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
A.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七大價值
1、生態環境價值——全面提升崇明生態保護內涵
崇明生態島建設前提就是生態保護,沒有生態保護,就沒有生態島的建設。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明確將崇明獨特的淤泥質潮灘地貌、植被、鳥類等地質遺跡、生態景觀和崇明島著名的人文歷史景觀作為國家品牌的地質遺跡和景觀進行規劃、保護和宣傳開發,這無疑對崇明生態保護內容、手段等提供了更多的實質性的內涵和機遇。利用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可以充分全面提升崇明生態保護內涵,對崇明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2、產業價值——快速提升崇明產業結構
崇明生態島建設的內在需求必然要求崇明必須堅持走跨越傳統工業化的一條生態型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必須走依託上海的強大生態需求、通過優質生態化與經營自然環境資本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生態型現代化之路。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正好能適應上述要求,通過規劃建設和開發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崇明形象工程—世界河流博物館,保護典型的生態型地質遺跡景觀點觀光設施,設計科學旅遊地質公園的旅遊線路,拓展生態旅遊空間。這樣就能充分挖掘利用組合崇明島自然資源,帶動崇明島的以旅遊光為主導,會議會展、科研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調整崇明得產業結構調整。真正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
3、品牌價值——迅速打造崇明形象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特別是公園內規劃建設世界河流博物館,對於提升崇明形象,迅速促進崇明旅遊產業至關重要。崇明要實現生態島的建設理念,不管如何發展,其中一條是必然要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名勝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國內外的人們到崇明進行旅遊觀光、才能成為會議會展中心,才能成為海上花園。實踐表明:旅遊名勝區的發展的根本經驗有兩條:一是要通過規劃建設,引導人們旅遊;二是要塑造世界級品牌效應,吸引人們旅遊。崇明島是世界第一大河口沖積島,記錄了典型的現代大河口動力沉積過程和三角洲發育演變過程。在這里建設世界級的河流博物館,理所當然,而且縱觀國內外,還沒有河流博物館。通過大投入,建設世界河流博物館,並引導其成為崇明未來的形象工程,使崇明島以新的姿態在國際上亮相,成為世界上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著名地質公園,成為國際旅遊者的休閑場所至關重要。
4、旅遊、休閑價值——促進崇明旅遊產業化升級
上海現有人口1300萬,流動人口達300萬之多。人們工作繁忙,工作之餘找一個安靜的、有文化價值的休閑空間的需要日益提高。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符合這樣的需求。既為上海大都市開辟旅遊、休閑園地,又同時為2010年世博會增添地質—生態環境旅遊勝地。
5、科研價值——帶動崇明研發創新產業
建造地質公園,能認識青藏—喜馬拉雅隆升與河口三角洲建造的響應;認識潮灘沉積動力、沉積地貌學;認識海陸相互作用—沖淡水、鹽水楔現象以及社會效應;認識長江河口南、北支成因及其對河口環境演化的作用;認識河口最大渾濁帶的形成機理——化學、生物、物理相互作用與效應;河口區重力沉降作用及其機理;認識潮汐運動、季風和風暴潮的運動規律;了解濕地生態循環機理,理解候鳥遷徙的知識;認識流域人類活動與河口的相應關系;認識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6、文史教育價值——促進崇明教育科普產業
崇明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是進行環境美學和環境意識教育的資源,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態類型是進行環境意識、環境知識教育的載體。興建崇明國家地質公園,普及宣傳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實施可持續基本國策,走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之路,具有重要價值。
7、美學價值——塑造上海美好形象
崇明島裝飾圖案似的灘面波痕、復雜的潮溝系統、優美的沙波圖案、活潑雀躍的破浪,翩然起飛的黑頸鶴、悠然覓食的鴴鷸、無不昭示著大自然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之美。展示生命與環境的和諧美。
B.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景區概述
