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張睿
① 2016荊州選調生審核名單
省內
260
顏瑞
男
華中師范大學
D01
354
黃軼明
男
華中師范大學
D01
359
魯昊
男
華中師范大學
D01
436
李瑩臣
男
華中師范大學
D01
528
熊承星
男
華中科技大學
D01
584
董長青
男
華中科技大學
D01
750
朱旭東
男
華中農業大學
D01
772
李林軍
男
華中農業大學
D01
790
陳盛虎
男
華中農業大學
D01
801
祝貴林
男
華中農業大學
D01
960
李懿俊
男
華中農業大學
D01
973
張寧
男
華中農業大學
D01
1017
趙寧寧
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D01
1095
齊明昊
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D01
1160
李沫儒
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D01
1246
劉鴻洲
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D01
1247
傅鵬
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D01
1308
儲召傑
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D01
1411
李傳猛
男
中南民族大學
D01
1643
鄔光敏
男
武漢科技大學
D01
1651
魏權
男
武漢科技大學
D01
1715
黃鄒毅
男
武漢科技大學
D01
1730
劉松
男
武漢科技大學
D01
1762
謝峰
男
武漢科技大學
D01
1764
鄒海松
男
武漢科技大學
D01
1889
李少奇
男
湖北大學
D01
1921
王勤耕
男
湖北大學
D01
1969
梅凱龍
男
湖北大學
D01
2007
牟青
男
武漢音樂學院
D01
2038
岳檄文
男
湖北美術學院
D01
2057
張宏賓
男
武漢體育學院
D01
2061
劉冠辰
男
武漢體育學院
D01
2081
裴明楊
男
武漢體育學院
D01
2084
李友
男
武漢體育學院
D01
2088
喬子禹
男
武漢體育學院
D01
2097
周蕾
男
湖北經濟學院
D01
2102
熊易飛
男
湖北經濟學院
D01
2108
葉鵬
男
湖北經濟學院
D01
2120
嚴聖傑
男
湖北經濟學院
D01
2158
楊昌洪
男
湖北經濟學院
D01
2169
張詩豪
男
湖北經濟學院
D01
2205
費愷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214
夏鑫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246
湯呂橋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01
肖治兵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13
范新煜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15
郝健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21
楊明聲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33
覃虎川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36
蔣明峰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39
李傑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43
劉健平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44
王儀政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345
劉州
男
湖北工業大學
D01
2402
李俊呈
男
江漢大學
D01
2424
段董念
男
江漢大學
D01
2447
楊業
男
湖北中醫葯大學
D01
2484
郭勇
男
湖北中醫葯大學
D01
2553
雷正華
男
武漢紡織大學
D01
2556
劉洋
男
武漢紡織大學
D01
2563
栗少成
男
武漢紡織大學
D01
2572
張少奇
男
武漢紡織大學
D01
2576
昌康琪
男
武漢紡織大學
D01
2656
劉永豐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16
魯冰川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33
鄒念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40
龍程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60
郭健龍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77
張睿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96
江全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798
郭承新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806
瞿聯豪
男
湖北警官學院
D01
2813
許爭明
男
武漢輕工大學
D01
2825
於文函
男
武漢輕工
大學
D01
2828
趙輝
男
武漢輕工大學
D01
2829
彭博
男
武漢輕工大學
D01
2830
彭孝坤
男
武漢輕工大學
D01
2884
劉虎
男
湖北工程學院
D01
2909
鄧友根
男
湖北工程學院
D01
2945
譚正平
男
湖北工程學院
D01
2950
龐秋虎
男
湖北工程學院
D01
2979
覃暢
男
湖北工程學院
D01
3022
吳雨韓
男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D01
3036
王以軒
