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黃河流域地質災害治理
⑴ 急急急急急!!黃河、長江對中國發展的積極作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
該流域是中國巨大的糧倉,產糧幾乎佔全國的一半,其中水稻達總量的70%。此外,還種植其它許多作物,有棉花、小麥、大麥、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等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長江在四川省宜賓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水流堆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賓。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 都在長江流域。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2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資源集中在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界處,因為此處地勢陡然下降,起伏較大,導致此處水流湍急。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2800多公里,素有三峽大壩「黃金水道」之稱。
1)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黃河源區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和重力侵蝕交錯並存。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河源區各種開發建設項目逐漸增多,修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工程,開發礦產資源等人為活動不同程度地破壞了部分優良草場和天然植被,新的人為水土流失日趨嚴重;非法淘金、采葯、挖沙以及對原生植被的濫伐濫墾,也造成黃河源區植被大面積破壞,進一步加劇了水土流失,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根據水利部1999年土壤侵蝕遙感普查結果,黃河源區水土流失面積4.55萬km2,其中水力侵蝕2.2萬km2,佔48.3%;風力侵蝕1.1萬km2,佔24.3%;凍融侵蝕1.2萬km2,佔27.02%。與1995年調查結果相比,水土流失的廣度和深度均呈上升趨勢,平均土壤侵蝕模數增加了56t/km2.a,達2900t/ km2.a。
嚴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該區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而且加劇了乾旱、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頻率,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困難;每年輸入龍羊峽水庫的沙量達134萬m3,嚴重威脅著龍羊峽水電站的運行安全。
(2)草場退化、土地沙化加劇。
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前,黃河源區仍然是水草豐美的地方,植被覆蓋度大,草場高度在1m以上,長勢好,品種多。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超載放牧、墾草種糧等現象日趨嚴重。加之在經濟建設和資源開發中缺乏生態保護意識,致使黃河源區草場嚴重退化,土地沙化加劇。
據調查,黃河源區上世紀80-90年代年均草原退化速率比70-80年代增加了3倍多。截至目前,黃河源區中度以上退化草場面積近7.33萬km2,占草場總面積的78%。黃河源頭第一縣瑪多縣草地退化1.61萬km2,約佔全縣草地面積的83%,有7000多人成為生態難民。玉樹州曲麻萊縣就有3300 km2的草場被開挖,草地嚴重沙化。由於草場大面積沙化,給當地畜牧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地處黃河源頭純牧業的瑪多縣,90年代年均牲畜存欄數比1979年下降了58.4%,人均佔有量下降了65.7%,38%的牧民被迫遷移他鄉。
土地荒漠化的年均增加速率也由70-80年代的3.9%劇增至80-90年代的11.8—20%,並呈逐年加快趨勢。共和盆地是土地荒漠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年均增加2.8%。
(3)鼠害分布廣、日益猖獗。
由於草場退化和沙化,鷹、狐等鼠類天地賴以生存的條件逐漸消失,致使鼠害猖獗。以食草為生的高原鼠兔和以食草根為生的鼢鼠對草場破壞極大,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據調查,青海省鼠害發生面積已佔可利用草地面積的29%;果洛州平均每公頃有高原鼠兔120隻、鼠兔洞口1624個,每年消耗牧草47億公斤,相當於286萬只羊1年的飼草量。鼠類在草地上的啃食、掘洞造成大面積的裸地,年復一年形成寸草不生的「黑土灘」。黃河源區草場中「黑土灘」的面積達3.33萬hm2,占草場總面積的35%左右。
