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星星
1.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抄術梯隊合理,李江風、王占歧在國內土地資源領域享有盛譽,黃德林、楊力行在公共管理領域造詣高深,曾克峰等在區域規劃、地理信息領域頗負盛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7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 行政管理人員10人,實驗室管理人員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43人(占教師比例為64%),在讀博士學位14人(占教師比例為22%),90%的35歲以下青年教師擁有博士學位,35%的教師有出國學習經歷。
學院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聘請了多名學術水平高的校內外兼職導師,每年引進2—3位優秀博士。學院要求教師具有國內訪學、國外留學、實務部門掛職三種經歷,建立公正有效的獎懲制度,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機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交流能力且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和地位的專家學者,努力構建一支學緣、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務處主任是誰
貌似叫楊倫。。。
3.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院士
礦產普查及勘探、數學地質學家趙鵬大
地質古生物學家殷鴻回福
地球化學學家答於崇文
地球化學學家張本仁
地球化學學家高山
礦床學家翟裕生
地球化學學家李曙光
構造地質學家金振民
岩石學家莫宣學
沉積學家王成善
4.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11里算什麼水平值得報考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報考,特別是地質專業全國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教授
作為馬院同學,來回答一下我接觸過的地大優秀的文科教授。(地大各個門類的文科老師基本集中在馬院哦~)
嚴世雄老師,曾經教過我們倫理學,在社會科學領域的造詣令我映像深刻。
但是老師非常的和善,對同學總是很友好。
要是有什麼問題或者說疑惑,嚴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勇於和他交流。他還提倡學生要敢於質疑、勤於思辨,要在自我探索中進步。可以說,他手下的學生總是能從他那兒獲益良多。
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兼職院士4人(殷鴻福院士、袁道先院士、張本仁院士和張宗祜院士);院內在崗的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10人。
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的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 姓 名 任 職 職 責 謝 忠 院 長 負責學院行政全面工作版 黃 菊 黨委書記 負責學院黨建權和人事工作 羅忠文 副院長 負責學院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 劉修國 副院長 負責學院本科教學、財務管理工作 胡友健 副院長 負責科研、學科建設工作 周順平 副院長 負責實驗室建設,工程中心、辦公室管理工作 許德華 黨委副書記 負責學院學生黨建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
8.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校花是誰
貌似叫 曲佳子 在一本雜志上偶然看到的,好像是這么寫的,記不清除了,不過我個人以為,估計地大笑話不咋地
9.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那個地質學類(地球科學菁英班) 怎麼樣啊,算是王牌專業嗎
地球科學菁英班作為剛剛成立不久的武漢地大地學專業,當然是該學校的王牌,畢竟菁英班的建立是憑借著武漢地大與很多地學類的中科院合作成立的,因而,菁英班的學生很大程度上都可以享受到中科院的福利,但是在這些福利的背後,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像是當你在選擇讀研究生的時候,你會選擇去讀中科院的研究生還是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這種類似的問題一樣。
其實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武漢地大最好的專業莫過於地質學基地班,畢竟基地班屬於國家級,並不是中科院級別。雖然很多人說基地班生源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其中最主要原因還是要歸因於地學的不景氣,畢竟武漢地大的地學專業(當然包括基地班和菁英班)的生源都呈現出下滑趨勢。
兩個班各有各的長處,誰好誰壞,都憑借你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
因為菁英班是2012年剛成立,現在具體的保研情況我們並不知曉,因為該專業現在的最高年級是大三;但是對於基地班來說,可以這樣說,只要你不是極其特殊的情況(比如想轉行或者是學分沒有修滿),保研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也就是相當於本碩連續讀下去(雖然會比真正意義上的本碩連讀多讀一年),直博生也具有相當大的比例。
當然,我們相信,菁英班保研進入中科院的比例要大於其他的地學專業,但是這肯定是必然的,要不然中科院辦這個菁英班幹嘛;但是對於保研進入著名高校來講,這個完全就要憑借你的實力了,高校只選擇那些有實力的學生,不管你是什麼基地班還是菁英班。但是從傳統上來說,相信基地班進入高校讀研的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