男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D01
3066
劉紹雲
男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D01
3083
周荊
男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D01
3204
楊艾熹
男
湖北民族學院
D01
3225
廖偉傑
男
湖北民族學院
D01
3231
陳永江
男
湖北民族學院
D01
3232
安羅
男
湖北民族學院
D01
3260
吳海洋
男
湖北民族學院
D01
3354
譚勝
男
荊楚理工學院電信學院
D01
3356
徐詩傑
男
荊楚理工學院電信學院
D01
② 什麼是風水
中國古人把風水稱為堪輿,也叫地理,我們不妨連起來一起讀做:堪輿風水地理。我們也不妨可以這樣解釋:堪(觀察天)、輿(勘察地)、風(空氣空間)、水(水文水質)、地(地形地質)理(的研究分析理論)。
在地球上,占最大體積的物質是什麼,就是風、水、地。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是什麼,也是風(空氣)、水、地(土地)。請大家在說風水的時候不要把「地」忘了。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體進來的物質之外,幾乎所有物質都由風水地三者所承載所包含所孕育,當然也包括人類。可見古代人所說的風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質,風水學就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微觀物質(空氣、水和土)和宏觀環境(天地)的學說。
根據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餘下的就是空間了,空間里只有風了。古人認為,風和空間和天是聯在一體的,風水學中所說的風,既是空氣,也代表空間,同時也包含天。
風水一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太昊伏羲根據自己研創的簡易圖,推理出地球有過一段是風與水的時期。《簡易經》里記載:「研地說:一霧水,二風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澤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無水。」這里所指的風水應是風水的原義。
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說,二就是地,三是什麼,三就是水。把老子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萬物。
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有人認為這是風水一詞的起源,其實郭公這里就已把風水狹義化了。
顧名思義,就可見中國古代的風水學是多麼的實在,多麼的博大,多麼的重要。那些把風水學當成封建迷信的看法是多麼的片面多麼的無知。
後來有人把風水學歸類於道家五術之一,這是錯誤的。因為在中國古代,不但所謂儒釋道三教都樂於此道,就連那些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也都把風水地理作為必須掌握必須精通的知識與學術。所謂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三教九流無所不曉是也。只不過後來有些遺賢術士把風水學引入太過功利化和神秘化的方向了而已。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風水一詞是這樣定義的: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可以說,現代漢語詞典把風水定義為「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是片面的,把風水狹義化了。定義「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這是把風水醜化庸俗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風水一詞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比較廣義的意義,泛指附近的空間、山、水,樹木等自然環境。比如說這里風水真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等。一種是比較狹義的意義,專指陰宅(祖墳)和陽宅(住房)。比如說做風水,你家有好風水等。
為了方便理解,本文的風水一詞是指廣義的風水。狹義的風水,直接用陰陽宅一詞。
古代的陽宅陰宅,不管是官衙與民居,不管是貴族墳與平民墳,大部分都有風水師的一份功勞。所以現代人必須承認,風水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不容詆毀的貢獻。
風水學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天地為觀察了解對象,以人為依歸,以人為服務目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本主義學問。
個人認為,真正的中國古代風水學應該
是一種古代人類繁衍生息,治國安民等社會活動所形成的生存知識,
是一種研究大自然對人類作用的精深學問,
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
是一種趨吉避凶的術數,
是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民俗活動,
是一種中國獨有的以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為核心的哲學思想產物,
是一種由實踐積累起來的經驗所形成的人居環境選擇優化的實用技術,
是一種由中國古人的唯物唯心學術混雜而形成的博大學派,
是一種科學與玄學相提並論的、精華與糟粕並存的、落後於現代技術的、超越於現代科學的的系統理論,
是一種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