(4)水源涵養功能減退。
由於黃河源區植被大面積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源區水源涵養調節功能明顯下降。表現為濕地縮小、湖泊萎縮、徑流減少。近年來源區許多小湖泊消失或成為鹽沼地,濕地變為旱草灘。黃河源頭的兩大「蓄水池」鄂陵湖和扎陵湖水位已經下降了2m以上,並且兩湖間曾經發生過斷流。目前,鄂陵湖出湖水量只有3m3/s。黃河源頭河段1997年也出現了斷流,1998年曾創下了斷流98天的記錄。由於徑流減少、水位低,黃河源頭瑪多縣水電站建成後長期不能啟用發電。黃河幹流上游青海段1988-1996年9年間平均徑流量比過去34年的平均徑流量減少了23.2%。黃河源區徑流量的銳減也是造成黃河中下游斷流時間提前、持續時間延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5)生物多樣性種類和數量銳減。
青藏高原孕育了獨特的生物區系和植被類型,被譽為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草地植被退化、濕地萎縮、土地荒漠化導致了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惡化、分布區域縮小。加上人為獵捕野生動物和大量採掘珍貴葯材等植物,使黃河源區特有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大為減少,一些物種甚至瀕臨滅絕。目前,黃河源區受威脅的生物物種約占總數的15-20%。
⑵ 成都開車去果洛州瑪多縣花石峽鎮怎麼走
黃河流域水污染調查:「母親河」已成為「三害」
五月下旬,黃河在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市和地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親眼目睹了黃河水的污染和增加危險的上游和中游的地位。隨著城市工業化水平的提高,黃河流域污染已形成點源和點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業排放疊加的嚴峻形勢下,各種新老污染和對方復合共存二次污染,黃河污染程度已遠遠超過淮河。黃河污染西北部和中國北約1.6億城鄉人民受苦,在農業,農村和農民遭受最。
從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沿黃河在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高污染隨處可見,廢水排放的工業企業逐年增加。在控制污染的嚴重滯後,污水處理率很低,許多公司未能符合排放限值,部分企業偷排悄悄重復,造成進入黃河的廢水排放每年增加的數額。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的加快,舊的高污染的徹底治理推出新的高污染項目在西部。一些東部的污染企業已澆注到西,加劇了黃河污染的情況。
根據2004年「中國環境統計年鑒」,黃河流域廢水排放量達39.5億萬噸,比2000年1.38億萬噸,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13。 3%。
位於黃河上游寧夏灌區的農業用水幾乎全部來自黃河。近年來,寧夏及上游地區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已開工建設,投產,大量不符合排放工業廢水直接排入黃河的標准和支渠,造成部分灌溉面積類似於污水灌溉在一些個別時段。
工業水污染物,污染的水和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的現象在一些地區黃河流域的農作物因污水灌溉導致減產或即使作物。山西省介休市,去年,宋村受污染的汾河灌溉,造成200畝玉米及楊樹死亡。 2002年,平南縣,海東縣,青海省村附近畝小麥灌溉引湟燒毀活著後的污染。村民告訴記者:「引湟灌溉,先來看看河水,水不敢倒入水少了地面,准燒苗。」
根據水資源沿黃河灌區,黃河水利部的專家估計,已發展到11??0萬英畝的水占黃河水總量的90%。黃河水污染不但造成作物品質下降,但也報廢了農田水利設施的數量,每年對農業造成的損失已達3.3億元人民幣。
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太陽
目前,黃河流域8省已建成25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17萬噸,而868000噸,流域城市污水處理率提高到13%,實際加工能力落後於全國的滯後平均13個百分點。
只有通過城市和省會城市,蘭州市黃河,趙為民,甘肅省環保局介紹,污水管網普及率只有12.2%。小型污水處理和收集能力遠不足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導致黃河排污口的排污溝密布,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黃河。
