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許繼峰

中國地質大學許繼峰

發布時間: 2021-02-26 05:03:09

Ⅰ 河南省中牟縣有幾所大學 分別叫什麼

有以下9所大學:

1、武警鄭州指揮學院:武警鄭州指揮學院組建於1983年11月,是武警部隊首批"隊改校"的5所初級指揮學校之一。 學院位於省會鄭州和古都開封之間的中牟縣城,北依鄭開大道,南臨310國道,距鄭州國際機場3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學院佔地面積416畝,南北長480米,東西寬552米。

拓展資料:

中牟縣隸屬於河南省鄭州市,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隸屬河南省會鄭州,古稱圃田、牟州,漢朝設縣,是歷史上最早的奴隸起義萑(huán)苻澤起義、著名的官渡之戰發生地,是道家名師列子、美男子潘安、民族英雄史可法等歷史名士的故鄉。中牟縣土地總面積917平方公里,人口47萬,轄11個鄉鎮、3個街道。

截至2016年,中牟縣共有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7所,普通高中4所,普通初中21所,普通小學75所,幼兒園在園幼兒31267人。

Ⅱ 九瑞地區中生代岩漿活動及其與成礦關系

羅小洪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向塘)

摘要:通過對九瑞地區中生代不同時期形成的花崗岩的研究,認為該區主成礦期前(160~200Ma)形成C型埃達克岩,這時的地殼是增厚的地殼(>40km),隨後在該地區的軟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的伸展減薄作用過程中,形成Ⅰ型花崗岩(130~160Ma)及其有關礦床,達到該地區銅金成礦高峰期。隨著地殼減薄作用進一步加強,岩漿活動和成礦作用減弱。不但強調Ⅰ型花崗岩的成礦專屬性,而且也強調成礦時間,強調大地構造環境轉換期成礦。

關鍵詞:C型埃達克岩;大地構造環境轉換;成礦;九瑞

岩漿岩是地球動力學過程的記錄之一,也是研究殼幔作用與成礦的窗口。岩漿活動是本區銅金成礦的主導因素。探討伸展造山作用與成礦的關系,研究者比較多(馬長信等,1999;盧樹東等,2004)。本文將從研究該區中生代岩漿岩的成因的不同,以及從其岩石地球化學特徵對比出發,探討該區中生代地殼線型減薄作用。從而證明與形成武山、城門山礦床有關的代表主成礦期的花崗岩為Ⅰ型花崗岩,應為增厚(>40km)地殼在減薄過程中形成的,在地殼減薄到一定程度後,地幔物質混入,形成與礦有關的武山、城門山花崗閃長斑岩,強調大地構造環境轉換期成礦。

1 區域中生代岩漿活動概況

區內中生代岩漿活動較強,以小型岩體成帶展布為特徵。出露約30個小岩體,呈北西西和北東東向帶狀分布,呈北西西向近緯向線性分布為主成礦期前和主成礦期花崗岩,范圍約900km2,單個岩體出露面積為0.01~2.5km2,總面積約14km2。另一條為主成礦期後花崗岩帶,近北北東向沿贛江斷裂帶呈帶狀展布。其中城門山、武山、東雷灣3個岩體呈岩株產生,其他岩體呈岩牆或岩脈。主成礦期岩體以武山(140Ma)、城門山花崗閃長斑岩體(148Ma)為代表,主成礦期前岩體以東雷灣(196Ma)、寶山(176Ma)花崗閃長斑岩體為代表,主成礦期後則為武山煌斑岩(107Ma)、城門山石英斑岩(103Ma)和沿贛江斷裂帶分布的星子二雲母花崗岩(100Ma)、海會變斑狀(眼球狀)花崗岩(107Ma)為代表。岩體屬淺成-超淺成相,岩石類型主要有閃長岩、石英閃長玢岩、花崗閃長岩與石英斑岩等,其中以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閃長玢岩占絕對優勢。造岩礦物主要由斜長石、鉀長石、石英組成,其次為黑雲母、角閃石。岩石以斑狀結構為主。

2 區內3個時期的岩漿岩特徵

2.1 岩漿岩研究概況

主成礦期前形成的東雷灣,寶山花崗閃長斑岩體為C型埃達克岩。埃達克岩(adakite)是1978年在阿留申的Adak島上發現的(Kay,1978),Defant et al.和Drummond et al.(1990)從現代火山弧中釐定出一種新的富鈉火成岩——「adakite」(絕大多數學者給出的中文譯名為埃達克岩),現己引起廣泛關注(張旗,王焰,1999;李獻華,2002,等)。

張旗、李獻華、熊小林(2001)在研究中國東部和西部燕山期岩漿作用時,發現有許多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類似埃達克岩的地球化學特徵,但它們是陸相的,產於板內環境,其成因與板塊的消減作用無關,而可能是加厚的陸殼底部的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因此,埃達克岩可分為O型和C型的兩類,O型埃達克岩與板塊的消減作用或玄武岩底侵作用有關,C型埃達克岩則是加厚的地殼底部的中-基性岩部分熔融的產物。C型埃達克岩富K(大部分仍然是鈉質的,即K2O/Na2O<1,少數為鉀質的),產於大陸內部,可能是玄武岩漿底侵到加厚的陸殼(>40km)底部導致的下地殼中基性變質岩部分熔融的產物。兩類埃達克岩的對比見表1。

表1 兩類埃達克岩的對比

主成礦期形成的武山、城門山花崗閃長斑岩,為Ⅰ型花崗岩。謝桂青,胡瑞忠,賈大成等(2002),認為主成礦期後形成的武山煌斑岩為擠壓隆起轉變為拉張裂陷,在軟流圈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拉張時形成的基性岩脈。

2.2 3個不同時期花崗岩的岩石學、岩石化學特徵

2.2.1 樣品採集與測試

主成礦期前的東雷灣和寶山岩體,樣品分別采自兩個岩體的坑道中,樣品送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分析,其中Ce、La、Sc、Y、Dy、Er、Eu、Gd、Ho、Hf、Lu、Nd、Pr、Sm、Tb、Tm、Yb、Ta、Co、Cs、Ni、Th、Nb、U採用等離子體質譜法,Ba、Sr、Cr、Rb、V、Zr採用壓片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SiO2、Al2O3、MgO、CaO、TFe2O3、Na2O、K2O、TiO2、P2O5、MnO採用熔片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CO2採用電導法,

圖4 岩漿岩的球粒隕石標准化的(La/Yb)N-YbN圖解(據Drummond et al.,1990,王強等,2001)

東雷灣寶山「C」型埃達克岩強烈虧損HREE和Y,暗示埃達克岩漿熔出後的殘留物中有石榴石,形成榴輝岩或含石榴石的麻粒岩,而富Al、Sr,無負銪異常則說明殘留物中無斜長石(Taylor et al.,1985;劉勇勝等,1998)。實驗研究表明,埃達克岩可以在較寬的壓力范圍內(10~32kbar)

由低鉀拉斑玄武岩脫水熔融形成,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形成的壓力較高(18~26kbar),大約相當於60~85km深度(Drummond and Defant,1990;Rapp et al,1991;Peacock et al,1994)。Defant and Drunmond(1990)和Kay等(1993)認為,在增厚的地殼下因拆沉作用形成的岩漿與年輕的、熱的俯沖岩片熔融產生的岩漿有相似的成分(如高La/Yb、Sr),因為兩者都是高壓下基性岩熔融形成的,殘留物為不含斜長石的榴輝岩。

一般認為,由地幔部分熔融直接形成埃達克岩的可能性極小(Defant and Drummond,1990;Martin,1999;Atherton and Petrofed,1993)根據埃達克岩具有高的Sr/Y和La/Yb比值,低的Yb和HREE豐度以及Sr和Ba的正異常,玄武岩漿的分離結晶(斜長石、角閃石和輝石)、岩漿混合及地殼岩石的混染成因也是不可能的(Martin,1986,1999;Defant and Drummond,1990,1993;Drummond and Defant,1990;Atherton and Detford,1993)。因此,不論是O型或C型埃達克岩,都是鎂鐵質岩石在高壓下部分熔融形成的,殘留物為榴輝岩或含石榴石的麻粒岩。

