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973地質學基礎真題
1. 想考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海洋地質專業研究生,哭求賜教!!!
你是年底考來的? 兩門專業課, 海洋地源質學, 地質學基礎. 聽說今年的地質學基礎難... 因為是新改的參考書目, 所以重點也不好說. 因為不考數學, 所以很多外專業的都來考, 這兩年分數也高了,一直保持在330++ 專業課,個人感覺多看幾遍就ok了.. 英語政治沒有特別大的要求, 但是盡量多拿點分吧.. 現在時間還早, 早努力應該沒什麼問題.
2. 請問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考研難嗎 專業課資料非常難找 各位學姐學長能不能幫幫我呢
樓主,下面的地址是海洋大學招生簡章。專業目錄也已經出來了。
另你可以打電話給他們的招生辦,看能否買到真題。
買書和資料,可以去當當、卓越和孔夫子三個購書網站購買。
可以去「考研論壇」的中國海洋大學板塊下面去詢問一下考試重點。
說的這幾個地方,網路一下就有了。
3. 中國海洋大學復試有一個地質學綜合,都包括些什麼內容
主要就是《綜合地質學》
《綜合地質》是根據教育部職教司組織制定的「綜合地質」課版程教學大綱權基本精神和為近年創辦的新專業——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而編寫的一本教材。由於中等職業教
育及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編寫一本適宜培養國土資源調查一線崗位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滿足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內容上既保證基礎教材的要求,又盡可能反映行
業的新理論、新方法;適用性廣,可為國土資源調查專業使用及相關專業選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結構層次科學合理、文字通俗易懂的教材,是《綜合
地質》全體編者的努力目標。
緒論;第一篇 地球概況與地質作用;第一章 地球概況;第二章 地質作用; 第二篇 結晶學基礎與礦物:第三章
礦物結晶學基礎;第四章 礦物通論;第五章 礦物各論; 第三篇 岩石:第六章 岩漿岩概論;第七章 岩漿岩各論;第八章 岩漿岩的成因;第九章
花崗岩同源岩漿演化序列及岩石譜系單位;第十章 CIPW標准礦物計演算法;第十一章 沉積岩概論;第十二章 沉積岩各論;第十三章 變質岩概論;第十四章
變質岩各論
4.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地質學不考數學么
考數學。
5. 誰有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專業的考研資料啊,電子版也可以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抄質學專業初襲試考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52地質學基礎④818海洋地質學或820自然地理學A
地質學基礎是2012年第一年考,歷年真題和復習資料應該都沒有
有海洋地質學的真題和資料
可以網路文碩考研商城,咨詢在線老師
6. 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地質學是屬於海洋科學里的還是屬於地質學里的
學的內容主要為地質學,但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地質學是屬於海洋科學系,是特指海洋環境下的地質學。
7. 我想考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生 海洋地質那個專業裡面有個地質學綜合
海洋大學的地質學綜合包括以下幾個重點科目:構造地質學、古生物與地史學、岩石學(重點是沉積岩石學)、海洋地質學。這幾個科目是命題的重點。其他的科目如結晶學與礦物學也會少量涉及到。 希望能幫到你。
8. 誰有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專業的考研資料啊,電子版
去他們學校的研究生院網站上找
9.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851海洋科學導論歷年真題
有的呀,不知道咋發,呵呵
10. 中國海洋大學普通地質學的復習要點或題
中國海洋大學普通地質學綜合復習題(要點及解析)
二.放射性同位素;穩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礦物;晶體;礦物的常規鑒定;摩氏硬度計.
三.火成岩分類表(SiO2的含量);產狀;結構;構造;枕狀構造;安山岩線;兩種噴發方式;火山地貌;火山分布三大地帶;鮑溫反應系列;鬣刺結構;斑狀結構;似斑狀結構;同化;混染;捕虜體
四.外動力地質作用一般特徵:1)外力地質作用的因素(大氣圈、水圈(科里奧利效應)-生物圈), 2)外力地質作用的能源(太陽熱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 3)外力地質作用的類型或沉積岩的形成過程(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作用包括壓固、膠結、重結晶、新礦物的生長)
碎屑結構,非碎屑結構;沉積構造意義(確定形成環境、岩層頂部、成岩過程);遞變層理;交錯層理;斜層理;沖刷構造;波痕;泥裂構造;沉積岩平均礦物成分;八種主要造岩礦物;四類沉積岩(碎屑岩-化學岩-生物化學岩-粘土岩).
