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紋岩的工程地質性質
㈠ 如何判定岩石性質
岩漿岩主要有:花崗岩,安山岩,閃長岩,流紋岩,玄武岩輝長岩等等.
沉積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礫岩,泥鐵岩,白雲岩,泥岩,石膏等等.
變質岩主要有:片麻岩,綠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雲母片岩等等.
雖然岩石的面貌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從它們形成的環境,也就是從成因上來劃分,可以把岩石分為三大類: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
1、沉積岩沉積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種岩石類型。它是由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等碎屑物質在常溫常壓下經過搬運、沉積和石化作用,最後形成的岩石。不論那種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質都要經歷搬運過程,然後在合適的環境中沉積下來,經過漫長的壓實作用,石化成堅硬的沉積岩。
沉積岩依照沈積物顆粒的大小又分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沉積岩的形成 1.風化侵蝕:在河流上的大石頭,經年累月被侵蝕風化,逐漸崩解成小的沙泥、碎屑。 2.搬運:這些碎屑被水流從上游搬運到下游。 3.堆積:下游流速減緩,搬運力減小,岩石碎屑便沉積下來。 4.壓密:新的沉積物壓在舊的沉積物上,時間久了,底下的沉積物被壓得較緊實。 5.膠結:地下水經過沉積物的孔隙,帶來的礦物質填滿孔隙,使岩石碎屑顆粒緊緊膠結在一起,形成沉積岩。 6.露出:堆積在海底的沉積岩層在板塊運動的推擠下拱出海面,露出地表。
2、岩漿岩岩漿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殼深處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漿,在侵入到地殼上部或者噴出到地表冷卻固結並經過結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為它生成的條件與沉積岩差別很大,因此,它的特點也與沉積岩明顯不同。
岩漿岩又分安山岩、玄武岩、花崗岩。 由地底岩漿冷卻凝固形成,由於岩漿成分和冷卻凝固方式不同,便形成不同的火成岩。岩漿岩的形成: 1.安山岩:岩漿藉由火山口噴發出地面,快速冷卻形成的。 2.玄武岩:岩漿經由緩和噴發漫流而出,逐漸冷凝形成的。 3.花崗岩:岩漿並不噴出地面,而是在地底下慢慢冷卻形成的。
3、變質岩在地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積岩、岩漿岩,由於後來地質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在固態情況下發生了礦物組成調整、結構構造改變甚至化學成分的變化,而形成一種新的岩石,這種岩石被稱為變質岩。變質岩是大陸地殼中最主要的岩石類型之一。
變質岩又分: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變質岩的形成:1.為變質前的岩層:由於沉積或火山作用,堆積出一層層岩層。 2.擠壓岩層:在強大擠壓和摩擦力之下,產生溫度和壓力,使得深埋在地底下的岩石發生變質作用。 3.變質成新岩石:岩石里零散分布的礦物結晶會呈規矩排列,或生出新礦物來,而變成各種新的變質岩。
山地的中的岩石極為多樣,差別很大,進行工程分類十分必要。《94規范》首先按岩石強度分類,再進行風化分類。按岩石強度分為極硬、次硬、次軟和極軟,列舉了代表性岩石名稱。又以新鮮岩塊的飽和抗壓強度30MPa為分界標准。問題在於,新鮮的末風化的岩塊在現場有時很難取得,難以執行。
岩石的分類可以分為地質分類和工程分類。地質分類主要根據其地質成因、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和風化程度,可以用地質名稱(即岩石學名稱)加風化程度表達,如強風化花崗岩、微風化砂岩等。這對於工程的勘察設計確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分類主要根據岩體的工程性狀,使工程師建立起明確的工程特性概念。地質分類是一種基本分類,工程分類應在地質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目的是為了較好地概括其工程性質,便於進行工程評價。