記者調查發現,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經營滯後,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建立在第一污水處理廠的積極性,黃河流域是不高的兩個污水處理廠市場機制的實施緩慢。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費,逾期費用,收取的表面是不寬在一些地區甚至不接受。第三,城市污水處理廠共同管網不配套現象,實際處理能力遠遠超過設計要求,水質達不到一些污水處理廠事實上成了排污場。
陝西省,渭南市,是一個城市位於渭河最下游的黃河渭河從這里進口。渭南市投資1.2億元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以東已在去年年初完成後,由於缺乏運行成本,然而,只測試了一個月的運行一直中斷。市區每天形成的近50000噸的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但仍未經處理排入江河,污水處理廠已成為「太陽」項目。
陝西省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李孝廉說,沿渭河在陝西寶雞,西安等城市,現在基本上都至少建立一個污水處理廠,但也有閑置或「足夠」。
秀水入村,毒到肚子里的黃河水灌溉的「三害」的土地,水臟
如今,它是上游,黃河沿岸的水稻種植季節即將結束,村民們可以對自己的稻田,每天急白銀市,甘肅省龍鎮民俗村方的立場。民樂及周邊金山幾個村民世代與黃河水灌溉,但讓村民們的眼淚,幾乎每年過去兩年澆水燒苗。在五月下旬,村民們今年,種植第三,前兩次的苗已被燒死。彌漫著厚厚的泡沫在該領域尋找水,民俗村村民王台梁說,水稻一直是他們的口糧和財力資源,但近年來水稻是不是一個村,農民挖魚塘,去年秋天結果引黃河龜都死了,損失超過10萬。養魚並不好,我們可以看到飯沒活在空氣中,如何生活? 「王Tailiang。
黃河入白銀,蘭州,匯集了大量的冶煉白銀市區,焦化,化工等企業和污水,已流入沿途經過龍四城市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鄉,涉及多十幾個村莊。當地村民不僅依靠黃河水,直接飲用經過簡單沉澱的黃河水。 「白色塊狀河流往往鍋,喝水或遷延性腹瀉,頭痛等症狀。鹹味的水的重量,每周個別天可以看到漂浮的浮油,在村民家裡儲存窖喜歡喝雨水。靖遠縣蘆鄉庄口村村民段興平說。
記者從羅靖遠縣鄉鎮衛生院,門診部,在大路鄉的黃河飲用水中的幾個村莊的經驗教訓,胃腸功能紊亂,頭痛是很常見的,並不能找到更多異常的原因。 「飲用水和肯定有關,但尚未聽說測試水質,我們通常不清楚頭痛根據感冒規則,腹瀉,抗生素反復檢查,直到腹瀉至今。」請君說,鄉村醫生。
直接消費在黃河,黃河流域的農民已成為各種怪病「高危人群。近年來,山西臨猗縣牛杜村,由於水環境的污染,年齡在40-60歲的村民,患腦血栓,癱瘓和癌症的人數逐年增加的一年。在這樣的投訴,由於水體污染,村民已經在六月至去年非正常死亡42人,仍有患怪病28,白銀市四龍鎮金山村中心小學學生永勝告訴記者,他們類28個男孩,20個男生有白頭發。但像他的許多學生,經常胃痛,頭痛。
一方面,許多農民黃河排污的受害者,而另一方面,過量施用化肥,農葯導致的農村非點源污染已成為最難以控制的,不屈不撓的黃河水環境的污染。朱照亮,中國科學院說,在未來幾年內,如果你不採取有效措施,非點源污染,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業所造成的水質污染的貢獻率將日益突出。
黃河,多種「數據傳遞」;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控制緊密幹流,支流污水容易...記者在黃河中上游及其支流的這些現象在5月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像一個「惡性循環」,是遏制流域污染控制的有效性的經驗教訓。記者采訪了一些環保,水利專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領導呼籲建立「和諧黃河流域的污染控制機制,真正的母親河」清理「。
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
,陝西省武功縣東方紙業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造紙企業,是當地最大的工業污染來源。 2005年5月,國家環保總局東方紙業集團公司污染渭河案作為第一監督處理環境違法案件之一「。在5月中旬,記者來到武功縣,發現在其境內,渭河黑水流淌依舊,在武術藝術注入到渭河境內,渭河曲漆水河臭氣熏天,只要幾個用泡沫,和一些水約1米以上地段的泡沫。沿途的普通百姓告訴記者,東方紙業集團被責令停止治療後,武功縣造紙廠污染,以減少上游寶雞市的造紙企業數量繼續廢水。