個人理解,認為中國的風水學主要有下面十種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統籌兼顧的。
③ 風水是什麼意思
風水是一種玄學術語。
關於「風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百家講壇》以來,各內種講壇還容沒有這樣講過「風水」,前兩年,南京大學講「風水」有爭議,武漢有一個大學分校講「風水」也有爭議,但是「風水」確實是值得講的一個文化問題,特別是「風水」中有些問題是需要撥亂反正,以正視聽。
很多人認為風水就是算命,占卜、測字、看相、看八卦等,這些說法跟學術界或者學院派的理解是不太一樣的。我寫的《古代風水術注評》書中,把風水當作一種文化。
我們不要輕易說風水是科學、也不要輕易說風水是迷信,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不要輕易說這是好人、這是壞人,這種思維方式太簡單了。風水就是一種文化,它是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文化現象。
(3)中國地質大學張睿擴展閱讀:
科學性——
古代中國人民搞風水,最初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有利於農業生產,二是有利於居住。在衣食富足以後,古代中國人民搞風水的根本目的就出現了,由以上兩個方面轉變為為了富貴或長壽,可富貴或長壽的前提條件是吃飽肚子,住得踏實。
因此說風水的科學性就體現在好風水有利於農業生產,有利於人類居住。風水的標准主要有六項:山環、水抱、朝案有情、水質甘甜、土地紅黃細膩有光澤、得地還應得時得向。
④ 酒泉中學2011年高考一本上線具體人數有多少
酒泉中學年高考光榮榜
本科第一批
姓 名
錄 取 院 校
黨炘
北京大學
張睿
中國人民大學
楊亞群
中國人民大學
王雅楠
南開大學
范雅婷
同濟大學
張勇
同濟大學
李海鵬
同濟大學
馬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李娟
中央財經大學
何歡祺
北京科技大學
賈耀武
北京理工大學
賈文馨
北京林業大學
王安民
北京郵電大學
張磊
山東大學
謝永鵬
山東大學
王思雅
北京師范大學
黃格格
武漢大學
周貞宇
四川大學
辛晨
四川大學
劉芳
四川大學
趙雪薇
四川大學
鄧城暉
廈門大學
譚瞳
中國地質大學
李海亮
中國地質大學
鄧怡
中國海洋大學
唐甜
中國計量學院
程一峰
中國計量學院
茹鴻菲
中國計量學院
喬治鵬
中國民航大學
葛坤
中國石油大學
李維濤
中國石油大學
范楠
中國石油大學
武江琪
中國石油大學
孫未
中國石油大學
顧江旻
北京體育大學
王清霞
華北電力大學
盛璐
華北電力大學
華強
華北電力大學
馬越
華東理工大學
柳宇馳
華東理工大學
李佳鎂
華東理工大學
許藝強
華東理工大學
李瀟怡
西南財經大學
仇馨
西南財經大學
柴旭
西南交通大學
王思宇
西南交通大學
張英巧
西南交通大學
陳硯硯
青島大學
史娟
中國葯科大學
李旭
東北大學
何鴻儒
東北大學
張頔
上海大學
胥正浩
中南大學
張琦
中南大學
陳興超
中南大學
辛郁楠
中南大學
王金鑫
重慶郵電大學
張晶
北京工商大學
田萬龍
北京化工大學
楊斯潔
北京化工大學
詹笑晗
北京化工大學
閆丹
大連交通大學
胡斌
大連理工大學
賀贄
大連理工大學
薛苗
大連理工大學
萬春元
電子科技大學
徐元斌
電子科技大學
趙芃
東北財經大學
崔雅潔
東北財經大學
馬壽暉
東北農業大學
葛瑤
東華大學
賴斯哲
東華大學
景丹
東南大學
薛穎
廣州大學
孟啟明
海南大學
孫亮
合肥工業大學
唐雪燕
河南大學
梁明昊
西南政法大學
袁帥
華東政法大學
李雪瑤
蘇州大學
王添
吉林大學
陳龍
吉林大學
白忠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韓鈺
江西財經大學
陳興鈺
武漢理工大學
彭艷蓉
武漢理工大學
單一見
西安理工大學
李星
蘭州大學
楊立江
蘭州大學
馬祥
蘭州大學
張寧
蘭州大學
王麗媛
蘭州大學
馬婷
蘭州大學
王睿
遼寧大學
張學超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劉雪斌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王麗君
南昌大學
劉丹
南昌大學
王鵬
南京理工大學
何德慈
南京審計學院
魏斌
南京審計學院
藺琪偉
南京師范大學
王興元
南京師范大學
李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趙興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楊蓉
南京郵電大學
劉波
南京郵電大學
張悅
長江大學
茹昭華
成都理工大學
靳曉鵬
青島科技大學
陳睿智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范京
上海理工大學
趙傑
溫州醫學院
王飛
武漢科技大學
馬曉娟
武漢科技大學
馬驍
西北大學
張海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於永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何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齊麗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趙鑫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翟淑斐
浙江工商大學
李婷
浙江工商大學
王卉
浙江工商大學
王繼元
浙江工業大學
岳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宋玉
西北師范大學
王露穎
西北師范大學
楊付才
西北師范大學
馬小泉
西北師范大學
白莉
西北師范大學
王菲
西北師范大學
謝巧榮
西北師范大學
王婷
西北師范大學
李曉紅
西北師范大學
沈傑
江蘇科技大學
張傑
蘭州交通大學
朱亞飛
蘭州交通大學
李娜
蘭州交通大學
趙剛
蘭州交通大學
陳飛
蘭州交通大學
白學文
蘭州交通大學
張興飛
蘭州理工大學
盧博
蘭州理工大學
白旭
蘭州理工大學
龔玉巧
蘭州商學院
楊韜
華東政法大學
金子欣
溫州醫學院
馮德強
蘭州理工大學
張志傑
蘭州理工大學
⑤ 什麼是風水學
中國風水學定義
中國風水學是文化?是科學?是技術?是迷信?
