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地質災害整治中心成立
1. 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
沂水縣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8日)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沂水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由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沂水縣人民政府主辦,沂水縣國土資源局、沙溝鎮人民政府承辦的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擬於2013年7月23日進行。為確保該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製定本方案。
一、演練地點
沙溝鎮四旺村
二、演練目的
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面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組織、協調、處理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或出現重大地質災害險情能迅速有序安全避讓和撤離,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1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7處,共威脅到4779口人,潛在經濟損失7500萬元。目前,已進入地質災害多發的汛期,開展好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演練依據
根據《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市專項應急預案修訂演練工作的通知》(臨政辦字〔2013〕75號),要求在沙溝鎮四旺村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四、演練任務
(1)演練地質災害監測和信息發布。
(2)演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啟動過程。
(3)演練應急指揮應急反應及組織、協調。
(4)演練各相關部門應急反應、處理。
(5)演練採取的防災減災措施有效性。
五、演練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六、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沂水縣人民政府
(二)承辦單位
縣國土資源局、沙溝鎮人民政府
(三)協辦單位
縣人武部、財政局、民政局、公安局、衛生局、氣象局、新聞網路辦、電視台、消防大隊等職能部門。
(四)組織領導
總指揮:王永浩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主要負責:(1)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2)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副總指揮:牛樹娟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秦照強 沙溝鎮黨委書記
主要負責:(1)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
(2)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
執行指揮:王新偉 沙溝鎮鎮長
主要負責:(1)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負責現場布置安排等相關工作。
(五)辦事機構及相關職責
1.演練綜合協調組
組長:張雲慶 縣土地綜合整治中心主任
成員:縣政府應急辦副主任、財政局分管領導、民政局分管領導、沙溝鎮副鎮長、新聞網路辦分管領導、國土局辦公室工作人員1名、地環站工作人員1名。
職責:(1)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
(2)負責將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
(4)負責聯絡緊急搶險救災組、應急調查監測組、醫療救護組、治安交通和通訊組、基本生活保障組;
(5)負責組織災後重建和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6)負責演練場所的的具體實施工作。
2.緊急搶險救災組
組長:沙溝鎮武裝部部長
成員:消防大隊官兵5名、沙溝鎮民兵應急搶險隊員35人、沙溝鎮國土所所長及沙溝鎮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
職責:迅速組織消防官兵、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轉移、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調查監測組
組長:張恩剛
成員:縣國土局專業技術人員4名。
職責: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醫療救護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任組長
成員:縣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3名、鎮衛生院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5.治安交通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
成員:縣交警大隊工作人員2名、沙溝鎮派出所所長及幹警2名、沙溝鎮鎮政府工作人員2人。
職責: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縣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搶修受損毀的交通、通信設施,迅速提供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保證救災物資運輸、災民疏散和應急指揮信息通訊暢通。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6.基本生活保障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
成員: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沙溝鎮工作人員2人。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七、時間及參加人員
1.時間
2013年7月23日
2.地點
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
3.參演隊伍
(1)緊急搶險救災組40人(武警消防官兵5人,沙溝鎮民兵應急搶險分隊35人)。
(2)應急調查監測組:國土局專業技術人員4名。
