漿施工方案、注漿孔布置圖、注漿孔布設參數表、注漿材料及配比、注漿施工工藝、注漿參數、注漿效果檢查評定方法及要求、進度安排、安全質量保證措施。

2.1.3 《注漿施工組織設計》 完成後應及時上報總監理工程師,經批復後由施工單位組織實施。

2.1.4 現場鑽孔注漿施工時,應嚴格執行 《注漿施工組織設計》 的相關內容,並認真做好現場記錄,填寫各種記錄表格,必要時,應進行攝像存檔。

2.2 注漿工程數量控制

2.2.1 注漿段落控制: 設計單位通過對超前地質預測預報成果研究分析,確定注漿方案和注漿段落,施工單位應對確定的注漿段落,按制定的注漿方案進行鑽孔注漿施工,現場監理必須對注漿施工實施全程旁站監督。

2.2.2 注漿順序控制: 注漿施工必須採取兩序孔或兩序孔以上,按跳孔原則進行順序注漿,一序孔原則上按定量定壓相結合原則,二序孔原則上按定壓原則進行鑽孔注漿施工。

2.2.3 單孔注漿量控制。

(1)設計控制:設計單位可根據現場地質勘察數據,或參照下表所提供的地質參數、注漿參數進行單孔注漿量的設計。

Q = πR2hnα(1 +β)

式中:Q為注漿量(m3);R為漿液擴散半徑(m);h為注漿段長(m);n為地層裂隙度(空隙率);α為漿液填充率;β為漿液損失率。

地質參數、注漿參數選用參考表

一序孔:按上式計算結果取Q一序=Q。

二序孔:按上式計算結果取Q二序=80%Q。

(2)現場注漿試驗:在一序孔、二序孔注漿施工前,應分別選取三個注漿孔,均以定壓注漿原則進行注漿試驗,以驗證注漿量計算設計的合理與否。當驗證表明選取合理時,應按所選參數進行注漿量控制。否則,應及時將注漿試驗情況報設計單位,並上報宜萬總指,由宜萬總指組織現場會商,重新制定並確定現場注漿量控制參數。

2.3 現場注漿施工控制

施工單位應嚴格按設計原則進行注漿量控制,當現場出現個別注漿孔長時間注漿壓力不上升時,應通過調整注漿材料和漿液配比參數,以及通過採取復注漿措施,達到可控域注漿,並滿足加固圈厚度要求。

2.3.1 注漿材料選擇調整順序: 注漿材料由細顆粒漿材調整到粗顆粒漿材,漿液由單液漿調整為雙液漿。

2.3.2 漿液配比參數: 通過調整漿液配比參數,將低濃度漿液調整到高濃度漿液,將凝膠時間長的漿液調整到凝膠時間短的漿液。

2.3.3 復注漿措施: 當注漿壓力長時間不上升時,應停止注漿,待8h 後對該孔繼續注漿或在該注漿孔旁進行補孔注漿。

2.4 周報表填寫

注漿施工周期較長,為有效掌握並控制注漿施工,施工單位每周向宜萬總指工程技術部提交經現場監理簽認的周報表。未能提供周報表的注漿施工,結束後總指有權對工程量不予以確認。

3 注漿施工歸檔技術資料組成

3.1 注漿施工歸檔技術資料包括: 《地質超前預測預報成果》、 《注漿設計》、 《注漿施工組織設計》、《注漿施工記錄表》、《注漿效果檢查評定表》,以及相關的《會商紀要》和錄像攝影資料。

3.1.1 對於超前帷幕注漿地段,還應填寫 《掌子面地質素描記錄表》、 《全斷面超前預注漿鑽孔檢查表(分表)》、《全斷面超前預注漿鑽孔檢查匯總表》、《全斷面超前預注漿注漿檢查表(分表)》、《全斷面超前預注漿注漿檢查匯總表》。

3.1.2 對於徑向注漿地段,還應填寫 《掌子面地質素描記錄表》、 《徑向注漿鑽孔注漿匯總表》。

3.1.3 對於基底注漿地段,還應填寫 《基底注漿匯總表》、 《注漿效果檢查評定表》。

3.2 按實際實施段進行鑽孔注漿技術資料填寫歸檔。

3.3 注漿報表必須在每次(段)注漿施工完畢及開挖結束後5 天內由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後報宜萬總指。對技術資料不及時上報或資料不齊全的,將不予以驗工計價。

4 組織管理制度

4.1 會勘確認制度: 注漿設計方案的選擇以及注漿段落的劃分由設計單位提出,由宜萬總指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現場會勘後確認。

4.2 監理旁站制度: 由現場監理全過程旁站監督,對注漿質量和注漿數量進行全程監控。注漿結束後,由監理單位按《注漿設計》要求對注漿效果組織效果檢查評定。當滿足設計要求時,由監理下發開挖通知單,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及時報宜萬總指。

4.3 抽檢制度: 由宜萬總指組織到現場對注漿設計方案和注漿段落的實施情況進行數量和質量抽檢。

4.4 專家咨詢: 對於施工難度較大的疑難注漿工程,由總指組織有關專家現場咨詢。

5 其他

若宜萬總指組織現場抽檢時發現施工單位未按設計方案進行注漿施工,其已發生工程量將不予確認,並應按設計方案重新進行施工,同時對監理單位進行處罰。

6 附則

6.1 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6.2 本細則由宜萬總指負責解釋。

附表:1.掌子面地質素描記錄表(編號:質統-地質01)

2.全斷面超前預注漿鑽孔檢查表(分表)(編號:質統-鑽注01)

3.全斷面超前預注漿鑽孔檢查匯總表(編號:質統-鑽注02)

4.全斷面超前預注漿注漿檢查表(分表)(編號:質統-鑽注03)

5.全斷面超前預注漿注漿檢查匯總表(編號:質統-鑽注04)

6.徑向注漿鑽孔注漿匯總表(編號:質統-鑽注05)

7.基底鑽孔注漿加固匯總表(編號:質統-鑽注06)

8.注漿效果檢查評定表(編號:質統-鑽注07)

掌子面地質素描記錄表

徑向注漿鑽孔注漿匯總表

全斷面超前預注漿鑽孔檢查表(分表)

全斷面超前預注漿鑽孔檢查匯總表

全斷面超前預注漿注漿檢查表(分表)

全斷面超前預注漿注漿檢查匯總表

基底鑽孔注漿加固匯總表

注漿效果檢查評定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