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貴州地質災害綜合應急演練

貴州地質災害綜合應急演練

發布時間: 2021-02-27 09:13:07

①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② 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工作方案

主辦單位:重慶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中共潼南縣委 潼南縣人民政府

指導單位: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協辦單位: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7日)

此次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是市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的大型地質災害應急綜合演練,由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潼南縣委、潼南縣人民政府具體承辦,市國土房管局負責技術指導。為了讓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綜合演練順利開展,達到鍛煉隊伍、展顯先進的科技救援手段、提升防災救災能力。現就演練的籌備及演練活動編制如下工作方案。

一、演練概況

(1)演練背景。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綜合演練以潼南縣「6.30」特大暴雨為背景,因特大暴雨引潼南縣體育公園重大地質滑坡,威脅群眾413人,造成房屋倒塌,陸路交通嚴重堵塞,大量群眾被困。通過市、縣、街三級聯動,利用高科技設施設備,實施遠程會商與指揮,啟動《潼南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幹部群眾有效實施救援。

(2)演練方式。本次演練採取前期錄制播放與救援現場實況直播相結合。一是前期錄制。對演練的預警預報、險情發生、先期處置、部門聯動等環節進行前期錄制,演練時進行播放。二是實況直播。對應急救援、險情升級、遠程會商、緊急救援等環節進行實況直播。採取現場解說員現場講解,實現錄制資料與現場直播的有效銜接。

(3)演練程序。本次演分七個步驟進行:群測群防、監測預警,先期處置、應急調查,啟動預案、部門聯動,現場指揮、應急救援,險情升級、遠程會商,科學決策、應急處置,災後評估、重建家園。

(4)演練重點。本次演練突出兩個方面的重點:一是展示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高科技術設備和技術實施遠程指揮、遠程會商為重點;二是現場指揮部根據遠程專家會商情況和接受遠程指揮情況組織現場實施救援以重點。

(5)演練時間及地點:演練時間12月17日;演練地點:潼南縣體育公園。

二、演練前期籌備工作安排

為順利開展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綜合演練,順利實現市政府下達的演練的效果,擬成立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籌備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蹇澤西 縣人民政府縣長

副組長:代重久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立民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長,賀雪松 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向毅 縣國土房管局局長,李永恆 縣應急辦主任,陳鐵 縣公安局副局長,張義強 縣財政局局長,譚達友 縣民政局局長,張紅軍 縣交委主任,劉春英 縣衛生局局長,陳世權 縣水務局局長,楊春 縣文廣新局局長,鄒華 縣氣象局局長,曾偉 縣機關事務局局長,張文軍 梓潼街道辦主任,張海 潼南電視台台長,劉輝 縣新聞中心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演練策劃組、道具設備組、場地布置組、前期錄制組、人員組織組、演練培訓組、會務接待組。

(1)綜合協調組:由縣政府辦牽頭,縣應急辦、縣國土房管局參加。負責本次演練籌備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積極與市級部門緊密聯系,及時了解市級部門的要求,主動爭取市級部門的指導。

(2)演練策劃組:由縣國土房管局牽頭,縣政府辦、縣應急辦、縣電視台參與,相關部門配合。負責本次演練的全過程的策劃、方案編寫、腳本編寫等工作。

(3)道具設備組:由縣國土房管局牽頭,縣公安局、縣交委、縣民政局參與,相關部門配合。負責根據演練設置的各類場景,製作場景所需各類道具,准備無人駕駛飛機、飛艇、旋挖鑽機、挖掘機、車輛、帳篷、編織袋等各設施、設備。

(4)場地布置組:由縣文廣新局牽頭,縣國土房管局、梓潼街道辦、縣電視台參與,相關部門配合。負責演練場地協調、各類工作用台及設施的搭建、演練現場布置、示意圖製作等。

(5)前期錄制組:由縣電視台牽頭,縣國土房管局、縣氣象局、人武部、公安局(含武警、消防)、民政局、梓潼街道辦參與,相關部門配合。負責按演練腳本要求,對演練的預警預報、發現險情、先期處置、部門聯動等環節進行前期錄制、剪截、編制等;負責演練過程的解說、各類視頻資料的錄制、輸入、輸出、轉接等。

(6)人員組織組:由梓潼街道辦牽頭,縣國土房管局、縣人武部、縣公安局參與,相關部門配合。負責組織群眾、民兵、武警、消防等,並組織參與演練。

(7)演練培訓組:由市國土房管局牽頭,縣國土房管局、縣電視台、梓潼街道辦、縣人武部、縣公安局參與,相關部門配合。負責按照演練腳本,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演練培訓、現場演練預演等工作。

(8)會務接待組:由縣機關事務局牽頭,縣國土房管局參與。負責各級來賓的食、住、行的安排與接待;負責現場來賓的引道與安排等。

三、演練實施工作安排

為了確保演練工作按預定計劃實施,達到預期的演練效果。演練工作設置了預警預報、發現險情、先期處置、部門聯動、應急救援、險情升級、遠程會商、緊急救援、救援結束等九個環節。

(一)演練機構設置

1.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在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內)

負責在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對現場情況的遠程研判,並發揮相關應急救援指令。

2.現場指揮部(設在演練現場)(18人)

指揮長:代重久 潼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指揮長:劉立民 潼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長,賀雪松 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向毅 潼南縣國土房管局局長,陳春貴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義強 縣財政局局長,李永恆 縣應急辦主任,陳鐵 縣公安局副局長,劉秋月 安監局副局長,鄒華 縣氣象局局長,劉春英 縣衛生局局長,譚達友 縣民政局局長,張紅軍 縣交委主任,陳世權 縣水務局局長,童光彬 縣文廣新局副局長,張文軍 梓潼街道辦主任,地質專家2名。