中國風水學是中國古代建築活動的指導原則和實用操作技術。
中國風水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靈魂。
中國風水學與中國營造學和中國造園學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理論的三大支柱。
目前,對於中國風水學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是全盤否定,鄙視潔難,使
風水的科學內涵得不到合理的發掘。這種觀點割裂人類文明的傳承性,必然走上"民族
虛無主義",由此引發兩種社會現象:漠視,逆反盲從和迷信;一種是基本肯定,積極
進行發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為保護
傳統城鎮風貌、街區景觀和古建築特色等做出了貢獻。
中國風水是科學?是技術?是文化?還是迷信?不明其理者會簡單地認為是迷信。
在國外及國內的學術范圍不自覺地正悄然掀起一股風水研究熱。國外的學術界給中國風
水以很高的評價。為了給中國風水正名,稱中國風水學。
中國風水也的確是一門大學問。中國風水中包含著深刻而系統的思維理念,與中國
人的行為准則相一致,這就是易理易構;包含著系統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其中"形法"和
"理法"集中囊括了五千年來所形成的浩繁龐雜體系;中國古代的風水大師發明了中國獨
有的風水操作工具--羅盤;在中華大地上,從皇宮到民宅,從城市到鄉村,尚保留
著諸多風水古建築,這是風水的活化石;鄉村裡還有可以給你隨便聊起自己家鄉風水特
色的老人。難道這不值得從事建築的人研究嗎?用現代觀點分析,盡管其中包含了許多
與現代科技相矛盾的方面,但這是因將近一百多年來間斷研究所造成的結果。
那麼,中國風水學到底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范疇,還是屬於實用科學技術?到目前
為止,研究者們似乎無法從現代單一學科的角度對它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是,按中國
風水學應用的范圍來說,則可將其概括為:中國風水學是我國古代建築活動的指導原則
和實用操作技術。
中國風水學在我國建築、選址、規劃、設計、營造中幾乎無所不在。這在我國大量
的現存古城鎮、古建築、園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證。
中國風水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其它相關學科交叉滲透,具有了我國古代哲理、
美學、心理、地質、地理、生態、景觀等諸方面的豐富內涵。應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風
水學中同時也摻雜著許多非科學的、落後的及人為的因素,這正是開展中國風水學理論
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中國風水學的核心內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國風水探求建築
的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恰
是中國風水學的人與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則,排斥人類行為對自然環境的破
壞,注重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感應,並指導人如何按這些感應來解決建築的選址乃至建造,
才創造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築形式及建築景觀,因地制
宜,美不勝收。
對於中國風水的研究,由於研究者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對中國風水的評價各有差異。
現摘錄國內外有關中國風水研究的評述如下:
國外學者對風水的評價
國外學者根據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對中國風水做出了許多中肯的論述,現摘人
比較有影響的一些評述,供大家參考。
中國風水實際是:地理學、氣象學、生態學、規劃學和建築學的一種綜合的自然科
學(摘自郭中端等舊)著《中國人街》(l),日本相橫書房昭和1955 年出版。)。
中國風水是:使生者與死者之所處與宇宙氣息中的地氣取得和合的藝術(查理
Chatley 語,摘自《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中國風水是關於"理"、"數"、"氣"、"形"的理論體系,這一體系遵行如下法則:
①自然的法則(ThelawsofNatu。)
②自然的數值比()
③自然的氣息(TheBreathofNature)
④自然的外形(TheFormsandOutlinesofNature)
l )萬物都處在一個天地相應的整體關系中。古代中國人很早就發現了太陽,太陰
(月亮)、二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發現了它們同地球
晝夜節令變化和災情間的關系,在把天象當作世界的真實的觀念下,試圖通過它來打開
認識自然之門。這在宋代,被朱熹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制約萬物的是"理",
