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科學院王巍

中國地質科學院王巍

發布時間: 2021-02-27 12:07:16

中國地質科學院是什麼級別的單位

副部級

② 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研究員是什麼級別

不同等級的不同檔次
在中國科學院的職稱體系裡,研究員是自然科學研版究系列崗位的一權種,他(她)們通常都會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崗位各設置12個等級,研究員崗位設4個等級,分別對應國家通用專業技術崗位等級一級到四級, 對應於教育事業單位的教授一級到教授四級。其中研究員一級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崗位設3個等級、助理研究員(工程師)崗位設3個等級、研究實習員(助理工程師)崗位設2個等級。在這種場景下,研究員通常翻譯為Professor或者Full Professor。

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地質力學研究所新辦公大樓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職職工187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87人,研究員(含教授級高工)45人,副研究員(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43人。內設8個專業研究室、5個職能處室和2個公益服務部門。

2013年在研項目172項,總經費1.38億元。其中科技部項目/課題(973、科技支撐、科技基礎性專項)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4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12項;其他部委項目7項,地調項目48項。出版專著8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66篇,包括SCI收錄論文45篇(英文SCI論文32篇),EI收錄論文37篇。「在斷層作用下斜坡體穩定性模擬試驗裝置及其方法」和「使用深埋隧道圍岩穩定性物理模擬模擬試驗裝置的測試方法」分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深埋隧道圍岩穩定性監測模擬試驗裝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中國地質調查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1項,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項。

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所長龍長興,黨委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徐龍強,副所長趙越,副所長侯春堂,副所長馬寅生。

所長龍長興(中),黨委書記、副所長、紀委書記徐龍強(右二),副所長趙越(左二),副所長侯春堂(右一),副所長馬寅生(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東南極西福爾丘陵麻粒岩化基性岩牆群的時代、變質過程及構造意義。揭示了所有基性岩脈都經歷了不均勻的麻粒岩化,其峰期變質條件達800~870℃、9.1~9.7kb(千巴),麻粒岩化的時代為格林維爾期(960~940Ma),並在泛非期經歷了疊加改造。據此推測,西福爾陸塊與內皮爾雜岩、賴於爾群和蘭伯特地體等太古宙陸塊相似,也捲入到導致印度克拉通與東南極匯聚的雷納碰撞造山作用過程。這項研究對揭示東南極大陸格林維爾期的構造演化及超大陸重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福爾丘陵鎂鐵質麻粒岩(圍岩,樣品VHC67)的礦物共生關系

首都圈地區關鍵構造部位深孔地應力測量監測與地質安全評價。通過首都圈地區原位現今地應力絕對測量與實時監測和GPS測量結果研究,認為首都圈地區在日本大地震之前現代構造應力場、日本大地震之後張性效應調整期和調整期之後現今構造應力場最大水平主壓應力優勢方位分別為NEE方向、NNW方向和NEE方向,並且隨著這種張性效應調整周期的結束後時間的發展,水平主應力在測量深度范圍逐步起主導作用;在調整過程中,表現出區域現今構造應力作用方式和構造應力場轉換,並可能伴隨重大地質事件的發生。

首都圈地區關鍵構造和深孔地應力監測分布圖

活動構造帶大型滑坡形成機理研究。提出區域性活動斷裂的交匯區是產生大型—巨型滑坡的有利構造部位,總結了其地質災害效應的5種表現形式,提出地震滑坡形成演化5個階段和成災地質模式,對於地質災害早期識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地震—滑坡—泥石流災害鏈演化過程

新疆烏拉根鉛鋅礦油氣還原成礦作用研究。提出了烏拉根鉛鋅礦油氣還原成礦作用的成因模式:富含Pb、Zn等成礦物質的盆地流體,流經原生氧化態、滲透性良好的砂礫岩時,由於油氣的還原作用,鉛鋅等成礦物質在還原過程中發生沉澱作用,進而富集成礦。

中國中東部構造體系控油作用研究。首次系統劃分了松遼地區構造體系類型(緯向構造體系、華夏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山字型構造體系);恢復了構造體系控制下的古生代以來松遼原型盆地類型(寒武—奧陶紀:裂陷—克拉通盆地;志留—泥盆紀:類克拉通盆地;石炭—二疊紀:克拉通內坳陷盆地;中新生代:斷—坳陷盆地)。