為此,本次修訂除了規定應確定地質名稱和風化程度外,增加了岩塊的「堅硬程度」、岩體的「完整程度」和「岩體基本質量等級」的劃分。並分別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劃分標准和方法,可操作性較強。岩石的堅硬程度直接與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性質有關,其重要性是無疑的。岩體的完整程度反映了它的裂隙性,而裂隙性是岩體十分重要的特性,破碎岩石的強度和穩定性較完整岩石大大削弱,尤其對邊坡和基坑工程更為突出。
本次修訂將岩石的堅硬程度和岩體的完整程度各分五級,二者綜合又分五個基本質量等級。與國標《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50218-94)和《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協調一致。
劃分出極軟岩十分重要,因為這類岩石不僅極軟,而且常有特殊的工程性質,例如某些泥岩具有很高的膨脹性;泥質砂岩、全風化花崗岩等有很強的軟化性(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可等於零);有的第三紀砂岩遇水崩解,有流砂性質。劃分出極破碎岩體也很重要,有時開挖時很硬,暴露後逐漸崩解。片岩各向異性特別顯著,作為邊坡極易失穩。事實上,對於岩石地基,特別注意的主要是軟岩、極軟岩、破碎和極破碎的岩石以及基本質量等級為V級的岩石, 補充: 岩石對人類來說,並不陌生。由動物進化為人類後的第一個時代就是石器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用石頭作為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工具。那麼什麼是岩石呢?現代地質學稱石頭為岩石,岩石的「岩」字在古代是山崖和山穴的意思,表示山勢高峻、峰嶺陡峭的地勢;「石」字則是指磬、碑、硯、隕星等。自從18世紀地質學誕生以來,「岩石」一詞就不再沿用古義了,我們可以給岩石下這樣一個定義:岩石是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自然歷史產物,是構成地殼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由礦物及非晶質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固態地質體。外觀上岩石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成因上看,可將所有的岩石歸為三大類,即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這就是自然界三大類岩石。這三大類岩石在地殼中是怎樣分布的呢?在全球陸地表面,沉積岩覆蓋了75%,岩漿岩和變質岩加在一起才只佔陸地面積的1/4。但是到了地下深處,沉積岩逐漸變成了「少數民族」。在整個地殼中,沉積岩只佔到地殼體積的8%,變質岩佔了27%,剩下的65%都是岩漿岩
岩石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現破碎、疏鬆及礦物成分次生變化的現象。導致上述現象的作用稱風化作用。分為:①物理風化作用。主要包括溫度變化引起的岩石脹縮、岩石裂隙中水的凍結和鹽類結晶引起的撐脹、岩石因荷載解除引起的膨脹等。②化學風化作用。包括:水對岩石的溶解作用;礦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礦物,從而引起岩石膨脹崩解的水化作用;礦物與水反應分解為新礦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氣或水中游離氧作用而致破壞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風化作用。包括動物和植物對岩石的破壞,其對岩石的機械破壞亦屬物理風化作用,其屍體分解對岩石的侵蝕亦屬化學風化作用。人為破壞也是岩石風化的重要原因。岩石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和微風化4個級別。
大約在200年前,人們可能認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恆不變的特徵。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高山最終將被風化和剝蝕為平地,湖泊終將被沉積物和植被填滿,沙漠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行蹤不定。地球上的物質永無止境地運動著。暴露在地殼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處在與其形成時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氣、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極易發生變化和破壞。表現為整塊的岩石變為碎塊,或其成分發生變化,最終使堅硬的岩石變成鬆散的碎屑和土壤。礦物和岩石在地表條件下發生的機械碎裂和化學分解過程稱為風化。
㈡ 花崗岩、閃長岩、流紋岩的特徵是什麼
