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探礦工程系

中國地質大學探礦工程系

發布時間: 2021-02-26 01:08:59

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勘探類專業,有哪些專業課程

不要考慮這些問題.關鍵是就業:
長春工程學院舉行了2007屆畢業生雙選洽談會,但在洽談會現場,許多想要招聘資源勘探類專業人才的用人單位只能空手而歸,因為,該校勘查與測繪學院的兩百餘名畢業生早已被「搶購一空」。

該校2007屆畢業生共有3666人,其中本科生3177人,能為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岩土工程、建築工程、地質找礦、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工程、工程預算、質量控制等領域提供專業應用型人才。洽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近兩百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們提供了千餘個就業信息。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用人單位打出了招聘資源勘查與工程、勘查工程與技術專業人才的信息,其中一家來自陝西的單位僅資源勘查與工程專業就招聘8人。

該校黨委副書記吳占軍告訴記者,資源勘探類的專業與水利、建築等老牌熱門專業不同,是最近一兩年突然熱起來的專業,供需比例現已經達到1:10。「這類專業的就業形勢由冷變熱,主要是因為目前全球能源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再加上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對能源開發人才的需求量也就隨之增大了。」吳占軍說,早在召開洽談會之前,學校資源勘查與工程、勘查工程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200多名畢業生就已經找到了就業崗位,而且有的用人單位還將目光轉向了下一屆學生。

此外,該校從前停辦多年的地球物理與探礦專業今年也成了搶手專業。以前,因為地球物理與探礦專業的畢業生不好找單位,招生也困難,在上世紀90年代該校不得不停辦了這一專業。隨著這幾年這一專業人才需求的「回暖」,該校於去年又重新開辦了地球物理與探礦專業。雖然這一專業目前還沒有畢業生,但最近仍有幾十家用人單位來到該校尋找探礦專業的人才,不少大二的學生如今都被提前預訂了。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的介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建立於1998年,是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由1954年成立的原北京地質學院探礦工程系、工程地質教研室聯合組建而成的。

③ 吳翔的個人履歷

1987年畢業於原武漢地質學院探礦工程系,鑽探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1987年~1996年在專安徽地質屬礦產局321地質隊工作,主要從事鑽探工程新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曾參加原地礦部「冬瓜山銅礦床受控定向鑽探技術進行深部礦體勘探技術方法研究」科技攻關項目,
1997年~2000年在中國地質大學研究院學習,工學碩士學位,
1996年~至今,在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工作,主要從事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

④ 徐志軍的人物履歷

1984.09—1987.09,內蒙古赤峰平庄中學學生
1987.09—1991.07,中國地質大學探礦工程專業學生
1991.07—1993.05,中國地質大學團委幹事
1993.05—1993.11,北京團市委研究室幹部
1993.11—1995.06,北京市委組織部黨群幹部二處幹部
1995.06—1997.12,北京市委組織部市直幹部處副主任科員
1997.12—2000.08,北京市委組織部市直幹部處主任科員
2000.08—2002.07,北京市委組織部市直幹部處副處長(其間:1998.04—2001.01,在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2.07—2005.11,北京奧組委人事任免處處長(其間:2004.11—2004.12,參加北京市政府赴哈佛大學高級公共行政管理培訓班)
2005.11—2008.11,北京奧組委人事部副部長(其間:2005.09—2008.07,在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2008.11—2009.03,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委員(副局級)
2009.03—2010.12,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委員(副局級)兼新聞發言人;
2010.12—2012.12,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委員(副局級),掛任烏蘭察布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兩年);
2013.01—,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⑤ 哪些大學有地質勘探專業

長春地質學院

院系設置
地質學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應用地球物理學系、地版質儀器權系、岩礦測試及地球化學系、探礦工程系、能源地質系、工業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基礎科學系

長春地質學院於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黨委書記孫運生。 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於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並成為新的吉林大學。 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的相關學科並入吉林大學的相關學院,原校址現稱吉林大學朝陽校區。 學校地址:長春市朝陽區西民主大街6號 郵政編碼:130024(130061)

⑥ 中國地質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好不好啊我要輔修!急~~

地大土木工程專業

工程學院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最大的院系之一,歷經北京地質學院建校初的五系、七系,武漢地質學院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探礦工程系、測量教研室,中國地質大學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勘察建築與工程學院,於1998年在學校的院系調整中應運而生。工程學院經過建設、發展、壯大,現下設五系一室,即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系、勘察與基礎工程系、測繪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力學教研室;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地質工程)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學科點6個(地質工程、地下建築工程、岩土工程、安全工程、鑽井工程、資源與環境遙感),碩士學科點11個,本科專業(含方向)13個;有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各1個;有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2名、俄羅斯外籍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5名,教職工150餘名,現在校本科生1700餘人,各類研究生400餘人。

