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質災害事故案例
① 造成隧道坍塌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地質原因:包括圍岩變化、地質災害等。
2、人為原因:包括施工偷工減料、外界破壞等。
② 近三十年的地質災害
三十年前,交通工具很單調,市民出門一般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市內計程車僅強生一家,幾百輛車分布全市,不僅很難叫到,而且價格不菲,一般老百姓乘不起。大客車很少,根本沒有空調大客車,私人轎車更少,要搬場運送大件物品傢具等,全靠自行車、黃魚車、還有三輪摩托車。再有就是二噸、三噸、五噸的運輸卡車,加上蓬布載人,卸下蓬布載貨。坐公交的酸甜苦辣那年代的上海人都有親身體會,說來會讓外地人瞠目。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時段,車站上站滿候車人,那時還有可乘百來人的「巨龍」車,車到站點「刷」一下全擁上,下車的人還未下完,上車的人沖鋒一樣擠上車,鞋擠掉,背包拉斷帶子,鈕扣擠掉是常事,體弱多病者一輛擠不上要等上三、四輛車才能乘上車,乘上車的人象沙丁魚罐頭一樣,舉手抬足十分艱難,稍不留神踏痛別人腳,這下可好了,一場「吵相罵」如洪水決堤,甚至發展到動手。家住浦東的天不亮就出門,坐車到輪渡點,擺渡到浦西,還要換乘公交車,逢到刮風下雨或者下雪,真是叫苦不迭,得一早起來,到工廠往往已是午餐時間,可想而知當時的交通狀況多麼糟糕。那年代市內道路又彎又窄,僅淮海路、延安東路、肇嘉浜路等屈指可數的幾條道路整齊寬敞些。一般都是二車道,很少有四車道。而去市郊的道路更窄。許多道路無交通標志,無紅綠燈設施,亦無車道線,十分混亂。那年代工廠運輸卡車工作效率極低,一天出二次車已不錯了。去浦東僅有打浦橋一條隧道,黃浦江上無大橋,來往車輛都靠輪渡。那時不僅道路交通狀況差,管理落後,人們的文明交通意識也較差。卡車、機動車、自行車、行人,還有手扶拖拉機,都混雜在一條道路上,事故不斷,經常阻塞。落後的交通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三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車還有電動車、燃氣助動車,還有日益增多的自備轎車、公交車輛,公交車全裝上空調,冬暖夏涼。線路從原來只有幾十條猛增到近千條,遍及全市各區域,去大賣場超市也有空調車接送,再也見不到爭先恐後擠公交車的混雜現象,也聽不到吵罵聲,一派文明和諧的景象。出外旅遊,可坐舒適的高檔豪華大客車。十一條軌道交通四通八達,快捷便利,直達市郊各區域。如今上下班出行,有多種選擇。磁懸浮列車更是迅捷直達機場。如今,市內主要交通要道呈現二十一世紀現代風貌,呈立體型、全方位。延安路、西藏路、中山環路、肇嘉浜路,從原來四車道拓寬為八車道、十車道;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劃分清楚;紅綠燈電子路標等交通設施齊全,攝像監控全方位掌握交通動態,文明交通意識深入人心,沿路綠地成陰。特別是延安路可稱道路典範,除了地面有開闊的車道,上面還有高架道路,往東穿越到浦東。從虹橋機場開上延安路高架直駛向外灘,再穿過地下隧道到浦東世紀大道、陸家嘴金融中心,一路上可盡情飽覽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雄偉景象,如是夜晚更可領略燈火璀璨的不夜城風采。美麗的黃浦江分割浦東、浦西,楊浦、南浦、徐浦、奉浦、盧浦等五座大橋象彩虹一樣將浦東、浦西緊密聯結在一起。內環、中環、外環,加上延安高架、東西南北高架,從中貫通,使全市交通暢通無阻。沿江、蘇滬、滬杭、滬寧等高速公路和204、312、318、320等國道,加上新建的杭州灣大橋,使上海方便了與長三角地區、與華東地區乃至與全國各省、市的聯系與交往。從上述三十年來上海交通進步的小小側面,我們能深深體會到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我深感自豪和幸福。