花崗岩是應用歷史最久、用途最廣、用量是多的岩石,也是地殼中最常見的岩石。花崗岩一般為淺色,多為灰、灰白、淺灰、紅、肉紅等。化學成分特點是含SiO2 >65%,Fe2O3、FeO、MgO一般<2%,CaO<3%。礦物成分主要為硅鋁淺色礦物為主,鐵鎂暗色礦物較少。硅鋁礦物主要為鹼性長石(正長石、微斜長石、歪長石)、石英、酸性斜長石約佔85%,其中石英含量大於20%。鐵鎂礦物含量15%以下,一般為3% ~5%,比較常見的為黑雲母、角閃石。副礦物有鋯英石、榍石、磷灰石、獨居石等。當花崗石中斜長石的數量增加時,就逐漸過渡為花崗閃長岩或石英閃長岩;而當石英數量減少時,並保持鹼性長石數量不變,則過渡為正長岩。岩石呈細粒、中粒、粗粒等粒狀結構,或似斑狀結構,一般深色礦物自形程度較好,長石次之,石英自形程度不好。淺成岩多具斑狀結構(平均2.7g/cm3),孔隙度一般為0.3%~0.7%,吸水率一般為0.15%~0.46%。壓縮強度在200MPa左右,細粒花崗岩可高達300MPa以上,抗彎曲強度一般在10~30MPa;花崗岩耐凍性高,成荒率高;板材可拼性好;色率少於20%,一般為10%左右,色調以淡的均勻色和美麗的花色為主。花崗岩節理發育往往有規律,如果節理間距符合開采要求,這不但無害而且有利於開采形狀規則的石料。
花崗岩常常以岩基、岩株、岩塊等形式產出,並受區域大地構造控制,一般規模都比較大,分布也比較廣泛。在我國,花崗岩石材礦床除分布在褶皺帶,地盾和陸台結晶基底地區外,還大量出現在我國東部中生代 ,燕山期陸台活化的廣大地區。如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等省都是很有名的花崗岩產地。
閃長岩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類型之一。其化學成分介於酸性、基性岩之間,SiO2 含量52%~65%,FeO、Fe2O3、MgO各約3%~5%,Al2O3約16%~17%,Na2O 3%,K2O 2%。礦物成分主要由中性斜長石和一種或數種暗色礦物組成。最常見的暗色礦物是角閃石,有時為輝石、黑雲母。岩石中可含少量石英和鉀長石,石英<20%,鉀長石<10%。典型的閃長岩中淺色礦物含量65%~75%,暗色礦物20%~30%。結構多半為半自形粒狀,斜長石晶形一般較好,呈板柱狀,礦物顆粒均勻,多為塊狀構造。根據石英含量和暗色礦物種類,閃長岩(類)又可分為閃長岩、石英閃長岩、輝石閃長岩。
閃長岩是一種顏色較深的岩石,多呈灰黑色,帶深綠斑點的灰色或淺綠色,色率20%~35%。當暗色礦物因蝕變而綠泥石化,纖閃石化時,岩石顯出不同程度的綠色色調,作為飾面石材更具美感。閃長岩的物理特徵是:壓縮強度130~200MPa(干)或100~160MPa(濕),抗彎強度為10~25MPa,體積密度2.85~3.00g/cm3,吸水率0.4%。
閃長岩類石材礦床多分布於地盾上,其它構造單元上亦可見到。閃長岩很少組成獨立的岩體,往往與基性岩,酸性岩或鹼性岩伴生,成為其他各類岩石的邊緣部分。如果形成獨立的岩體,也是一些小型的岩株、岩蓋或不規則的侵入體。如山東的「泰安綠」,浙江臨海的「大石青」花崗石即屬此類,礦體為花崗閃長岩體,礦物成分有石英、黑雲母、角閃石及長石等,不論是「泰安綠」或「大石青」都因有角閃石的存在,且有綠泥石化而且呈淺綠色、青綠色。
閃長岩往往具有獨特的風格而被用作外牆飾面石材。但一般閃長岩拋光較為困難,多用以製作台階及陽台地板。較著名的品種有山東「泰安綠」,吉林團山的閃長岩。
流紋岩是由花崗質岩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因經常發育流紋構造而得名。流紋岩一般呈規模不大的火山穹丘和岩流產出,呈熔岩流產出的有限,而大面積分布、具流動構造的酸性火山岩,主要是熔結凝灰岩,它呈岩席、穹丘和岩牆產出。
流紋岩按其特徵和產出的地質環境可分為鈣鹼性和鹼性兩個系列。
鈣鹼性系列 常與流紋質、安山質凝灰岩、熔結凝灰岩和安山岩共生,產在島弧、活動陸緣和大陸板內活動帶。一般呈絳紅、肉紅、灰黃等色,除流紋構造外,還有石泡構造。常具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石英和透長石,有時有數量不等的斜長石(中長石為主),少量黑雲母,偶爾見輝石斑晶。在特定條件下,可出現少量堇青石、石榴子石或石墨。基質為霏細結構、球粒結構和玻璃質結構。
鹼性系列 常與鹼流岩、鹼長粗面岩和鹼性玄武岩共生,產在大陸邊緣活動帶的拉張階段和裂谷階段,是岩漿後期分異作用的產物。鹼性流紋岩一般為綠色、灰綠色、灰紫色和灰白色。呈斑狀結構,斑晶常見有鈉透長石、歪長石或鈉長石,石英很少或沒有,可見少量普通輝石或霓輝石。基質微晶可見霓石、鈉閃石和鈉鈣閃石等。基質結構除鈣鹼性流紋岩中所見的類型之外,還有粗面結構和粗面-霏細結構。
形成流紋岩和流紋質火山岩的岩漿通常認為是地殼物質在特定深度、溫度和含水量的條件下部分熔融而產生的。與流紋岩伴生的金屬礦產有鉛、鋅、銀、金和鈾等,非金屬礦常見的有沸石、蒙脫石、高嶺石、葉蠟石、明礬石和螢石等。
㈢ 大家誰知道安玄岩屬於哪類岩石,有什麼工程地質特性啊
火山岩
介於安山質岩石和玄武岩石之間,應該叫安山玄武岩吧
玄武岩—內—容安玄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紋岩
跟工程地質有關系嗎?