五.變質岩形成因素(溫度、壓力、具化學活動性流體);變質作用方式(熱力重結晶、接觸交代、區域變質、韌性剪切或動力變質);變余結構,變晶結構;片麻構造。
熱力重結晶:大理岩;接觸交代: 矽卡岩;區域變質:板岩、千枚岩、片岩、藍片岩、片麻岩(長石+石英>50%, 長石>石英)、麻粒岩,榴輝岩、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基體+脈體);韌性剪切:糜棱岩。變質特徵礦物6-8種; 高壓與超高壓的代表礦物:藍閃石,柯石英,金剛石。三大類岩石的形成與演化關系。
六.標准化石; 生物層序律; 地層層序律; 相對與絕對年齡;地質年代表(五代十三紀);各紀代號;早古、晚古;新生代:古、始、漸、中、上、更、全.
七.震級(智利8.9級)確定、裂度、分布;波的傳播(介質);P波最快、S波不能過液體、面波破壞最大;地震預報三要素。
地球內部層圈構造及主要界面:1)地殼(Si-Al層,Si-Mg層)-上地幔(岩石圈-軟流圈-上地幔)-下地幔-外地核-內核及深度;2)各層主要物理性質、物質狀態、深度;3)地球內部四個不連續面(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來曼面)。
八.構造活動的二種基本方式;褶皺(地層對稱重復和新老分布)+斷裂+節理;褶皺要素(軸面、樞紐、弧尖);形態(剖面形態、平面形態、合圍轉折、組合形態);單斜山、單面山、豬背嶺.
6種接觸關系:沉積不整合(假花崗岩)、侵入、整合、假整合、斷層、不整合(剝蝕面、底礫岩、風化殼、不整合面上下地層新老、變質變形差異)、
斷裂要素;識別標志(相當層錯開、地層重復缺失、擦痕、派生構造、溫泉分布、礦產、角礫岩、三角面山等)、研究內容:時代、動向、斷距、組合特徵及應力場等. 斷層研究意義. 地塹、地壘.
畫六個圖以便判斷斷層的性質
斷層
類型 地層和斷層傾向
相反 地層和斷層傾向
相同
地層>斷層 地層<斷層
正斷層 重復 重復 缺失
逆斷層 缺失 缺失 重復
九.海底擴張六方面證據與威爾遜旋迴(板塊構造的理論精髓)六階段特徵
1.海底擴張證據方面: 1)地形吻合性;2)地質(洋中脊;古生物;構造;冰川;平頂山;洋中脊二側岩石年齡變化的對稱性);3)地球物理(海底岩石的正、負磁異常條帶對稱分布;地熱、重力;淺源、中源、深源地震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邊緣帶);4)深海鑽探(包括深潛器)證實了洋底確切地貌、洋中脊高熱流和枕狀熔岩的存在。5)發現蛇綠岩套,完善了洋殼剖面。6)大洋中轉換斷層的發現。
2.威爾遜旋迴方面: (1)定義,(2)6階段:萌芽階段(東非裂谷)-幼年階段(紅海)-成熟階段(大西洋)-收縮階段(太平洋)-結束階段(地中海)-碰撞階段(喜山),(3)各階段應力,(4)沉積,(5)火成岩,(6)變質等特徵.
轉換斷層;蛇綠岩套(洋殼剖面);地體構造。
三種板塊邊界(壓:海溝、造山帶;張:洋脊;剪:轉換斷層).
活動陸緣(太平洋:溝-弧-盆;溝-弧);被動陸緣(大西洋:陸-架-棚-坡-洋盆,無海溝)。板塊構造三大理論支柱(剛體繞球面的旋轉運動或地幔對流、海底磁異常、轉換斷層);全球板塊劃分。
十.化學風化;物理風化;水化;水解;球狀風化;地形倒置.