③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多發的原因有哪些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多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突發性的地質災害。
2、對圍岩穩定性判釋不準,設計支護措施偏弱。
3、施工方法不對,初期支護措施的力度不能滿足圍岩穩定的要求。
④ 湖北在建隧洞事故多少被困人員仍未發現
位於湖北廣水市的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寶林隧洞14日凌晨發生突水突泥事故,6名施工人員被困。據湖北廣水市政府官網7月19日通報,該市隧洞事故救援已達到安全搜尋極限,但目前仍未發現失聯人員。根據專家意見,指揮部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嚴密的工程搶險和人員搜尋方案,並做好長期除險和搜尋的打算,確保在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相關工作。
根據17日和18日連續兩次對寶林隧洞斷層帶水位高度、石層構成情況等進行物理勘探,物探專家分析認為,隧洞敏感區所處的三類圍岩導水斷層帶地質結構非常復雜,隧洞內斷層特徵明顯,空腔內含水,為隧洞所在位置水流的補給,並且與地表多處連通,極易發生地質災害。
國內權威地質專家會商認為,洞內搜尋只能推進到290餘米的位置,再往前推進搜尋很容易引發次生安全事故。
⑤ 南廣高鐵白雲隧道塌方事故的事故概況
廣東雲安縣政府新聞辦十八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楊延安向記者表示稱,凌晨四時左右專另一被埋人員的遺屬體已被找到,遺體身份在確認中。有記者問是否施工方有瞞報事故延誤施救。發言人稱,事故發生後,所有人員都在積極參與救援。在回答對死亡人員賠償時,發言人表示,企業將盡到責任。
2010年1月16日8時許,隸屬中鐵隧道集團建設的廣州至南寧高速鐵路NGZQ-八標一分部五工區雲安縣六都鎮企嶺村白雲隧道突發性突水突泥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重大傷亡事故。
據了解,該隧道2285米,已掘進到669米。白雲隧道項目部總工孫兆遠介紹,塌方位於隧道左側上方,斷層高80多米、長16米、寬13米,事故發生時有2500立方泥石流下落向外沖出167米,並持續30秒。
孫兆遠稱,12日事故現場處已出現塌方跡象,到事故發生後施工人員都在清理隧道淤泥。
據介紹,鐵道部、南廣公司、施工單位等相關官員、專家,已趕赴現場,並成立搶險、善後等多個小組,並要求南廣鐵路廣東段在建隧道停工,進行隱患排查。
受傷的四名施工人員中,已有一人出院,另有一人轉院廣州治療,二人仍在雲浮醫院繼續治療。
⑥ 南廣高鐵白雲隧道塌方事故的事故定性為突水突泥地質災害
突發性突水突泥地質災害
在建南廣鐵路白雲隧道「1·16」事故昨日定性為突發性突水突泥造成的地質災害。「這里地質條件確實特殊,次生災害難以估計」,中鐵隧道集團8標項目部總工程師孫兆遠告訴本報記者,塌方區域處於涵洞地區,「石灰岩里才會有涵洞,這一帶是石英砂岩,按常規不應該出現涵洞。」而涵洞之外,是緊挨在一起的兩個地質斷層。
1月12日,當隧道掘進到669米時,該區域曾發生400平方米塌方。「設計、建設、開發和監理4方面的專家,當時就召開了專門研討會。」孫兆遠稱,會議的結論是,停止開挖,加強監測,地質穩定後再恢復開工。「我們也知道進去危險,但工作總要繼續。」
16日上午8時,6名挖掘工進洞清理泥漿,電工劉正林忙著拉電照明,技術員康萬軍和項目部長張峰准備測量水流量。8時10分,隧道左上方四五十平方米區域涵洞垮塌,泥沙俱下,只30秒時間,垮塌面積延展至120平方米。
「連隧道上方地面也下沉成空洞。」事發後,從南寧匆忙趕回的孫兆遠了解到,瞬間噴涌泥漿達2500立方米。10名工人5人殞命,4人受傷,1人至今被埋。 563米處找到被埋1人