估計可能有點力學性質,唯一的用處做石材吧,裝飾材料
自己查查工程地質手冊吧,沒聽說那玩意有嘛用
㈣ 三大類岩石的分布,組成,結構構造,工程地質性質(列表) 急!!!
岩石是一種或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它是構成地殼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為三大類,即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岩漿岩:是由地殼內部上升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稱火成岩。岩漿主要來源於地幔上部的軟流層,那裡溫度高達1300℃,壓力約數千個大氣壓,使岩漿具有極大的活動性和能量,按其活動又分為噴出岩和侵入岩。未達到地表的岩漿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顆粒較粗。淺成侵入岩顆粒細小或大小不均。噴出岩是在岩漿噴出地表的條件下形成,溫度低,冷卻快,常成玻璃質、半晶質或隱晶質結構,具有塊狀、流線、流面、氣孔、流紋、條帶狀 構造等。岩漿岩常見的如在地殼中分布很廣的中粗粒結構的侵入岩——花崗岩,氣孔構造發育,黑色緻密的玄武岩,流紋構造顯著的酸性噴出岩——流紋岩等。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其主要特徵是:①層理構造顯著如板狀層理、交錯層理,互層;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波痕、石鹽假晶、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變質岩:是岩漿岩或沉積岩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一類新岩石。和前兩類岩石主要區別是變質岩屬重結晶的岩石,顆粒較粗,不含玻璃質和有機質的殘體。其主要特徵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狀)構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構造(未形成片狀),岩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如花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狀構造,顆粒極小,肉眼難辨,如板岩。4條帶狀、千枚狀。常見的變質岩如由方解石或白雲石重新經過結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頁岩和粘土經過變質而形成原解理狀的板岩,由片狀、柱狀岩石組成的片岩,多由沉積岩和岩漿岩變質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變質而成的石英岩等。
三大類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條件和環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環境條件又會隨著地質作用的進行不斷地發生變化。沉積岩和岩漿岩可以通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岩漿岩和變質岩又可以通過母岩的風、剝蝕和一系列的沉積作用而形成沉積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當進入地下深處後,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又會發生熔融形成岩漿,經結晶作用而變成岩漿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內,三大岩類處於不斷演化過程之中。太陽能是岩石發生演變過程的能量來源之一,它控制著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進行;包含在岩石內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內力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轉能在各種地質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其中構造運動是地球內力作用重要的表現形式,它可使地下深處的侵入岩和變質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壞,也可使地表岩石發生強烈拗陷而產生變質,同時,構造運動對岩漿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響。