表2 花崗岩化學分析(主元素%,微量元素μg/g)

3 不同時期岩漿岩成因及大地構造意義討論

由上述岩漿岩的論述可知,在主成礦期前(170~200Ma)形成東雷灣、寶山C型埃達克岩時,該區為擠壓環境,地殼增厚(現在的莫霍面深度應為32.5km),這時下地殼可能變成榴輝岩,從而拆離並下沉到地幔中(拆沉),這個拆沉過程將導致下地殼下部或拆沉的下地殼的上部與相對熱的地幔接觸,進而引起下地殼熔融和埃達克岩的形成。東雷灣、寶山岩體形成後,埃達克岩漿房被一定程度地抽空,這時,區域構造發生了轉換,由擠壓轉換至伸展,形成了不均衡的物理化學環境,軟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伸展、減薄,一定地幔物質混入岩漿房,岩漿上侵形成武山、城門山主成礦期Ⅰ型花崗閃長斑岩。爾後,岩漿房繼續被抽空,區域進入了較為穩定的伸展期,在軟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進一步減薄過程中,形成含有更多地幔物質的武山煌斑岩脈,物理化學環境由強烈的不均衡演化至較為均衡,岩漿活動由減弱至終止。必須強調的是,當地殼開始減薄作用時成礦,在區域構造發生轉換時形成的Ⅰ型花崗閃長斑岩是主成礦期岩體,應強調轉換期成礦。當緯向線性減薄作用進一步發展,物理化學環境趨於均衡時,並不成礦,只形成沒有礦化蝕變的煌斑岩。

本文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埃達克岩與Ⅰ型花崗岩如何更有效去研究區分,目前在區內甚至國內都還是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本文得到了楊建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祥雲博士的幫助,作者並與李武顯博士進行了有益的討論,在此一並致謝。

參考文獻

[1]崔學軍,趙贛,陳祥雲等.江西廬山中生代構造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齡研究.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2(6):646~649

[2]盧樹東,高文亮,汪石林等.江西彭山錫鉛鋅多金屬礦床成礦特徵與成因淺析.華東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1~4

[3]馬長信,項新葵.贛北燕山期花崗岩漿的底辟伸展造山作用.華東地質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4~8

[4]史曉穎.35Ma——地質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自然周期:自然臨界的概念及其成因.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1996(3):235~241

[5]王焰,張旗,錢青.埃達克岩(adakite)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構造意義.地質科學,2000(2):251~256

[6]王強,許繼鋒,趙振華.一種新的火成岩——埃達克岩的研究綜述.地球科學進展,2001(2):201~206

[7]王強,趙振華,熊小林等.底侵玄武岩下地殼的熔融:來自安徽沙溪adakite質富鈉石英閃長玢岩的證據.地球化學,2001(4):353~360

[8]謝桂青,胡瑞忠,賈大成等.贛西北基性岩脈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意義.地球化學,2002(4):329~337

[9]張旗,王焰,錢青等中國東部燕山期埃達克岩的特徵及其構造-成礦意義.岩石學報,2001(2):236~242

[10]張旗,錢青,王二七等.燕山中晚期的中國東部高原:埃達克岩的啟示.地質科學,2001(2):248~255

[11]張旗,王焰,王元龍.燕山期中國東部高原下地殼組成初探:埃達克質岩Sr、Nd同位素制約.岩石化學,2001(4):505~512

[12] Defant M J, Drummond M S. Derivation of some modern are magmas by melting of young subcted lithosphere. Nature, 1990,347:662~665

[13] Kay R W. Aleutian magnesia n andesites:melts from subcted Pacific Ocean crust. J. Volcanol. Geotherm. Res.,4:117~132

The Mesozoic Magma Activity and Relation with Mineralization in Jiu-Rui Area

Luo Xiaohong

(Ji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ngtang 330201 )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Mesozoic granites formed at different time in Jiu-Rui area, it』s concluded that C-type adakites come into being before the primary mineralization time , when the earth』s crust is incrassate, then ring the cours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scent and the lithosphere』s estension or attenuation, I -typegranites and their orebodies formed and Cu or Au mineralization reached the climax. With the incrassation of the earth』s crust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magma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action weakened. The paper emphasizes not only the exclusive speciality of I -type granites, but also the mineralizationtime and the mineralizationaction ring the geotectonic environmental conversion time.

Key words: C-type adakites; Geotectonic environmental conversion; Ore-forming; Jiu-Rui area