它以一定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運動著,由最初的混沌,產生了陰陽,進而演
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
2 )宇宙天體的存在和顯現,時空交替、類型各異,它們能夠和諧地共存,是由於
處在適當的位置,有著一定的量和軌跡,使各種相互作用達到平衡,它被歸結為"數"。
地球上的自然事物也反映著數的平衡,考慮到陰陽不停的運動,這種數的平衡也是動態
的。
3 )遵循著"理",在一定"數"的平衡中,推動世界形成並作為一切存在物生命過程
的能量,而且釋放出來相互影響的,被稱作"氣"。
4 )"理"、"數"、"氣"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則以其外在形
象,潛在地反應著理、數和氣。通過地和天的對應比較,可以發現其"形",從中把握一
定的理和數之下的氣的作用。對自然平衡的破壞將受到氣的報復(摘自(英)伊特爾
EmestJ.Eitel 《風水是古代中國神聖的景觀科學》,1883 年出版。)。
所謂"堪輿" (注,即風水)者,實為吾國上古質朴之科學研究,托跡與生死小道之
際,窮究其地質之妙,與道家吾岳真形圖之旨,皆為別具肺腸,揭示地球物理之心得也
(摘自台灣南懷謹著忡國文化泛言),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 年12 月出版。)。
風水是這樣一門藝術,它通過對事物的安排,從建築奠基到室內裝飾,企圖對一定
場所內的氣施加影響。它有助於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陰陽之平衡,來獲得吉
祥之氣,從而促進健康,增強活力。風水是中國聞名於世的一大文化現象,風水木乃古
建築理論之精華(摘自新加坡伊長林·李普著,吳吳等編譯《風水術》)。
風水是為找尋建築物吉祥地點的景觀評價系統,它是中國古代地理選址與布局的藝
術。這種獨特的選擇地點的中國系統,具有科學的成分,也有迷信的成分(摘自尹弘基
著《韓國風水研究--文化與自然》)。
此外,英國著名科學史權威李約瑟(JosephNeedHam ),也曾高度評價中國古代的
風水,稱之為准科學,中國古代的景觀建築學。他指出,風水理論"總是包含著一種美
學的成份"。"遍中國的田園,房屋、村鎮之美,不可勝收,都可藉此得到說明"。英國學
者帕特里克·阿伯隆比謂:"在鄉村問題上,中國的風水名義處理上,已較歐洲任何國
家前進甚多","在風水下所展現的中國風景,在曾經存在過的任何美妙風景中,可能是
構造最為精美的"。美國城市規劃權威開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意象》一書中,高
度評價了中國傳統的環境哲學,稱風水理論是一門"前途無量的學問","教授們組織起來,
予以研究推論","專家們正在向這方面謀求發展'等等。
石家莊風水師
⑥ 關於民族團結自己的事例的作文500字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吧!
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拚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後,日軍准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湧向租界避難。最後,蔡延鍇軍長臨前線指揮……
「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台兒庄」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餘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聖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戰爭。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國可亡,史不可滅」,因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了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無疑是責無旁貸,卻又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
同學們,戰士們就是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讓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將來振興中華!
革命戰士永垂不朽!
我非常喜歡和平鴿,因為我看到了它們就像是看到了和平。它們把和平的希望帶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中,使我的心頓時亮了起來,同時在那片美好的心田上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口。
通過那扇窗口,我看到了廣闊的藍天,天上飛滿了傳情的和平鴿,把關心與思念帶向全國各地,使對方心中像點了暖爐一樣溫暖、愜意。到處都開著象徵著和平的鮮花,世界上的一切都呼喚著和平的美好。
忽然,一聲槍響,打破了和平的寧靜。戰爭開始了,頓時,天上烏雲密布,一聲又一聲的巨響威脅著一朵又一朵嬌嫩的和平之花。鳥兒們被煙火熏著,被一顆顆無情的子彈打得遍體鱗傷。此時,小孩的哭聲、人們的呼喊聲與萬靈的叫聲交雜成一片。他們渴望和平呀!
