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校友發展

中國地質大學校友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2-27 06:38:28

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區別

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是建國初期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資源產業經濟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等多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位列國家「雙一流」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2]、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學校是中國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在世界地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有17個教學單位,41個本科專業。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11個類型的專業學位授權點。在職教職工1400餘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校友中有37人成為兩院院士,200餘人成為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

(1)中國地質大學校友發展擴展閱讀:

建校初期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院校,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的方針,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清華大學地學系、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地質工程系和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采礦系地質組以及西北大學地質系合並成立了中國地質大學前身——北京地質學院。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中國著名地質學家、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在講話中說:「現在新中國辦起了驚天動地的事業,北京航空學院是驚天,北京地質學院是動地。你們就是動地的勇士……你們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質部向你們祝賀。」領導的寄託,前輩的期望,使同學們對地質事業更加熱愛。學校決定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

1957年5月17日,劉少奇同志在中南海接見了學院畢業生代表,進行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親切交談。他說:地質工作者是「建設時期的游擊隊員」,要建設就要搞地質勘探,就要打「游擊」,你們是建設時期的游擊隊、偵察兵和先鋒隊。

1960年,學校被評為「北京市文教戰線紅旗學院」,並躋身國務院確立64所全國重點大學之列。

網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落馬校友

冀文林,男,1966年7月生,1985.09 — 1989.0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物探系勘察地球物理專業學習版。新華網北京2014年2月18日電據中權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

Ⅲ 中國地質大學隆重舉行建校周年慶祝大會

地學搖籃,甲子華章。2012年月20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體育館隆重舉行。

教育部、國土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北京市委市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以及部分省(市)的國土資源廳、兄弟高校等單位向學校發來賀信,向地大師生和海內外的校友表示熱烈祝賀。

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全國政協原秘書長、原地質礦產部部長、中國地質大學首任校長朱訓,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安徽省委副書記孫金龍,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前進,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邵鴻,武警黃金指揮部政委楊繼明,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鍾自然,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書記劉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姜沛民,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夏國治,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張宏仁,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陳洲其,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蔣承菘,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壽嘉華,原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董道華,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嚴宏謨,國務院參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閃淳昌,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科技日報社原社長焦洪波出席慶祝大會。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劉光鼎、李德生、馬宗晉、傅家謨、歐陽自遠、葉大年、李廷棟、趙鵬大、殷鴻福、於崇文、翟光明、湯中立、汪集暘、盧耀如、胡見義、張本仁、翟裕生、鍾大賚、謝和平、李曙光、康玉柱、王鐵冠、金振民、楊文采、莫宣學、翟明國、馬永生、舒德乾等28人出席大會。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分別在慶祝大會上講話,向中國地質大學60年華誕致以誠摯的祝賀,充分肯定學校60年來的辦學成績,並提出了殷切希望。

教師代表顏丹平,學生代表扈恆暢,校友代表馬永生,兄弟院校代表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海外高校代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副校長珍妮特·基斯特納,國際友好人士、納米比亞駐華大使羅納德·納穆巴胡,合作單位代表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局長邵毅分別在大會上致辭。

大會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王鴻冰主持。他向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親身經歷了學校建設和發展的老教師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王鴻冰說,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聲譽和影響也源自所培養的人才,60年來數萬名畢業生走出校門,紮根基層,投身一線,踏遍青山,獻身地質,成為事業發展的棟梁和骨幹,鑄就了地大的輝煌,在此向數萬名校友表示感謝和歡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鄧軍做了題為《傳承地大精神彰顯地學品質為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奮斗》的主題發言,回顧辦學歷史、總結建設成就和特色優勢,闡述學校發展思路。

鄧軍在發言中說,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是一部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與行業同起伏共發展的奮斗史;是一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創業史;是一部推動地學發展,追求學術卓越的創新史;是一部弘揚先行精神,引領地學文化的光榮史。

鄧軍指出,目前學校正處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將繼續堅持「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人才培養方針和「特色加精品」的辦學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高水平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根本,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關鍵,以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創新為保證,推進協同創新,不斷增強綜合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深刻領會校友溫家寶總理對母校的殷切希望,努力建設一個更具創造力、貢獻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中國地質大學,最終實現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領導,北京市相關委、辦、局領導,國內外大學和合作單位領導,全體校領導,海內外校友代表、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和在校師生代表共3000餘人出席慶祝大會。

Ⅳ 為什麼中國地質大學的校友們都說土木專業比不上地質學呢

我是地大畢業的,是原來的工程學院。地大的土木工程包含岩土、工民建、地下建三個方向。因為土木工程除了需要了解基礎地質內容之外還需要工程力學、建材等好多方面的理論。而地大在力學方面不是專長,而是專長於地質學。而地大自從建校之初就是地質學的龍頭老大,一切與地質相關的,比如底層、構造、水文地質、岩石學等等都有著幾十年的研究歷史和積淀,所以地大還是地學類的學科最厲害。
土木工程最好的當屬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
不知回答是否滿意啊?

Ⅳ 中國地質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本人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名大四學生,在這兒想給你介紹幾位來自我們學校的名人。

第一個是歐陽自遠院士。如果你對我國的探月工程有所了解,那麼或多或少聽過他的大名。

歐陽自遠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也就是我們學校的前身。他是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隕石學和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曾推動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指導制定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他把自己的醫生獻給了祖國,作為小學弟,我非常敬佩這位前輩。

除了這幾個人,地大還有很多有名的校友,他們都秉承著「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的校訓,在各個行業發光發熱。我也為自己是一名地大人而自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時間中,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辦學。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原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9月,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Ⅶ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的哪個更好啊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工程專業全國一家獨大,並且遙遙領先。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高考報專業的時候有兩所中國地質大學,一所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一所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很多同學都會困惑,這明明是同一所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怎麼兩個校區的分數線還是不一樣的,究竟哪所地質大學最好,我們今天就說一說中國地質大學的北京校區和武漢校區有什麼區別。

北京校區:2018全國大學綜合實力排名65位,211工程大學,985工程創新平台,由於文革遷校,1978年地質大學在鄧小平的關懷下在北京復校,我國首次試辦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經過幾十年不懈的艱苦奮斗,逐步形成以地質,資源,地學工程技術為主的專業特色大學。

3 各自優勢專業

武漢校區:武漢校區的地質學,煤與煤層氣工程,安全工程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也是地質大學最好的專業,資源勘察工程,地球物理學(全球特色專業),寶石與材料工藝學都是地質大學武漢校區相當不錯的專業。

北京校區:北京校區的地球物理學是全國排名第一的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土資源管理,地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都是相當不錯的專業,由於地理位置在北京,這也使得北京校區的就業要優於武漢校區。

4 分數線

兩所地質大學同根同源,由於分別獨立招生,兩所大學的分數線也有不小的差異,拿安徽省的錄取線為例,武漢校區2017年錄取線為582最低分,北京校區2017年錄取線為590最低分,由於北京校區的地理位置等原因的因素,北京校區的分數線稍微高於武漢校區,但是論實力,武漢校區還是強一些。

兩所同根同源的大學,因為地理原因才分開辦學導致如今的獨立,兩所大學如今的實力和特色都在我國是頂級的,可以想像當年如果不拆分,如今的實力要多麼強大。不免讓人覺得惋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