3.搶險救援組(200人)

由縣人武部牽頭,梓潼街道辦、公安、武警、消防、國土、水利等部門組成(人武部官兵、民兵、公安、武警、消防、梓潼街道辦、國土、水利、交委)。

主要職責:出現險情時,組織動員受災害威脅的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危急時,可強制組織避災疏散;利用其裝備優勢對被壓埋人員進行搶救。

4.調查監測組(40人)

由縣國土房管局牽頭,氣象、地質隊參與(國土、氣象、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第二分隊、市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職責:出現險情時,進行應急調查、監測和發展趨勢預測,提出應急搶險措施建議;根據氣象、水情和汛情信息,適時進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提出劃定搶險救災特別管制區的建議,報現場指揮部。

5.救護防疫組(16人)

由縣衛生局牽頭,相關醫院參與(醫生、護士、防疫)。

主要職責:出現險情時,做好災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急救准備工作,包括所需葯品、醫療器械、衛生安全監測設備的調撥等。

6.治安交通組(90人)

由縣公安局牽頭,縣交委參與(公安、交委)。

主要職責: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性治安事件,依法打擊蓄意擴大、惡意傳播地質災害險情等違法犯罪活動;負責救災物資和人員、財產的安全,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確保道路暢通,實行交通管制;及時組織搶修損毀的交通設施,保證救災物資運輸。

7.後勤保障組(11人)

由縣民政局牽頭,財政局參與(民政,財政)。

主要職責:出現險情時,及時設置避險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做好避險救濟物資的供應、調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險人員的生活等工作以及籌備必要的救援資金。

8.信息報送和新聞發布組(25人)

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國土房管局、電視台、新聞中心參與(宣傳部,國土、電視台、新聞中心)。

主要職責:災情發生後,分別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災情的調查核實、上報,以及災情發布與新聞報道工作。

9.群眾(413人),由梓潼街道辦負責組織群眾參演。

(二)演練程序安排

詳見《2013年重慶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腳本》略。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此次演練是全市性的綜合大型演練,各部門各單位必須高度重視,明確一位分管領導親自抓,具體科室具體抓。並於10月底前本部門、本單位參演領導、參員人員名單送縣國土房管局地質礦產科。

(2)明確責任:各小組牽頭部門要組織各參與單位進行任務細化,將具體任何落實各部門、各單位,各部門、各單位要將任務細化落實到人。

(3)嚴格紀律:從演練的籌備至演練結束的全過程中,各單位各部門必須嚴格按照籌備領導小組和演練指揮部的要求和指令,參與和配合演練工作,縣政府督查室將對各部門和單位進行督促檢查,對有礙於演練的各種行為進行通報。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③ 突發地質災害省部聯合應急演練方案

國土資源部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2011年9月)

第一部分 演練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和國土資源部、甘肅省政府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檢驗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成效,提升各級、各部門有效防禦和應對突發地質災害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甘肅省國土資源廳擬定於2011年9月21日舉行突發地質災害省部聯合應急演練。為確保演練順利實施,依據《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甘肅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甘肅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制訂演練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義

通過開展綜合應急演練,檢驗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檢查應急人員、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准備情況,增強各級、各部門的應急反應和協同配合能力,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地質災害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普及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常識,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範和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

二、時間地點

(一)演練時間

2011年9月20日預演練;

2011年9月21日正式演練,09:00—11:30。

(二)演練地點

蘭州市城關區九州開發區武警訓練場。

圖1 演練交通位置圖

三、演練組織

(一)演練指揮部組成

總指揮:省委常委、副省長、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石軍

副總指揮:省政府副秘書長 馬自學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張力學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技術指導中心)黨委書記 康戰

成員: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包括:省軍區司令部、武警甘肅省總隊、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信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牧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廳、省廣電局、省安監局、省旅遊局、省糧食局、省扶貧辦、省政府新聞辦、蘭州鐵路局、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省保監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電力公司等部門負責人)。

(二)現場演練機構組成

現場指揮部:

指揮長: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宋史剛

副指揮長:蘭州市政府副市長 俞敬東

演練指揮部下設10個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牽頭單位:省政府應急辦

配合單位:省國土資源廳

職責:統一調度使用各部門組建的專業應急隊伍和社區志願者隊伍,並商請省軍區和省武警總隊分別派出應急突擊隊伍參與應急演練工作。

人員組成:4人。

器材配置:對講機4部。

2.監測預警組

牽頭單位: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配合單位:街道辦

職責:負責監測滑坡險情,及時發出險情警報和災情速報。

人員組成:群測群防專職監測人員1名,專業技術人員6人,街道辦2人,共9人組成險情報警組。

器材配置:高音喇叭,對講機3部,手持GPS2部。

3.安置保障組

牽頭單位:省民政廳

配合單位:蘭州市民政局

職責:負責災情統計;受災群眾的臨時安置;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受災群眾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

人員組成:20人。

器材配置:物資運送車輛2輛、帳篷2頂。

4.治安維護組

牽頭單位:省公安廳

配合單位:省武警總隊

職責:負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在受災區域設置警戒線,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組織治安巡邏保護,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協助應急救援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