可是,子彈與大炮是無情的,它們還是不停地奪去無辜人的生命。「為什麼要開戰,讓世界恢復和平吧!
」所有的人乞求著。可是,那些國家的領導人還是在為私利戰斗著。當戰斗暫時停止時,我看到了這樣一幅悲慘的畫面:昔日美麗的城市變得慘不忍睹。有些人抱著自己死去的親人大哭,有些人則祈禱戰爭快點兒結束。就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充滿殺氣的地獄。
和平鴿飛走了,我的心中也有了一道無法痊癒的傷口。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停止戰爭,讓和平永駐人間吧!
抗日戰爭勝利昭示民族振興
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毛澤東曾以氣吞山河之勢向世人宣稱: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一個重大歷史轉折。
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以其應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這是中華民族振興的良好開端。
一個民族要走向振興,就必須掙脫枷鎖走向世界,爭取國際榮譽,爭取國際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聲譽。中國人民的浴血抗戰不僅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自身地位空前提高,具體表現在:首先,廢除了不平等條約。1942年10月9日,英美政府分別通知中國政府,聲明願意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他有關權益。之後,經過談判,於1943年1月11日完成了中美、中英新約,並於是日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字。英美兩國取消不平等條約,促使在中國享有特權的國家仿效。其次,收回了大部分失地。由於戰爭的勝利,不但收回了抗戰以來被日本侵佔的大片領土,而且光復了已被日本割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除了香港、澳門外,一切由帝國主義租借或佔領的領土均被收回。外國列強攫自中國的殖民地,終又回到祖國懷抱。再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得到加強。1942年1月1日,中國以重要成員國的身份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作為戰爭中的三個大國之一與英美共同參加了開羅會議,這次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國研究與確定對日作戰,處理戰後日本問題的重要會議。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由中、蘇、美、英4國發起,邀請《聯合國家宣言》的簽字國和參加國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聯合國制憲會議。從此,中國作為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而載入史冊,中國還成為這個最廣泛的國際組織的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實現了自民國以來一直未能實現的統一與團結,這是民族振興的重要前提。
一個民族要走向振興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前提,即民族的大團結。抗戰前的中國政治舞台上活躍著各種政治勢力。除了國共之間的對立和戰爭外,還有國民黨各派系之間,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實力派之間的斗爭,地方實力派相互之間也是你爭我奪,混戰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中華民族各種政治力量、各個階級終於摒棄成見,共同團結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民族敵人,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自我振興。
國共兩大黨的合作是全民族團結的關鍵。國共兩黨原先處於你死我活的斗爭之中,但在民族責任感的驅使下,中國共產黨主動改變策略,一再提出團結抗日的主張,並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不惜作出重大讓步。國民黨開始則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政策,但在國內外各種力量的作用下,終於接受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同共產黨一起戰斗,形成中國軍隊一致團結在抗日大旗下共同對敵的新局面。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得到鍛煉,更加成熟,更加堅強,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主要領導力量。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盧溝橋的炮聲一響,中國共產黨立即號召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一致奮起,開展神聖的民族自衛戰爭。不久,中國共產黨制訂並發表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必須發動全民族參加抗戰的完全正確的全面抗戰路線。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從斗爭的實際出發,提出反對教條主義、反對關門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應用於抗日戰爭的具體實踐。在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交織作用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獨立自立的原則,表現了一個成熟政黨的睿智。
抗日戰爭造就了我國一代科技人才,他們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寶貴財富。
大批科技人員聚集戰時大後方,埋頭苦幹,潛心科研,蘊藏在他們身上的巨大的愛國與獻身熱情,成為推動中華民族科技進步的直接動力。抗日戰爭造就了整整一代科學人才。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楨、周培源、吳大猷、嚴濟慈、盧嘉錫、蘇步青、華羅庚等業務骨幹逐步成為學科帶頭人。他們不僅自己潛心鑽研,而且重視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四光帶領科研人員對廣西、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及江西、福建等地區地質礦產進行實地考察,並採集標本,還繪制出廣西二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在「研究工作毫不正常」的情況下,寫出專著《多原分子之結構及其振動光譜》及19篇論文,進行了光譜學實驗。浙江大學校長、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在抗戰期間發表了近40篇文章,地理學、氣象學、物理學等學科研究都取得較大進展。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昭示我們:中國人民既然能以艱苦卓絕的努力,贏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也一定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新的振興。
⑦ 中國風水學內容有哪些 三大原則是什麼
中國風水學知識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對於這樣的知識應該懂得,那麼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中國風水學內容有哪些?