㈤ 岩漿岩類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優於沉積岩類岩石嗎為什麼
岩漿岩主要由硅酸鹽礦物組成,此外,還常含微量磁鐵礦等副礦物。根據岩石SiO2含量,岩漿岩可分為四大類: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鹼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65%。 岩石的鹼度即指岩石中鹼的飽和程度,岩石的鹼度與鹼含量多少有一定關系。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稱為全鹼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鹼度越大。 A.Rittmann 1957年考慮SiO2和Na2O+K2O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確定岩石鹼度比較常用的組合指數(σ)。σ值越大,岩石的鹼性程度越強。每一大類岩石都可以根據鹼度大小劃分出鈣鹼性、鹼性和過鹼性岩三種類型。σ< 3.3時,為鈣鹼性岩;σ= 3.3-9.0時,為鹼性岩;σ> 9時,為過鹼性岩。 除了岩石化學成分之外,礦物成分也是岩漿岩分類的依據之一。在岩漿岩中常見的一些礦物,它們的成分和含量由於岩石類型不同而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如石英、長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稱為淺色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和雲母呈暗綠色、暗褐色,被稱為暗色礦物。通常,超基性岩中沒有石英,長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礦物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礦物很少,主要由淺色礦物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礦物組成位於兩者之間,淺色礦物和暗色礦物各佔有一定的比例。 根據產狀,也就是根據岩石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岩漿岩又可以分為侵入岩和噴出岩。侵入岩根據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細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岩。每個大類的侵入岩和噴出岩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岩漿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於形成環境不同,造成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別。深成岩位於地下深處,岩漿冷凝速度慢,岩石多為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岩由於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岩石。 根據上述原則,首先把岩漿岩按酸度分成四大類,然後再按鹼度把每大類岩石分出幾個岩類,它們就是構成岩漿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員。比如超基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欖岩-苦橄岩類;偏鹼性的岩石是含金剛石的金伯利岩;過鹼性岩石為霓霞岩-霞石岩類和碳酸岩類。基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是輝長岩-玄武岩類;相應的鹼性岩類是鹼性輝長岩和鹼性玄武岩。中性岩大類:鈣鹼性系列為閃長岩-安山岩類;鹼性系列為正長岩-粗面岩類;過鹼性岩石為霞石正長岩-響岩類。酸性岩類:主要為鈣鹼性系列的花崗岩-流紋岩類。 