全院教職工勵精圖治、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教學、科研方面不斷取得重要進展,碩果累累。50年來,我院已累計培養各層次的工程建設人才1萬余名,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勤懇工作、開拓進取,取得突出成就,大多已成為國家許多大型工程建設的主要領導和技術骨幹,甚至成為國家領導人,其中孫金龍、石崑山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在注重日常教學的同時,我院始終加強教材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已出版各類教材300餘部。我院的教學研究項目已完成數十項,其中唐輝明教授負責的「土木工程(岩土)專業人才產學研合作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獲得湖北省2000年度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2001年度國家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同時,我院在2000年自籌經費出版教學研究論文集《工程教學研究與實踐》,集中反映了我院的教學研究成果。科學研究是體現學術水平和提升學院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50年來我院已累計完成各類科研項目數百項,取得豐碩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成果獎200餘項,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縱向科研方面,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成功率逐年提高,無論是青年基金,還是重大項目都屢有斬獲,累計經費額度已近千萬元;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數量和經費額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完成和在研的項目數達200餘項;大陸科學鑽探號稱「亞洲第一鑽」,集中體現了我國在這方面的最高水平,現場的高級技術人員中有70%是我院的畢業生,而作為技術專家,我院的楊凱華教授等人直接參與該項工作。與此同時,我院積極投身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在許多國家大型工程建設如三峽工程、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調等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完成的項目數達到300餘項,經費額度超過2000萬元;在地質災害的勘察、設計、治理方面成績卓著,保證了一些高速公路、重要設施的安全;我院的非開挖鋪管技術開創了武漢市「地面車水馬龍,地下管纜橫穿」的先河,該技術在我國屬於先進水平,已在國內的許多地區大顯身手,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張國櫸教授主持研究、生產的鑿岩釺頭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居領先水平,市場佔有率位居前列,已產生經濟效益60多億元,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有關部門獎勵2萬元,並被授予「湖北省優秀專利發明者」稱號,是我校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的典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院的國際合作和交流也邁入快車道,目前已和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澳大利亞、俄國、英國、荷蘭、紐西蘭、瑞士、挪威等數十個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和學術交流關系,不定期地進行互訪,極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學術聲譽和影響。

工程學院是有著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的大院,數十年來以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建設人才、為國家工程建設服務為己任,我們的建設目標是在本世紀初建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國內一流的工程人才培養搖籃,集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工程建設基地。我們相信在海內外校友的支持和關注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進取,努力奮斗,工程學院必將再鑄輝煌!

⑦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的簡要概述

近50年來,一直承擔著探礦工程、地質工程等學科專業的高等學歷教育。其回中探礦工程是我國答最早一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也是我國第一批建設的國家重點學科之一。在2001年的最新一輪國家重點學科評審中,地質工程學科再次通過評審。

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最好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鑽探)這個專業怎樣

還可以 不過現在地質行業已經不景氣了 除非去中國地質調查局下屬的單位(全額事業撥款) 其他省市的地勘單位就不行了 都是差額撥款 工資和待遇都不太好

⑨ 史玉升的個人經歷

教育背景
1980.9-1984.7,武漢地質學院探礦工程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6.9-1989.7,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探礦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2.9-1996.7,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勘察與建築工程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4.7-1986.9寧夏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 技術員
1989.7-1994.4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探礦工程系 講師
1994.4-1996.9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勘察與建築工程學院機械工程教研室 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1996.9-1998.7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機電工程學院 校博士後聯誼會會長、副教授
1998.7-2002.11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教授
2002.11-至今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
2004.12-2014.06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教授
2006.3-2014.6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院長、副主任、教授
2006.3-至今 華中科技大學中英先進材料及成形技術聯合實驗室 副院長、副主任、教授
2008.9-至今 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2012.6-至今 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湖北省發改委工程實驗室 主任、教授
2012.10-至今 中國3D 列印技術產業聯盟第一副理事長、聯席理事長
2013.6-至今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黨總支書記、主任、教授

⑩ 地質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工程專業考研學校排名,排名前2名的大學是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中國地質大學 A+
2 中國石油大學 A+
3 中國礦業大學 A-
4 吉林大學 B+
5 中南大學 B+
6 成都理工大學 B+
7 長安大學 B+
8 同濟大學 B
9 南京大學 B
10 西南石油大學 B
11 西北大學 B
12 東北石油大學 B-
13 河海大學 B-
14 山東科技大學 B-
15 長江大學 B-
16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C+
17 河南理工大學 C+
18 西南交通大學 C+
19 西安科技大學 C+
20 東華理工大學 C
21 桂林理工大學 C
22 昆明理工大學 C
23 太原理工大學 C-
24 東北大學 C-
25 安徽理工大學 C-
26 中國海洋大學 C-

地質工程專業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以原二級學科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為主體,相互交叉滲透發展起來的,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就業方向在國民經濟基礎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