人員組成:公安交警20,武警部隊30人。

器材配置:公安部門車輛4輛,對講機20部;武警部隊車輛3輛,鐵鍬、鎬頭各20把。警戒器材若干(彩條布、警戒繩、高音喇叭等)。

5.交通保障組

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職責:負責救援道路的搶通和保通工作。

人員組成:20人。

器材配置:交通應急搶險車1輛,鏟車、挖掘機、自卸卡車各1輛。

6.應急救援組

牽頭單位:省軍區司令部

配合單位:省武警總隊

職責:負責營救被困群眾,處置各種急難險重任務,排除險情,搶救受傷人員。

人員組成:省軍區應急救援大隊100人、城關區消防大隊(20人),合計120人。

器材配置:

省軍區:應急指揮車1輛,鏟車1台,挖掘機各1台,自卸車1台,生命探測儀、鎬頭、鐵鍬各50把。

消防大隊:應急救援車2輛,其他專業救援工具。

7.應急調查組

牽頭單位:省國土資源廳

配合單位: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省地礦局、省氣象局、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

職責:組織專家開展滑坡現場排查、評估、監測和應急處置方案制定,為指揮部提供理論依據和參數以供總指揮決策。

人員組成: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11人(衛星轉播車1台,越野車1台,對講機3部);省地礦局5人(越野車2台);省氣象局10人(應急監測設備1台套,車輛2輛);省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組5人(黎志恆、王世宇、方建生、王德楷、胡向德);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監測(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50人(車輛2輛、手持GPS4部,照相機2部,對講機2部);省國土資源廳規劃院5人(車輛1輛、手持GPS2部,照相機1部,對講機1部);省地礦局測繪院5人(車輛1輛、三維掃描儀1套,對講機1部);省測繪局10人(車輛2輛、無人機1套,對講機2部)。

8.醫療衛生組

牽頭單位:省衛生廳

配合單位:蘭州市衛生局

職責:負責組建現場醫療救治隊伍收治搶救受傷災民,現場實施緊急救治、轉送危重傷員,做好受災區域的衛生防疫。

人員組成:20人。

器材配置:救護車2輛,擔架5副,急救器材若干,衛生防疫車1輛,噴霧器4台。

9.宣傳報道組

牽頭單位:省政府新聞辦

配合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甘肅電視台、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職責:負責綜合應急演練新聞發布和演練宣傳。

人員組成:省政府新聞辦5人;甘肅電視台8人,導演1名,解說員2名,專題攝制組5人;其他媒體記者(甘肅日報、國土資源報、甘肅地質礦產報、西部商報、蘭州晚報、蘭州晨報記者各1人)。

器材配置:宣傳報道由各單位視需要攜帶自用器材。蘭州市國土局展板40塊,標語橫幅6幅,噴繪3幅。現場用音響設備1套,話筒10個(觀摩台4個,報警無線話筒2個,應急指揮部4個),高音喇叭2個、投影儀一部、便攜電腦2台、列印機2台。

10.通訊保障組

牽頭單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配合單位: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

職責:負責現場演練轉播,通過部信息中心向省、市、縣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提供視頻傳輸。

設備配置:現場衛星轉播系統一套。

(三)演練組織及協調

(1)主辦單位: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2)承辦單位: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蘭州市國土資源局

(3)參演單位: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所屬部門;省國土廳信息中心、規劃院;省地礦局二勘院、三勘院;省有色局;省測繪局;蘭州市、城關區政府及相關部門。

(4)觀摩單位:各市(州)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在各市(州)國土資源局視頻會議室觀看視頻直播。

四、演練內容

1.演練背景

假設蘭州市遭遇強降雨,九州發生重大滑坡災情,現場人員被困,並威脅800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市、區政府及地質災害防治主管部門接到報警後,立即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先期開展應急處置;省政府應急委員會接到災情、險情報警後,決定立即啟動省級突發地質災害二級應急響應,同時上報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及時啟動預案;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石軍副省長靠前指揮,在災害現場設立應急指揮部,組織迅速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救援與處置。

2.演練內容

本次演練設定演練的主要內容有響應啟動、應急處置、響應解除、演練評估等內容。現場布置分區包括應急指揮觀摩區、事故救援與疏散撤離區、醫療救援區、安置區、宣傳區、應急裝備展示區、車輛停放區、臨時停車場等演練區域。

3.演練程序

演練共分為五個階段:險情災情速報階段、應急響應階段、應急處置階段、響應解除階段、演練評估階段。演練程序如圖1。

康戰書記向石軍副省長介紹應急轉播車

蘭州市副市長俞敬東與康戰、張力學廳長

④ 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6月)

為提高全員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演習需要,特製定本方案。

一、演習范圍、地點、時間、規模

范圍(演習人員,計121人):長石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幹部職工,灣子村部分群眾。

地點: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

時間:2013年6月。

規模(觀摩人員,約60人):市國土資源局、市地災辦、縣政府領導、長石、興隆、八堡、果瓦等4個鄉鎮分管國土領導、國土資源所人員、有地災隱患點的村幹部和監測人員。

二、組織機構(指揮部)

指揮長:文朝春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指揮長:劉顯濤 鎮黨委副書記,袁其敏 縣地災辦主任,張志雲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羅昆 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謝曰光 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陳世奎 鎮黨委委員,王家學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雷 副鎮長

陳如仲 副鎮長。

成員:周海 鎮派出所長,劉漢軍 財政分局長,楊明 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殷錦亮 鎮衛生院長院長,塗元政 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蘭修富 鎮安監站長,吳勝松 村建站長,王順兵 鎮黨政辦負責人,陳建剛 縣國土資源局綜合股負責人,雷勇 縣國土資源局地質股負責人,羅克義 鎮國土所長,陳學芬 灣子村支書。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黨政辦,由王順兵任辦公室主任,羅克義任副主任,抽調人員專門辦公,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演練相關事宜。