武功縣環保局局長徐耀華告訴記者,對於上游寶雞市的水質污染問題,他們曾多次由上級主管部門和寶雞市有關部門協調,但收效甚微。徐耀華說:「國內的水是黑暗和臭上方壓力,對環保部門在中間被卡住,有人抱怨,誰願意背惡名罵我也想澄清的水,但。我是一個小縣環保局的權力不能去寶雞市人,現在從事任何協調?「蘭州市副市長馬啟明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於蘭州境內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黃河的污染,政府花了很多偉大的努力協調,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效果更明顯。湟水上游的徑流長期在IV類水,如何處理與政府非常困難。
同樣污染監測數據
污染控制污染,必須先找出「真實情況」,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水利和環保的黃河污染監測數據的兩個主要部門是完全不同的。提供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04年數字顯示,黃河流域廢水排放量為3950萬噸,其中約40%,占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佔60%左右總;而水,2004年由黃河上的限制排放總量的「意見」發出,指出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4.27億萬噸/年,其中工業廢水占年底約69%的總污水會計總額為31%。 「比較可以看出,有」天壤之別「,兩個部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因此,在這兩個部門的重點開發黃河的污染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
黃河是只有一個,有各種各樣的數字,在這到底是基準?記者今天采訪了各方面的專家。一致的看法是,對黃河流域水質污染的國家應該統一部門監測,管理和公布有關數據,授權的部門應摒棄部門利益。
排水問題需要一個全面的管理
目前,黃河流域的污染正呈現逐步增加的勢頭,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問題。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流域重大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統籌考慮?基層環保人士建議,國家應加強水環境規劃和立法工作,考慮整個流域管理,水資源綜合管理,統一監督管理,以解決協調,由區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解決目前包括部門扯皮,立法分散等問題。
所有的矛盾和利益沖突,在黃河流域污染控制中存在的,記者采訪了一些環保,水利和水環境專家,建立和諧的流域污染控制機制「和」葯方「:」黃河法「的發展,盡快盡可能建立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的一個合理的機制,按照規范和管理黃河,現有的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法律不完善的部分,建立一個統一的污染監測,管理與信息系統,以避免多部門扯皮的利益共同作用的結果,監管不到位;建立污染物排放總量,入河斷面水質控制系統和全國各省,市和縣界,雙控水系統,加強黃河環境保護,建立總量控制指標的統一監督管理,水環境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尤其是,加大對跨界水質監測和評估工作的部分地方政府績效評價指標,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增加政府和企業的壓力,有效的制裁,打擊非法排污,同時強化環境准入和系統,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和控制工作;有限資金,優先保證上游的污染控制,有序,有效地控制污染,一些期,以確保良好的治理,以避免「撒胡椒面的方式,花錢不工作或花了很多錢,關閉小」的局面
⑶ 西寧至玉樹途中最高山海拔是多高
西寧至復玉樹走的是214國道,目前制已全線高速化。途中有多座高山,如河卡山、姜路嶺、巴顏喀拉山等。沿線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
河卡山在海南州興海縣境內,海拔4100米。目前已有隧道,隧道海拔3700米。
鄂拉山也在海南州興海縣境內,G214線山口海拔4499米,最高峰雖根爾崗海拔5305米。目前已有隧道,隧道海拔4400米。
姜路嶺在海南州與果洛州的分界線上,海拔4470米。目前已有隧道,隧道海拔4200米。
西寧至玉樹途中最高山是巴顏喀拉山,主峰海拔5266米。
巴顏喀拉山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山脈北側是黃河流域,山脈南側就是長江流域了。西寧至玉樹的公路是國道214線(G214國道),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翻越巴顏喀拉山,山口海拔4824米。
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和親,經過的就是這里。