沉積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質體。它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質作用形成的。 沉積岩的體積只佔岩石圈的5%,但其分布面積卻占陸地的75%,大洋底部幾乎全部為沉積岩或沉積物所覆蓋。沉積岩不僅分布極為廣泛,而且記錄著地殼演變的漫長過程。目前已知,地殼上最老的岩石,其年齡為46億年,而沉積岩圈中年齡最老的岩石就36億年(蘇聯克拉半島)。沉積岩中蘊藏著大量的沉積礦產,如煤,石油,天然氣,鹽類等,而且鐵 錳 鋁 銅 鉛 鋅等礦產中 沉積類型的也佔有很大的比重。同時,沉積岩分布地區又是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的主要場所。因此,研究沉積岩,對發展地質科學的理論 尋找豐富的沉積礦產以及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工作均具有重要意義。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其主要特徵是:①層理構造顯著;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因此,岩漿岩類岩石的工程地質特性優於沉積岩類岩石。
㈥ 學習任務認識花崗岩-流紋岩類的岩石
一、侵入岩的認識
本類岩石共同特點是石英>20%。其主要代表是花崗岩、花崗閃長岩、花崗斑岩。
酸性岩隨著石英含量減少,斜長石含量的增高向閃長岩過渡;隨著鉀長石增加向正長岩過渡。人們把石英含量為5%~20%,具花崗岩外貌的岩石稱過渡性岩,如石英閃長石、石英二長石、石英正長岩等。由於過渡性岩石與花崗岩在成因和分布上有密切關系,在同一岩體里,這幾種岩石常共生在一起互相漸變過渡,因此人們習慣把含石英5%~20%的中酸性岩和酸性岩合在一起,統稱為花崗岩類。
(一)礦物成分
主要礦物有石英、鹼性長石(微斜長石、正長石、條紋長石;淺成岩見透長石、歪長石)和酸性斜長石(更長石),三者含量>85%;次要礦物為黑雲母、角閃石,少量輝石,少於15%;副礦物為鋯石、榍石、磷灰石、電氣石、獨居石等。
(二)結構構造
(1)本類岩石常見的結構有三種類型:從結晶顆粒的絕對大小看,有細粒、中粒、粗粒、巨粒等結構;從結晶顆粒相對大小看,有等粒結構、不等粒結構、斑狀結構、似斑狀結構;從礦物之間相互關系看,有花崗結構、文象結構(圖1-8-1)。
——花崗結構:也稱半自形粒狀結構,特徵是:鐵鎂礦物的自形程度較高,斜長石、鹼性長石自形程度低,為半自形晶,石英則呈他形充填於其他礦物的間隙內。
(2)常見塊狀構造,有時見斑狀雜構造,晶洞構造及似片麻狀結構。
(三)種屬劃分及其特徵
目前通用的是國際地科聯推薦的侵入岩定量分類圖解(圖1-8-2),但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根據岩石的礦物成分(指鐵鎂礦物和副礦物)、結構、構造及色率進一步命名,如角閃石花崗岩。
圖1-8-1 文象花崗岩的文象結構
(單偏光,d=9mm)
圖1-8-2 酸性侵入岩分類圖
(據IUGS,1972)
1a.石英石岩;1b.富石英花崗岩;2.鹼長花崗岩(鈉長石花崗岩、微斜長石花崗岩);3.花崗岩;3a.鉀長花崗岩(或普通花崗岩);3b.二長花崗岩;4.花崗閃長岩;5.英閃岩(英雲閃長岩)(斜長花崗岩M=0-10%)
(1)深成-中深成侵入岩
——花崗岩:呈灰白、肉紅色,主要礦物是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次要礦物為黑雲母、角閃石,輝石少見,副礦物有鋯石、磷灰石、榍石等。石英一般在25%以上,暗色礦物含量在5%左右,最多達10%。一般來說,鹼性長石(主要是鉀長石)多於斜長石,鉀長石約占長石總量的2/3。根據次要礦物進一步命名為黑雲母花崗岩、角閃石花崗岩、二雲母花崗岩等。幾乎不含暗色鐵鎂礦物(<1%)的花崗岩,稱白崗岩。
——花崗閃長岩:主要礦物為石英、斜長石、鉀長石,斜長石含量較高,約占長石總量的2/3,暗色礦物以角閃石為主,常見有黑雲母達15%左右。半自形粒狀結構、似斑狀結構,斜長石具環帶結構。
——斜長花崗岩:主要由石英、斜長石和少量暗色礦物組成,其中斜長石占長石總量90%以上,暗色礦物含量佔10%左右。當暗色礦物含量>10%時,可稱為英雲閃長岩。
——紫蘇花崗岩:相當於花崗岩或英雲閃長岩成分的一種特殊花崗岩。色較深,成分為石英、鉀長石、紫蘇輝石和石榴子石,無或含少量斜長石。鉀長石主要是微斜長石,其特徵之一是條紋長石中的條紋成分不是鉀長石而是更長石-中長石。主要產於前寒武紀的變質岩中。
(2)淺成花崗岩類
在礦物成分上與中深成岩、深成岩基本相同,差別在於岩石具斑狀結構,主要有:
——花崗閃長斑岩:全晶質,具斑狀結構,成分與花崗閃長岩相當,斑晶以斜長石為主,有少量鐵鎂礦物、鉀長石、石英斑晶。
——花崗斑岩:全晶質,具斑狀結構(圖1-8-3)。斑晶主要石英和鉀長石,有時也有黑雲母、角閃石等,基質為隱晶質-微晶結構。若基質為細粒、中粒或粗粒結構,稱為斑狀花崗岩。
圖1-8-3 花崗斑岩
(單偏光,d=4.8mm)
斑狀結構,斑晶為熔蝕了的石英和高嶺土化的鉀長石及酸性斜長石,基質為細粒鑲嵌狀的石英和長石,及少量磁鐵礦顆粒
——花斑岩:是花崗斑岩的一個變種,它的特點是石英和長石形成顯微文象結構。
(四)次生變化
在岩漿期後作用影響下,該類岩石往往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有些蝕變作用與礦化作用的關系十分密切。常見的蝕變作用有:
(1)微斜長石化:一般發育於交代作用的最早階段,主要由富鉀的溶液交代斜長石,原來的岩石出現交代斑狀結構(交代斑晶為微斜長石),從而改變了原來花崗岩的面貌。
(2)鈉長石化:早期斜長石或鉀長石被鈉長石交代,多發生在富含K、Na、Li及揮發分的花崗岩漿結晶作用的晚期。它與稀有金屬礦化,尤其是鈮、鉭礦化關系密切。
(3)雲英岩化:是岩石遭受高溫熱液作用下,鉀長石分解形成白雲母及石英集合體。一般發生於岩體內、外裂隙附近及岩體頂部,時間上晚於鈉長石化。與其有關的礦產有鎢、錫、鈮、鉭、鈹。
(4)硅化作用:是一種從高溫到低溫熱液條件下都可以發生的蝕變作用,在高-中溫熱液作用下,硅化形成粒度較粗的石英;在低溫熱液作用下,形成細粒石英或半晶質狀態的玉髓等。它是很重要的一種礦化圍岩蝕變。
(5)絹雲母化:在中低溫熱水溶液作用下,使原生的鋁硅酸鹽礦物變成白色鱗片狀絹雲母。該作用往往不單獨出現,常與硅化伴生。
在花崗岩類岩石中,一些主要的蝕變具明顯的順序,通常是:微斜長石化→鈉長石化→雲英岩化→硅化,與之大致相應的礦化順序為:REE→Nb(Ta)→Ta(Nb)→Be、Li。它們常發生在花崗岩體的頂部、突出的鍾狀體、舌狀體、岩枝等部位,或發生在晚期的小侵入體中。這些部位,往往也是與之有關的稀有金屬礦化的部位。
此外,花崗岩類岩石易受風化作用,原生硅鋁礦物分解破壞,可形成高嶺土礦床。
(五)分布、產狀及相關礦產
花崗岩類是地殼上分布最廣的一類深成岩,據統計,華南地區的花崗岩約佔全區面積1/4。主要產在褶皺區及地台結晶基底。從地質時代看,伴隨每期構造運動都有花崗岩類侵入,以前震旦紀及燕山期廣泛,尤其燕山期。
花崗岩類主要構成大岩基和岩株、岩蓋、岩牆等,花崗岩體往往是由不同成因、不同時期的花崗岩類岩石組成的多旋迴、多階段復式岩體。如華南地區諸廣山岩體是由四個旋迴的花崗岩組成的復式岩體。多旋迴、多階段復式岩體在岩石學、岩石化學、成礦特徵及成因上均有一定的繼承、發展和演化規律。
與花崗岩類有關的礦產有:稀有、放射性、W、Sn、Mo、Cu、Bi、Pb、Au等,礦床種類之多,經濟價值之重要,是其他岩漿岩無法比擬的,因此,花崗岩有「工業之母」之稱。
二、噴出岩的認識
流紋岩和流紋英安岩是酸性噴出岩的代表種屬,它們在礦物成分上與侵入岩基本相同,但結構、構造顯著不同。
(一)礦物成分
(1)由於噴出岩形成於低壓高溫氧化條件,往往表現為高溫氧化特點。主要礦物特徵如下:
——石英:可存在與斑晶和基質中,斑晶為高溫β-石英,呈六方雙錐狀,常被熔蝕成渾圓狀或港灣狀,基質中則為方英石或鱗石英。
——鹼性長石:主要是透長石或歪長石,遭受蝕變後多變成淺紅色正長石。既可呈斑晶,也可分布於基質中。
——斜長石:呈斑晶出現,少見於基質中,通常為更長石和酸性中長石,具環帶。
——鐵鎂礦物:以黑雲母或角閃石為主,偶見透輝石。在新鮮的噴出岩中,黑雲母、普通角閃石由於其中Fe2+全部或部分氧化成Fe3+而具褐色,呈斑晶產出,並往往有暗化邊。
(2)副礦物:常見有赤鐵礦、磁鐵礦、磷灰石、鋯石、榍石等。
(二)結構構造
(1)通常為斑狀結構,基質以玻璃質結構、球粒結構及霏細結構等常見。
(2)常見構造有流紋構造(圖1-8-4)、珍珠構造、氣孔構造等。珍珠構造是由於酸性玻璃在凝結或水化時的張力,產生弧形及近同心圓形的裂紋,把玻璃質分割成許多小圓球,易於呈珍珠狀脫落。其主要發育於黏性大的酸性玻璃中(圖1-8-5)。
圖1-8-4 流紋岩(單偏光,d=4.8mm)
斑狀結構,斑晶為石英和鉀長石,基質為隱晶質,具有明顯的流紋構造
圖1-8-5 珍珠岩(單偏光,d=4.8mm)
除了含少量石英和透長石斑晶外,其餘均為酸性火山玻璃,具典型的珍珠裂開
(三)種屬劃分及主要種屬描述
(1)流紋岩:灰色或灰紅色斑狀岩石,斑晶為高溫石英(>10%)、透長石及斜長石,石英斑晶往往有熔蝕現象,基質一般較緻密,具玻璃質結構、霏細結構、球粒結構等,流紋構造、氣孔構造。斑晶>30%時,稱斑流岩;無斑或少斑的隱晶質流紋岩稱霏細岩。
