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北碚觀音峽工程地質

北碚觀音峽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26 14:48:38

① 關於地理的調查報告

國土資源部 國家統計局

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

關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

根據國務院決定,我國自1984年開始的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截止到1996年全部完成,並將數據成果統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時點。這次調查,全國組織了50多萬專業人員,採用航空為主的遙感資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圖,全野外實地調查的方法,逐地塊調繪量算面積,查清了每個地塊准確的土地數據。逐級匯總出全國土地類型、數量及分布。農業土地面積普查是全國農業普查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項調查是以全國土地詳查的原始資料為基礎,通過土地變更調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積數據。這一重大成果為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有關政策、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各地、各部門編制規劃和計劃等應採用公布的土地調查數據;農用地轉用、徵用等應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確定的地類、面積為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根據全國土地調查結果變更後,農村土地承包、農業稅賦以及其他涉及農民負擔等現行政策都不作調整。

一、調查的全國主要地類面積

耕地: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

其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

園地:1002.38萬公頃(1.50億畝)

林地:22760.87萬公頃(34.14億畝)

牧草地:26606.48萬公頃(39.91億畝)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407.53萬公頃(3.61億畝)

交通用地:546.77萬公頃(0.82億畝)

其它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二、 我國耕地分布及質量狀況

(一) 耕地面積總量

我國用來種植農作物的耕地面積,包括新開荒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它樹木的土地;耕種三年以上的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小於1.0米,北方寬小於2.0米的溝、渠、路、田埂。據匯總的結果顯示:截止199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3003.92萬公頃(19.5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東西部地區的耕地面積較少,各佔28.4%,中部地區較多,佔4.32%(見表1)。

(二)耕地質量結構

在全國耕地面積中,坡度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萬公頃(0.91億畝)。分東中西部地區來看,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見表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應當有計劃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表1 東中西部耕地分布情況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695.59
55433.83
28.4

中部地區
5611.89
84178.33
43.2

西部地區
3696.45
55446.68
28.4

表2 東中西部地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積

地區
耕地面積
佔全國比重(%)

萬公頃
萬畝

東部地區
38.67
580.00
6.4

中部地區
104.00
1560.00
17.1

西部地區
464.00
6960.00
76.5

在耕地面積中,無灌溉設施的耕地比重高於有灌溉設施的耕地,分別佔60.2%和39.8%;分東中西部地區看,東部地區有灌溉設施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區的無灌溉設施比重大(見表3)。

表3 東中西部地區有灌溉設施和無灌溉設施的耕地佔各自耕地面積的比重

有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無灌溉設施耕地比重(%)

東部地區
57.7
42.3

中部地區
32.9
67.1

西部地區
32.4
67.6

三、土地基本國情未變,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仍是長期任務

在土地面積的調查中,以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公頃和市畝統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積計量中普遍使用但標准不同的「習慣畝」。同時,對耕地的概念和口徑范圍也實行了統一標准,包括了北方寬二米、南方寬一米以下的溝、渠、路、田梗面積。全國耕地面積調查數比經常性的統計年報數大3506.83萬公頃(5.26億畝),主要是耕地面積數據的計量單位和統計口徑標准化了,數據准確了,實際耕地並沒有增加。

從人均耕地看,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106公頃(1.59畝),仍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區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大於0.13公頃(2畝)的12個省,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自然條件較差、糧食產量較低的地區。人均耕地少於0.067公頃(1畝)的7個省(市、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京津滬三個直轄市。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好,糧食產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減少的地區。

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這是我國國情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是我們當前執行基本國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標。

參考資料: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20331_15502.htm

② 北碚觀音峽森林公園,從重慶主城區出發自駕怎麼走

可以先走內環高速到北碚城區,然後途徑朝陽橋,走G212沿江邊走,或者繞城高內速,施家梁下,容轉到G212公路,直接走老路G212途徑沙坪壩,井口,三溪口也可以到……具體路線現在不是有GPS么~~很好用撒~~~~

③ 北碚實習報告

為了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認識,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北碚進行了為期3天的實習。目的是對地質的初步認識和判別,了解水文站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數據的收集的過程。
我們首先到北碚縉雲山進行了實習,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構造屬川東褶皺帶華鎣山帚狀弧形構造。褶皺帶由明顯的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的三個背斜,兩個向斜構成,構造單元由西北向東南分別為牛鼻峽背斜,溫湯峽背斜和觀音峽-中梁山背斜組成,背斜之間有寬緩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東南橫切三個背斜和兩個向斜,因而形成三個險峻的峽谷,即牛鼻峽、溫湯峽、觀音峽。峽谷兩側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勢險要,其雄奇瑰麗之勢,猶如長江三峽的縮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峽」之稱。褶皺帶在白堊紀末期第三紀初的四川運動形成。地層有三迭紀、侏羅紀和第四紀地層,而縉雲山屬於三個背斜的中間一支溫湯峽背斜的一部分,與小三峽山下相映,風景秀麗,海拔200—952.2米,相對高差752.2米。縉雲山的南段為箱形山脊,頂部平緩。全山西翼較緩,坡度20°左右,東翼較陡,坡度60°~70°,因此兩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縉雲山的土壤以三迭紀須家河組厚層石英砂岩、炭質頁岩和泥質砂岩為母質風化而成的酸性黃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區為侏羅紀由紫色砂頁岩夾層上發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黃壤化紫色土。縉雲山土壤分為黃壤和水稻土兩大類,並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黃壤大類又分為黃壤和黃泥土兩亞類,二者各有一屬,即冷砂黃壤土屬和冷砂黃泥土屬,其中冷砂黃壤土屬有6個土種,冷砂黃泥土屬有4個土種。