⑷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濕地資源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孫禧勇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濕地變化是土地動態遙感監測的重點之一。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區濕地資源破壞嚴重,對該地區及其下游地區的生態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基於 MAPGIS 軟體,以 MSS (1976~1977年)、TM (1986~1987年)、ETM (2001~2002年)三期衛星遙感影像圖為數據源,對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崗龍鄉至加曲河段黃河流域的濕地面積動態變化進行分析研究。分析結果表明,與1987年相比,2002年該區域的湖泊、河流、沼澤面積都有了大幅度的減少,這種減少主要是由當地氣候因素和當地居民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造成的。
關鍵詞:MAPGIS;TM;ETM;濕地;果洛洲;青海
濕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分散洪水、凈化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活動給濕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進而阻礙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此看來,對濕地資源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濕地資源面積獲取方法是實地野外測量計算,這樣的方法費時、費力,測出的結果也不精確。用遙感圖像配合專業軟體對目標區域濕地資源面積的獲取與傳統的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免去了工作人員的舟車勞頓,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確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本文選用黃河上游流域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作為研究對象,配合 MAPGIS 軟體,以該地區不同時期的遙感圖像為基本數據源,得出當地濕地資源的面積變化結果,分析其原因,為當地的經濟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1.1 自然概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果洛州)位於青海省南部,東經96°54′~101°51′,北緯32°31′~35°37′(圖1)。截至 2001年,該區域土地面積 7.6312 萬 km2,人口 13萬,草原面積6.54萬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5.85 萬km2,平均海拔高度4200 m以上。該區域氣候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特點是氣溫低,輻射強,溫差大,沒有絕對無霜期,年平均日照時數2260.3h,年平均氣候- 4℃。黃河在本州境內自西向東,橫穿全境,長約760 km。境內山勢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高而東南低。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水系主要有黃河水系、長江水系和柴達木河水系。大的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冬格措納湖。境內植物種類繁多,有 60 余科、800 多種,其中有牧草 200 多種,木本植物有20科90 余種[2]。
1.2 濕地資源現狀
研究區域屬於黃河上游流域,黃河流域生態地質環境脆弱,既是我國主要的荒漠區,又是水資源短缺區,也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和嚴重危害區,已成為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地質的不斷惡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質災害等,直接影響到了流域內的人居生態環境。根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與監測技術規程》要求,本區域境內濕地可分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三類。本區域濕地資源豐富,但由於近年來氣溫升高,水面蒸發量加大,降雨量逐年減少,使許多湖泊乾涸或瀕臨枯水,河流斷流,沼澤低濕植被向旱生植被演變,生物多樣性數量銳減。本區域水能儲藏量大,但受人為及自然因素影響,水利建設緩慢,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2]。
