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村小組地質災害安全生產檢查

村小組地質災害安全生產檢查

發布時間: 2021-02-26 16:45:57

① 村裡面重點地質災害危房補助領不到,其他小隊關系好,無地質災害 為什麼卻能領取,請問要去那個單位舉報呢

是不是應該去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反映下受災情況,向國土資源部門咨詢

② 群測群防在農村地質災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概述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村應當加
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在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內,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
組織應當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迴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地質災害防治
條例》規定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制度,這也是當前農村地質災害減災防災體系的重要組
成部分。為了鞏固多年來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取得的工作成果,
2013

1

28
日,
雲南省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通知》
(雲政發〔
2013

20
號)

對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這是我們開展地質災
害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概念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群眾性預測預防地質災害工作的統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相
對於重點地質災害專門性防治而言的。
專門性防治是指由政府或企業專門投入經費
,
委託
專業部門、採用專業技術進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地質災害
易發區內廣大人民群眾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和預防,及
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自救,減少人員
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

「群測群防」
的基本含義是開展群眾性的災害預
測和群眾性的災害防禦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做到
廣為人知,在此基礎上依靠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群眾和群眾自發組織,開展廣泛的群眾性
防災抗災工作。實踐已證明,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減少人員傷亡的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

)

群測群防的主要做法

汛期前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趨勢,確定地質災害監測點,落實監測點的防災
預案,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同時,縣、鄉、村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從縣、鄉政府的管理責任人一直落實到村(組)和具體監測責任人,從而形成了一級抓
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格局。通過這種責任制形式,明確了隱患點的具體責任人和監
測人,保證各隱患點的變化特徵能及時被捕捉,有效地指導當地政府和受威脅群眾防災
避災工作。

(

)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建立完善情況

起源:
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八仙鎮,開創先河,群眾自發組織、落實監測人和責任
人、制定具體的預警方式。

雛形:
江西省
1998
年全省范圍開展宣傳和培訓。對已調查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危險區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

推進:
1999
年開展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調查以來,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探索推
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與運行模式。

③ 汛期災害隱患和安全生產工作的排查是指什麼

近期,我鄉受強降雨的影響,部分村、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隱患,防汛及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鄉汛期安全生產管理,防範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確保汛期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鄉提出五項措施,認真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
一、加強領導,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我鄉專門召開會議,針對轄區內汛期安全狀況,專門研究制訂了具體方案,成立領導小組,成立了以鄉長任組長,分管安全的副鄉長任副組長,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汛期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做到了早准備、早安排、早部署,明確了目標和任務,確保了各項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實。
二、排查除險,突出重點,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進入六月份以來,我們對全鄉各行政村中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各中小學校和各個路段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檢查出的隱患進行了逐個登記造冊,對存在的隱患進行了重點監控。一是根據我們山區縣地質災害點多的情況,我們組織各鄉鎮和土地部門進行了大檢查,對我鄉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鄉、村、屯三級「人盯點」責任制度,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嚴密監控,保證一但發生險情能及時疏散群眾,並將險情及時上報。同時和各鄉鎮、村簽訂了責任狀,明確責任,責任到人,並在危險區域設布置警示線。二是對我鄉危房實行鄉、村、屯三級「人盯戶」責任制度,同時緊急疏散還居住在危房中的群眾,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避險。在危房附近設立警示線,嚴禁群眾接近。三是對全鄉出現不同程度的邊坡塌方、路基塌方、
路面塌方和山體塌方的隱患路段,設立警示牌,布置警示線,提醒過往行人、車輛注意安全。四是要求地處邊坡的學校安排教師24小時值班,並保持信息暢通,一旦發生險情,能及時疏散老師學生。
三、完善預案,落實措施。我鄉針對本行政區域內汛期的特點,修訂了處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道路交通應急預案等。成立了鄉級搶險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各相關單位責任。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了預案學習活動,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對防汛重點部位進行了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確定了下一階段的防汛任務。同時對地質災害區所在鄉村村民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做到家喻戶曉。認真落實防汛物料號備和搶險隊伍組建,明確主要負責人,適時進行了搶險演練,增強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
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意識。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活動契機,加強群眾對汛期易引發的各種災害的認識,通過開設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向群眾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夏季汛期安全生產知識,切實提高群眾的防汛、防災意識和抗災、減災的自救能力。
五、加強值班調度工作。認真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和定期通報制度,建立健全災情速報制度,保障緊急情況信息報送渠道暢通。按時與氣象部門的聯系,密切掌握雨情,認真分析天氣變化形勢。出現較大汛情時,主要領導親自上崗值班,掌握動態,靠前指揮,做到決策、指揮到位。重大汛情、險情及時上報。