Ⅲ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辦學條件

截止2014年9月,學校設有水利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機械學院、電力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軟體學院、體育教學部、人文藝術教育中心、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電大開放教育辦公室等19個教學單位;開設61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學院名稱專業水利學院 本科: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資源與環境學院 本科: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築方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木與交通學院 本科:土木工程(含專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專科:建築工程技術國際教育 機械學院 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運輸、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力學院本科: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本科: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消防工程、應用化學信息工程學院 本科: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與經濟學院 本科:經濟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物流管理
專科:會計電算化 外國語學院本科:英語、對外漢語、俄語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建築學院本科:建築學、城市規劃、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法學院本科:法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國際教育學院本科:地質工程(災害管理方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英語、俄語、漢語國際教育
專科:建築工程技術、會計電算化 軟體學院 專科:軟體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圖形圖像製作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水利水電工程、水文水資源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等42個本、專科函授教育專業 截止到2014年9月,學校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34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039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396人;教授185人,副教授387人。學校8個一級學科具有副教授評審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學校聘請鄭強、劉光鼎、王思敬、林皋、趙國藩、李焯芬、厲以寧等百餘名國內外知名學者、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擔任學校兼職教授 。
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顧金才、王浩、倪維斗、周豐峻
特聘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王光謙 截止到2014年9月,學校擁有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7個,國家級和省級卓越工程師專業教育建設點8個,國家級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8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擁有13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二級重點學科,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特色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地質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農業水利工程。 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 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11個)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學、交通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程管理 、藝術設計 、數學與應用數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會計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 工業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建築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省級精品課程(15門):《水工建築物》(2003年,負責人:孫明權)、《岩石力學》(2003年,負責人:劉漢東)、《水力學》(2004年,負責人:李國慶)、《土力學》(2005年,負責人:劉漢東)、《機械控制理論》(2006年,負責人:楊振中)、《技術經濟學》(2006年,負責人:李創)、《機械設計》(2007年,負責人:嚴大考)和《地下水動力學》(2007年,負責人:陳南祥)
校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院系負責人年度級別中國農業水資源雙語教學水利學院周振民校級工程地質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黃志全2011校級橋梁工程土木與交通學院趙順波校級操作系統信息工程學院朱貴良校級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學院劉仕平2007校級汽輪機原理電力學院張利平2007校級工程水文學水利學院孫保沐2007校級無機及分析化學環境與市政學院劉秉濤2007校級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學院康迎賓2007校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張梅2007校級管理學原理管理與經濟學院朱雪芹2007校級高等代數數學與信息學院劉法貴2007校級房屋建築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陳愛玖2007校級工程圖學基礎土木與交通學院趙艷霞2007校級數據結構信息工程學院庄晉林2005校級水電站水利學院張麗2005校級混凝土結構土木與交通學院趙順波2005校級建築材料土木與交通學院邢振賢2005校級機械控制理論機械學院楊振中2005校級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1個):《水文工程地質》(陳南祥)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土木工程綜合訓練實驗教學中心、水利實驗中心、機械工程與車輛實驗中心、大學物理實驗示範中心、地質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學與信息科學實驗中心
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工程力學實驗示範中心、數學實驗示範中心
省級教學團隊(5個):「地質工程教學團隊」、「水力發電動力工程教學團隊」、「土木工程結構類課程教學團隊」、「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工科分析數學教學團隊
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水工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科研團隊」 截止到2014年,學校有2個部級重點學科,13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二級重點學科(不含一級學科);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涵蓋了5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3個專業學位類別、14個專業碩士學位領域。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國家首批具有推薦並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高校,是具有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學位授予資格的高校。1986年開始,學校曾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3年通過博士點驗收,成為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單位 。 碩博士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 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 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 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農業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14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農業工程、機械工程、項目管理、動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
重點學科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省部級重點學科一覽表 序號 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3) 二級學科重點學科 級別1 土木工程 1 岩土工程 省級2 結構工程 3 市政工程 4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5 橋梁及隧道工程 2 水利工程 6 水文學及水資源 7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8 水工結構工程 9 水利水電工程 10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3 數學 11 基礎數學 12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13 應用數學 14 運籌學與控制論 4 機械工程 15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16 機械電子工程 17 機械設計及理論 18 車輛工程 5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9 工程熱物理 20 熱能工程 21 動力機械及工程 22 流體機械及工程 6 控制科學及工程 23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24 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25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6 計算機系統結構 27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28 計算機應用技術 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29 礦產普查與勘探 30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31 地質工程 9 農業工程 32 農業機械化工程 33 農業水土工程 34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10 環境科學與工程 35 環境工程 11 軟體工程 36 軟體工程 12 林學 37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13 管理科學與工程 38 管理科學與工程 3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40 水力發電工程 部級41 農田水利工程 國內交流 2007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與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聯合開辦以武術和中原文化為特色的英語本科和對外漢語本科項目。
2011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聯合開辦以中華文化國際推廣為特色的英語、俄語和對外漢語本科項目(含不同國家和地區語種方向)。
校企合作企業名單
水利部農田灌溉研究所、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登封電廠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中心、新鄉市人民政府、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科達節能環保有限公司。 國際合作 學校1958年起就先後接受越南、尼泊爾、印度尼西亞、喀麥隆等國留學生,1960年學校受水利電力部委託負責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學院。2009年-2012年末,學校與國(境)外2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關系並簽署了人才交流科技合作協議,使學校友好學校遍及五大洲,達到42所。
國際合作辦學項目達到3個。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聯合開設了《建築工程技術》與《會計電算化》兩個專科專業;與英國提賽德大學聯合開設了《地質工程》本科專業。
學校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到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等國進修、考察或開展合作研究。通過學校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辦學項目,2009年-2012年末,學校共派出3批次共21人接受並參與了澳方的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與交流。 2005年,在全國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優秀學校。
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單位」
2007年,學校教務處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08年,被河南省授予「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稱號 。
2008年,在國家水利科技大會上,學校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2010年,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獲得中國志願者集體的最高榮譽——「第八屆中國志願者優秀組織獎」。
2011年,在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位居第一名並獲得「優秀」稱號。
2014年先後榮獲「最具就業競爭力的10張河南教育名片」、「全國大學生就業最佳企業評選優秀組織高校獎」和「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等榮譽。同年在第三方權威性數據機構發布的《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預警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2013年度報告中,學校位居河南省本科院校就業競爭力第一名。
學校十分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大學生藝術教育。連續16年榮獲「河南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連續18年榮獲河南省及鄭州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藝術教育一類院校」。

Ⅳ 秦嶺和華北岩石縱波速度及其對地殼低速層成因的啟示

趙志丹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陽550002)

高山駱庭川張本仁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化學研究所,武漢430074)

謝鴻森郭捷許祖鳴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陽550002)

摘要人們在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中、下地殼發現了低速層,並從不同角度來解釋它的成因。作者對采自秦嶺和華北地區的138個樣品進行了高溫(達1500℃)和高壓(達3GPa)條件下縱波速度的測定結果,探討了岩石縱波速度的一般特徵,並且發現了岩石縱波低速現象。通過對實驗產物的礦物組成和結構等的綜合研究表明,含水礦物(角閃石或黑雲母)的脫水、相變和部分熔融導致岩石出現縱波低速現象。實驗結果表明含水礦物脫水熔融可能是引起研究區或世界其他地區出現地殼低速層的重要機制。

關鍵詞地殼低速層岩石縱波速度脫水和相變部分熔融秦嶺造山帶華北克拉通

1引言

本世紀50年代以來,以地球物理為主的地殼深部探測和對地球深部物質的實驗研究使我們對岩石圈,特別是大陸岩石圈不斷加深了解。其中地殼低速層就是深部地球物理的重要發現之一,它分布在世界的許多地區,如阿爾卑斯、北美、西藏、華北和秦嶺造山帶等地區,而且其中的許多地區是具有高熱流的構造或地震活動帶[2,12,13,14,19]

人們用多種方式來解釋地殼低速層的成因。有人認為它是由流體、大規模的推覆體或韌性剪切帶等引起的軟層[8,9]。其他學者則從實驗室中地殼礦物和岩石的成分及其物理化學性質出發,認為石墨、含鹽流體、或者礦物脫水相變及岩石部分熔融導致了低速層的出現[2,4,8,9]。從已有的研究看,迄今尚無一種理想的模式完滿解釋地殼低速層的成因。本文測定了采自秦嶺造山帶及其鄰區和華北克拉通的138個岩石樣品高溫高壓下的縱波速度,探討了實驗結果並應用實驗數據解釋研究區內地殼低速層的成因。

2樣品和地質背景

研究區包括秦嶺造山帶及其鄰區和華北克拉通(五台山和內蒙古)。系統採集樣品的地質單元主要是前寒武紀基底和不同時代的侵入體,其變質程度包括榴輝岩相、麻粒岩相、角閃岩相和綠片岩相岩石,它們可以作為地殼主要岩類的代表(表1)。選取新鮮、肉眼見不到裂隙和無次生變化的岩石進行實驗。每個實驗樣品還配套進行顯微觀察、密度測定和岩石化學分析。對實驗產物還進行了鏡下鑒定和電子探針分析。

表1採集實驗樣品的地質單元

3實驗方法

實驗是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質實驗室完成的。YJ-3000t六面頂靜態超高壓裝置可以在給定的時間內(幾分鍾至100小時)在腔體內產生高達6.0GPa同時1600℃的溫度和壓力。實驗樣品為長33mm、直徑12mm的圓柱體,葉蠟石粉壓塊作為傳壓介質。圓柱狀的樣品由3層不銹鋼箔加熱器包卷置於葉蠟石粉壓塊中。樣品室的溫度由已標定的功率—溫度工作曲線得出。高溫高壓條件下樣品的波速由彈性波發射和接收裝置所獲得的數值信號計算得出。實驗和計算方法詳見謝鴻森等[17]和Xu等[18]

為模擬研究區地殼和上地幔的實際溫度和壓力條件,依據各構造單元的不同地溫分布曲線給出的壓力(P)和溫度(T)的對應關系[7],在p、T同步增加的條件下,測出每個樣品在一系列p(達3.0GPa)、T(達1500℃)值下的縱波波速Vp值。不銹鋼箔加熱器在溫度上升達到其熔點後會熔斷,因此每個樣品的加溫加壓過程即以加熱器熔斷為終結,每個樣品實驗終結時的壓力和溫度各不相同,最高的分別可達3GPa和1500℃,普遍都超過了1000℃和1GPa。取地壓增加梯度為0.03GPa/km,將壓力p(GPa)換算成深度h(km),獲得的大量數據表示於Vp—h圖中。