十一.河谷橫剖面形態要素;侵蝕方式(溶蝕、水沖力、磨蝕);侵蝕方向(下蝕:取決與河水流速、水中泥砂含量、河床岩石性質及地質構造等;旁蝕;塑源);三種侵蝕的產物;V型河谷;侵蝕基準面;橫向環流;截彎取直;河流的襲奪;搬運方式(拖運、懸運、溶運);沉積;三級河流階地示意圖;夷平面(根本原因是構造作用).
河流三角洲沉積特徵與形成條件:1)河流三角洲 Delta定義: 在河口部位,因流速降低,動能減小,形成的大規模沉積體平面上呈三角形,稱之。進一步發展則形成三角洲平原。2)三角洲的形態:a.鳥嘴狀(一條河流入海者,如長江);b.鳥足狀(若干條河流入海者,如密西西比河);c.扇形(許多條河流入海著,如黃河)。3) 三角洲的形成條件:1.有充足的沉積物來源;2.河口處坡度較小,易於沉積(日本東部不能形成);3.水動力較小,沉積物易於保存。
十二.大陸與山嶽冰川;冰川剝蝕(刨蝕);搬運(推運、載運);沉積(八條特徵);山谷冰川地貌(U形谷、羊背石);冰川構造(冰裂隙、釘子形擦痕);三大冰期.
十三.地下水類型(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空隙水、裂隙水、Karst水);水質影響因素;水的富集運移;溫泉和地下熱水形成條件(構造、地熱、水文地質條件); Karst的發育條件、盲谷、落水洞
十四.海水運動;浪基面、波切台、波築台、海蝕平衡剖面;潮汐;濱海(外、前、後濱)沉積特性、淺海沉積特性、深海沉積特性;濁流、濁流沉積與鮑瑪序列(E. 塊狀泥岩,含遠洋化石(陸隆環境);D. 水平紋層狀頁岩,含生物化石(陸坡);C. 丘狀波紋層粉砂岩,前積層理(斜層理)(陸坡);B. 平行紋層狀砂岩,具粒序性(陸坡);A. 粗粒遞變層:礫岩-砂岩,沖刷面及印模發育)(陸坡))
;等深流;生物礁沉積.
十五.湖泊成因10種類型;淡、咸、鹽湖的標准;
乾旱氣候區湖泊消亡四階段及其沉積規律(垂直剖面和水平分布):
1)乾旱區大湖消亡四階段:湖區不斷縮小咸化,溶解度小的先沉積:碳酸鹽沉積(方解石+白雲石:鹹湖)→硫酸鹽沉積(石膏+芒硝:苦湖)→氯化物沉積如氯化鈉(鹽湖,鹵水,>25‰,含K、Mg、B礦)→鹽湖乾枯,鹽層埋藏(鹽礦);2) 湖岩分帶(垂直剖面和水平分布):1)湖淺而小者:碎屑相分帶(礫岩-粗砂岩-砂岩-細砂岩-粉砂岩-泥頁岩),2) 湖深而大者:碎屑相→化學相分帶(碎屑岩→化學岩即礫岩-粗砂岩-砂岩-細砂岩-粉砂岩-泥頁岩→灰岩-石膏-鹽礦岩)。
十六.風的剝蝕、搬運、沉積;風蝕地貌;風棱石(風從多個方向對礫石進行摩擦與沖撞, 風向改變、礫石滾動,最終磨蝕而成的一種邊角奇異,油光滾圓的石頭);黃土的特徵(1.定義:風將荒漠中的粉沙、塵土搬運到沙漠的邊緣堆積而成的堆積物。2).礦物成分:石英,長石,碳酸鹽礦物為主。3).化學成分:SiO250-60%、Al2O39-12%、CaO7-10%、MgO3%、Fe2O34-5%、K2O2%。4)顏色:黃色到棕黃色;時代:第四紀;具垂直節理,質地均一,無層理;遇水易剝落;有鈣質結核。5).黃土分布:中緯度氣候溫暖地帶。6).黃土的成因:原生黃土系風對沙漠物質的搬運和沉積形成。次生黃土為河流搬運沉積的產物。);沙漠化;現代沙漠的分布(將古論今)
十七.塊體運動的條件(重力、斜面和水是運動發生的直接因素;地震、爆破則是觸發因素);泥石流與蠕移機制;滑坡易於形成的五種場所.
十八.行星運動方式、特徵;成分、密度;隕石成分分類;沖擊構造:隕石、沖擊構造及其識別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