(一)辦公室工作任務

1.負責演習前期准備籌備工作

(1)落實演習所需物資器材及相關道具

(2)負責主席台橫標(「大方縣長石鎮2013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警戒線等,製作紅袖套35個,內容為:指揮長1個、副指揮長1個,現場搜救組組長1個、副組長1個,險情監測組組長1個,治安警戒組組長1個,醫療救護組組長1個,災民安置組組長1個,物資保障組組長1個,宣傳報道組組長1個,其餘為搶險救災;製作救災紅旗7面,內容為:現場搜救組、險情監測組、治安警戒組、醫療救護組、災民安置組、物資保障組、宣傳報道組;

(3)音響播放器一台(播放背景音樂),

(4)負責演習結束後的掃尾工作,組織收回演習物資器材,清理現場。

2.負責書寫標語

(1)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解決災民基本生活,組織生產自救互救。

(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購置擴音器10台、觀摩台桌布、警示牌。

三、參演人員組成及任務區分

(一)導調組(7人)

組長:劉顯濤 鎮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張志雲 紀委書記

成員:高志娟、孔德麗、陳祿領、張小丹、鄒麗

工作職責:負責各應急搶險小組在指定的地域集結整隊,調度各小組入場、出場順序,落實觀摩地點,調度觀摩人員在指定地點觀摩。

(二)作業人員

1.治安警戒組:(11人)

組長:羅昆 鎮政法書記

成員:周海、周登成、肖文海、熬利賦、余鵬、鄒緒衛、李紹陽、韋虎、陳方、張偉

工作職責: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村民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現場搜救組:(16人)

組長:謝曰光 鎮武裝部長

副組長:周雲松 計生管理中心主任

成員:王順兵、鄭飛、王碑清、蘭修富、王遠旗、張志向、謝康、曾明雲、鮮昶、楊鑫、張明揚、陳鑫、周鵬、陳明江、李新

工作職責:迅速組織民兵應急分隊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險情監測組:(3人)

組長:張雷 副鎮長

成員:羅克義、萬都貴

工作職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醫療救護組:(8人)

組長:陳如仲 副鎮長

成員:殷錦亮、余磊、陳禮剛、陳禮莎、徐梅、黃蘊潔、胡瑩瑩

工作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5.災民安置組:(11人)

組長:王家學 副鎮長

成員:楊明、塗元政、胡亮、丁發興、趙海松、余琪海、王 巽、文武、羅景、吳勝松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搭建救災帳篷、發放受災群眾救災物資;

6.後勤物資保障組:(5人)

組長:劉漢軍 財政分局長

成員:陳仕興、馬慶芬、陳福勝、劉國才

工作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

7.宣傳報道組(3人)

組長:陳世奎 鎮黨委委員

成員:羅莉、陳婷

工作職責:負責開展災區群眾的宣傳工作,拍照、攝像,開展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8.群眾參演組(57人)

組長:陳學芬 灣子村支書

成員:劉吉芬、羅再會、肖祥、陳德龍、劉永健、熊鷹

工作職責:負責組織60歲以下群眾50人安全轉移,做好群眾工作。

四、准備工作

(1)長石鎮人民政府於5月6日下午14:30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鄉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灣子村幹部等參加的「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2013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專題會議,宣布演習方案,進行動員部署。

(2)各工作組准備一切演習所需用品,並組織本組人員進行演練。

(3)演習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購買演習所需物資及演習結束後物資的回收。

(4)指揮部組織各組進行綜合預演。

(5)指揮部召開鄉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實戰演練准備會議,對正式演練作全面安排部署。

五、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受強降雨影響,長石鎮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後側危岩山體裂縫不斷增寬增大,部分危岩體已發生崩塌,嚴重威脅杉林、順山、長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鄉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國土資源所報告後,按應急預案迅速組織力量實施緊急救援,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1)2013年5月7日上午9:40,鎮國土資源所接監測人報告,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後側危岩山體裂縫不斷增寬增大,部分危岩體已發生崩塌,嚴重威脅杉林、順山、長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需作緊急避讓。

(2)9:40—9:45,鎮國土資源所接到報告後立即向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副指揮長報告。

(3)9:45—9:50副指揮長向指揮長報告。

(4)9:50—9:55鎮指揮部指揮長宣布立即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

(5)9:55—10:10救援人員裝備集結

(6)10:10—11.00行動實施。

(7)11:00—11:20恢復重建。

(8)11:20—11:30演習小結(領導講話)略

六、實施方案

演練背景(畫外音):長石鎮是地質災害多發區之一,全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8處,涉及5個村,8個組,威脅73戶304人,其中2013年度重要隱患點1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汛期,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崩塌面積約450萬立方米,危及59戶村民256人,236間房屋安全。2013年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崩塌處於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居住在下面的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行動准備階段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6月5日9:20接鎮國土資源所報告,我鎮灣子村順山組後側危岩山體因受連續降雨影響,裂縫不斷增寬增大,有發生崩塌的危險,嚴重威脅順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建議立即啟動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指揮長: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副指揮長:是。

副指揮長: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迅速收攏人員,准備搶險所需裝備、物資器材,立即向灣子村移民安置點集結。

各組組長(依次答):是。

(各小組依次迅速向灣子村移民安置點集結待命)

入場順序: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治安警戒組→險情監測組→災民安置組→宣傳報道組

(小組長按入場順序,依次整隊向副指揮長報告)

應急搶險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應急搶險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醫療救護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醫療救護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醫療救護組組長:是。

治安警戒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治安警戒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險情監測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險情監測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險情監測組組長:是。

治安警戒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治安警戒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災民安置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災民安置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物資保障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物資保障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物資保障組組長:是。