4岩石高溫高壓實驗縱波速一般特徵

圖1給出了6個樣品的Vp—h關系。各類岩石樣品的Vp值隨深度h增加表現出3段特徵,在第一段0~10km深度范圍內,Vp值快速增加,表明0.3GPa的壓力已使岩石內部裂隙基本閉合。在第二段10~30km深度,Vp值仍隨深度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幅度減弱,幾乎所有樣品都在750~920℃和0.63~0.90GPa(相當於21~30km)范圍內達到了最大值Vp.max,第2段的縱波波速特徵(dVp/dh和Vp,max的大小)可以代表各類岩石樣品的本質特性。第3段,即Vp值達到最大值Vp,max之後的變化呈現兩種趨勢,第1種是基本上隨壓力增大,Vp值恆定於Vp,max值附近;第2種是從Vp,max值開始逐漸下降,在1100~1200℃和0.99~1.50GPa(約33~50km),有54個樣品顯示了這類現象,占總數的1/3以上,我們將這種達到Vp,max值之後又下降的現象稱為縱波低速現象。這種現象對解釋地殼低速層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

圖1部分實驗樣品的Vp—h圖

1—大河群基性麻粒岩;2—秦嶺群斜長角閃岩;3一秦嶺群大理岩;4—甘溝石英閃長岩;5—寬坪群雲母石英片岩;6—伏牛山花崗岩

5出現縱波低速現象樣品的特徵

具有縱波低速現象的54個樣品的特徵總結在表2中,其中5個樣品的Vp—h關系見圖2。對實驗產物進行了鏡下觀察和電子探針分析,以求發現導致縱波低速現象的原因。

表2實驗岩石縱波低速現象統計表

續表

① 岩石樣品所達到的縱波最大值Vp,max及其對應的壓力和溫度;②岩石樣品所達到的縱波最小值Vp,min及其對應的壓力和溫度;③岩石Vp值下降幅度,ΔVp=Vp,max—Vp,min;④岩石Vp值下降百分率,ΔVp=(△Vp/Vp,max)×100%。

54個出現縱波低速現象的樣品,主要是斜長角閃岩、石英閃長岩、麻粒岩、輝長岩、大理岩、雲母斜長片岩等。除大理岩等極少數樣品外,絕大多數樣品含有角閃石或黑雲母。若從實驗的138個樣品來看,含有角閃石的各種岩類都出現了縱波低速現象。

圖2出現縱波低速現象的樣品的Vp—h圖

圖例中的樣號同表2中序號一致

絕大多數樣品在750~920℃、0.63~0.90GPa(約21~30km)范圍內達到最大值Vp,max,之後在1100~1200℃、0.99~1.50GPa(約33~50km)范圍內降至最小值Vp,min。設下降幅度△Vp=Vp,max—Vp,min,則有7個樣品的△Vp值超過1.0km/s(表2),它們是2個斜長角閃岩、2個變基性火山岩、1個輝長岩、1個麻粒岩和1個大理岩。從降低程度來看,Vp,min值比Vp,max值最多降低達到21%(樣品號5和37)。三種主要類型岩石的特徵描述如下:

含角閃石或黑雲母的岩類:全部實驗樣品中,含有角閃石或黑雲母的岩石樣品都出現了縱波低速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在角閃石或黑雲母的邊部有熔融玻璃(例如18號樣品)。熔融玻璃出現在角閃石(或黑雲母)和淺色礦物(斜長石或石英)的邊界上,並呈無色、棕色或淡黃色。熔融玻璃約占整個樣品的5%~10%。電子探針結果發現了有的角閃石已脫水、相變形成了輝石(例如樣品39)[20]

大理岩:實驗樣品中的大理岩都出現了縱波低速現象。樣品均由原來的淺色或無色變成了綠色或深綠色。有的樣品出現了小氣孔(小於1mm),這可能是其中的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或白雲石)釋放出二氧化碳後的殘余結構。鏡下顆粒之間出現大量的黑色全消光物質,可能是碳酸鹽類礦物相變的產物[20]

花崗岩:圖3是部分花崗岩的Vp—h關系,其中未發現縱波降低現象。花崗岩樣品中不含角閃石或只含少量黑雲母,實驗產物中除了發現有大量裂隙外,無明顯變化,而且未發現熔體。我們可以認為在花崗岩類樣品中,由於無或只有少量的含水礦物,使得產物中沒有出現脫水、相變或部分熔融。

以上討論可以簡單總結為,碳酸鹽類礦物的去氣作用和相變導致大理岩的縱波低速,並遺留了一些氣孔;而在存在含水礦物的岩石中,縱波低速則是由脫水、相變和部分熔融引起的。

圖3部分花崗岩樣品的Vp—h圖

LZ1-3—二朗坪黑雲母花崗岩;LZ2-3—滿子營黑雲母花崗岩;LH-6—老虎溝花崗岩;DL-2—黃陵花崗岩;EL-7—二里壩奧長花崗岩;WJ-1—王家會花崗岩

6討論

已有的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在室溫條件下,岩石的Vp值隨外加壓力的增大而單調增加或基本恆定在某個值,而在恆壓升溫實驗中,隨著溫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外加溫度無疑是導致岩石波速下降的根本原因[1,4,11]

許多研究者解釋了岩石波速隨溫度增加而降低的原因,Kern[10]在壓力小於0.6GPa條件下實驗證實礦物的顆粒邊緣的裂隙會因熱膨脹而張開;Christensen[1]則認為礦物顆粒邊緣的孔隙在1GPa以上對波速的影響很小,即在地殼深處條件下,裂隙的作用不再是重要的。其他的實驗結果支持礦物脫水和相變是引起岩石波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如石英岩或富硅質的岩石在接近石英α—β相轉變的溫度范圍時岩石波速的急劇下降[10]。本文實驗結果進一步證明在富含角閃石或黑雲母的岩石中,脫水、相變和部分熔融可以導致整個岩石的波速降低。

本文的實驗試圖模擬地殼深部的溫壓狀態,即在波速測定過程中,溫度和壓力同時上升,岩石樣品在外加壓力逐漸增大的過程中,礦物邊緣的熱膨脹引起裂隙張開已變得十分困難。138個樣品的實驗產物中都發現了存在不同規模的裂隙,不僅在出現低速現象的54個樣品中,而且在沒有出現低速現象的樣品(如花崗岩)中裂隙似乎更多,因此裂隙似乎不是引起岩石波速下降的決定性因素。實驗中出現低速現象的樣品均為含有角閃石或黑雲母的(大理岩除外),對實驗產物電子探針分析結果表明已出現了角閃石—輝石相變。

脫水對熔融的發生起了促進作用。以本次實驗的花崗岩為例,外加的溫壓條件已處於其液相線之上,但鏡下鑒定未發現其產生部分熔融,也沒有出現縱波低速現象。由此看來,或者外加水,或者岩石含有飽和水(水以OH-形式存在於含水礦物中)對岩石中熔融的發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出現低速現象的樣品除大理岩外,都有含水礦物(角閃石或黑雲母),脫水早於部分熔融,並成為後者的先決條件。部分熔融的出現又進一步降低了岩石的波速。地殼中、下部產生部分熔融,或規模不等的岩漿房、岩漿層,從物理性質上也可滿足低速高導層的條件。如東非裂谷(肯亞)、美國黃石公園等地的地震層析成像所探測到的地殼低速體就被認為是部分熔融物質[15]

實驗岩石的脫水作用的發生,以該岩石最大波速所對應的溫壓條件作為起始條件,對含角閃石的岩石來說,起始溫壓多集中在700~800℃、0.6~0.7GPa;降至波速最小值可能對應著礦物脫水程度最高和出現相當數量的部分熔融。

上述討論表明,礦物脫水相變及由之誘發的部分熔融確實是岩石出現低速現象的原因,另據其他研究者的實驗結果[5],礦物脫水相變、岩石部分熔融時其電導率明顯增加,這樣上述過程可以同時導致岩石低速和高導現象。