圖1 研究區域示意圖
2 濕地資源信息提取
2.1 遙感數據處理與影像圖製作
以 MSS (1976~1977年)、TM (1986~1987年)、ETM (2001~2002年)三期衛星遙感1∶25萬TM7、TM4、TM3波段合成影像圖為數據源,以1∶10萬地形圖為底圖參照對象,利用ENVI、ERDAS等圖像處理軟體和地形圖提供的控制點信息對遙感數據進行幾何校正,經過數據融合、鑲嵌、分幅、裁切、注記生成解譯用遙感影像圖。
2.2 影像信息提取解譯標志及解譯要求
根據遙感圖像及果洛州濕地資源的特點,參照國內濕地類型劃分,配合遙感影像圖的色調、形狀等,建立果洛州《濕地類型劃分及遙感解譯標志》及《濕地解譯圖面要求》。
2.3 ETM 濕地面積
2.3.1 ETM 影像信息提取
先將 ETM 的遙感影像經過裁剪配准後在 MAPGIS 軟體里打開,在影像圖下面疊加上1∶10萬的地形圖,為了勾取方便,新建 ETM 湖泊、ETM 沼澤、ETM 濕地三個線文件,分別勾取,最後合並。按照湖泊—河流—沼澤的順序和《遙感解譯標志》及《遙感解譯要求》,勾取了 ETM 現狀圖。線文件如圖2所示。
圖2 ETM 現狀線文件圖
將線文件經過自動剪斷線、線拓撲錯誤檢查改錯無誤後轉成弧段,區文件如圖3所示。
圖3 ETM 現狀區文件圖
2.3.2 ETM 濕地面積量算
在MAPGIS主菜單中選擇實用服務——投影變換,裝入區文件,在工具欄中選擇屬性生成文本文件,用 EXCEL 打開,進行面積量算。最後得出所研究區域 ETM 現狀湖泊—河流—沼澤總面積為4.88×108 m2,其中永久性湖泊面積0.11×108 m2,河流面積2.23×108 m2,草本沼澤面積2.54×108 m2。
2.4 TM 濕地面積
2.4.1 TM 影像信息提取
將 TM 的遙感影像經過裁剪配准後在 MAPGIS 軟體里打開,在影像圖下面疊加上1∶10 萬的地形圖及 ETM 現狀的湖泊—河流—沼澤的線文件,在線文件的基礎上勾取 TM的變化,再將 TM 湖泊—河流—沼澤變化的線文件和 ETM 湖泊—河流—沼澤現狀的線文件合並即得到了 TM 的現狀圖,線文件如圖4所示。
圖4 TM 現狀線文件圖
2.4.2 TM 濕地面積量算
將TM 現狀圖線文件同樣進行自動剪斷線、線拓撲錯誤檢查無誤後轉成弧段,區文件如圖5所示。
圖5 TM 現狀區文件圖
同樣在MAPGIS 主菜單中選擇實用服務——投影變換,裝入該區文件,在工具欄中選擇屬性生成文本文件,用 EXCEL 打開,進行面積量算。最後得出所研究區域 TM 現狀湖泊—河流—沼澤總面積為 5.33×108 m2,比 ETM 現狀湖泊—河流—沼澤總面積增加了0.45×108 m2,其中永久性湖泊面積、河流面積、草本沼澤面積分別為 0.11×108 m2、2.26×108 m2、2.96×108 m2,分別比 ETM 的永久性湖泊面積、河流面積、草本沼澤面積增加了8×104 m2、361.43×104 m2、4131.32×104 m2。
3 濕地面積變化影響因素分析
3.1 濕地面積變化的自然因素分析
濕地面積的影響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影響的分析和人為因素影響的分析。自然因素在大環境上控制著濕地變化,而人為因素則是在較短時間尺度上影響濕地資源動態變化的主要驅動力[3]。從自然因素的角度來講,隨著地殼演變,青藏高原逐步隆升,全球氣候轉暖,降水減少,氣候乾旱,導致大江大河特別是黃河流量日漸減少,高原濕地不斷萎縮退化,而具體到果洛州所在的青海省而言,年蒸發量高於年降水量是青海省氣候的主要特點,平均年降水量 250~300mm,而蒸發量則達 1500~2000mm,蒸發強烈。尤其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汛期降水量的減小趨勢明顯,曾在1990~1997年的8年間有5年出現夏秋季乾旱的局面。另一方面,全省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傾向率為每10年0.15℃。因此,氣候的這種變化必然導致湖泊、河流、沼澤地面積的大量減少。
3.2 濕地面積變化的人為因素分析
濕地面積變化的人為因素分析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濕地資源造成的影響。具體到黃河流域的果洛州地區,少數民族占絕對優勢,在觀念上崇尚「多生孩子、多養牛羊」。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區域內人口增加了3倍,果洛州到2000年年底,總人口為13.3154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48‰。家畜數量也成倍增長,而每個羊單位佔有的可利用草場則從1953年的35.3 畝降低到1994年的16.8 畝,致使牧壓成倍增加[4]。為了滿足人畜的生存需要只有在沼澤地上開墾耕地,導致了沼澤地的減少。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人們已不再滿足基本溫飽問題的解決,為了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除了畜牧經濟以外,由於區域內湖泊河流中盛產無鱗花斑裸鯉等經濟魚類7~8 種,利用黃河流域的天然優勢和湖泊資源,近年來漁業經濟在當地發展迅速。