松遼盆地及鄰構造體系圖

④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歷任領導

地質力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在歷屆所長的領導下,在李四光、孫殿卿、陳慶宣、吳磊版伯、楊開慶權、胡海濤、崔盛芹等著名科學家的帶領下,全所科技人員勇於探索,勤奮實踐,在地質力學理論與方法和其它學科方向研究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任所長:李四光(1956-1971)
第二任所長:孫殿卿院士(1972-1982)
第三任所長:崔盛芹教授(1983-1993)
第四任所長:吳淦國教授(1993-1998)
第五任所長:董樹文研究員(1998-1999)
第六任所長、黨委書記:楊萬來(2000-2005) 第七任領導(2005年--)
所長:龍長興博士
書記:徐龍強
副所長:趙越研究員、馬寅生研究員、侯春堂研究員 。

⑤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機構任職情況(以漢語拼音為序)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13

續表

⑥ 中國地質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的關系

中國地質科復學院 是國土資源部屬地制質科研事業單位,成立於1956年,1999年重組,目前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非營利科研機構。從事地質科學研究、開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承擔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的事業單位,從事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岩溶地質、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岩礦測試技術、勘查技術、礦產綜合利用技術的科學調查研究及有關開發研究。其主要任務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國土資源部工作職能和國際科技前沿,從事相應的前沿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研究及重大關鍵技術研究,承擔全國性及跨區域的基礎地質研究,開展礦產資源、地下水資源、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研究及相關的基礎性工作,實現地質科學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取得高水平的創新成果;

⑦ 是誰打破了我國的"貧油"說 你還知道我國哪些傑出人物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他確立了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點,並運用這些理論概念探討了中國的地質

條件和石油形成條件。早在20世紀40年代,我國地質學家潘鍾祥就明確提出了陸相生油學說,說明中國廣布的陸相地層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反駁了西方所持的中國貧油的觀點。
20世紀50年代,在李四光部長的領導下,通過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謝家榮等地質學家的不斷理論探索和實踐下,肯定中國東部特別是東北松遼盆地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地質部的觀點,並根據地質部和李四光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在李四光的主持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中國人提出的陸相生油理論和李四光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沈忠厚和他的同學們是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石油人才。 一九五一年十月,沈忠厚留校後被派到玉門油田實習一年。 回校後沈忠厚擔任石油鑽井工程課的教學,一九五五年調入北京石油學院。
沈忠厚講課
中國的石油事業是解放後發展起來的。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逐漸發展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華北油田、中原油田,每次沈忠厚和他的學生都要參加石油會戰。 剛解放時,全國油田的設備十分落後,全國整個鑽井採油系統加在一起只有八百職工(現有一百五十萬職工),三部鑽機,一年總共才產十二萬噸石油,還不如現在一天的產量。 沈忠厚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熱忱都投入到石油事業上。 他知道,鑽井速度主要取決於鑽井用的鑽頭,要想提高石油產量,必須在鑽井的最核心部位鑽頭上下功夫。

⑧ 中國地質大學跟中國地質科學院聯合培養是怎麼回事跟單獨培養有什麼區別

聯合培養一般是:你的掛名導師是中國地大的,但實際跟的導師是地科院的,以後畢業專答辯還是屬回地大的。其實沒什麼區別,地科院招生名額少,所以他們很多帶聯合培養的。感覺比你在地大讀更好,地大一個老師帶一堆學生,地科院導師帶的學生少點

⑨ 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科研機構

中國地質科學院下設16個全國性、區域性、專業性的研究機構,1個國家級地質博物館,以版及50多個實權驗室。辦有20多種專業刊物。 1976年成立於桂林。設有區域岩溶地質、岩溶水文地質、岩溶工程地質、岩溶探測技術、岩溶地質科技情報、實驗分析等研究室。主要研究解決中國岩溶形成發育規律、岩溶水資源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及其探測方法,以及岩溶區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岩溶資源的開發利用,環境治理、岩溶地質災害問題和有關技術方法問題;開展國家性岩溶資料的綜合、總結和研究、發展岩溶地質理論和岩溶探測技術,為中國岩溶區的國土整治、規劃服務

⑩ 中國地質科學院有哪些研究所位置都在哪裡其中哪些比較容易考呢

中國地質科院北京有地質所,礦產所,地質力學所,京外有水環所,岩溶所;要看你考哪個方向的了,搞礦的就去礦產所,搞水文的就去水環所;都不是很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