秦嶺地區和華北內蒙古、五台山地區的中、下地殼物質組成和熱狀態同本文中出現低速現象的實驗條件是可以類比的。研究區的中、下地殼以達到角閃岩相的岩石(如斜長角閃岩、變基性火山岩等)為重要的岩石類型,而且大量存在以角閃石為主的含水礦物[6,16]。已有研究成果揭示出,秦嶺和華北地區均為高熱流區。地溫分布曲線顯示[7],中、下地殼可以達到本次實驗中角閃石脫水的起始溫壓條件(約700℃、0.6GPa)。至少有兩種可能性存在,一種是部分中地殼本身發生了礦物脫水相變和少量部分熔融,形成低速高導層;另一種可能是類似Etheridge等[3]的研究結果,即礦物脫水相變和部分熔融發生於中地殼的底部或者下地殼,所產生的高溫高壓水或部分熔融物質上升至中地殼並被上覆的蓋層圈閉引起了低速高導層。因此以角閃石為主的脫水相變或由之引起的岩石局部熔融是研究區內產生地殼低速層的重要原因之一。

7結論

對54個實驗樣品的礦物組成和顯微結構的研究表明,礦物脫水相變和由它誘發的部分熔融是岩石出現縱波低速現象的原因。礦物脫水相變或部分熔融是導致秦嶺和華北地區,也可能是世界許多地區,存在地殼低速高導層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同時解釋低速和高導這兩種性質的成因,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進行高溫高壓條件下岩石波速和電導率的綜合測量,並進行多次平行實驗和多次採集實驗產物,以更好地限制實驗中相變、熔融等發生的確切過程。

致謝歐陽建平教授、胡以鏗、張宏飛、許繼峰副教授和周文戈博士提供部分樣品,同劉慶生副教授進行了有益的討論,鄧晉福教授和F.Wenzel教授提供了熱情幫助,作者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N.I.Christensen.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ies in rocks at high temperatures,critical thermal gradients,and crustal low-velocity zones,J.Geophys.Res.,1979,84(12),6849~6857.

[2]崔作舟,尹周勛,高恩元等.青藏高原速度結構和深部構造.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60~72.

[3]M.A.Etheridge,V.J.Wall,S.F.Cox,et al..The role of the fluid phase ring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J.Metamorph.Geol.,1983.1,205~226.

[4]D.M.Fountain.The Ivrea-Verbano and Strona-Ceneri zones,northern Italy:A cross sec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new evidence from seismic velocities of rock sample.Tectonophysics,1976,33,145~165.

[5]高平,劉若新,馬寶林等.綠泥石片岩和斜長角閃岩在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及其應用.地震地質,1994,16(1),83~88.

[6]S.Gao,B.R.Zhang,T.C.Luo,et al..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cratons.Geochim.Cosmochim.Acta,1992,56,3933~3950.

[7]高山,張本仁.秦嶺造山帶及其鄰區岩石的放射性與岩石圈的現代熱結構和熱狀態.地球化學,1993,3,241~245.

[8]R.D.Hyndman,L.L.Vanyan,G.Marquis,et al..The origin of electrically conctive lower continental crust:saline water orgraphite?Phys.Earth Planet.Int.,1993,81,325~344.

[9]姜本鴻,袁登維,吳玉華.殼內低速層與地震活動關系.地質科技情報,1992,11(4),9~21.

[10]H.Kern.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on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ies in quartz-bearing and quartz-free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Tectonophysics,1978,44,185~203.

[11]H.Kern and V.Schenk.A model of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Calabria,southern Italy,based on laboratory data.Earth Planet.Sci.Lett.,1988,87.325~337.

[12]S.Mueller and M.Landisman.Seismic studies of the Earth's crust in continents,I,Evidence for a low velocity zon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thosphere.Geophys.J.,1966,10,525~538.

[13]D.H.Shurbet and S.E.Cebull.Crustal low-velocity layer and regional extension in Basin and Range Province.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1971,82(11),3241~3243.

[14]孫武城,李松林,羅力雷等.初論華北地區的地殼低速層.地震地質,1987,9(1),17~26.

[15]王學穎,高銳,鄧晉福等.國際岩石圈計劃(ICP)述評.見:項仁傑、史崇周、馮昭賢主編,地殼和上地幔研究(八十年代進展).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4~24.

[16]吳宗絮,鄧晉福,趙海玲等.華北大陸地殼—上地幔岩石學結構與演化.岩石礦物學雜志,1994,13(1),106~115.

[17]謝鴻森,張月明,徐惠剛等.高溫高壓下測量岩石礦物波速的新方法及其意義.中國科學(B輯),1993,23(8),861~864.

[18]J.A.Xu,Y.M.Zhang,W.Hou.H.G.Xu,J.Guo,Z.M.Wang,H.R.Zhao,R.J.Wang,E.Huang and H.S.Xie.Measurements of ultrosonic wave velocitie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for window glass,pyrophyllite,and kimberlite up to 1400℃ and 5.5GPa.High Temperatures-high Pressures,1994,26,375~384.

[19]袁學誠.秦嶺造山帶的深部構造與構造演化.見:葉連俊,錢祥麟,張國偉主編.秦嶺造山帶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1,174~184.

[20]趙志丹.東秦嶺河南伊川—湖北宜昌地學斷面地球化學研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學位論文,1995.

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設施設備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科研儀器設備7770萬元,其中萬元以上設備6676萬元,擁有國際先進、中國領先的完備的開展固體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研究的測試分析儀器,其中包括地質和環境樣品物質成分與物質性質分析、地質年代學測定、礦物結構與形貌觀測、高溫高壓實驗模擬等四大系統。
2002年至2006年,對全所的基礎設施、有機礦物和同位素實驗大樓、流動人員公寓和長沙中心供電系統等進行了全面改造,改造面積約4.2萬平方米;興建了15000平方米科研綜合大樓。 館藏資源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圖書館以數字資源為主,通過集團采購的形式,訂有全文資料庫6個(ACS Journals、Elsevier_SD、Nature、Science、Wiley、Oxford University Press),通過中圖公司訂購資料庫1個(AGU),單點開通資料庫2個(RSC、Annual Reviews);藉助院圖、國家平台開通Springlink、Taylor & Francs、Geoscience、CNKI、ISI等全文資料庫、文摘庫近100個,涵蓋外文期刊6000多種,中國之外的博碩士論文33萬多篇,外文會議錄2.9萬多卷,外文圖書、工具書3.8萬多冊,中文期刊近10000萬種,中文博碩士論文151萬多篇。
截至2009年7月,研究所圖書總藏量共計12017種13047冊,其中外文圖書2599種2730冊;期刊552種12845冊(合訂本);學位論文1280種2388冊。 截至2013年底,廣州地化所共有在職職工311人,其中科技人員198人、科技支撐人員75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8人;共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6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傅家謨、彭平安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謝先德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序號姓名入選年度序號姓名入選年度1彭平安19962宋之光20003陳繁榮20014陳鳴20025徐義剛20036曾永平20037孫衛東20048應光國20059孫亞莉200510宋茂雙200611單業華200612任鍾元200713王焰200814游靜200915程和發200916許繼峰200917夏小平200918麥碧嫻201019羅春玲201020肖賢明201121朱潤良201122陳多福201223何宏平201224陳華勇201225孫新蕾201226熊小林201327王岳軍2013參考資料: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序號姓名入選年度序號姓名入選年度1彭平安19942陳鳴19983徐義剛19994趙建新20005許繼峰20046陳衍景20047孫衛東20058麥碧嫻20059曾永平200510肖賢明200611應光國200612陳多福200713何宏平200714王岳軍200815熊小林200816王強201017王新明201018張干201119於志強201220韋剛健201321王焰201322安太成2014參考資料: 截至2009年7月,廣州地化所共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廣州質譜中心、與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聯合建立的「化學地球動力學聯合實驗室」、與蘭卡斯特大學環境中心和城市環境所聯合組建的「國際環境研究與創新中心」、2007年中國科學院批准建立中國科學院珠江三角洲環境污染與控制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並建有「地學與資源科普教育基地」。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資源環境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礦物物理與礦物材料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