(2)流紋英安岩:它與英安岩區別是具更多的鉀長石斑晶,斜長石斑晶偏酸性,主要的暗色礦物是角閃石、黑雲母。流紋英安岩Na2O+K2O>6%,CaO<4%,而英安岩Na2O+K2O<6%,CaO>4%,據此可將二者分開。與流紋岩區別可根據SiO2的含量,流紋岩>72%。
(3)石英角斑岩:是一種淺色的鈉質酸性火山岩,常與細碧岩、角斑岩及一定的沉積建造共生,構成海底噴發的火山岩系(細碧-角斑岩系)。常呈淺綠色、淺灰色,斑狀結構。斑晶為鈉長石或石英和鈉長石組成,偶見黑雲母、角閃石;基質為顯微花崗結構、霏細結構,由石英和鈉長石微晶組成,很少見玻璃質。
(4)玻璃質的酸性噴出岩:化學成分一般均相當於流紋岩的,以其顏色、含水量及其他物理性質特徵可分為:
——松脂岩:是一種含水>6%的玻璃質岩石,可有雛晶發育,具有松脂光澤,呈紅、褐、淺綠、黃、白、黑色等。往往呈條帶狀、透鏡狀產於全晶質熔岩中。
——珍珠岩:是一種含水2%~6%的玻璃質岩,可有少量石英或透長石斑晶,具珍珠構造,呈淺灰、灰綠、紅或褐色。
——黑曜岩:含水量<2%的玻璃質岩,具黑色或褐色,貝殼狀斷口,玻璃光澤。
——浮岩:多孔狀的玻璃質岩石,具浮岩構造,質輕可浮與水。常呈皮殼覆蓋於較緻密的熔岩之上。
(四)次生變化
最常見的蝕變是泥化、絹雲母化和碳酸鹽化。鎂鋁礦物轉變為綠泥石和碳酸鹽,斜長石泥化,在蝕變強烈時,鹼性長石被黏土礦物和白雲母交代。
此外,在高溫氣液作用下產生硅化作用,形成次生石英岩,即主要由石英(70%~75%)和富鋁礦物(明礬石、葉蠟石、絹雲母、紅石柱、剛玉)組成的淺色細粒岩石。它們往往可形成非金屬礦產,並產生一些有價值的工業礦床(銅、鉬、鎢、鉛、金、銻、汞、螢石、黃鐵礦、赤鐵礦、壓電石英、重晶石等)。
(五)產狀、分布及相關礦產
多為中心式噴發,由於其岩漿黏度大,常形成岩鍾、岩針,所形成的岩流,其厚度變化較大。
在我國從前震旦紀到中生代都有酸性噴出岩分布。前震旦紀的山西中條山的變質火山岩;海西期天山地槽、興蒙地槽有大量流紋岩及英安岩噴發;中生代噴發更為強烈,是我國酸性熔岩主要噴發期。在我國東部,尤其東南沿海一帶,分布著面積達數萬平方千米,厚達千餘米的酸性噴出岩。
與酸性噴出岩有關的礦產比較重要。呈緻密狀的是良好的建築石料;含水的玻璃質酸性熔岩可用作製造膨脹珍珠岩,其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建築及保溫、污染控制等方面;浮岩可制具隔熱、隔音性能的浮岩混凝土。和石英角斑岩系相關的有銅礦,如甘肅白銀廠。某些鐵、鉛、鋅、汞、鈾礦也和酸性火山岩相伴。其次如黃鐵礦、明礬石、葉蠟石和剛玉則可產於由酸性火山岩蝕變而成的次生石英岩中。
㈦ 松遼盆地白堊系營城組流紋岩的岩相學特徵,該從哪幾方面論述啊
一、地理環境
二、地質背景(出露區域特徵、構造)
三、岩性特徵及描述
1、岩石描述
2、化學組分、全岩分析、測年
3、GSXTWL結果、成因恢復
四、總結
㈧ 霏細斑岩與流紋岩有什麼區別,搞工程的可以將兩種岩性合並嗎
霏細岩,酸性噴出岩的一類。
酸性噴出岩中,通常存在斑狀結構,版斑晶為正長石(流紋岩)、權石英(石英斑岩)或斜長石(英安岩)。但也有的無斑狀結構,全部由隱晶質構成,即稱為霏細岩。霏細岩的定義應該為:無斑或少斑的隱晶質流紋岩,具霏細結構。霏細岩如具有長石斑晶,則稱為霏細斑岩。
常見的如無斑的流紋岩,即為一種霏細岩。
流紋岩是一種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噴出岩石,其化學成分與花崗岩相同,由於形成時冷卻速度較快使礦物來不及結晶,二氧化硅含量大於69%,其斑晶主要為鉀長石和石英組成,晶體形狀為方形板狀,有玻璃光澤,但有節理。岩石為灰色、粉紅色或磚紅色,有斑狀結構和流紋狀結構。流紋岩是一類SiO2含量大於65%、富含長石石英礦物的酸性噴出岩,在全球廣泛分布。
霏細斑岩與流紋岩不可以合並
㈨ 流紋岩具體有哪些種類
流紋岩按其特徵和產出的地質環境可分為鈣鹼性和鹼性兩個系列。
鈣鹼性系列
內常與流紋質、安山質容凝灰岩、熔結凝灰岩和安山岩共生,產在島弧、活動陸 流紋岩緣和大陸板內活動帶。一般呈絳紅、肉紅、灰黃等色,除流紋構造外,還有石泡構造。常具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石英和透長石,有時有數量不等的斜長石(中長石為主),少量黑雲母,偶爾見輝石斑晶。
鹼性系列
常與鹼流岩、鹼長粗面岩和鹼性玄武岩共生,產在大陸邊緣活動帶的拉張階段和裂谷階段,是岩漿後期分異作用的產物。鹼性流紋岩一般為綠色、灰綠色、灰紫色和灰白色。呈斑狀結構,斑晶常見有鈉透長石、歪長石或鈉長石,石英很少或沒有,可見少量普通輝石或霓輝石。基質微晶可見霓石、鈉閃石和鈉鈣閃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