宣傳報道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宣傳報道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宣傳報道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救援人員、裝備集結完畢,是否組織向事發地開進,請指示。

指揮長:立即區分各組任務,迅速組織開進進行應急搶險。

副指揮長:是。

副指揮長:各小組注意,現在進行應急救援任務區分,應急搶險組。

應急搶險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的主要任務是立即發布預警信號,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要組織搶險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和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村民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同時注意加強自身安全保護。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治安警戒組。

治安警戒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的主要任務是立即封鎖進入危險區的村組公路、進入崩塌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警衛警戒,保證災區安全。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險情監測組。

險情監測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主要負責崩塌地段險情監測,設置危險標志,及時報告險情監測情況。

險情監測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醫療救護組。

醫療救護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隨應急搶險組一同行動,立即展開現場救治,全力搶救受傷人員。

醫療救護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災民安置組。

災民安置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迅速劃定災民安置點,搭建救災帳篷,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

災民安置組長:是。

副指揮長:宣傳報道組。

宣傳報導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主要負責搞好現場災情及救援情況報道和災民安置點群眾的宣傳教育。

宣傳報導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以上各組任務區分完畢,大家是否明白?

各組組長(齊答):明白。

(二)行動實施階段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組織所屬人員迅速向順山組事發地開進,立即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各組組長齊答:是。

各組組長:××組,立正,跑步走(按照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治安警戒組→險情監測組→災民安置組→宣傳報道組順序,依次將隊伍帶到指定位置,組長進一步區分任務後,組織實施。)

背景音樂:雷雨聲(應急分隊隊員拉響預警信號警報)

場景一

預警信號警報聲響起,應急搶險組跑步到事發地展開應急救援、轉移受災群眾,時間20分鍾。

場景二

治安警戒組(立即封鎖事發現場,在公路兩端和正面設置治安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維持災區治安秩序。

場景三

險情監測組(跑步到事發地劃定災害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負責崩塌地段險情監測)

應急搶險組組長:指揮部,指揮部,應急搶險組呼叫。

副指揮長:收到,請講。

應急搶險組組長:在順山組公路有一處路段因雨水沖刷垮塌,影響受災群眾安全撤離,另有一危舊茅草房因昨夜大雨垮塌,懷疑有群眾被埋,急需重型機械支援。

副指揮長:繼續查清現場情況,做好搶險隊員安全保護,組織群眾安全撤離。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後勤物資保障組。

後勤物資保障組長:到。

副指揮長:順山組災區道路堵塞,有房屋垮塌,立即組織挖掘機進場作業,參與搶險救援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長:是。

場景四

挖掘機進場作業,緊張搶修通往災區道路,清理垮塌房屋,配合搜救受災群眾。

場景五

醫療救護組,隨應急搶險組一同行動,參與對受災群眾轉移救護,民兵應急分隊隊員4人抬一名受傷群眾,兩名醫務人員一人手提輸液瓶、一人拿氧氣袋護送至救護車。

場景六

災民安置組(在移民安置區劃定安置點,搭建帳篷,負責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引導轉移群眾進入安置點)。

場景七

宣傳報道組在安置地域張貼宣傳標語,進行宣傳鼓動,(「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等標語)。

場景八

應急搶險組跑步到事發地展開救援後,組織受災群眾向安置區安全轉移,轉移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

群眾背著行李、牽著牛、馬等牲畜,在救援人員的引導下陸續進入安置區。

(一些年長行動不便及年幼的群眾在民兵、醫療救護人員的背、扶下撤離危險地帶,轉移出來的群眾在救援人員的組織下,成兩路向安置區轉移。)

場景九

災民安置組引導群眾進入安置點,妥善安置。

災民安置組組長:指揮部,受災群眾已全部進入安置點,並得到妥善安置,現救災生活物資已運達災區,是否發放,請指示。

副指揮長:立即登記受災人員,清點救災物資,做好發放准備。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救災生活物資已運達災民安置點,是否立即向災民發放。

指揮長:立即發放。

副指揮長:是,災民安置組。

災民安置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立即發放救災物資。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災民安置組按照指揮部指令,現場組織發放食品、水等物資,時間10分鍾。

應急搶險組:指揮部,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副指揮長:繼續開展搜救,防止人員遺漏。

應急搶險組:是。

警衛警戒組:指揮部,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序進行。」

副指揮長:「繼續加強危險區治安巡邏,防範不法分子進入危險區,借機盜竊群眾財物,破壞生產生活設施。

警衛警戒組:是。

醫療救護組:指揮部,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副指揮長:繼續開展傷員救治,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

醫療救護組:是。

災民安置組:指揮部,所有轉移出危險區域的災民已全部安置完畢。

副指揮長:明白,繼續配合做好安置災民的思想穩定工作。

災民安置組:是。

災情監測組:指揮部,據監測組監測,崩塌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副指揮長:繼續加強監測。

災情監測組: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目前,被圍困群眾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無其他人員傷亡,全部轉移受災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建議灣子村委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組織開展自救互救,盡早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指揮長:同意,後續工作交由灣子村委負責,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一定要將受災群眾妥善安置好,盡早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副指揮長:是。

(三)恢復重建階段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經指揮部研究決定,後續工作交由灣子村委負責,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組織開展生產自救互救,盡早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各組除險情監測組和治安警戒組留部分人員繼續加強危岩地段險情監測和危險區治安警戒外,其餘人員准備組織撤回。

各組組長(依次)答:明白。

場景十

各組在作業點收攏人員,集合整隊,待指揮部下達指令後,將參演人員帶到主席台前集合。時間5分鍾。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結束,迅速將各組人員帶到主席台前集合。