Ⅵ 六安名人

皋陶(生卒年不詳)古六國始祖。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司法鼻祖」,與堯舜禹並列上古四聖。
英布(?一公元前196年)六安人。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西漢諸侯王。
劉慶(公元前113一公元前83年)西漢恭王,初代六安王。治下「六地平安」,深得武帝賞識。死後謚為共王,共即「恭「」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並享有漢朝最高的墓葬規格「黃腸題湊」。
李公麟(1049—1106年) 舒城縣人。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元亨兄弟(生卒年均不詳)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於明代末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獸醫學家。兄弟倆所著《元亨療馬集》為我國流傳最廣的獸醫學巨著。
孫家鼐(1827—1909年)壽縣人。清末名相。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段祺瑞(1865—1936年),六安人。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一手主持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內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柏文蔚(1876—1947年)壽縣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方振武(1885—1941年)壽縣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在察哈爾東部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被譽為「抗日名將」。後在蔣介石的脅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在廣東被害。
朱蘊山(1887—1981年)六安市人,中國政治活動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舒傳賢(1899—1931年)霍山縣人,皖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1929年11月發動和領導了六霍起義,創建了紅三十三師。歷任中共霍山縣委書記,六安中心縣委書記,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組織部長。後被張國燾以「改組派」元老秘密殺害。
許繼慎(1901—1931年)六安市人,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軍事家。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和紅一軍軍長,對紅一軍的組建和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31年10月,被張國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時年30歲。1945年,黨的「七大」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追認為烈士。1981年,中共中央將他列為「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傑出將領」。1989年,中共中央又確認其為「無產階級軍事家」。
蔣光慈(1901—1931年)金寨縣人,著名左翼作家、詩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當時安徽省最有影響的學生運動領袖之一。
王明(1904—1974年)金寨縣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胡底(1905—1935年)舒城縣人,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風,化名胡馬等。作為中共中央特科卓越的情報員和錢壯飛、李克農一起,打進蔣介石的最高特務機構——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務調查科。周恩來曾經給予「龍潭三傑」的贊譽。
未名四傑,1925年8月,在魯迅倡導下,文學社團未名社在北京成立,並編輯出版了《莽原》、《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的六名成員,除魯迅和曹靖華外,韋素園、台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都是霍邱葉集人。不久,魯迅到廈門任教,曹靖華去蘇聯留學,韋素園等四人實際成了未名社的骨幹,後人稱為「未名四傑」。
司徒越(1914—1990年)壽縣人,姓孫名方鯤,字劍鳴。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藝術獨樹一幟,飲譽中國書壇。其書法正、草、隸、篆、甲骨文、金文兼優,尤以狂草見長,形成了剛健豪放、婉轉流暢的獨特風格,為海內外所推崇。
洪學智(1913~2006年)金寨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因此被人稱之為「六星上將」。
孫大光(1917~2005年)壽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中國交通和地質礦產工作優秀的領導者。
王祖賢(1967~),中國台灣著名女演員,九十年代華人影視巨星。1967年1月31日生於台灣台北,祖籍安徽舒城。1987年出演電影《倩女幽魂》中「聶小倩」一角紅遍亞洲各地。
程小東,原籍安徽壽縣,1953年生於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編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動作導演。
李從軍: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委員
喬傳秀:浙江省政協主席

Ⅶ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

一、石英閃長岩產出特徵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位於查干敖包鐵-鋅礦的北東側(圖3-14),構造位置位於查干敖包復式背斜軸西部。該岩體東西長約10 km,南北寬約6 km,面積約60 km2,呈岩株狀侵位於石炭系寶力格廟組和奧陶系多寶山組火山-沉積岩中,其上被上侏羅統火山岩覆蓋。在岩體和奧陶系多寶山組火山-沉積岩的接觸部位,往往形成含鐵-鋅礦層及錳礦層的矽卡岩帶。矽卡岩帶的形態和產狀受構造和接觸帶特徵控制,鐵-鋅礦體主要呈似層狀、條帶狀和透鏡狀分布於矽卡岩帶中。近年來,隨著找礦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除查干敖包鐵-鋅礦以外,在查干敖包岩體周圍還陸續發現了以鋅為主的曼特敖包鉛-鋅中型礦床、達賽脫鉛-鋅礦點和數處銅異常。

二、岩石學特徵

由於地表岩石風化較強,樣品采自查干敖包鐵-鋅礦區北部的鑽孔深部(圖3-14)。岩石非常新鮮,呈灰白略帶淺肉紅色。代表性岩石樣品鏡下觀察表明,岩石呈似斑狀結構,基質具半自形-他形細粒結構。岩石礦物組成主要有斜長石(大部分為鈉長石)(≥70%)、普通角閃石(15%~20%)和石英(5%),此外,還見有榍石(<1%)、磁鐵礦(1%~2%)、磷灰石(<1%)、鋯石(<1%)以及少量綠簾石、綠泥石等。斑晶以自形板狀、寬板狀斜長石為主,自形長柱狀、柱狀普通角閃石次之,斑晶大小一般在1~2 mm之間,約占岩石總量的30%~40%。基質主要由他形-半自形細粒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組成,粒度較細,一般在0.1~0.3 mm之間(張萬益等,2008)。

圖3-14 查干敖包鐵-鋅礦區地質簡圖

三、常量元素特徵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主量元素氧化物含量見表3-5。從表3-5中可以看出,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6件樣品的化學分析結果表現為:① SiO2含量為60.70%~62.67%,平均值為61.76%。② Al2O3含量較高,為16.49%~16.97%,平均值為16.81%;A/CNK值為0.80~0.88,顯示鋁略不飽和,在A/NK-A/CNK圖(圖3-15)上,數據投影點位於偏鋁質范圍。③ 鹼含量較高:K2O+Na2O為9.18%~10.48%,平均值為9.74%;K2O含量為3.58%~5.32%,平均值為4.28%;Na2O含量為5.16%~5.89%,平均值為5.47%;Na2O/K2O為0.97~1.56,除編號為CG5的樣品Na2O/K2O<1外,其餘樣品Na2O的含量均大於K2O含量,屬鈉質類型岩石。④ 分異指數(DI)較低,變化范圍為27.85~33.21,平均29.9;CIPW標准礦物計算中沒有出現過鋁質礦物。⑤ 鎂、鈦、磷等含量較高,均高於吉林寶力格地區二長花崗岩。⑥ Mg的分子數較高,變化范圍為61.55~66.24,平均63.16。⑦ 在SiO2-K2O判別圖(圖3-16)上,除一個樣品落入高鉀鈣鹼性系列外,其餘樣品均落入鉀玄岩系列。⑧ 里特曼組合指數σ值為4.31~6.13,平均5.09;屬鹼性岩系列。鹼度率AR=2.63~3.21[AR=(Al2O3+CaO+K2O+Na2O)/(Al2O3+CaO-K2O-Na2O),Wright,1969],在AR-SiO2圖(圖3-17)上,樣品均在鹼性岩區。

表3-5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主元素(wB/%)、稀土和微量元素(wB/10-6)分析結果

續表

圖3-15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A/NK)-(A/CNK)圖

圖3-16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SiO2-K2O圖

圖3-17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鹼度率圖解

四、稀土元素特徵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REE總量為(236.34~260.00)×10-6(表3-5),平均246.45×10-6;LREE/HREE為18.91~20.11,平均19.48,LREE相對HREE更為富集;(La/Yb)N變化於25.33~28.65之間,平均26.43;δEu為0.91~0.98,平均0.95,顯示微弱的Eu負異常。在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准化蛛網圖上(圖3-18),6件樣品的稀土配分曲線極為相似,總體表現為右傾斜型配分曲線,其中重稀土Ho-Lu表現為平坦型,輕稀土元素分餾程度較高。石英閃長岩的微量元素特徵暗示其源區殘留相中有石榴子石以及少量斜長石存在。