青海省是我國礦產資源大省,近年來,數以萬計的人員受利益驅動,進駐果洛州及周邊區域無序採挖沙金、葯材,當地政府也鼓勵這種破壞生態、自殺式的短期經濟行為,植被人為破壞極為嚴重。20世紀80年代採金佔用草地107×104 m2,毀壞草原3.3×104 m2。2000年進入三江源區採挖葯材的外來人員達20萬,僅一天砍挖灌木做燃料就破壞灌木林地 200m2左右。青海也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大省,分布著許多高原特有、經濟價值極高的野生動物種群。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肆獵捕野生動物行為愈演愈烈,並且隨著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偷獵對象也有明顯的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圍捕麝類動物,使青海麝類動物資源損失10萬余只。20世紀80年代後期掠奪鹿類,使區域內的鹿類急劇下降了90%。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亂殺貓科類大型動物,使雪豹等珍稀動物已難覓蹤跡。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大規模獵殺藏羚羊,幾年內損失藏羚羊近3.2 萬只。當前偷獵野氂牛、野驢,使珍稀和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4]。所有的這些經濟行為,一方面取得了巨額的經濟效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使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湖泊、河流、沼澤的面積和質量都在銳減。
4 結論
本文利用遙感影像結合MAPGIS軟體,描繪出1986年和2002年兩個時期果洛州黃河流域部分地區的濕地現狀圖,精確地計算出了1986~2002年該區域湖泊、河流、沼澤的面積變化,引用有關數據定量地分析了濕地資源面積大量減少的自然和人為原因。結果表明,研究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由當地的氣候變化及資源的破壞性開發引起的,這種惡化已經影響到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當地政府應該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開展環境治理工程,採取可行措施治理黃河源頭,植樹造林、封灘育草,提高土壤、樹林、草地水源涵養的能力;②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過度膨脹;③興建水利工程,走人工養魚和自然養魚相結合的道路,改變大量捕撈自然魚資源的惡劣現象;④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執法監察力度;⑤嚴厲打擊獵捕野生動物行為。
參考文獻
[1]劉紅玉,張世奎,呂憲國.三江平原濕地景觀結構的時空變化[J].地理學報,2004,59 (3):391~400
[2]張建才,周明秀.果洛州濕地資源現狀和保護利用策略[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1,31 (2):36
[3]蔣衛國,李京,王文傑,等.基於遙感與 GIS的遼河三角洲濕地資源變化及其驅動力分析[J].國土資源遙感,2005,65 (3):62~65
[4]三 江 源 自 然 保 護 區 之 生 態 環 境 狀 況[EB/OL].http://www.qhei.gov.cn/xxkd/rdzt/sjyst/t20060318_199269.shtml,2006-04-07
⑸ 黃河流域的主要生態問題有哪些
1)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黃河源區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和重力侵蝕交錯並存。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河源區各種開發建設項目逐漸增多,修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工程,開發礦產資源等人為活動不同程度地破壞了部分優良草場和天然植被,新的人為水土流失日趨嚴重;非法淘金、采葯、挖沙以及對原生植被的濫伐濫墾,也造成黃河源區植被大面積破壞,進一步加劇了水土流失,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根據水利部1999年土壤侵蝕遙感普查結果,黃河源區水土流失面積4.55萬km2,其中水力侵蝕2.2萬km2,佔48.3%;風力侵蝕1.1萬km2,佔24.3%;凍融侵蝕1.2萬km2,佔27.02%。與1995年調查結果相比,水土流失的廣度和深度均呈上升趨勢,平均土壤侵蝕模數增加了56t/km2.a,達2900t/ km2.a。