17日晚上,鐵道部建設管理司副司長劉東及專家組6人、南廣公司總經理馬侃彥和中鐵隧道集團總經理張繼奎等分別趕赴白雲隧道現場,並成立搶險領導小組。18日凌晨4時許,1名被埋失蹤人員在隧道563米處找到,屍體被挖出時因泥漿太厚難以確認身份。
隧道工程部長張峰的父母告訴記者,凌晨時參與挖掘的隊友曾打電話告訴他們,被發現的是張峰。「張峰是裡面級別最高的,隊友都認識他。」而此說法,沒有得到施工方的承認。據悉,張峰父母或在今天早上到殯儀館辨認屍體。 隧道救援人太多也沒用
「17日晚上,我就看見他們回來了。」本報記者問及責任人現在的去向時,孫兆遠回應說,隧道項目經理馮良茂和作業隊副隊長李剛已經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
16日凌晨,本報和南方都市報記者相繼趕到現場采訪後,馮良茂才通知政府,延報事故23小時。如果讓地方政府提早介入,是否救援會更有效?楊延安稱,隧道事故不同於其他地面險情,「人太多了也沒用。」接受采訪時,楊延安一度噤聲,隨後說:「30秒時間內,泥漿沖出2500米啊,他們當時心情沉重也比較激動,肯定是嚇怕了,可以理解。」
楊延安透露,馮良茂已於17日接受警察詢問後,回來擔任事故救援組組長,「畢竟他們熟悉情況嘛。」
⑦ 隧道地質災害的特點、危害
地質災害為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是地面塌陷的一種,指在岩溶地區,下部可內溶岩層中的溶容洞或上覆土層中的土洞,因自身洞體擴大或在自然與人為因素影響下,頂板失穩產生塌落或沉陷的統稱。其地面表現形式是局部范圍內的地表岩土體的開裂、不均勻下沉和突然陷落。
岩溶塌陷的危害主要有:
影響交通:岩溶塌陷對交通網路的正常運行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對公路、鐵路的安全構成較大的威脅。
毀壞農田:發生於農田中的岩溶塌陷,會使作物被毀,糧食減產,給人民群眾造成較大的危害;並且地面耕植土落入地下塌坑,造成了耕作面積的減少,未進行填埋或者由於塌坑規模太大而不便進行填埋的地方則無法繼續進行農作物耕種。
破壞建築:發生於建築及人口密集區的岩溶塌陷,會造成房屋牆壁裂縫、屋內地面裂縫下沉,嚴重的直接導致建築物倒塌。
溝通地表地下水系,污染地下水:由於近年來工業的發展,大部分河流等地表水體水質較差,岩溶塌陷發生後,揭穿了灰岩含水層頂板,溝通了地表水系與地下水系,使得地表水通過塌坑大量湧入岩溶含水層,加之岩溶裂隙、溶洞的連通性好,污水會在岩溶含水層中迅速擴散,污染岩溶地下水。
大規模的塌陷可引起地震效應。
⑧ 四川茂縣發生過地質災害事故嗎
據報道,6月24日四川阿壩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山體高位垮塌,造成河道堵塞2公里回,100餘人被掩埋,答專家表示阿壩州茂縣位於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汶川,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地質災害事故。
據了解目前,四川消防已調集成都、德陽、綿陽以及總隊醫院重型搜救隊、輕型搜救隊、醫療救護隊542人陸續到達現場,另有搜救犬23頭,生命探測儀16具,氣象台表示未來三天疊溪鎮仍有陣雨,將不利於救援工作開展。
⑨ 近年來,湖南發生了哪些地質災害
我國湖南省東西南三面環山,中北部地勢較低,且錯落分布著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大主要河流,北部為洞庭湖平原。這一地形特點在很大程度上給湖南帶來了地質災害隱患,主要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下面對湖南省近年來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進行一個大致的盤點,幫助人們對湖南省地質災害有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能夠做出准確的分析並做好以後的預防工作。