(3)醫療救護組: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醫院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工作人員2名。
(4)治安交通組:交警大隊工作人員2名、沙溝鎮派出所公安幹警2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組: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沙溝鎮工作人員2人。
4.觀摩領導和有關人員
(1)臨沂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及有關人員。
(2)沂水縣政府有關領導和縣直有關部門領導。
八、演練背景
1.演練地點災情情況
沙溝鎮四旺村(屬沙溝鎮黃土泉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鎮駐地西北方向20千米處,全村共116戶278口人。該村處於山坡南側中上部,山坡坡度約30°,山坡上覆蓋0.8~4米厚的粘土及泥石混合體,下部為不透水的頁岩,由於村民建房挖地基破壞了山體的應力,多年來山體不斷緩慢下滑,導致部分村民的房屋出現了變形裂縫。2012年8月6日,因台風「達維」過境本區帶來強降雨,該村發生了滑坡地質災害險情,滑坡體長約60米,寬約70米,拉張裂縫寬約0.1~0.4米,嚴重威脅該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災情設想情景
連日來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沂水縣普降大到暴雨,從7月22日到7月23日,流域內平均降雨量達到100毫米,其中四旺村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對其下方民房及44戶居民構成嚴重威脅。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了「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
九、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時間暫定7月18日15:00,在縣政府三樓會議室由縣政府組織召開,縣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沙溝鎮政府等參加。
會議內容主要包括:
(1)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組建應急演練指揮部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明確有關單位、應急指揮部各小組組成及職責。
(4)確定本次演練各單位應參加的人數。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應急指揮部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和通訊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應急調查監測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緊急搶險救災組、基本生活保障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救護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沙溝鎮人民政府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7月21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
參加人員:演練指揮部成員、縣政府有關部門及沙溝鎮政府領導、四旺村委幹部等。
(1)總指揮、副總指揮有關領導講話。
(2)演練指揮部作演練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程安排);觀摩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
7月21日11:00,沙溝鎮政府在四旺村召開參加演練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
(二)正式演練工作程序
1.隊伍集結待命
9:00,全體演練單位及觀摩人員到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安置區集結待命。
2.演練
9:30,四旺村群測群防員向四旺村委負責人和沙溝國土所所長報告四旺村滑坡體出現裂縫險情。
9:32,四旺村委負責人向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報告:「報告秦書記,我是四旺村×××,在巡查中發現,我村北山滑坡體裂縫逐漸擴大,嚴重威脅下方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危機,請求支援。」
9:32,沙溝國土所所長田丙東向縣國土局局長牛樹娟報告:「牛局長,我是沙溝所田丙東,四旺村出現嚴重險情,滑坡體有明顯下滑跡象,情況危急,請盡快派人調查。」
9:34,縣國土局局長牛樹娟下達命令:
「沂水縣國土局應急調查監測組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
9:34,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報告:「王縣長,我鎮四旺村發生滑坡地質災害險情,情況緊急,建議立即啟動縣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6,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接到報告後,決定啟動沂水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王永浩副縣長任總指揮,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牛樹娟任副總指揮,沙溝鎮鎮長王新偉同志任執行指揮。
9:38,執行指揮王新偉向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監測組、治安交通和通訊組、醫療救護組、基本生活保障組、緊急搶險救災組趕赴現場集結並向各小組下達命令:「各小組注意,我是沙溝鎮鎮長王新偉,我縣已發布沙溝鎮四旺村地質災害預警信息,請你們按照職能分工立即趕赴現場。」
9:55,各小組趕到現場後,執行指揮王新偉向各小組下達搶險命令。
10:05,群眾開始撤離。
10:35,群眾撤離完畢。
10:40,各小組向執行指揮王新偉報告工作情況。
10:4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戒。
11:00,總指揮王永浩宣布演練結束。
11:1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市國土資源局領導講話。
十一、現場布置
指揮中心設在沂水縣四旺村安置區北側,並設一簡易觀禮台,具體位置根據村中情況而定。在觀禮台上設置一排桌椅席,設12~15座,後面擺放兩排木凳。觀禮台後側用腳手架搭台(高3.5米),上設頂棚,頂棚前懸掛橫幅「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兩側副台全部擺放木凳,解說台設置在西側副台上。
觀禮台安裝放置音響一組、麥克風(3支)、望遠鏡(10支),礦泉水等物品。
觀禮台兩側布置彩旗(約每15米1面),懸掛橫幅標語多幅,如「防災減災重於泰山」等。