嚴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該區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而且加劇了乾旱、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頻率,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困難;每年輸入龍羊峽水庫的沙量達134萬m3,嚴重威脅著龍羊峽水電站的運行安全。
(2)草場退化、土地沙化加劇。
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前,黃河源區仍然是水草豐美的地方,植被覆蓋度大,草場高度在1m以上,長勢好,品種多。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超載放牧、墾草種糧等現象日趨嚴重。加之在經濟建設和資源開發中缺乏生態保護意識,致使黃河源區草場嚴重退化,土地沙化加劇。
據調查,黃河源區上世紀80-90年代年均草原退化速率比70-80年代增加了3倍多。截至目前,黃河源區中度以上退化草場面積近7.33萬km2,占草場總面積的78%。黃河源頭第一縣瑪多縣草地退化1.61萬km2,約佔全縣草地面積的83%,有7000多人成為生態難民。玉樹州曲麻萊縣就有3300 km2的草場被開挖,草地嚴重沙化。由於草場大面積沙化,給當地畜牧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地處黃河源頭純牧業的瑪多縣,90年代年均牲畜存欄數比1979年下降了58.4%,人均佔有量下降了65.7%,38%的牧民被迫遷移他鄉。
土地荒漠化的年均增加速率也由70-80年代的3.9%劇增至80-90年代的11.8—20%,並呈逐年加快趨勢。共和盆地是土地荒漠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年均增加2.8%。
(3)鼠害分布廣、日益猖獗。
由於草場退化和沙化,鷹、狐等鼠類天地賴以生存的條件逐漸消失,致使鼠害猖獗。以食草為生的高原鼠兔和以食草根為生的鼢鼠對草場破壞極大,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據調查,青海省鼠害發生面積已佔可利用草地面積的29%;果洛州平均每公頃有高原鼠兔120隻、鼠兔洞口1624個,每年消耗牧草47億公斤,相當於286萬只羊1年的飼草量。鼠類在草地上的啃食、掘洞造成大面積的裸地,年復一年形成寸草不生的「黑土灘」。黃河源區草場中「黑土灘」的面積達3.33萬hm2,占草場總面積的35%左右。
(4)水源涵養功能減退。
由於黃河源區植被大面積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源區水源涵養調節功能明顯下降。表現為濕地縮小、湖泊萎縮、徑流減少。近年來源區許多小湖泊消失或成為鹽沼地,濕地變為旱草灘。黃河源頭的兩大「蓄水池」鄂陵湖和扎陵湖水位已經下降了2m以上,並且兩湖間曾經發生過斷流。目前,鄂陵湖出湖水量只有3m3/s。黃河源頭河段1997年也出現了斷流,1998年曾創下了斷流98天的記錄。由於徑流減少、水位低,黃河源頭瑪多縣水電站建成後長期不能啟用發電。黃河幹流上游青海段1988-1996年9年間平均徑流量比過去34年的平均徑流量減少了23.2%。黃河源區徑流量的銳減也是造成黃河中下游斷流時間提前、持續時間延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5)生物多樣性種類和數量銳減。
青藏高原孕育了獨特的生物區系和植被類型,被譽為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草地植被退化、濕地萎縮、土地荒漠化導致了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惡化、分布區域縮小。加上人為獵捕野生動物和大量採掘珍貴葯材等植物,使黃河源區特有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大為減少,一些物種甚至瀕臨滅絕。目前,黃河源區受威脅的生物物種約占總數的15-20%。
⑹ 城市最稀少的是 A黃河流域 B亞馬孫河流域 C剛果河流域D密西西比河流域 要詳細,我想知道為什麼不選A
答案B亞馬孫河流域
黃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版夏、內蒙古、陝西權、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
黃河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糧食總產量2600萬t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中下游沖積平原為農業區,1億左右人口。
黃河流域內主要城市有果洛州、蘭州市、銀川市、烏海市、包頭市、榆林市、太原市、西安市、三門峽市、鄭州市、濟南市、東營市等等城市,比起亞馬孫河流域來說已是較為密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