中國風水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其它相關學科交叉滲透,具有了我國古代哲理、美學、心理、地質、地理、生態、景觀等諸方面的豐富內涵。
中國風水學的核心內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國風水探求建築的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恰是中國風水學的人與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則,排斥人類行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注重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感應,並指導人如何按這些感應來解決建築的選址乃至建造,才創造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築形式及建築景觀,因地制宜,美不勝收。
上述內容介紹了中國風水學知識,大家可以多加了解些,但是三大原則是什麼呢?來看看吧!
原則一: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五行具體是指:金、木、水、火、土。中國古人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原則二:因地制宜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築形式亦不同,西北乾旱少雨,人們就採取穴居式窯洞居住。西南潮濕多雨,蟲獸很多,人們就採取欄式竹樓居住。
原則三:天地人合一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這其實與中國的創世神話「盤古開天劈地」有關,本來天地混,盤古手持巨斧,將天地分為兩半,兩股氣逐漸分開,陽清之氣上升為天,陰濁之氣下降為地。
中國風水學內容都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並且也得到的一定的認可,這些知識並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就需要了解,希望朋友們對這樣的文化有所提升。
⑧ 作文《願望》 《團結》《愛是_____》
《願望》 我從小就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能親身地看到、摸到真正的雪。
那雪真是太美了。雪白雪白的衣裳里有一個個形狀不一的身子:圓圓的,長長的,短短的,扁扁的、、、、、、雪落到哪一處地方,哪一處地方就充滿歡喜。雖然雪是冰冷冰冷的,但這也壓不住我對雪的渴求那顆熾熱的心。
當我在電視里看到一些大人帶著他的小孩在雪地里玩耍、滑雪、、、、、、的情景,就非常羨慕他們。我那美好的願望也不由自主地加深了,像用刀在心裡用力地刻出了一個個字來——「我一定要親身地看到、摸到真正的雪,一定要!」可我當時怎麼也控制不了自己對雪的慾望,看到電視中的小孩子玩雪那開心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關上了電視機,和幾個好夥伴外出找來了幾塊『泡沫』。我們分工合作,兩個夥伴一起拿著一個大大的塑料袋,我拿著『泡沫』在磚牆上用力地磨、、、、、、磨了大半天,我的手泡也『磨』了出來,但是泡沫碎才磨了一小半袋。可是這失落也抵禦不住我那強烈的願望,我依然堅持地磨、磨、磨、、、、、、正所謂『只要有恆心,鐵柱也能磨成針』,奇跡終於出現了,我才磨了15分鍾就磨出了一大袋泡沫碎出來。我和夥伴們一起拿著那袋『雪』,蹦蹦跳跳地來到了我家的陽台上。我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用手小心翼翼地捧著泡沫碎一捧一捧地往上扔。一陣涼風迎面吹來,那雪隨風飄舞,立刻展現出一道美景。「嘩!好漂亮啊!簡直就像『雪』一樣!、、、、、、」我被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一個信念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努力學習,長大後去外國看雪。
我期待著實現我那美好願望的那一天的到來。
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團結。我們的大家庭更需要團結,以綻放出更加詢麗的光彩,團結中不免有合作。
炫麗多彩的生活中,各行各業中的合作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應對合作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讓團結合作充實我們的生活,合作在各行各業是必不可少的。
在各個生產部門,都是通過分工合作,其至幾個大企業合作。這也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比如生產一輛小汽車,一個工人能獨自完成嗎?不能,但不是絕對否定。因為更多的人是通過合作完成的,你生產外殼、我生產零件、他組裝,經過許多人的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生產出一輛小轎車。