劃定警戒線、觀摩區、車輛集結區等功能區;車輛集結區布設救護車、警車等。
十二、其他事項
(1)演練聯絡統一使用對講機進行。
(2)所有參加演練的搶險隊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統一穿著迷彩服,佩戴工作牌,自備救生器材;演練過程中必須嚴肅認真對待,接近實戰水平的緊張狀態,決不能出現松垮、邋遢、嘻嘻哈哈等不良現象。
(3)所有車輛(除演練用車外)均停放在統一規劃的停放區內,由專人負責指揮停放。
(4)本實施方案個別變動或本實施方案未包括的事項由演練指揮部另行通知。
附件:搶險隊伍、車輛及設備物資安排
附件:搶險隊伍、車輛及設備物資安排
1.防災搶險隊伍
參加本次演練共有5支搶險隊,部分隊員統一著迷彩服,每支隊伍舉一面標有自已隊伍名稱的旗幟,搶險隊伍如下:
(1)治安交通組。派出所幹警2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4名。
(2)緊急搶險救災組:武警消防官兵5名、沙溝鎮民兵應急分隊35名。
(3)應急調查監測組:國土資源局技術人員7名。
(4)醫療救護組:120急救中心醫護人員3名、沙溝鎮醫院醫護人員3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組: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劉志剛)、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2.演練車輛和醫療設備
(1)縣衛生局:救護車2輛、擔架2副、急救箱等
(2)縣公安局:警車1輛
3.設備物資
(1)縣衛生局落實:救護車2輛、擔架2副
(2)縣公安局落實:警車1輛
(3)縣國土局落實:對講機15部、望遠鏡6個、迷彩服67套(含鞋)、雨傘30把、音響1組、麥克風5支、毛巾20條等、手持電喇叭2把、攝像機1台、聯系照相館3台照相機。
(4)沙溝鎮鎮人民政府落實:石子10立方米、銅鑼5面、指揮桌8張、椅50把、會標1條、宣傳橫幅2條(內容: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礦泉水10箱、警報器1個、攝像機1台、鐵鍬5把、鎬頭5把、。
(5)電視台:攝像機3台、攝影師3人;安排1名播音員做演練講解員,要熟悉腳本。
4.行車路線
(1)去四旺村的路線:由野坊進四旺村,從四旺村西進,從四旺村東出,在哪裡停車。
(2)回的路線:由停車點進四旺村,從四旺村到野坊,回城裡。
5.生活安排
沙溝鎮政府安排
6.參加人員
(1)參演人員
(2)觀摩人員:市政府領導、縣政府領導、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市應急辦領導及縣局主要領導坐主席台;其他觀摩人員在觀摩台兩側。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 地質災害治理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後,地方經濟在以房地產為支柱產業的帶動下,取得了連續十餘年的高速發展。房地產業的發展是與土地開發為基礎的產業,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和城市棚戶區改造和安居工程的實施,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但同時人地矛盾也凸顯了出來。在土地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對一些非耕地的改造勢在必行。隨之而來的是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其所帶來的危害也不斷加大,發展經濟的同時,進行地質災害治理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容之一。
一、地質災害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甘肅省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期間,全省共發生各類突發性地質災害8940起,共造成1692人死亡,297人失蹤,以2008年和2010年傷亡人數最多;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5.67億元(未含舟曲泥石流災害損失)。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遭遇了特大地震和極端天氣的影響,地質災害頻發,並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12」汶川特大地震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造成甘肅省地震災區151人死亡,47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8.76億元,地震也同時對甘肅省地質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創傷;「5·16」蘭州市九州石峽口滑坡造成7人遇難,兩個單元的家屬樓被摧毀;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1435人遇難,330人失蹤,泥石流災害同時對舟曲縣城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8·12」特大暴洪災害造成隴南市37人遇難,17人失蹤,其中以成縣最為嚴重;「3·2」東鄉縣城滑坡災害造成730人被迫轉移,縣城部分區域處於滑坡危險區。特別是受「5·12」汶川地震影響,全省中東部、南部的隴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水市、慶陽市、平涼市、定西市等6個市(州)所轄38個縣(區)地質災害頻發,地震在這些地區引發崩塌、滑坡、地裂縫和地面塌陷災害共8108起。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查明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0629處。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縫等,其中崩塌、滑坡6699處,泥石流溝3580條,地面塌陷193處,地裂縫157處。受地質災害威脅人口190.82萬人,受威脅財產304.81億元。
二、地質災害治理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及「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等事件。面對特大地質災害的侵襲,甘肅省國土資源部門在省委、省政府及國土資源部的正確領導下,實施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地質災害排查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有效的防災減災工程,為災後重建做出了一定貢獻。
(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截至2010年,甘肅省全面完成了87個縣(市)的1:10萬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並完成蘭州市、隴南市、天水市和平涼市所轄22個縣(區)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基本摸清了這些地區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為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地質災害監測網路初步建立