崇明島地質公園於2005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由「一園三館一站」組成,即西沙地質公園,崇明島西沙濕地科普館,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館、前衛村木化石科普館及崇西濕地科學實驗站。其中:西沙地質公園內擁有20多處典型的潮灘地質遺跡景觀點、3公里長的潮灘木棧道、10處大型木質觀賞平台及4個科普長廊;西沙濕地科普館擁有120平方米的濕地科普展示板;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館擁有200平方米的各類潮灘地質遺跡科普展片;前衛村硅化木科普館擁有中國西北、華南和緬甸等東南亞不同區域的硅化木化石和江南各類奇石展品;崇西濕地科學實驗站擁有11個實驗室,4個大型實驗平台。
崇明島為世界第一大河口沖積沙島,園內保存了大量的地質遺跡和地貌景觀。完整的大河口三角洲地層系統紀錄了260萬年來海平面的變化;古老的沙堤、完整的歷代海塘、避潮墩見證了上海的海陸變遷;優美神奇的潮溝、波痕、陡坎代表了典型的淤泥質的潮灘地貌景觀,復雜的潮汐運動、大河分流、鹽水入侵、最大混濁帶景觀代表了塑造大河口地貌的典型動力。園內獨特環境孕育了獨特的海三棱藨草-藨草-蘆葦濕地植被,保留了重要的全球遷徙珍稀侯鳥種群和「活化石」—中華鱘等特有的珍稀生態物種。園區內有許多自然、人文歷史古跡,尤其以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學宮、壽安寺等最為著名。園內水土潔凈,空氣清新,風光優美,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閑度假、旅遊和科學考察的勝地。
C. 到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有什麼車
南門坐南牛線或者南建專線到新建水閘下,當地有公交華綠線(原名建西線)去那裡,坐到回西沙濕地下答車,就在附近。但華綠線車很少,一天才4班,錯過了只能叫出租或者黑車過去。
華綠線發車時間:
建橋西橋:06:47,07:42,11:50,16:25
西沙濕地:06:20,07:15,11:25,16:00
從劍橋西橋開到新建水閘估計20分鍾左右,想坐華綠線請提前一些時間去候車。
D.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意義
1、適應上海未來城市定位及其內在需求
崇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明確將崇明獨特的淤泥質潮灘地貌、植被、鳥類等地質遺跡、生態景觀以及崇明島著名的人文歷史景觀作為國家品牌的地質遺跡和景觀進行規劃、保護和宣傳開發,大大提高了崇明天然資源環境的資本價值。無疑對發展上海生態旅遊度假、會議會展生態觀光、研發創新,運動休閑、教育科普等提供了更多的實質性的內涵和機遇。
2、適應崇明生態島建設目標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崇明發展,2005年,上海市政府通過了《崇明島域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崇明建設成為集森林花園島、旅遊度假島、生態住區島、科技研發島於一體的面向西太平洋沿岸的國際性「海上花園」,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具有人文生態活動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示範作用的「生態島區」,成為上海國際大都市輻射長江三角洲和中國沿海大通道新增加的「北翼紐帶」。
2005年3月上海市科委正式啟動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重大專項。促進崇明島社會、經濟與生態和諧持續發展。現該重大專項已形成《崇明島生態島建設科技支撐方案(2005~2007)》,啟動了崇明生態科技創新基地一期工程—上海市生態研究中心,生態六大實驗室,10個優先生態項目等具體工作。國家科技部高度重視「崇明島生態建設」專項,將其作為「部市合作」重要工作予以推進。市科委還邀請本市科技、經濟、社科界專家,成立了「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咨詢專家委員會,翁史烈院士、陳吉余院士等32位資深專家首批獲聘。
盡管《崇明島域總體發展規劃》描繪了生態島的發展前景,解決了做什麼的問題。盡管市政府已經啟動了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重大專項,在諸多方面進行有成效的建設。但是,崇明島真正實現集森林花園島、旅遊度假島、生態住區島、科技研發島於一體的「海上花園」尚缺乏骨幹依託產品或景觀,生態保護范圍內容單一,旅遊缺少博物文化場館,科普缺少基地和內涵,景觀缺少旅遊吸引力,資源缺少研發內涵力,形象缺少國際知名度產品。另外崇明的發展還面臨污染加重、生態退化(濕地面積減少)、產業落後(第一產業比重大)、基礎設施滯後、經濟薄弱(人均GDP水平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1/4),人口文化程度較低(農村人口接近50萬)等現實狀況。在上述薄弱的基礎上,如何做到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協調發展,真正把崇明建設成生態島,是急需考慮和規劃的大事。
E.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歷程發展