④ 農村地質災害檢查員一年工資多少

農村地質災害檢查員一年工資應該有六七萬。

⑤ 地質災害的生物防治 原理及方案

地質災害專項治理方案
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範地質災害安全事故發生,根據上級會議精神,結合我村的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安全發展」的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把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二、做好防治工作的部署
1、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
2、對存在有地質災害的區域設立警示標志。
5、發放宣傳單,增強村民的防災意識和救災能力。
三、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工作
採取監測措施,加強對房屋和地表滑坡、裂縫、塌陷的監測,分析可能引起或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並及時向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把地質災害消滅在萌芽或初始狀態。
四、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村安全主要負責人要負責防災預案的實施、地質災害搶險自救,是我村地質災害隱患防治的直接責任人;負責收集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資料,及時分析,定期上報,隨時了解降雨及各地質災害隱患變形發展的情況,指導和監督監測工作;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措施制定;按防災預案中確定的監測時間及監測方法進行監測,分析監測結果及地質災害隱患點變化情況,按緊急避讓條件,發出預警信號報警,通知人員撤離。
五、擬定防治措施
1、定期對本轄區影響范圍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上報。
2、大雨及持續降雨期,加強監測。
3、發現險情,及時避讓,並急速上報有關部門。
4、除正常監測外,預警員對隱患點進行巡視,發現異常情況,一方面加強觀測,另一方面及時報警。
六、出現避讓情況及時避讓
1、住房裂縫加大,房屋整體變形,不能居住時,居民應立即避讓。
2、原有裂縫加長、加寬、加深。
3、大暴雨或持續降雨。

⑥ 「7·」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戶那村民小組大型泥石流災害

1 引言

2014年7月21日6時許,雲南省芒市芒海鎮戶那村民小組發生大型泥石流災害,共造成14人死亡、6人失蹤、7人受傷。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及國土等相關部門採取措施,及時安全轉移群眾68名,避免了更多人員傷亡。

2 地質災害特徵

那民村小組泥石流屬山區溝谷潰決型泥石流,中上游發育多處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呈鏈生狀發育特徵。堆積區位於戶那村民小組中西部及下部緩坡台地上,堆積區長約250m,平均寬100m,平均厚2m,估算本次沖出物約5萬m3;堆積物為泥漿、碎石、塊石、礫石及粗大樹干,堆積體積規模屬中型。流通區不明顯,與物源區合二為一。物源流通區主要為中上游溝道,長約5km,呈「V」形谷,兩側岸坡較陡,坡度35°~50°,局部陡立。匯水面積約1.63km2,相對高差580m,縱坡降約10%。

照片1 泥石流流通區

照片2 泥石流堆積區

照片3 泥石流發生時的泥位

照片4 泥石流堆積區掩埋村莊

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及趨勢判斷

3.1 成因分析

芒海鎮戶那村民小組泥石流災害屬於強降雨引發的高流速淤埋式山洪-泥石流,成因如下:

(1)近期連續降雨,導致溝內形成大流量洪水,溝內鬆散土體呈過飽和狀態(7月20日20~21時,一小時降雨量達102.4mm),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水動力條件。

(2)溝谷內主要為寒武系公養河群石英砂岩,風化程度較高,多呈含碎石砂土狀,結構鬆散。近地表為殘坡積層,鬆散層厚度1.5~3.0m,溝內鬆散物質量大。同時溝內形成多處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條件。

(3)溝谷呈「V」形,岸坡陡峻、主溝相對高差及縱坡大,溝道狹窄,束流作用強。

(4)溝內植被發育,導致隱患及成災變形跡象隱蔽性大。溝內植被大量粗大樹干堆積夾雜大塊石加劇堰塞作用。

(5)同時發生的滑坡、塌岸、坡面泥流,在溝道內堵塞形成一系列的堰塞壩塘,在洪水作用下,形成連續潰決,進而形成大規模泥石流。

3.2 發展趨勢

調查期間仍處於主汛期,在連續降雨或單點強降雨作用下仍有發生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溝內剩餘鬆散物源量大,岸坡穩定性差,仍存在發生滑坡、塌岸、坡面泥流的可能。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4.1 應急響應與搶險救災

災害發生後,雲南省領導分別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雲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組迅速趕赴災區,幫助指導搶險救災工作。德宏州立即啟動Ⅲ應急響應,省國土廳、德宏州、芒市國土部門會同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現場調查和應急救災工作。

4.2 應急處置措施

(1)對位於溝口、溝邊、溝道內、陡坡下的危險區域的村民進行臨時轉移、撤離避險,並開展臨時安置點的地質安全性調查。

(2)設置監測觀察哨,對溝道內情況進行監測、預警、預報,並在現場對南育河小組村民進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宣傳。

(3)劃分搜救危險區,提出搜救作業人員的撤離路線及臨時撤離安置點建議。

(4)巡查、排查周邊已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危險區域地質災害。

(5)氣象部門加強氣象預測預報工作,及時發送預警信息。

(6)要求對恢復重建的搬遷安置場地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根據地質災害隱患特徵、威脅情況等因地制宜開展工程治理。

5 經驗與啟示

(1)災情發生後採取了果斷措施,有組織開展救援,轉移群眾,避免了災情擴大。

(2)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的巡查力度,加強群測群防監測預警。

(3)會同氣象部門,及時發布強降雨信息。

(4)加強監測人員和當地群眾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培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