④ 重慶北碚朝陽大橋觀音峽地區的地基,,環境與建築材料分別是啥

這個可能你得問一下政府相關負責人了。

⑤ 北碚孔雀谷在哪兒

孔雀谷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觀音峽森林公園鳳凰嶺

⑥ 北碚區的地理環境

北碚區代家溝老龍洞生物礁為上二疊統長興組礁灰岩,位於區東北天府煤礦回地區,構造上屬於答揚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東坳褶帶西緣的觀音峽背斜,於1983年4月發現。此生物礁帶發育完美,對於研究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以及川東地區具有重要意義。
白廟子飛仙關組下段剖面位於觀音峽嘉陵江邊白廟子至富皇水泥廠,剖面完整,各種相標志明顯。由於江水的原因,底部未出露,被淹沒。
金剛碑自流井群地質剖面位於嘉陵江邊,出露地層侏羅系自流井群,發育有罕見的淡水相生物碎屑灰岩,反映處於早侏羅世晚期至中侏羅世早期的淺湖-濱湖且湖底開始抬升的沉積環境,沉積物的顏色自下而上呈紫紅色-黃褐色-灰色,反映出一個乾燥-半乾燥-溫濕的氣候環境。
瓦店子姚家溝嘉陵江組第一、二段沉積相剖面,沉積相代表了嘉陵江組時期的又一次海侵沉積,周邊地區成為淺水海洋。海水初始侵入飛仙關時期,西部古陸有相當多的陸源物質供應,與之臨近的川南和川西主要發育泥質沉積 ,本地屬於局限台地和蒸發台地沉積。

⑦ 北碚小三峽自然風景區到底在什麼地方

走老路即國道,朝陽橋旁邊(鷹嘴岩附近)不遠就是觀音峽,也就是北碚小三峽之一。但是,好像這里的小三峽沒有開發旅遊項目,很難游。而且,如果不了解相關傳說的話,看起來也意思不大哦。

⑧ 觀音峽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這里是宗教的版塊,所以知道的人應該不多吧

⑨ 重慶市嘉陵江觀音峽地質分析

網路。。。。。

⑩ 北碚觀音峽怎麼去有沒有觀音峽的簡介

觀音峽交通指南

解放碑——北碚 10元 1小時左右 北碚坐車至觀音峽;
南 坪——北碚 11.5元 1.5小時左右 北碚坐車至觀音峽;
沙坪壩——北碚 10元 40分鍾左右 北碚坐車至觀音峽;
楊家坪——北碚 10元 1小時多點 北碚坐車至觀音峽。

重慶北碚觀音峽簡介

觀音峽森林公園由分布於嘉陵江觀音峽兩岸的張飛嶺、雞公嶺和鳳凰嶺等3個景區組成,現有自然景點10個,人文景點11個。1992年被批准建立省級森林公園。

公園內歷史文化遺跡景觀有張飛大道、天府寨遺跡、兔兒寨遺址、寶井、珠現門及摩崖石刻、觀音峽石刻等;宗教文化景觀有龍車寺、道明寺、牛角廟遺址、鳳凰寺遺址等。

園內森林壯美,季相多彩,修竹萬竿,古木蒼勁,獼猴啼峽,白鷺翔集;長嶺橫亘峰巒聳翠,觀音峽谷雄奇險秀,岩溶地貌景觀薈萃,奇岩怪石象形生動;朝霞夕照絢麗,皓月冰雪清麗,霧嵐雲海幻麗;嘉陵大江連兩山,山澗溪流飛瀑泉,龍駒平湖寫詩意,山塘散布似翡翠。

張飛道、天府寨、珠現門歷史文化遺跡眾多,龍車寺、道明寺、觀音閣宗教文化遺存豐富,朝陽橋、襄渝鐵路大橋、遂渝高速鐵路橋折射歷史變遷,嘉陵倩影、北碚市景、田園風光天成優美借景。

公園東北至西南走向的背斜低山,雄踞天宇、俯視都市、橫跨大江,森林翠接藍天,生態景觀如畫,是北碚區的綠色生態屏障、植物寶藏,是北碚人避暑休閑度假、回歸自然的伊甸樂園。 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1%以上,生物資源山嶺溝壑、河岸溪畔,無不密林掩映,堆綠聳翠,游之賞心、觀之悅目。森林內,分布最廣的是馬尾松林。

徜徉林中綠色長廊,不僅空氣格外清新,可盡享天然氧吧之利,而且還可聆聽松濤天籟之音。每當陣陣山風過處,松林樹冠便起綠浪波瀾,或歡快或低沉的濤聲,高低起伏,大小變幻,聲調多變,旋律自然,如同交響大師筆下的奏鳴曲,誘人歌吟,令人陶醉。

參考資料來源於優友重慶旅遊網www .uu023.com詳細介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