1999年,國土資源部啟動「國家地質公園計劃」,2000年以來,全國正式開展了四批國家地質公園申內報評選工作,共容批准建立了138個國家地質公園。其中12個國家地質公園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崇明島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特色成為上海市申報的首選場所。2003年3月,崇明縣政府為充分挖掘崇明地質地貌和生態資源,聯合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積極准備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研究和申報任務,進行了資料收集整理、現場踏勘、數據分析、報告編寫和設計地質公園等一系列工作,歷時兩年多,先後到北京參加了兩次評審會,期間對公園的定位、內容報告進行了多次修改。2005年9月19日,上海崇明島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正式獲准成立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12月,國土資源部、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領導來崇明指導工作,經過初步討論,鑒於崇明島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極力推薦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F. 你去過崇明島么崇明島值得一去么
去過一次,上來海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源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景點,來目的地旅遊的人大多會選擇的景點,公園雄踞於萬里長江的入海口,南與嘉定、寶山隔江相望,北與江蘇海門、啟東一衣帶水,猶如蘊含於長江巨龍口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G. 崇明島濕地公園
崇明西沙濕抄地公園於2005年9月19日成襲立,位於崇明島西南端,綠華鎮桃源水鄉與明珠湖大堤外側,總面積4500畝。它是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現象和成片灘塗林地的自然濕地,是上海市科委立項的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
崇明西沙濕地公園是4A級景區,免費,景區開放時間是8:30-16:00,建議遊玩時間3-4小時,適宜遊玩季節是秋季。
去崇明西沙濕地公園坐公交:可乘坐地鐵1號線至汶水路站下換乘公交申崇三線,或乘坐地鐵6號線(或12號線)至巨峰路站下換乘申崇六線,均可至崇明南門汽車站。然後乘公交南牛線至八號橋站,再換乘崇明鄉村6路至西沙濕地站下車。由於路線過長以及公交班次有間隔,坐公共交通從市區到西沙濕地公園,單程約需3小時甚至更久。
去崇明西沙濕地公園的自駕游:從上海市區可走長江隧橋至崇明縣,然後走陳海公路-三華公路-新建公路到西沙濕地公園,全程約2-2.5小時。
崇明西沙濕地公園在地圖上的位置:
H.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成功優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球剛興起環保熱的時候,地質學家就提出了要用建立地質公園這樣的方法來保護地質遺跡免遭破壞。中國方面於1970年代出台了相關條例,直到1999年,國土資源部正式宣布了保護地址遺產計劃。申報工作已經進行了4次,現批準的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有138家,其中以黃山,石林、長江三峽等著名旅遊景點為主。
和那些大山大水相比,崇明的確貌似無奇。但崇明作為整個長三角地貌的代表,卻在整個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著典型的地貌價值。崇明三四百米泥土下的基岩和黃山、泰山是完全一樣的,那些「千層糕」一樣的石塊有一m多高,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
不僅如此,在將來的地質公園中,崇明還將進一步開發生態旅遊,例如可以用鑽孔的方式,在地下模擬出地質運動給遊客觀賞;在崇明的地下斷裂帶中蘊藏了豐富的地熱資源,這些溫度超過25攝氏度的地下水當然可以開發成溫泉;崇明的植被和動物資源很豐富,觀鳥等等已經是崇明的招牌旅遊節目了,9月加入地質資源後,崇明的生態旅遊將更全面,更完善。
崇明地質公園早在2005年就通過了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的第四次審批,現已經開始為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做准備了。世界級別的審核除了自然條件,十分注重科普指標,現崇明已經有了世界河口博物館,一個更大規模的地質館正在規劃中。
I. 崇明國家地質公園門票和路線
打尋呼台怎麼可能問的到該景點情況,首先告訴你,1天時間不夠,你到崇明差不多就已經下午了。
根據崇明島地質公園特點,景區空間布局形態分為「五區一館三線」的分布格局。「五區」包括西沙地質科學景觀區、東灘濕地生態景觀區、東灘國際候鳥生態景觀區、東灘河口中華鱘生態景觀區、世界級主題公園區,「一館」指世界河口博物館。
http://www.tocm.cn/gy/digongyuan.html
剛推出的改地質公園的網站,這是目前介紹的最全的了,記得給我加分啊。
J. 崇明島有什麼好玩的 能不能具體說說
崇明島好玩的有抄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西沙濕地公園和瀛東村。
1、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崇明島的中北部,距縣城(南門港)12公里,是目前華東地區已形成的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上海著名旅遊勝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園內森林繁茂,以「幽、靜、秀、野」為特色,植物資源豐富,現有喬灌木、虅本類、水生植物、陸上野生植物近千種,其中僅葯用植物就100多種,是人們「回歸大自然」的最佳勝地。
全村52戶規劃齊整的農民別墅,特有的魚塘碧波與綠樹鮮花相映的美景,潔凈的水土空氣,豐富有趣的垂釣捕蟹等活動項目以及「朝上海堤觀日出,夕下蘆盪捉螃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