在全省地質災害調查和詳查基礎上,全省87個縣(區)建立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群測群防監測點達到1萬多個。「十一五」期間,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取得顯著成效,累計成功預報地質災害57次,轉移群眾32.6萬人,避免經濟損失3.2億元。甘肅省「十有縣」建設都得到加強,蘭州市城關區等29個縣(區)進入國土資源部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名單,一批優秀群測群防員受到國土資源部的嘉獎。為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進一步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據國土資源部有關精神,結合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甘肅省實施了鄉(鎮)國土資源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並取得顯著成效。蘭州市、隴南市等地質災害多發區專業監測網建設工作已初步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全面展開,省國土資源廳與省氣象局合作開展了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十一五」期間,成功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140次,其中Ⅲ級98次,Ⅳ級42次。
(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得到加強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加大了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投資經費,多處險情嚴重、危險性大的地質災害得以及時治理。通過申請中央和省級財政治理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包括應急治理)510餘項,治理投資經費總額達數十億元,有效減輕了地質災害對危險區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同時,「十一五」期間,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體製得到了加強,蘭州等地區地質災害年度防治經費常規投入逐步形成。
(四)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災後恢復治理成效顯著
1.震後災區重建成效顯著
「5·12」汶川地震後,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編制了《汶川地震甘肅災區隴南市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並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復,重建項目成效顯著。隴南市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共實施314項,其中工程治理項目265項,總投資10.97億元,基礎項目(包括基礎調查、應急能力建設、氣象預警預報系統建設等)49項,總投資2.09億元。截至2010年底,265項工程治理項目已竣工165項,在建100項;基礎項目已完成29項,在建20項。此項工作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甘肅省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發的隴南地區地質災害的發生,減少和降低了甘肅省因地質災害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2.舟曲災後重建工作進展順利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編制的《舟曲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實施,規劃治理工程26項,總投資8.5億元。該規劃正在實施,計劃在2012年完成。
3.蘭州城市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初步展開
蘭州城市地質災害的多發性、突發性、危害嚴重性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針對地質災害頻發、危害嚴重的狀況,蘭州市人民政府於2007年批准印發了《蘭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7~2020年)》,同時組織編制了《蘭州市城市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蘭州城市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可行性研究報告》,為科學規劃、有效防治地質災害奠定了基礎。
4.東鄉縣城災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展開
東鄉縣城特大地質災害發生後,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編制了《東鄉縣城特大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東鄉縣城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已初步展開,計劃2011年完成。
5.永靖縣二方台滑坡應急治理工程進展順利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實施的永靖縣二方台滑坡應急治理工程進展順利,工程實施後,將有效保護危險區內212戶村民、1000餘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五)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建設初步開展
甘肅省成立了省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主要負責省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建設和管理,突發地質災害現場應急調查和處置,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地質災害應急信息平台建設、運行管理和維護。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的成立,有力地推動了甘肅省地質災害的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的步伐。省、市(州)、縣(區)均制定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六)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加強了地質災害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已成為地質災害防治的強力技術支撐,主要分布在國土資源系統所屬的地礦、有色、煤炭等地勘單位以及省科學院、蘭州大學等院校。隨著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