各組答:是。

(各組將所屬人員帶到指定位置集合整隊。時間約3分鍾。)

副指揮長:立正,指揮長同志,長石鎮2013年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實施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稍息。

副指揮長:是,稍息。

(各組參演人員在主席台前稍息,保持好隊形,待領導講話結束後分別組織參演人員返回。)

⑤ 薊縣年度地質災害聯合應急演練方案

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薊縣地質礦產局

(2011年7月3日)

一、總則

根據國土資源部和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指示精神,為適應突發性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通過演練,進一步加強天津市薊縣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配合,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組織指揮、快速響應及處置能力,營造安全穩定的氛圍,特製定天津市薊縣2011年度地質災害聯合應急演練方案。

二、演練目的

(1)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組織機構應急協調處理的能力。

(2)掌握如何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全員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3)使人民群眾掌握如何報警,如何搶救傷員和逃生。

(4)檢驗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實際操作技能,檢驗培訓效果。

(5)檢驗氣象部門的氣象應急響應時效、現場監測、預報以及服務效果。同時檢驗相關部門的職責及其協調性。

(6)發現問題及時修改應急預案,演練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時調整演練難度,進一步提高應急響應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

三、演練時間、地點

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定於2011年7月7日,在下營鎮黃崖關小學校,進行應急演練。

四、參加應急演練人員

(1)組織單位: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薊縣地質礦產局、天津市氣象局。

(2)邀請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董建軍同志、地礦處王幼軍處長、高級工程師孫佔中同志及專家組一行。

(3)邀請天津市氣象局副局長運順利及專家和薊縣氣象局相關人員,市氣象局安排氣象應急裝備負責現場應急保障,現場提供實時氣象資料及氣象預報等服務。

(4)邀請薊縣電視台記者。

(5)總指揮:天津市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主任仇普山同志。

(6)副總指揮:天津市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胡學謙同志、地測隊隊長孫輝。

(7)技術人員:天津市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全體人員,市氣象局應急現場保障人員。

(8)應急搶險人員:薊縣地質礦產局機關人員。

(9)薊縣地質礦產局網站人員隨行記錄採集。

五、演練組織指揮

(1)下營鎮黃崖關小學一旦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指揮部設在薊縣地質礦產局應急指揮中心。

(2)下營鎮黃崖關小學,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現場指揮部立即運作,統一協調指揮各部門迅速開展工作,各部門相互幫助,密切配合,努力將突發性地質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3)地質災害隱患點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現場負責人必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負責現場統一指揮,迅速組織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進入預案要求的各個工作崗位,各負其責。要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人員接到通知後,立即趕到現場並按照預案要求,迅速進入各自崗位開展救助工作。

六、演練內容及程序

天津市薊縣北部山區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事故演練安排:

(1)因連續降雨,薊縣下營鎮黃崖關小學發生山體崩塌事故。

(2)立即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指揮部工作立即啟動。

(3)應急指揮部立即向各部門發出命令,各部門成員各就各位立即展開工作。

(4)具體職責是首先由下營鎮黃崖關小學校長盧玉柱、監測員宗月武發出預警信號,並及時向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和鎮政府報告。鎮政府組織有關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後,並組織學校全體師生有秩序的,按撤離路線到達指定位置。

(5)氣象部門提供現場天氣實況及預報和對策建議。

(6)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部門的工作有序開展,現場突發性地質災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7)演練結束,指揮部總結演練活動。

市氣象局副局長運順利講解氣象服務車性能情況

氣象局發布氣象預警

⑥ 萬山區謝橋街道辦事處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5月)

一、演習目的

提高我區幹部群眾對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演練的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區政府應急辦

承辦單位:謝橋街道辦事處

協辦單位: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

三、演習地點、時間、規模

地點:謝橋街道辦事處

時間:2013年5月24日9:00—11:20

規模:共計145人

(1)參加演習人員60人,觀摩人員25人(區政府辦、區民政局、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領導、全區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謝橋街道辦事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

(2)撤離謝橋辦事處石竹村楊家壩隱患點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共60人。

三、組織機構

指揮長:鄭洋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主任

副指揮長:於洋 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局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負責人,陸立 國土分局辦公室主任,段紅英 國土分局資環股股長,馮婉婧 國土分局法規股股長,張晏 國土分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勇 國土分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負責人,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石竹村支部書記。

指揮部負責及時、有效地組織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處置、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具體包括:

(1)主持災情(險情)會商,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2)組織制定地質災害(險情)應急處理方案;

(3)根據應急處理方案、指揮有關部門開展受災群眾救護、險情處置等工作;

(4)根據應急處理方案,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進行搶險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工作組:

(一)演習辦公室

主 任:馬筱錦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劉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政法委書記,安紹輝 謝橋街道辦事處武裝部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艾青龍 謝橋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站長,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 石竹村支部書記

演習辦公室的工作:

(1)負責與國土資源局資環股保持聯系;

(2)負責救災物資、資金的籌集、安排和調運;

(3)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災情,並向社會發布經審核批準的搶險救災簡報;

(4)組織、協調各專業組的工作,保障信息暢通;

(5)負責處理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演習辦公室負責演習結束後的工作:一是組織演習進行財物返還;二是收回紅旗、袖套、送話器等物品;三是指揮各組收回各自物品;四是清理現場。

(二)演習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馬筱錦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組長:孫躍明 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勇 國土分局黨組副書記。

成員:陸立、陳祖衛、楊長干、任宗銀、宋立。

職責:

(1)協調各工作組開展處置工作,及時溝通傳遞和報告現場情況。

(2)負責准備對隱患點調查處理所需要的相關設備;