五、微量元素特徵

代表性樣品化學分析結果表明(表3-5),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Sr和Ba含量較高,其中Sr變化范圍為(1216~2028)×10-6,平均為1707×10-6;Ba變化范圍為(1597~1947)×10-6,平均為1717×10-6。Y含量較低,為(12.9~16.5)×10-6,平均為15.3×10-6。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准化圖解上(圖3-19),6件樣品的標准化曲線形態一致,顯示該類岩石富含大離子親石元素(Rb、Ba、Th、U、K);相比之下,高場強元素(Ta、Nb、Ti、P)則顯示虧損特徵。

圖3-18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准化曲線圖

圖3-19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准化曲線圖

六、同位素組成

(一)鉛同位素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6件代表性樣品中的鉀長石鉛同位素分析結果列於表3-6。分析結果表明鉛同位素以同位素比值較高為特點,206Pb/204Pb比值變化范圍為18.172~18.529,平均值為18.314;207Pb/204Pb值為15.465~15.529,平均值為15.503;208Pb/204Pb值為37.831~38.120,平均值為38.016。採用單階段鉛演化模式計算的μ、ω和Th/U等參數,不同樣品的參數值變化不大。μ值為9.22~9.32,變化范圍較小,低於μ值為9.74的陸殼演化線。Th/U值變化范圍為3.52~3.62,接近球粒隕石Th/U值3.58,與地球相似(Wedepohl,1974;Doe,et al.,1979;魏菊英等,1996),說明石英閃長岩與幔源岩漿活動有關。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圖上(圖3-20a、b),其分布形態顯示出地幔鉛的特徵;在圖3-20c上,鉛同位素組成位於地球等時線右側,處於MORB的鉛分布區。綜上所述,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鉛同位素組成和構造模式圖解揭示出該岩體具有幔源組分的特徵。

表3-6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鉀長石鉛同位素組成

(二)銣-鍶同位素

3件樣品Sr計算結果表明(表3-7),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初始鍶比較集中,變化於0.70405~0.70411,平均0.70408,在現今上地幔87Sr/86Sr(0.702~0.706)比值的變化范圍內。εSr(t)變化范圍為-2.4~-1.6,均為負值。Sr同位素顯示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具有地幔來源特徵。

(三)釤-釹同位素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3件代表性樣品的釤、釹同位素分析結果見表3-7。從表中看出,3件樣品147Sm/144Nd的比值變化范圍為0.0671~0.0679,平均0.06747,小於球粒隕石均一庫的初始值(0.1967),富集系數fSm/Nd變化范圍為-0.65~-0.66;143Nd/144Nd的比值變化范圍為0.512605~0.512631,平均值為0.512619。根據釤、釹同位素分析結果(表3-7),在單階段模式下,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TDM模式年齡變化范圍為543~569 Ma,平均為556 Ma,比其實際侵入年齡(237)要大,但與中新元古代溫都爾廟群變質基性火山岩的地幔虧損模式年齡(568~857 Ma)(張臣等,1998)接近。fSm/Nd值為-0.65~-0.66,說明源岩Sm、Nd分異不明顯,可以認為岩石中的Sm、Nd同位素體系較好地記錄了源岩的特徵。εNd(t)均為正值,變化范圍為3.3~3.8,平均3.5。Sm~Nd同位素特徵顯示,無論是TDM還是εNd(t),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均與興蒙造山帶的正εNd(t)值花崗岩(洪大衛等,2000;2003;邵濟安等,2002)相似。在εNd(t)值與侵入時代關系圖上(圖3-21a、b),投影點都落入洪大衛等(2000)圈出的興蒙造山帶花崗岩的范圍內。這一方面反應了它們源岩同位素之間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也暗示它們來源於地幔的成因。

圖3-20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鉛同位素構造模式圖

圖3-21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εNd(t)值與侵入時代關系圖

表3-7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釹和鍶同位素組成

七、SHRIMP鋯石 U-Pb年齡

石英閃長岩中的鋯石大都呈短柱狀或長柱狀,清晰透明,自形,顆粒大小一般100~200 μm,長寬比一般小於1.5,個別達2以上。對100多顆鋯石進行陰極發光照像,均未發現有明顯老的鋯石核,照片顯示有明顯岩漿振盪的韻律環帶(圖3-22)。8個鋯石的9個SHRIMP測試結果列於表3-8。採用普通鉛204Pb校正,206Pb/238U年齡變化范圍為227.3±9.9 Ma~254.0±13 Ma,平均為237±6 Ma。在207Pb/235U-206Pb/238U年齡圖解上數據點分布在諧和線上及其附近,206Pb/238U加權平均年齡為237±6 Ma,MSDW=0.63(圖3-23)。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由於研究程度很低,一直以來沒有獲得精確年齡。從本次鋯石SHRIMP U-Pb測試結果(表3-8)可以看出,9個測點的206Pbc含量范圍為3.05%~12.72%,鋯石普通鉛含量偏高可能與石英閃長岩K、Na含量高有關(宋彪等,2002);Th/U比值為1.08~2.32,平均值為1.73,

表3-8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中鋯石SHRIMP U-Pb分析結果

圖3-22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中鋯石陰極發光圖像及其SHRIMP U-Pb年齡

圖3-23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中鋯石U-Pb諧和圖

均大於0.5,表明所測鋯石均為岩漿鋯石(Vavra et al.,1996,1999;劉敦一等,2003)。因此,237±6 Ma代表了石英閃長岩的形成年齡。詳細的野外調查工作表明,本區的上侏羅統布拉根哈達組流紋岩中見有石英閃長岩角礫,岩體與流紋岩接觸面見有古風化殼,而且在石英閃長岩裂隙中見有流入的流紋岩,以上現象說明查干敖包富鹼侵入岩體的形成時代早於上侏羅統布拉根哈達組流紋岩的形成時代[相當於滿克頭鄂博組火山岩的年齡160.26 Ma(趙國龍,1989;徐志剛,1997)],本次所獲得的年齡237±6 Ma與野外地質現象吻合。

八、討 論

(一)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埃達克質岩成因

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對比研究發現,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與經典的島弧埃達克岩和中國東部埃達克質岩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徵(表3-9),暗示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具有埃達克質岩的親緣性。

表3-9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與經典埃達克岩、中國東部埃達克質岩地球化學特徵對比

埃達克岩(adakite)是最早由Key(1978)發現於美國阿留申群島中的埃達克島(Adak Island)、首次由Defant 和 Drummond(1990)釐定的一類特殊中酸性火成岩組合。埃達克岩的地球化學特徵表現為SiO2≥56%,Al2O3≥15%,MgO常小於3%(很少超過6%),具有較低的Y和Yb含量(Y<18×10-6、Yb≤1.9×10-6),具正Eu、正Sr 異常,Sr 含量較高(>400×10-6),87Sr/86Sr 比值小於0.7040(表3-9),是由年輕的(<25 Ma)熱板片俯沖熔融形成的(Defant 和 Drummond,1990)。自從這一定義被引入地質文獻後,埃達克岩就一直成為國內外地質學者們(Drummond and Defant,1990,1996;Defant,et al.,1993,2002;Martin,1999;王強等,2001;張旗等,2001a,2001b,2003;Castillo et al.,2002;葛小月等,2002;許繼峰等,2003;Castillo,2006)關注的熱門課題。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在YbN-(La/Yb)N圖解上(圖3-24a),投影點全部落入埃達克岩的范圍內;在Y×10-6-Sr/Y圖解上(圖3-24b),大部分投影點落入或靠近埃達克岩區域。通過對比研究發現,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與經典的埃達克岩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徵(表3-9);與中國東部其他埃達克質花崗岩(張旗,2001,2003,葛小月等,2002)相比,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鹼含量、Al2O3及Sr偏高,具有更高的Mg 值。