三、防災減災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所有的物質運動,對於人類都有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既造福也可為害。如果我們承認事物的雙重性,那麼地球、生物、環境、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的同時,也必然在另一方面帶來災害,而減輕災害,改善環境造福於人類,就可以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必須提高全社會的減災意識,推動減災社會化:減輕災害是全社會的協調行動,為取得減災的綜合效益,必須提高全社會的減災意識,推動減災工作的社會化,需要制定國家、部門和地方的減災規劃,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
(2)實施減災系統工程,進行綜合減災:減輕災害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監測、預報、評估、防災、抗災、救災、安置與恢復,宣傳與立法,保險與基金,規劃與指導等項。減災系統工程的制定要與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突出農業與城市兩大減災重點,充分發揮科技的先導作用和社會各種減災力量的聯合作用,進行綜合減災。
(3)開展減災示範區工作:為了研究減災的方法、技術,總結減災經驗,推動全國減災工作的開展,應選擇多災頻發的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作為減災示範區,在保證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探索系統減災經驗,再向全國普遍推廣。
(4)綜合治理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實施建設項目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堅持「開發利用與保護環境並重」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利用誰補償」的方針。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投資力度,重大地質災害體的治理與國土資源開發整治相結合,統籌規劃綜合治理。
(5)深入開發災害科學研究,提高社會減災的能力和水平:減輕災害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每一項都需要高新技術的支持和高水平災害科學理論的指導,只有提高災害科學研究的水平,才能提高社會的減災能力。
3. 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山西呂梁市孝義市西辛庄鎮西辛庄村有望搬遷嗎
不可能,都停了。
4. 重慶萬州區地質災害整治中心地址是什麼
打這個電話,可以抄找到。
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地址:重慶市渝州路79號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郵編:400041
Tel:023—68756068、68015813
Fax:023—68750581
E-mail:[email protected]
5. 廣西五十大慶資料
五十周年大慶項目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www.gxdrc.gov.cn 2007-06-01 來源: 廣西電視台
【字體:大 中 小】
--------------------------------------------------------------------------------
廣西公布50周年大慶建設項目
為慶祝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我區共安排了22類項大慶建設項目,項目包括民心工程和重大公益項目兩大類,總投資62.23億元。
民心工程共18類,總投資44.3億元。
1、西江流域防洪工程:總投資4500萬元;
2、村級道路:計劃建設村級道路7500公里,總投資9.6億元;
3、農村沼氣工程:計劃建設農村沼氣池36萬座,總投資5.4億元;
4、鄉鎮動物防疫檢疫項目:計劃建設鄉鎮動物防疫檢疫點662個,項目總投資7546萬元;
5、縣中醫院(民族醫院):計劃改擴建10個縣中醫院(民族醫院),總投資2310萬元;
6、縣婦幼保健院:計劃改擴建37個縣級婦幼保健院,總投資2485萬元;
7、村級衛生室:計劃建設1000個村級衛生室,總投資4000萬元;
8、鄉鎮文化站:計劃建設514個鄉鎮文化站,總投資1.6448億元;
9、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總投資12.3億元;
10、民族縣高中:計劃擴建13所民族縣高中,總投資4160萬元;
11、職業學校:計劃擴建37所職業學校,總投資2.2735億元;
12、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計劃新建6個地級市污水處理設施,總投資5.2532億元;
13、縣城供水項目:計劃擴建10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和邊境縣城供水設施,總投資1.6798億元;
14、梧州地質災害整治項目:計劃建設17處重點地質災害地段整治工程,總投資2.2551億元;
15、數字地震觀測系統:計劃建設自治區指揮中心和14個市縣指揮中心以及測震台站、信息節點建設等,總投資4000萬元;
16、邊境烈士陵園:計劃修繕和遷建11處烈士陵園,總投資1781萬元;
17、邊民聚居點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建設72個邊民聚居點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6621萬元;
18、桂西北村寨火災整治試點示範工程:計劃建設龍勝、三江、融水等三縣13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寨火災整治工程,總投資1526萬元。
重大公益項目共4項,總投資18.93億元。
1、廣西科技館:總建築面積3.75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
2、廣西體育中心主體育場: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可容納6萬人,總投資12.33億元;
3、廣西婦女兒童醫院: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新增病床500張,總投資1.6億元;
4、廣西民族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