(3)及時將監測反饋的情況向指揮部匯報,傳達指揮部的指示。

(4)根據指揮部的各項指示、命令,負責協調、落實並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編寫地質災害速報和應急調查報告;負責劃定危險區,設立警戒線和警示牌。

2.搶險救災組

組長:安紹輝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

副組長:劉軍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成員:姚元輝、楊建發、陳祖衛、艾青龍、張吉青、陳洪江、王清昌、姚倫佳、民兵應急分隊20人

具體人員安排如下: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負責用揚聲器傳送語言信息;辦事處行政副主任和1名工作人員、5名民兵應急分隊隊員負責准備2付擔架對假定受傷人員進行轉移,並組織相關醫護人員抬擔架和救治演習(著醫院服裝);陳祖衛、王清昌、姚倫佳、15名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臨時安置點,負責臨時安置點的生活用水及防火工作。

3.專業技術組

組長:吳成龍 國土分局紀檢組長

副組長:王剛 國土分局常務副局長

成員:段紅英、張兵 謝橋水務站站長

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和水文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範對策、措施。

4.交通治安保障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左學勇 辦事處派出所所長

成員:姚茂學、楊勝波、李樹敬、鄧坤、朱晨輝、陳海剛

職責:

(1)2名工作人員負責維護臨時安置區域的秩序,保護現場人員的安全;

(2)2名工作人員負責保護撤離群眾安全,維護搬遷秩序;

(3)2名工作人員負責各交通要道的道路疏通和道路管制;指揮往來車輛的停放;疏散受災區域內的無關人員,確保各交通要道的通暢。

5.醫療救治組

組長:劉江敏 辦事處衛生院院長

成員:代紅平、楊艷紅、石築、石松、肖游華、向莎、石秀芳

職責:

(1)負責對受災群眾醫療看護。

(2)負責對水源、食品等檢查檢測。

6.後勤保障組

組長:楊大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

副組長:向紅兵 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柳燕、馮婉婧、劉向東、譚紹芬、吳麗華、何靜

職責:

(1)發放救災物資(方便麵、礦泉水)、安置受災群眾;

(2)負責設置標志牌:①受災群眾安置區;③救災物資發放點。

7.新聞報道組

組長:向小兵 辦事處組織、宣傳、統戰委員

副組長:滕文 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劉勇(國土局)、譚璐、張玲玲、王會、王蓮芳

職責:

負責跟蹤(搶險救災組、後勤保障組、醫療救災組、轉移安置和交通治安保障組、專業技術組、善後處理組)和指揮部的報道;負責主要演習場境的拍攝和整個演習的報道。

8.善後處理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

成員:楊翠華、陳明、村包村幹部、村幹部

職責:負責清理現場,各有關部門撤除演習設備,恢復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由於連降大雨,石竹村楊家壩滑坡隱患點發生變化,而且裂縫還在繼續擴大,隨時有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群眾70人安全,需緊急避讓。

(1)2013年5月24日9:00,演習辦公室通知各組到達演練現場(指揮部)集結待命,鄭洋指揮長作動員講話。

(2)9:10辦事處辦公室接到石竹村村主任電話,告知滑坡監測點險情發生變化,且裂縫還在不斷擴大,隨時有發生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70人群眾生命安全。鄭洋指揮長要求立即疏散群眾,並向區人民政府匯報和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匯報險情,組織相關部門會商險情,宣布立即啟動「謝橋街道辦事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3)9:15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辦事處辦公室)立即通知相關單位、部門人員趕赴災情發生地搶險救災。

(4)10:00各組簡要向指揮長匯報情況並展開災後自救

(5)10:45—10:50各組人員集合。

(6)10:50—11:20請國土資源局、辦事處領導同志講話,

(7)11:20演習結束。

⑦ 關於提供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材料的函

國土資應急辦函〔2011〕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精神,切實做好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推進工作,不斷提高應急演練的水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擬將 2011 年全國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典型案例精選匯編成冊,請你單位提供有關案例材料。具體要求如下:

一、提供材料的內容: 主要提供開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的方案、腳本,以及相關照片和視頻材料。

二、提供材料的數量: 按照省、市、縣、鄉、村級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分別提供案例材料。其中,省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1 ~2 例,市級組織開展的提供2 ~3 例,縣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3 ~4 例,鄉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2 ~3 例,村級開展的提供1 ~2 例; 其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組織開展的也可提供1 ~2 例。

三、所提供材料務必真實可靠,詳盡完備。

四、請將材料刻製成光碟,於 2011 年 11月25日之前郵遞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應急培訓演練室。

郵遞和聯系方式如下:

郵編: 10008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路 20 號應急中心

收件和聯系人: 王燦峰

電話: 010 -62117151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⑧ 臨翔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主辦單位:臨滄市臨翔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

博尚鎮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

(2013年9月)

一、演練時間

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15:00—16:30

二、演練地點

演練地點為: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委會大象頭組地質災害現場。

現場指揮部設在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委會大象頭組地質災害現場附近。

三、演練議程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續表

四、演練形式

本次演練採取實戰方式,由博尚鎮人民政府牽頭,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協辦,主要以鄉、鎮(街道)地質災害現場國土資源等部門系統內模擬開展突發地質災害緊急避讓實際工作為主進行演練。

五、組織機構

(一)組成單位

臨翔區人民政府、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博尚鎮人民政府、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

(二)演練成立領導指揮部,設各行動小組。

指揮長:趙中奇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副指揮長:尚先華 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局長

羅啟雲 博尚鎮鎮長

成員:陳昌文 臨翔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榮旭 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副局長,楊紹查 博尚鎮副鎮長,趙正文 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地質環境股股長,周勇東 博尚鎮夾山村委會主任,蔄懋龍 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工程師。