中國的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使中國成為寥寥可數的可以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楊利偉的成功。背後有多少人團結合作,成功的背後覆蓋著多少失敗。也許,伴隨中國航天事業的失敗很多很多。但我們還是堅持不懈地博斗下去,通過合作,終於成功了。如果在發射中有一點差錯,恐怕我們迎來的又是失敗。可見,合作是不可少的。
現在的世界,少不了合作,合作成了成功的跳板。生活中有了合作才會有成功,成功是合作的體現。國家的管理,需要人民的合作,一個工廠的正常運行也需要工人們合作。
這個炫麗多彩,五彩賓紛的世界裡,到處可見合作,一次手術的成功,需要醫生與護士的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英國、美國、俄國等國家共同對付日本、德國體現了合作對戰爭的重要性。
現實生活中,一些不足為奇的事,一些不足掛齒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產。所以,人類是生活在團結合作的生活中,人類無疑是幸福的,但人類的合作有虛偽的合作。
不僅人類學會合作,就連小小的螞蟻,在發現食物後,都會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們小小的體形,居然能把超過自己的許多倍的東西搬運。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合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讓合作伴隨我們。今天的中國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國更需合作,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愛是---------- 隨著時間的飛逝,轉眼我就成長為一個充滿活力,桀驁不馴的小夥子。成長的過程中,使我不禁想問:「愛是什麼?」
一次,在餐桌上,我問了媽媽這個問題。媽媽沉默了片刻,什麼都不說,只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有一個五歲的妹妹,妹妹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小男孩十分疼愛他的妹妹,什麼事都讓著她。可是小女孩突然生了一場大病,被專家確診為地中海貧血,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治癒機率幾乎為零。病魔死死地纏繞在她的身上,無法掙脫,並隨時放出死亡的訊號。一個脆小的生命即將面臨死亡,可她的童年才剛剛揭幕啊!
無助的父母只得帶著孩子四處拜訪名醫,但專家都不約而同地判了女孩子的「死刑」。殘酷的現實使父母痛苦不堪。每次面對女孩子那雙疑惑的眼睛,他們只能含著淚,笑著說:「沒事的,別擔心。」
小男孩知道後,流下了痛苦的淚水。弱小的他根本沒有絲毫的力量去挽救妹妹的生命,這他比誰都明白。但他沒有因此放棄,他決定去撿易拉罐賺錢,因為在他眼裡只有這種方式賺錢最快。他起早摸黑,除了寫作業之外,其餘一切時間都是與易拉罐渡過,僅管同學們都嘲笑他,路人們都譏諷他,他從沒有停止過,為了妹妹,他什麼苦都能吃。而賺來的錢,卻全部給妹妹買了她最愛吃的香蕉、最愛玩的玩具。由於家裡所有的錢都給了妹妹治病,小男孩輟學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男孩無意間聽到了大人們的談話。
「你們不要再這么執著下去,你們女兒的病是治不好的。想想你們的兒子,這么懂事的孩子,不能讓他輟學啊!」一位知情人對小男孩的父母勸道。
那人的話結束後,一片寂靜,小男孩再也沒聽到一句話,只有父母的抽泣聲,他突然從角落中走了出來,來到了父母面前。
「把我賣掉吧,拿錢給妹妹治病。」小男孩近乎乞求的說道。
簡單而深刻的話語,深深地刺痛著小男孩父母的心。這句男孩反復思索過的話語,這突如其來的話語,是愛的樂音。小男孩的父母抱著小男孩痛哭,無聲無淚地痛哭。
而就在這不久之後,小女孩隨著父母去異地看病。在火車上,喧鬧聲中,小女孩拉住父母,嚴肅地看著他們。
「你們把我從火車上扔下去吧!我的病治不好了,拿錢給哥哥去讀書吧!」又是一句如此簡單的話語,父母心中又是一陣莫名的痛。
我聽完後,心中的那份惆悵,那份傷感,那麼感動,那份欽佩,無法言語。是的,無法言語,任何的修飾就是在褻讀這份偉大的愛。
突然間,我才發現,媽媽早是生活中無數次地向我詮釋著愛的真諦,只是我缺少對愛的發現,對愛的感悟,對愛的摸索。
愛其實就像空氣,它是一種氣體,擴散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雖然它是無形的,但它卻時刻伴隨著我們。
那麼,就讓我們盡情地呼吸,貪婪的呼吸,讓愛溶入體內所有的細胞,成為我們機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