鍶-釹-鉛同位素研究結果表明,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來源於地幔,與MORB有關。根據試驗岩石學研究結果,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富Sr以及具有弱的Eu負異常,說明源岩中斜長石已大部分進入熔體,殘留相中的斜長石很少;低Y和虧損HREE表明殘留相中存在石榴子石或角閃石;高場強元素Ta、Nb、Ti、P虧損暗示源區存在含Ta、Nb(鈮鉭礦物)、Ti(金紅石等)、P(磷灰石等)的礦物。因此可以認為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源區為殘留較少的斜長石或無斜長石的石榴子石+角閃石+磷灰石+金紅石+鈮鉭礦物組合。

圖3-24 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YbN-(La/Yb)N和Y-Sr/Y圖解

通常認為,洋中脊拉斑玄武岩(MORB)的Mg 值為60左右,由它熔融產生的埃達克岩的Mg值應該小於60(Beard et al.,1991)。實驗岩石學研究結果表明,MORB熔融產生的熔體的Mg值一般不超過45,但是若在其形成演化過程中受到比玄武岩更基性物質的混染,則Mg值就會明顯升高,如埃達克岩若與地幔橄欖岩發生10%的混染便可導致熔體的Mg值從44提高到55(Feeley et al.,1995)。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Mg值為63.16,說明它不可能直接由MORB熔融產生,必須有更基性的地幔物質混染。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K2O比經典島弧埃達克岩和中國東部埃達克質岩都高,實驗岩石學研究表明源岩的鉀含量影響派生熔體的鉀含量,低鉀拉斑玄武岩的部分熔融不可能產生高鉀鈣鹼性岩漿(Roberts et al.,1993),更何況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為鉀玄岩系列。綜上所述,高Mg值和高的K2O含量說明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源岩(MORB)熔融時受到過富鉀基性地幔物質的混染。

埃達克岩具有多種成因,除最初Defant 和 Drummond(1990)定義的經典埃達克岩由年輕的(<25 Ma)熱板片俯沖熔融外,還有增厚下地殼的部分熔融(Atherton,et al.,1993;Arculus,et al.,1999;Yumul,et al.,1999)、底侵玄武質岩漿的分異(Sajona,et al.,1993,1994;Drummond,et al.,1996)、古老的俯沖洋殼的部分熔融(Sajona et al.,2000)等,經典埃達克岩的出現標志著大洋縮減的開始。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體位於二連-賀根山板塊縫合線北側,前人已在處相同構造位置的查干敖包西南約400 km的蘇尼特左旗發現了白音寶力道埃達克質岩和圖林凱埃達克岩,並獲得了它們的形成年齡分別為464~490 Ma(石玉若等,2005)和467±13 Ma(劉敦一等,2003),據此認為古亞洲洋在早奧陶世就發生了板塊俯沖消減。本次研究所獲得的吉林寶力格地區3個岩體的年齡變化范圍為284~314 Ma,它們具有同碰撞島弧環境的特徵。然而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形成年齡為237 Ma,這一年齡很顯然小於上述埃達克岩和島弧火成岩的年齡。這就說明查干敖包地區不可能直到237 Ma時才發生板塊俯沖消減。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不同於中國東部的埃達克質岩,它不可能是由增厚下地殼的部分熔融形成。綜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應該為在237 Ma時由殘留的古老俯沖洋殼(早奧陶世?)部分熔融,經過富鉀基性地幔交代而形成。

(二)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與礦產

眾所周知,興蒙造山帶古生代至中生代的花崗岩類分布廣泛,各花崗岩類的特徵總體表現為具有較低的Sr初始值、正的εNd(t)值和年輕的Nd模式年齡(Chen et al.,2000;Jahn et al.,2000;Wu et al.,2000;洪大衛等,2000),這些具有地幔來源特徵的花崗岩與區域銅、金多金屬礦在形成時代和物質來源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洪大衛等,2003;Jahn et al.,2004)。但是長期以來地質學者們(趙一鳴等,1994;洪大衛等,2003;聶鳳軍等,2004;金岩等,2005)僅關注與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崗岩類岩漿礦化活動有關的找礦工作。由於研究程度較低,印支期的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往往被忽視。前人(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局,1978;趙一鳴等,1994;金岩等,2005)認為查干敖包岩體形成於燕山期,與其對應的查干敖包矽卡岩型鐵-鋅礦床為燕山期岩漿活動的產物。本專著鋯石SHRIMP U-Pb年齡測試結果表明,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形成於印支期。鑒於查干敖包鐵-鋅礦床與石英閃長岩的密切空間關系,且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局(1978)已發現查干敖包岩體的鋅含量平均在0.01%以上,在人工重砂中發現鐵礦物的含量比一般花崗岩體高,推測查干敖包鐵-鋅礦床的成礦物質來源為石英閃長岩,因此該礦床的形成時代也應為印支期。近年來,隨著找礦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除查干敖包中型鐵-鋅礦床以外,人們已經在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株周圍還陸續發現了以鋅為主的曼特敖包中型鋅礦床、達賽脫鉛-鋅礦床和數處銅異常;在印支期阿爾哈達花崗岩外圍發現了阿爾哈達大型鉛-鋅-銀礦床(高群學等,2005;夏廣清,2005;張萬益等,2007a)。因此,筆者認為在本區加強圍繞印支期花崗岩體、尤其是印支期鹼性侵入岩的地質找礦工作顯得非常重要。

Ⅷ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全國名單

序號 中心名稱(農業) 依託單位 1 國家半乾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2 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北農業大學 3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科院,河南工業大學4 國家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5 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6 國家昌平綜合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 7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東北農業大學 8 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 9 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重慶三峽建設集團 10 國家瓜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新疆西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11 國家海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贛南師范大學13國家母嬰乳品健康國家工程中心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序號 中心名稱(材料) 依託單位 1 國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 2 國家玻璃纖維及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4 國家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礦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國家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6 國家反應注射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黎明化工研究院 7 國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鋼鐵研究總院 8 國家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巨化集團公司 9 國家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貴州省材料技術創新基地 10 國家感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11國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序號 中心名稱(資源開發) 依託單位 1 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 2 國家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礦業大學 3 國家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 4 國家非金屬礦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蘇州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 5 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南理工大學 6 國家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沙礦山研究院 7 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工程大學 雲南磷化集團 8 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北京礦治研究總院 9 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江西理工大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0 國家現代地質勘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土資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序號 中心名稱(能源與交通) 依託單位 1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交通大學,長江航道局2 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 3 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院 4 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燃燒工程中心 5 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西科學院 6 國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 國家高壓直流輸變電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許繼集團有限公司 8 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學 9 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10 國家核技術工業應用工程中心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1 國家節能環保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 12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理工大學序號 中心名稱(製造業) 依託單位 1國家重型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2 國家板帶生產先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學 3 國家超精密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機床研究所 4國家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燕山大學5 國家電力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電力公司電力自動化研究院 6 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 7 國家模擬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亞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9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 10 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大學 11 國家工業控制機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五O二研究所 12 國家固體激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序號 中心名稱(信息與通信) 依託單位 1 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 2 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大學 3 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科院計算所、曙光天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4 國家寬頻網路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未來寬頻技術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5 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6 國家企業信息化應用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7 國家數據廣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安通視數據有限責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學 8 國家數據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興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10 國家網路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序號 中心名稱(輕紡、醫葯衛生) 依託單位 1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 2 國家非織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欣龍無紡股份有限公司 3 國家服裝設計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服裝集團公司 4 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5 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天津大學 6 國家海洋葯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華海制葯廠 7 國家合成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8 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第三軍醫大學 9 國家納米葯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 10 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東華大學 11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師范大學序號 中心名稱(建設與環境保護) 依託單位 1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2 國家城市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安全環境科學研究院 3 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 國家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 5 國家工業建築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 6 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7 國家工業煙氣除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 8 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敦煌研究院 9 國家環境光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州大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