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下設現場指揮小組、宣傳報道組、後勤保障組,現場秩序維護組共4個組。

1.現場指揮小組

組長:李榮旭

副組長:趙正文、羅明春

成員:李本學、羅正鵬、博尚鎮政府1人、蔄懋龍、周勇東

主要負責啟動應急響應預案指令,組建應急演練隊伍,負責演練工作的決策與現場指揮。下設警戒組、調查監測組2個現場小組:

(1)警戒組

組長:羅明春

組員:陶其勇、彭加雲、谷建新、易啟榮、李文光、何文安、劉開勇、蘇有強負責組織群眾轉移、設立警戒線、警示牌、現場警戒值班。

(2)調查監測組

組長:趙正文

成員:李本學、羅正鵬、蔄懋龍、鄭長銀、劉開勇、蘇有強

負責收集和調查現場災情、險情、地質環境條件,並做出危險性、危害性評估,分析發展災情、險情,提出處置意見建議,實行現場巡查監測

2.宣傳報道組

組長:陶文昌

成員:金玉英、李陳薛、吳新雲、王永和、電視台工作人員2人

主要負責:演練過程拍攝,演練宣傳報道相關事宜,協助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各項任務。

3.後勤保障組

組長:楊子波

成員:張銳、金玉英、李生艷、楊紹武、王永和、唐永奇

主要負責後勤保障、車輛保障,本著厲行節約原則,統一安排乘車。

(三)技術負責單位: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

主要負責技術指導,現場疑難解答。

(四)由博尚鎮派出所做好現場秩序維護,那招衛生院做好醫療保障。

(五)參加人員(共計340人,其中參加演練人員260人、觀摩人員80人)

1.市國土資源局領導;

2.區人民政府分管聯系領導;

3.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區公安分局、地震局、教育局、衛生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民政局、廣電局、消防大隊、武裝部各一名領導;

4.各鄉、鎮人民政府聯系國土資源工作的領導;

5.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全體幹部職工;

6.參加演練人員(約260人):當地學校、群眾。

六、演練程序步驟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指揮長趙中奇宣布:2013年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大象頭突發地質災害緊急避讓演練,現在開始!

(一)險情上報程序演練

(1)監測員向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羅明春報告,羅明春並答復(電話方式)。

(2)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羅明春向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地質環境股股長趙正文報告。趙正文並答復(電話方式)。

(3)趙正文向分局李榮旭副局長匯報。李榮旭並答復(電話方式)。

(4)李副局長向分局局長尚先華匯報。尚先華作出指示(電話方式)。

(5)尚先華局長向臨翔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趙中奇報告,趙副區長作指示:你迅速趕赴滑坡災害現場,做好現場群眾緊急避讓指揮工作,避讓工作要做到安全有序,不能造成踩踏等人為二次事故;我現在趕赴滑坡災害點(電話方式)。

(6)尚先華局長宣布:馬上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群眾有序的撤離到安全區,注意不要發生踩踏等人為二次事故

(二)現場組織緊急避讓體系撤離演練

(7)村長按照我們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清點人數,並在安置點現場向指揮部匯報撤離情況。敲響撤離信號、人員撤離(時間控制5分鍾)(等待人員全部到達避險場地後,撤離工作結束)。

(三)應急調查組

(8)現場地質應急調查組進入現場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提交簡報。

現場指揮部研究調查簡報,對應急處置措施進行論證

(9)尚先華局長下達:按照現場指揮部決定,立刻組織實施應急防治措施指令。

(四)應急處置

(1)採用塑料薄膜(彩條布)覆蓋變形區(已有擬定區域)並完善簡易排水系統。

(2)繼續撤離處在危險范圍內未轉移人員,並加強巡查監測,防止人員回遷。)

(3)安放警示標牌、警示線等。

(五)響應終止

(12)趙正文說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應急措施情況,現場應急處置是否結束?

(13)尚先華宣布處置情況結束。

七、演練總結

主持人:陳昌文

(1)有請市國土資源局×××講話;

(2)有請趙中奇常務副區長講話。

(3)有請趙中奇常務副區長宣布演練結束。

趙中奇常務副區長宣布:「2013年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大象頭突發地質災害緊急避讓演練圓滿結束。」

八、其他事宜

(1)由區政府辦公室擬文通知相關單位按要求參加演練,並於2013年9月15日前將參加人員名單報國土分局,由國土分局匯總後安排乘坐車輛。

(2)出發地點: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

九、注意事項

(1)全體參演同志要按照演練安排,按時參加,不得遲到、早退或缺席,演練期間不得請假,共同維護演練現場秩序。

(2)請參演同志自覺遵守演練紀律,並保管好相關文件和材料。

(3)請各單位將車輛統一停放到指定位置,服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

(4)乘車及演練過程中,所有參與人員要注意安全。

⑨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9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部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開展應急演練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提出的明確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地政府按照防災預案應急演練過的程序,及時組織群眾撤離,5000 多人成功避險。為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應急演練工作。當前,已進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統一部署和部領導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的要求,把應急演練作為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要親自抓,務求實效。

二、著力開展重大隱患點應急演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前旱後澇,旱澇驟轉,汶川、玉樹震區山體破碎,岩石松動等,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為此,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各地至少要組織一次避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並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備等工作。

三、發揮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術支持的,可與部應急中心聯系。應急中心要加強指導,及時並切實做好應急會商或現場技術指導。

四、請各地認真組織,及時總結經驗,並於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別將本轄區內開展應急演練的進展情況報部環境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