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測繪選取比例尺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1. 工程地質測繪所用地圖的比例尺有哪些
工程地質測繪所採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幾鍾。
1、勘及路線測繪:比例尺1:20萬—1:100萬。在各鍾工程的最初勘察階段多採用這種比例尺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以了解區域工程地質條件概括,初步估計其對建築物的影響,同時為進一步勘察工作的設計提供依據。
2、小比例尺面積測繪:比例尺1:10萬—1:5萬。主要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初期設計階段,以查明規劃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初步分析區域穩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合理選擇建築區提供工程地質資料。
3、中比例尺面積策劃,比例尺1:1.25萬—1:1萬。主要用於建築物初步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以查明建築區的工程地質條件,為合理選擇建築場地並初步確定建築物的類型和結構提供地質資料。
4、大比例尺面積測繪:比例尺1:1000—1:500或更大。一般是在建築場地選定以後才進行這種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質測繪,以便能詳細查明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為最終選定建築物類型、結構和施工方法等提供准確的地質資料。
2. 工程地質測繪方法
工程地質需要的測繪資料有很多,測繪方法有很多。
如果非要選擇兩種的版話,就是工程地權質圖測繪、工程地質鑽孔放樣。
如果將工程地質測繪進行分類的話,有如下兩類: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
1、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並進行綜合評價,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
2、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築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變化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
3. 測繪地形圖前,如何選擇地形圖的比例尺
根據用圖需求或者說甲方需求確定比例尺。
4. 線路測量如何選擇比例尺
⑥根據工程需要測繪線路斷面圖和橫斷面圖。比例尺則依據工程的實際要求確定。 ⑦...三、線路測量的基本過程 (一)、規劃選線階段 規劃選線階段是線路工程的開始階段...
5. 工程地質測繪觀測點有哪些選擇
地質測繪、工程地質測繪和水文地質測繪這三者的測繪相似,只是服務於地質行業的不同專業。地質測繪側重於地下和地上的礦產資源和地球動力和地質狀況相關的測繪;工程地質測繪側重於工程方面需要的地基等方面的地質測量;水文地質測繪關注的更多是地下水、水體、水利設施等涉及的地質元素相關的的測繪。只要掌握足夠的測繪知識,可以分別為這三種專業服務的。測繪的工作有:放樣、測圖等。
6. 地質填圖
6.2.1 精度和質量要求
6.2.1.1 內生礦床地質填圖精度要求,參照同比例尺地質填圖規范要求執行。大比例尺地質填圖目的是為礦產勘查、礦山建設設計服務,比例尺的選擇應以礦床的自身特點,以稀土礦體規模、形態的復雜程度為依據。對礦體分布地段和覆蓋區的重要地質界線必須採用相應的工程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和地質觀測點均須用全儀器法測定位置,見礦工程要測量坐標。對於薄礦體(層)、標志層及其他有特殊意義的地質現象,必要時應擴大表示。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礦床的地質填圖,可適當放稀點、線距,風化殼邊界應有一定數量的地質點控制。
6.2.1.2 勘探線地質剖面圖必須實測,其比例尺可等於或大於礦區、礦床(體)地形地質圖比例尺。
6.2.1.3 勘探階段必須精測地形地質圖,詳查階段精測地形地質圖或簡測地形地質圖。普查階段通過適當比例尺的地質填圖和露頭檢查,對區內地質特徵的查明程度應達到相應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礦地質條件達到大致查明程度,預查階段可選擇幾條路線,進行適當比例尺的路線地質踏勘。
6.2.1.4 在條件適宜地區充分利用各種遙感地質資料,提取盡可能多的礦化、蝕變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圖質量。
6.2.2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
各種比例尺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測量和環境地質調查,應符合相應比例尺規范的要求和相適應的勘查階段對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的要求。專門水文地質工作及岩、礦石物理力學性質測定樣的測試都應滿足有關規定、規范的要求。
7. 工程地質測繪的測繪分類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
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並進行綜合評價,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
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築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變化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無論那種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建築物的規化、設計和施工服務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因此在測繪中主要是圍繞著建築物的要求對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的觀察描述,而對那些與建築物無關的地質因素則可以粗略一些甚至不予注意,這是與其它地質測繪的重要區別。
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諸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一項勘察工作。它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以查明擬定建築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按照精度要求將它們如實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設計圖上。配合工程地質勘探、試驗等所取得的資料編製成工程地質圖。
參考自網路http://ke..com/view/1852481.htm
8. 工程地質測繪要點
1.地形地貌測繪
測繪比例尺1∶5000~1∶10000,根據需要可更大。
宏觀地形地貌:河流、版分水嶺、台地、階地權、溶蝕窪地、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等位置、界線;微觀地形地貌:溶溝、漏斗、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柱、塌陷坑、岩溶泉等。
2.工程地質結構特徵測繪
鬆散堆積物按工程地質分類分層測繪輔以形成時代,基岩分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隔水層岩石)分層測繪輔以形成時代;重要斷裂採用追索法測繪,統計節理、裂隙、溶孔、溶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質圖。
3.水文地質測繪
按有關規范執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質圖、基岩水文地質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和岩溶水徑流圖。
4.人類工程活動測繪
地表:建築物、道路、橋梁等。地下工程:隧道、地鐵、煤氣管線、給排水管線、人防工程、地下商場、窯洞等。
5.測繪路線
除重要斷裂採用追索法外,其他採用穿越法。
9.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版、權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10. 在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時,採用布點法,布置點有什麼要求,比如點間距,哪些地方著重布點
點位均勻,點間距不宜過小,重點區域可適當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