泥石流
2016年7月4日,湖南懷化駐地漵浦縣大江口鎮土橋鄉白水溪村因山洪引發泥石流,數十名群眾被困,其中一戶人家共5口人全被掩埋在泥石流中,後經過武警懷化支隊的緊張救援,成功轉移受困群眾15人,成功解救被泥石流掩埋人員4名,但仍有1人不幸遇難。
2016年6月20日,湖南湘西龍山縣,在經歷強降雨之後,引發山洪泥石流,整個縣城被圍困在洪水泥淖之中,逾4萬多人受災。
2016年5月9日,湖南安化縣仙溪鎮一載有3名小學生的校車在途徑大橋村和山漳村交界處時突遇山體滑坡,校車被泥石流推入河床,3名學生和1名司機順利救出,僅1名學生受輕微傷。照管員殷勝群因保護學生不幸去世。
2015年11月16日,雲南錫業郴州礦冶有限公司屋場坪錫礦尾礦庫因連日來持續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並引發泥石流,山洪直泄尾礦庫,致使尾礦庫排水豎井上部坍塌,庫內積水及部分尾礦經排洪涵洞下泄,致使排洪出口楊家河兩岸居住人員4人失聯。
2015年7月7日,湖南特大暴雨導致懷化、湘西州、邵陽、婁底、衡陽、株洲、郴州7市州50縣區約109萬人因暴雨洪澇受災,死亡2人(瀘溪縣1人,南嶽區1人,均為滑坡泥石流掩埋),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6萬餘人,需緊急生活救助1萬餘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7千公頃,絕收8.2千公頃,倒塌房屋596戶1670間,嚴重損房1028戶2211間,一般損房2261戶5306間,直接經濟損失12.5億元。
滑坡
2016年7月8日,邵陽市隆回縣金石橋鎮樹仁村3組出現重大滑坡險情,威脅29戶105人。隆回縣政府、國土資源局和地勘局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置。經認定,險情有繼續發展擴大的趨勢。
2016年7月3日,湖南安化縣由於連降暴雨致使原BOT常安公司管理建設的仙溪洢水1號特大橋部分橋體被巨大山體滑坡沖垮,臨近的207國道也被水流沖毀。所幸此次山體滑坡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受損。
2016年3月21日,新邵縣大新鄉磁溪村集市附近一處山體突然滑坡,土石迅速掩埋了正停在山腳下的四台車輛。所幸的是,當時車內並無人員,此次山體滑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崩塌
2016年7月4日,長沙寧鄉縣雙江口鎮槎梓橋村澗溪、槎子片區1500畝農田瞬間被漫過路面的洪水淹沒,且造成河堤崩塌,原本就洶涌的「翻堤水」更加肆意的翻越堤岸經堤外的低窪田注入下游的團頭湖,造成湖水迅速上漲,危及望城區格塘鎮的柏葉、青山、和平等村數千畝稻田和數十棟民房。次日,在經過奮戰搶險之後,河堤已經成功合攏。
2016年5月31日,湖南省新寧縣安山中學發生水塔坍塌事故,造成2死4傷,死傷人員均為在校學生。
2016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陽市湘西南物流中心一建築物發生坍塌事故。該建築目前尚在施工階段,事故導致13名施工人員受傷送醫。
塌陷
2016年7月7日,湖南長沙書香路與黑石鋪路的十字路口發生塌陷,路面出現一個直徑近5米的大洞,一輛吉普車正好經過此處,輪胎報廢,司機成功逃生。經過市住建委專業人員通過現場勘測,初步分析造成塌陷原因主要是深埋於道路交叉口以下的東西向農排老管道塌陷所致,並指導天心區市政部門制定維修施工方案,確保現場安全。
2015年12月21日,湖南邵東縣黃陂橋鄉出現「天坑」,並伴隨有房屋開裂傾斜、橋體塌陷、池塘水井乾涸等一系列地質異常現象,其中坍塌點共50多處,總面積超90畝,原因疑石膏礦開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